2020年4月7日 星期二

《A+ 瞎妹》:當性別刻板被幽默戳破,是因為那真的很荒謬

穿著 Polo 衫就是同性戀?女性表達情慾就是「淫蕩」?《A+ 瞎妹》可以是當代年輕人的主題曲,真實反映他們對政治、性別與性的看法。當他們眼中的世界不再是簡單的二分法,「男性」及「女性」就沒有一個既定的樣子。

《A+ 瞎妹》(Booksmart)是一部描寫高中校園生活的電影,導演為首度執導長片的奧莉維亞魏爾(Olivia Wilde),兩名主角則是比妮費爾德斯坦(Beanie Feldstein)及凱特琳黛佛(Kaitlyn Dever),分別於劇中飾演學生會會長茉莉(Molly)及其好友艾美(Amy)。


圖片|車庫娛樂提供

茉莉與艾美是一對形影不離的好姐妹,也是大家眼中「只會念書」的學霸,即將自高中畢業的兩人,對於分別要踏入耶魯大學及哥倫比亞大學兩所長春藤名校充滿期待,也不禁對自己的成功沾沾自喜。然而,一直以來都遵守著「不與其他人談論上大學的事」原則的他們,卻在畢業前一天發現,校園裡「根本不重視課業」的同學們,不是錄取哈佛、史丹佛大學等一流學府,就是進入 Google,直接晉升為年薪百萬的職場新鮮人,各有各的光明未來。殘酷的事實讓他們決定,無論如何,絕不能錯過高中四年最後一次瘋狂玩樂的機會!

你可以說,《A+ 瞎妹》是一部校園喜劇,但我會說,它更像是一部不斷挑戰既有框架的人生勵志小品、一個機智又不失溫暖的女性成長故事。電影的開頭就很清楚地告訴我們,這兩位女高中生要「來點不一樣的」,而當少了對結局的猜測,我們更能夠專注於享受每個當下,跟著主角體驗生活周遭的各種刻板印象與社會問題,並在打破一個個「理所當然」中一起成長。

如同人生,《A+ 瞎妹》的重點從不在結果,而是過程。劇中的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個性、屬於自己的故事,在這個如同「社會的縮影」的學校裡,導演帶著我們在短短的一天中,看盡這群人的喜怒哀樂;而主角則帶著我們在畢業前夕,和他們一起探索、領悟,以及成長。


圖片|車庫娛樂提供

對性與愛的好奇,是一件再正常不過的事

如同大多數的青少年,茉莉與艾美對性與愛有著興趣與好奇,只是過去選擇以課業為重的兩人,不願意「浪費時間」在這些事情上,所以茉莉說服自己對尼克(Nick)的情感不是什麼「迷戀」,艾美雖然出櫃,卻幾乎不敢與喜歡的對象說話。

不過,事實是,性與愛是很自然、很生活的,它在劇中沒有被刻意地放大或美化,而是流暢地穿插其中,或許正是其最真實的面貌。例如女性自慰,是茉莉與艾美這對死黨的眾多談話內容之一,搭配那隻眼珠歪掉的可愛熊貓玩偶,一切都只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不必大驚小怪;談到同性戀,艾美對萊恩(Ryan)的單戀,是因為萊恩「總是心情很好的樣子」,那份羞澀與手足無措,和異性戀的單戀並無不同;有關同性性行為的著墨,沒有經驗的艾美因為自己的「搞錯洞」而嘔吐的慌亂收場,生動描繪許多人「第一次」的生疏與緊張,無關性別與性傾向;談論到對性的好奇,即便被歸類為「書呆子」的茉莉與艾美,也希望在出席派對前趕緊惡補一下A片,並且看得如癡如醉。

我相信,當我們看到這些片段而笑,並不是因為電影「搞笑」,而是我們發自內心的會心一笑。我們從茉莉與艾美身上,看到自己的身影,同樣對身體好奇、對愛著迷、對性感興趣、對人生充滿期待;我們看到那個可以很清楚糾正別人對性別的誤解的自己,也看到那個有時天真地忽略了社會對性別的歧視的自己;我們在那日常的、不被刻意特殊化的「性與愛」中,找到歸屬。


圖片|車庫娛樂提供

當性別刻板印象被幽默地戳破,是因為那真的很荒謬

導演說,他希望《A+ 瞎妹》可以是當代年輕人的主題曲,真實反映他們對政治、性別與性的看法。所以,當他們眼中的世界不再是簡單的二分法,「男性」及「女性」沒有一個既定的樣子,那性別刻板印象就必須被戳破,而且要是很幽默、很諷刺的,才合乎年輕人發聲的方式,也才能凸顯其荒謬。

《A+ 瞎妹》讓我們可以很自然地在劇中找到一個舒適的點,進入情境中,然後在每個性別歧視的節點上,慶幸有人能及時解圍。

比方說,當艾美談到萊恩時說:「我根本不確定萊恩的性傾向」。茉莉立即以「他穿 Polo 衫參加舞會」試圖證明萊恩是同性戀,卻遭艾美狠狠打臉。艾美說:「那是他的性別表現(gender performance),不代表他的性傾向(sexual orientation)。」是啊!誰說穿著「不像女生」的女生就是同性戀?

又比方說,劇中有位女生因為「提供三名男同學路邊(性)服務」(Three Roadside Assistances),而有了 Triple A 的綽號,隱含他行為「不檢點」,但同時間,這些「接受」服務的男性卻沒有得到具負面意涵的代名詞。劇末,當茉莉搭上 Triple A 的便車時,Triple A先是像為大眾解惑地說出那些所謂「被服務」的男同學,只是被載了一乘,就像茉莉一樣是搭便車的人罷了。正當我們想著「哎呀!真是錯怪這麼個善良熱心的好女孩」時,Triple A 又告訴我們「好啦!我確實有幫他們口交」,而就在我們一時還不知如何評論時,Triple A 給了我們方向——「我想要享受」。沒錯!當女性決定「要」,並且是在雙方合意下進行時,為何要被控訴「不檢點」?

然而,最糟糕的是「所有的女生也這麼叫我」,Triple A 接著說。在雙方合意下發生的性行為,其實並不平等,男性往往傾向將自己刻劃成主宰者,所以當他與不同女性發生關係時,會用「很有本事」這類的說法提升其優越感,強化其宰治地位;反觀,若是女性與不同男性發生關係,男性從「唯一」變成「其中之一」,此時,面臨可能失去主宰地位的男性,勢必要想辦法「扭轉頹勢」,而性別刻板印象恰好是「最佳利器」。

性別的刻版印象讓我們習慣女性「不該表達性慾」、「等待被追求」類此含蓄、矜持的「弱者」形象。因此,即便「與許多男性發生關係的女性」只是做了和前述男性完全一樣的事,卻因違背其「該有的樣子」,而給予他人輕易扣上「愛亂搞」、「淫蕩」與「破麻」等帽子的藉口,而這看似合理的邏輯,也騙到許多女性的認同。可是,到底其他人有什麼資格否定任何人的性自主權呢?

我們每一個人的成長旅程都是獨一無二,但路上卻不孤獨

《A+ 瞎妹》的難得之處就在於,它能保有女性敘事,道出貼近生活、平易近人的成長故事。它就像一本行雲流水的小說,讓你點頭如搗蒜,停不下來。


圖片|車庫娛樂提供

高中四年,茉莉出門前聆聽激勵自己成為「人生勝利組」的信心喊話,堅信唯有全神貫注在學校表現,才能成為美國最年輕大法官。然而,當他終於睜開雙眼時,他發覺原來不是其他人不好,而是他總是害怕自己不夠好,所以只願專注在一件事情上,希望藉此證明自己。當前途居然也是一片大好的「壞學生」告訴他:「我們不是不重視課業,我們是不只重視課業。」茉莉終於醒了,原來「學霸」與「玩咖」可以並存;原來「贏」可以是自己創造的,不一定要打敗誰。

一旁的艾美有著茉莉的聰明才智,卻沒有那麼憤世忌俗;他有著對未來的憧憬,卻沒有把自己放在第一位的勇氣。艾美需要的,不是認識其他人,而是認識自己。他在高中生涯的最後一天,面對自己的渴望,追求它,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在自導自演的人生戲碼中,由配角晉升為主角。

茉莉與艾美各有獨自的成長旅程,卻在路途上相互扶持。導演說,這部電影是他向「那些一路支持我的女性間友誼」致敬的方式,對他而言,這種朋友「懂你最深、允許你展現脆弱,並且比戀愛更為親密與強烈」。這或許不是女性導演獨有的想法,也不一定要女性導演才拍得出來,但奧莉維亞魏爾就是做到了,而且做得很好。

我們為茉莉與艾美的成長喝采,也被她們的友誼深深感動;我們從他們身上看到過去的自己,也找到繼續前行的力量。《A+ 瞎妹》在所有層面上都可說是一部「另類」的校園喜劇,但能讓那麼多成年人笑中帶淚、心有戚戚,或許,正是因為它滿足了我們對不同敘事作品的渴望。



from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2wjgiy8

最快最新的童裝資訊盡在:www.bonbonjr.com
時尚小孩指南
潮爸潮媽必看網站
時尚小孩|童裝www.bonbonjr.c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