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18日 星期一

為你挑片|《少年的你》:從沒一節課教過我們,如何變成大人

小時候,對於班上發生的各個不合理,大人們有妥善處理嗎?還是放任你們在霸凌中掙扎?

《少年的你》是 2019 年在中國上映的青春愛情犯罪片,改編自玖月晞小說《少年的你,如此美麗》,由曾國祥執導,周冬雨、易烊千璽主演。此電影在第 39 屆香港電影金像獎獲 12 項提名,8 項獲獎,在眾多本地片中突圍而出成為最佳電影。另外,電影同獲最佳導演、最佳編劇、最佳女主角、最佳攝影等。先撇開有關《少年的你》的一些爭議,這套電影在中國上映後票房破 15 億,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受中國觀眾歡迎。雖然並非新題材,但電影也包含了不少大眾喜愛的元素。

所有人皆可以是兇手

《少年的你》的故事環繞校園欺凌。校園欺凌無分地域,已成為一個無所不在的問題、現象。片中的警察嘗試找出自殺案背後是否有疑兇,但他的上司反問:「校長找老師,老師找家長,家長就說我在深圳打工,一年才見子女一回,你說你找誰去?」道出了中國社會的現實狀況——留守兒童的問題。女主角的母親老是在外工作,希望能夠供養女兒上大學,從此就可改變貧困的命運。但身為女兒的矛盾,就是遇上了問題, 也不願驚動母親,生怕她擔心。男主角同樣是社會的低層,不願拖累母親,而走上小混混之路。這些無疑不只是個人問題,更是結構性的問題。如果社會資源分配嚴重不均,整個社會終將付出的沉重代價。(延伸閱讀:誰說奶奶就想帶孫子?被中國二胎政策綁架的中年女性

除了社會結構對個人的影響,令個人的支援、思考及心理資源不足之外,另一點則是外於人性種種自保或從眾行為,讓旁觀者成為共犯,加深了霸凌帶來的威力。女主角得到了男主角的保護後,被霸凌的對象又換了他人。女主角的同學問:他也可以保護我嗎?為什麼會輪到我?大家通常對霸凌視而不見,直至走到自己身上才覺察,就好像當年納粹對猶太人做的,其他國家的人視而不見一樣,結果助長了邪惡。

片末女主角被警方盤問的一段,她是如此回應:誰可以幫我?圍觀霸凌的人?拍攝霸凌過程的人?還是誰?道出了被霸凌的人的無助,亦立體地呈現了所有人皆可以是兇手的現實。悲劇發生後,我們總會問,是不是事前哪一個環節,有哪麼的一個人是可以逆轉這個悲慘結局?如果我們有勇氣、多踏出一步,會不會已經可以阻止悲劇發生?


圖片|《少年的你》劇照

少年對成人、對世界的質疑

黑白分明的少年會認為世界上只有兩種人:要麼就被別人欺負,要麼就欺負別人。不過,世界是否非黑即白?誰對誰錯?其中一段女主角自白:我一開始不想理胡小蝶(已自殺的同學),其實她想跟我做朋友。她問男主角:你有沒有想過其實我不值得被你保護?由此可見,女主角被欺凌,也曾是旁觀者。

班中較善良的男同學跟女主角說:只要撐過高考便行,捱不過是懦弱。女主角回他:你、我、她,我們都懦弱。因為他們都沒有在最關鍵的時刻發聲,或者誰都有對與錯的時候,誰都有懦弱的時候。

電影中充滿少年對教育、對體制的質疑,電影裡其中最深刻的一段是警察跟女主角在車中的對話,警察從成年人的角度回望少年階段,跟女主角說:「長大就像跳水,閉一眼就過,不管什麼就往河裡跳。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女主角則回:「從來沒有一節課教過我們,如何變成大人。」我們需要詰問的是整個社會、整個教育制度,有否讓我們有能力找到生命的價值與意義。(推薦閱讀:致 25 歲的迷惘書單:如果逃不了世界,就往書裡躲吧

被考試埋沒了人生

戲中不乏學校、試場的壯觀場面,學生們為考好高考立志,力竭聲嘶地叫口號「我們必定成功,我們必定輝煌」,可見中國高考的壓力與同儕之間的競爭,學生被考試拖垮了童年。戲中女主角亦不惜一切,只為考好高考。電影一開場女主角以「樂園」(paradise)向學生解釋「Used to be」與「Was」的分別,面對高考的高壓,大概中國考生的樂園一早失去了罷。人生的考題,沒完沒了,還多著。這種考試氛圍正好呼應了我們整個社會缺乏的價值教育。

雖然如此,電影中多處仍流露出少年對將來的盼望。男主角自小已接近太多惡與黑暗,他對女主角說:你太乾淨了,你不懂。可是他還是喜歡她,喜歡她心裡對將來、對善仍存有希望。片中女主角又問男主角:「你想不想一起走出去?總會有辦法。」也許正因為年輕,所以仍然有仰望星空的能力。(延伸閱讀:防疫電影院|《陽光普照》:做自己的太陽,才能成為別人的光


圖片|《少年的你》劇照

成人之美 純情的愛

電影中男女主角本來是不同世界的人,一個一心要考上好大學,另一個是小混混。兩個同是天涯淪落人,走在一起。一種很年少很單純的愛,男主角說:「我什麼都沒有,可是我喜歡一個人,想給她一個好結局。」愛得義無反顧,不問回報,永遠只在她身後走著,只為成人之美,也許只有少年。

《少年的你》值得成為最佳電影嗎?

雖然《少年的你》集合大眾喜歡的元素:青春片、校園欺凌、戀愛、學生時代,勾起大家一些少年回憶。不過大眾對《少年的你》成為本屆金像獎最佳電影,還是有點質疑。這真的算得上是香港電影嗎?在國內上映,用國內演員 ,電影的語言又是國語。香港電影金像獎對香港電影有這樣的要求,影片必須符合下列其中兩項條件,方合資格為香港電影:

  1. 導演皆持有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證的香港居民
  2. 出品公司(最少一間)是香港合法註冊公司
  3. 最少有六個工作項目的工作人員須是持有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證的香港居民,依據十五個獎項計算,包括:監製、編劇、男主角、女主角、攝影、美指、剪接等。

似乎滿足香港電影金像獎所謂香港電影的條件並不難,但大眾心目中的香港電影又該是怎樣?我認為有三大基本條件:第一,電影使用粵語,電影把生活於銀幕上再現,生活就是語言,語言就是生活;第二,香港電影應該說香港的故事,有香港的社會關懷;第三,起用香港演員及製作班底,發揮香港創意。《少年的你》符合金像獎所謂香港電影的硬性條件,但與民眾所想的,還是有距離。

電影要在中國上映,先要取得電影公映許可證。中國電影送審制度複雜,過去也有不少香港電影未能過關,如 2001 年《少林足球 》本身是協拍片,因在國家電影局審批前已在香港上映,而被禁止在中國上映。另外, 2016 年《樹大招風》的劇本也未能過審, 估計是因題材觸及貪腐。

《少年的你》本來入圍 2019 年柏林影展新生代單元,最終臨時退出在柏林舉辦世界首映,電影在中國全國上映前三日亦被臨時撤銷放映。有人懷疑是因電影情節涉嫌抄襲或題材敏感。最終幾經波折上映後,短短幾天票房使破億。不過,我們眼前所看的《少年的你》是經過修改的版本,我們始終還是難以知道導演心目中最想說的。

無論電影開首或結尾都在強調校園欺凌的嚴重性,片尾更由男主角易烊千壐旁述國內就校園欺凌作一連串的政策與措施,陳述他們如何認真、有效地防止欺凌發生,有為權力背書之感。內容上,主角從抱持對體制的質疑、碰撞到屈服,反映體制權力無遠弗屆,無處可逃。把結構性的問題遞減至個人遭遇的描述,亦消弭了電影本來帶有社會關懷及讓觀眾反思的功能。這些都是有關大家對《少年的你》得獎的爭議。

一團打了結的毛線



from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3cTgqEs

最快最新的童裝資訊盡在:www.bonbonjr.com
時尚小孩指南
潮爸潮媽必看網站
時尚小孩|童裝www.bonbonjr.c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