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錯的當下,你可能會覺得很丟臉,但過了一天,過了一個禮拜,也許就沒人在意了,不需要看得那麼重!
文|潘月琪
「不要怕犯錯,沒有錯誤這回事。」——美國爵士樂演奏家/邁爾斯.戴維斯(Miles Davis)
曾幾何時,我成為不少朋友口中的「完美主義者」,俗稱「龜毛」。莫非他們發現就算只在臉書發文,我也會反覆檢查許多遍,微調其中的文字、排序、標點符號和表情符號,還要測試不同配圖組合的最終視覺呈現?還是我無意間說溜了嘴,坦承當年製作節目時,明明已經「夠好了」,還是堅持反覆修剪同一段專訪,讓聽眾以為來賓的口才本來就那麼流暢,毫無贅詞,才甘願放下手中緊握的滑鼠。
注重細節、精益求精的性格,讓我累積還不錯的職場名聲,甚至發展出「質感表達」這樣的課程主題。付出大量時間與心力,把事情做到盡善盡美,令我感到滿足。那些細微的差異,就像隱身翠玉白菜的螽斯,或是把一本薄薄的武功祕笈放進少林寺藏經閣裡,靜待有緣人發現。
「只要月琪出馬,就是品質保證!」感謝客戶這麼說。
漸漸地,外交部請我為新進的外交人員授課,時尚媒體社長請我擔任他的口語表達教練,母校清華大學邀我為藝術學院的新生演講,專門服務高端住戶的建設公司也來信邀約,據說創下該公司內部培訓報名最踴躍的紀錄。
力求完美也讓我吃了不少苦頭,健康數度亮起紅燈。我開始思索自己的完美主義究竟來自何處?真的有必要嗎?(同場加映:專訪張鈞甯:我不必完美,完美其實很無聊)
圖片|來源
爬梳幾個原因,首先,我很早就成為自由工作者,每執行一項任務,都可能決定是否還有下一個案子;所做的每一件事,都代表自己的專業。對案源及經濟的不安全感,使我變成一匹無人鞭策也會賣力奔馳的馬兒。我喜歡事情漂亮呈現,圓滿落幕,隨著經驗累積,越來越容易看見事物的細微之處,想像這件事能做到什麼樣的程度,標準只有逐年往上,再難下修。
對了!還有一個原因,我上升星座在處女座。
然而「人在江湖飄,難免會跌跤」,尤其主持、演講、教學這種需要面對公眾的工作,準備得再充分,也很難達到如己所願的「完美」,太多因素會影響表現。從前,只要犯一點錯,我就會懊惱很久,自從美國新聞工作者、作家及演說家蘇西.威爾許(Suzy Welch)提出「10.10.10 法則」,這個觀念幫助我看到新的思考角度,緩步走向光亮的出口。
該怎麼運用「10.10.10 法則」?舉例來說,如果你主持一場活動,開場白有點結巴,或臨時有政治人物到場,來不及辨識工作人員的手寫字跡,因此念錯來賓的姓名職銜;更糗的是,把「請長官回座」講成「請長官下台」,等回神之後,恨不得把自己放逐到喜馬拉雅山。此時,請暫停一下,讓這個法則幫助你。
仔細想想,當活動結束的十天後,有多少人會記得這個失誤?根據我的經驗,往往不到一天,就很少有人記得,更常見的狀況是,根本沒人注意。(同場加映:【運動小姐】害怕別人眼光所以不敢踏入健身房?其實,根本沒人在看你)
曾有幾次我主持完活動,跟主辦單位聊起自己表現不夠好的地方,並感謝他們的包涵。承辦人員歪著頭回想:「有嗎?我完全不記得妳提到的那個失誤,一切都很順啊!長官來賓都很滿意。」
如果念錯來賓的姓名很過意不去,不妨事後向來賓致歉,並說明原委。若覺得開場白可以有更漂亮的說法,做點筆記,下次改進。套句電視劇常用的詞兒:「這事兒就算是翻篇了。」
倘若犯的錯比較嚴重,比方主持人在婚禮一直念錯新娘的名字,或跟新娘太熟,認識她的每一位「前任」,新人互換戒指時,竟把新郎喊成新娘的前男友,恐怕十天也無法讓新人和雙方家長釋懷。不妨進一步思考,十個禮拜之後還有誰會在意?嗯,新郎可能還很生氣。十個月後呢?再過十年呢?把事件放在漫長的人生長河來思考,當下感覺很嚴重的事,分量會縮小變淡,自責的狀況便可大幅減輕。
圖片|來源
當然並不代表從此可以「放飛自我」,說錯話不需道歉。如果你平常很容易放過自己,簡直是《獅子王》裡樂天知足的丁滿與彭彭,請忽略這篇。假使你跟我一樣有完美主義性格,相信你已經很努力,那麼請放自己一馬,切莫深陷苛責自己的無限迴圈。
曾有人請教詩人威廉.史岱佛(William Stafford)每天寫一首詩的祕訣,他回答:「很簡單,把標準降低就行了。」若不想降低標準,該如何與之共處呢?
要完美主義者放棄「全力以赴」,就像拜託林懷民老師隨便編一首舞,就讓雲門舞者上台演出一樣,當事人肯定很難受。你仍然可以維持充分準備、全心投入的習慣,只要稍微調整心態和做法即可。
完美主義者容易把事情的成敗跟「自我價值」產生高度連結,關注焦點常放在「我的表現」上。當初我受邀 TEDx 演講,一想到這輩子只能上一次 TED 舞台,要在那麼多厲害的人面前講自己的故事,如果表現不佳,演講影片將從此在網路上「永垂不朽」,實在太可怕了!於是我花了兩個月準備,不停修改講稿,反覆演練不下數十次,出發蘇州前一晚,還衝出門買了搭配新洋裝的新口紅和項鍊。跟我同屆演說的某位 TEDx 講者告訴我:「Mia 妳好認真,我三天前才開始準備呢!哈哈!」他把這場演講當作一次認識新朋友、愉快交流經驗的機會,很享受舞台,結果表現得非常出色。(推薦閱讀:「如果你發現自己做不到,你真的可以先放棄」專訪林蔚昀:媽媽們,失敗並沒有那麼可怕)
「妳不必每件事都要求完美啊!先求有,再求好。」某次聚會,被比我更要求完美的太陽處女座設計師好友這樣規勸,心情真是微妙。
圖片|《獅子王》劇照
我半開玩笑說:「如果家裡裝修房子,你會希望工人只做七十分就好嗎?驗屋時,應該會想仔細看牆面的油漆是不是平整?顏色有沒有均勻?打樁施工有沒有落實?只要工人少一、兩層工序,房子可就危險了!」如果在能力所及,盡可以做到最好,是對自己與他人負責,也是一種尊重。就我觀察,大部分成功人士對他所在乎的事物及工作專業,往往力求極致,我們才有那麼多出色的作品可以欣賞,有便捷及令人安心的環境可以生活。
鬥嘴歸鬥嘴,好友的話我終究聽了進去。我們沒有無垠的時間,無限的精力,確實不可能事事做到盡善盡美,先判斷哪些事情「值得」追求完美境界,再「享受」全心投入、精雕細琢的過程。
現在的我調整了想法,面對大眾演說時,把自己視為橋梁,心想著很幸運可以把知識想法分享給更多人,幫助更多人,盡量減少「如果表現不好,會帶來什麼災難後果」的擔憂。執行任務時,告訴自己:「已經夠好了」、「這次不滿意,下次再試試別種做法」。如此一來,無論正式演說或職場溝通,說出來的話也會「鬆」許多,不會因為難以妥協而說出太嚴厲的話,也不會因為害怕衝突而三緘其口,放棄溝通。
眾所周知,雲門舞集創辦人林懷民老師非常要求完美,他曾說:「我常常覺得,我應該做得更好,因為有那麼多的人愛過我。」完美主義的背後,有對自己的殷切期許,對所相信的事物的著迷,更有對打造理想世界的愛。如果放不下標準,就帶著「愛」來實現心目中的完美吧!把身心狀態調整得更好,多做些有助放鬆的活動,瑜伽、散步、跳舞、冥想等等,讓實踐完美的路上更舒適,少些壓力,這是所有完美主義者可以嘗試的方向。或許有一天,我們會對「完美」有新的體悟。
有句話很適合放在完美主義者的案前:「人生不是得到,就是學到。」享受全心投入的過程,對結果釋懷,感謝生活中有那麼多可以嘗試的事,你我都可以當個快樂的完美主義者。
本文摘自潘月琪的《質感說話課》。由遠流出版授權原文轉載,欲閱讀完整作品,歡迎參考原書。
from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2LL0pol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