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讚歸點讚,留言歸留言,你和同學們已經多久沒有舉辦同學會了呢?你有多久沒有見見你的朋友了呢?
文|蘇予昕
自從有了手機以後,我發現人們對於情緒的耐受力變得越來越低,脾氣更加暴躁,包括我自己,當網路訊號不佳的時候,哇~那股無名火讓我只差沒把手機摔出去。因為手機提供了極為迅速又廉價的外在刺激,讓你隨時隨地只要感覺到一點無聊,就會想打開手機瞧瞧,有沒有人找我?世界上還有什麼新鮮事?成為「錯失恐懼症」(Fear of missing out,簡稱 FOMO)的患者,被手機提醒給綁架了。
除了逃避情緒,無需面對自己的狀態之外,社群平台(包含 Facebook、Instagram、Twitter、Line、各式交友 app 等)也都助長了「無痛」的關係模式。
這些平台的發展初衷,就是看準人有建立關係、歸屬感的需求,但不知從何時起,大家反而越來越少舉辦同學會、越來越不約見面,因為平台已經給了我們「虛擬」的歸屬感,讓我們對彼此的狀態一清二楚。
圖片|來源
可以按個讚、留個言表示關心,這樣的互動看似安全多了!約出來見面可能還得應付內心的人際焦慮,社群媒體讓我們免去那些「他是不是討厭我?」、「完了,接下來該聊什麼?」的小劇場,就能獲得某種連結的感覺。(延伸閱讀:生活心理測驗:在別人眼中,我是一個怎麼樣的人?)
但真相是,我們越來越焦慮、越來越孤單,因為人類數百萬年來的關係都是透過「視、聽、觸、味、嗅」五感建立的,當我們四目相視,聽見對方的語氣音調,感受彼此的溫度、味道,那種關係才是踏實的、持久的、對身心有幫助的。
這就是遠距離戀愛為何那麼容易失敗的原因,即使拜科技所賜,視訊讓愛傳千里,但視訊仍做不到讓我們「四目相交」,我也看著螢幕、你也看著螢幕,雙方們的視線都是往下的,更別說對方的氣味、體溫,導致親密感不容易建立。
現下的交友平台讓我們可以快速、大量地搜索適合的對象,這是一件好事,但也更加速讓人「合則來,不合則分」,缺少了磨合、溝通和自我探索的機會,天真地以為,努力找就可以遇見一位無需碰撞、完美契合的伴侶。
因現代人對無痛社交的需求越來越高,你在網路上能找到與陌生人約吃飯的「共食」網站,和陌生人講電話講到睡著的「掛睡」網站,都正是主打「每段關係,淺淺的就可以」,雖然看似無痛,不喜歡還可以立馬封鎖,永世無需再見,一點時間也不浪費,卻開始有很多人覺得:「交友 app 聊來聊去都一樣,安安,你好,住哪?聊完還是會寂寞。」(推薦閱讀:小生專文|交友軟體沒真愛?你若非真心,又如何遇見對的人)
淺薄的關係,加上怕痛的人類,終將造就一個疏離的社會。
本文摘自蘇予昕的《活出你的原廠設定:正視內在渴望,完整接納最初始的自己!》。由方舟文化授權原文轉載,欲閱讀完整作品,歡迎參考原書。
from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2y8xSFN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