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30日 星期一

想找到最適合自己的路,但真的好難?三個給你的練習方法

有個理想,但不知道該採取什麼樣的方式去實踐它?其中最不能忘的,是永遠保持一顆學習的心!

最近發生了兩件事,我覺得都很有意義,所以記錄了下來。

第一個是,我開始意識到自己在做治療的時候,不一定知道自己在做什麼,說好聽一點是無招勝有招,整合各家學派;可是另外一個角度看來就是「四不像」。所以我好想要找一個可以學習的前輩,不論是督導或者是指導教授,希望可以慢慢「變成他的樣子」。但有一天,督導 L 跟我說:「就像沒有一個個案是一樣的,每一個心理師,也都是獨一無二的。你有你的特色,不需要硬把自己塞到別人的故事裡。」令人驚訝的是,類似的話我治療師也跟我說過(真的是雞皮疙瘩掉滿地)。

「你說你喜歡小紅帽的故事,總是用小紅帽來比喻你的故事進展階段。但你也知道,在童話治療當中,真正的治療是每一個人都能夠寫出自己的故事。你不是小紅帽,你就是你,獨一無二的你,你不需要把自己,塞在古老的故事裡。」

於是,我慢慢可以接納自己是「特別」的,我對個案的影響也是特別的,可能不是一般心理師會做的,但我有我的客群、信賴我的人、我能夠幫助的人,只要能夠時時覺察自己在說什麼、並且不要濫用這些人對我的信賴,就可以了。

我沒有必要以哪一個心理師當作目標前進,因為我最終長成這樣子還會是我,而不會是他。或者是說,短期間我可能可以用一個人當作目標,但長時間下來,我還是得磨出一條自己的路。

第二件事情是,可能因為年紀越來越大,開始有一些「後輩」寫信問我說:「到底要怎麼樣才能變得跟你一樣厲害?」首先,我聽到就倒退三步,因為我並不覺得自己有比別人厲害(哎呀我的自信心啊⋯⋯),第二,我也覺得年紀比我小的不一定真的叫做「後輩」,他們也有他們厲害的地方。最後,在內心出現前面兩個想法之後,我又想到督導 L 跟我說的一段話:「聽起來你似乎不太喜歡別人稱讚你,對嗎?」(一招中箭,因為我總覺得我沒有大家口中說的這麼好,或許有一天大家發現我真實的樣子,就會覺得我很糟糕了www)。

不過不論如何,這兩件事情結合起來,讓我想到一件事:雖然我還不是心理師,我可能什麼都還不是,我也有我的特色,就算我對自己沒有自信,這也是一種特色。或許分享一點點我的經驗,有幫助於這些想要走上和我雷同的路的人,當作大家其中一個參考的方法。當然,因為我也不是什麼頂尖高手或專家,我說的話也可能有錯誤的地方,也不需要全部相信我,下面我列出三點這 10 年來我的創作和學習之路主要的信念,提供給大家參考:

一、天天寫作,常常閱讀


圖片|來源

「每天都要刷一下存在感。」

正如同 ig 小模每天都要貼自己的自拍來維持熱度,如果你想要經營自己的社群,那「鍋子就不可以冷下來」。所以幾乎是每一天我都會寫一點東西,寫多些少,都可以多少寫一寫,幾乎每天都會更新自己的社群,這就是我經營的土法練鋼的方式。當然,如果你覺得每一次更新都要有所創新、每一篇貼文都要能夠「廣傳」(像長輩圖一樣),那麼很容易就會患得患失,因為每一天每個狀況下面的你,可能都是攜帶者一部分當時的情緒,有些時候這個情緒可以打中別人,有些時候沒辦法。

除此之外,「不可以冷下來」其實是一種防衛性或者說比較保守的想法(prevention focus),用這種「必須、應該、不可以」的方式來推動自己做事情,其實經常會覺得焦慮和緊張。所以後來我覺得比較自在的方式是:如果你想貼文就貼文、不想貼文就休息吧。重點是,做你想做的事,而不是該做的事。如果每天更新讓你覺得愉快,那就持續做吧,如果這樣做反而讓你有壓力,那麼停下來、或者改變頻率也無妨。

不過有一件事,是我這種三分鐘熱度的人持續在做的,就是閱讀和寫作。不論是網路上的文章、或者是手邊的書籍,這 10 年來我每一天都閱讀,讀多讀少不重要,重點是有讀。每一天都吸收一點知識、多知道一點東西,你不需要像大企業家在他的勵志書裡面寫到「一天要讀一本書」,甚至你買來的書也不需要讀完(有些時候讀一個小章節讓你感到收穫並且記得,就只回票價了),可是維持閱讀的習慣的確很重要,因為會讓你腦袋不斷地有新的東西的運轉。在碩士的時候,這個閱讀大部分是英文論文;在出社會工作,救回從身邊的同事或者是自己專業相關的知識上面,再找一些相關的書來讀,至於來念博士之後,則是兩個都一起讀。

然後光是閱讀是不夠的,因為大部分的東西在讀過之後如果沒有整理,72 小時就會忘光光,那麼還不如拿這個 72 小時去打《薩爾達傳說:曠野之息》,或是燃燒時間在「動物森友會」。因此,不論是看完一部電影,或者是讀完一本書,我都會多多少少做一點筆記,真的不行至少要在書上面寫一些字,以避免看過之後,什麼都沒有(當然有一些看得很痛苦、不知道在講什麼的書,就會被我跳過了 XD)。(推薦閱讀:看書沒有收穫?從練習寫讀書筆記開始吧

這個方法不見得對每一個人都適用,我覺得是因為我自己很喜歡知識,相對於人群,我更喜歡跟知識相處。如果你是很喜歡感受人、與人相處,那麼你可以拿這個時間,去建立更多的人際關係,也是一種選擇。除此之外,這個方法還有一個副作用,就是有時候這個也想看那個也想看,這個也想寫那個也想寫,會把自己弄得壓力很大,很可能搞到最後就跟我一樣耳鳴了 XD。

二、勇於嘗試,慢慢進步


圖片|來源

「你怎麼可以把市場做得這麼大?」

「我的觀點是來者不拒。只要願意來找我的,我就會會他。」有一天我問我其中一個督導 C,他很霸氣的跟我說。

「可是我記得土地公心理師跟我說:不要去搶別人盤子裡面的點心,吃自己的點心就好了。」我回,我很擔心會因此被同行連體攻擊 XD。

「你沒有去跟別人搶,是他們來找你的。如果你擔心自己實力不夠,你可以接一兩次,如果考慮之後也和督導討論之後,覺得彼此不適合,再請他另尋高就。而如果幾次下來,兩人都覺得這樣的治療關係很不錯,那麼或許你就開拓了另外一個新的市場。」C 這麼說蠻有道理的,不過這樣做的風險就是同時要考慮到自己的能力和體力,否則什麼都作,真的會累死自己。

實際上我發現我也是這樣子過來的。

一開始的時候我寫的是戀愛相關的主題,到現在還會有很多機構找我去講戀愛相關的演講,但中間我也寫過其他有趣的主題,例如情緒勒索、親子關係、憂鬱症、甚到最近的童話等等,這幾個月還去路邊擺攤畫畫 XD。這些都是我一開始「從來沒有想過的業務」,可是只要我想做、有人願意找我,我就先去「試試看」。有些時候真的發現這塊餅吃不下來,下次接到類似的邀約,再拒絕就可以了(例如年長者的伴侶、職場的心理學⋯⋯)。這樣做的好處是,你可以慢慢擴展與自己相關的專業,另外一方面,你也可以建立自己的品牌。(同場加映:【靈魂想說的是】奧修禪卡:不必自我設限,生命自有覺醒

然而,在這個過程當中,我覺得最重要的是「不可以急躁」,10 年之內,我學了不同的好多東西,包括心理學實驗、社會心理學、輔導、諮商(沒錯!這 4 個很不一樣)、性愛心理學、正向心理學、榮格和童話心理學⋯⋯,每一次不論是課程的學習或者是書本的閱讀,都開啟了我一些新的看見和視野。然後這些東西的紀錄和累積,全部加總起來,就變成了現在的我自己。

三、心存界線,保持善念


圖片|來源

「我們看這一行,有一個重要的信念,就是相信人的善意。不過,同時也要保持界線,因為你的善良該留給值得的人。」有一天督導 C 跟我說,一開始我覺得這是很難做到的事情,但是隨著界線一次又一次劃立,對於某些事情有所堅持,但對於別人的痛苦和為難,也能夠保持同理,這真的需要好幾年的練習。

比方說一開始所有粉絲團的訊息我都會回覆,但到後來發現疲憊不堪,從發現到關閉粉絲團的訊息大概經過了三到五年的掙扎,可是關閉之後,我發現自己還有更多的能量,來影響更多人。後來,我開了 Instagram,由於我還沒找到要怎麼樣關掉訊息聯絡,所以依然會收到並且看到大量的訊息,不過我通常會比較有人性的簡短回覆(當然還是看狀況而定)。相較於之前的一律不回覆,又多了一些彈性。(推薦閱讀:諮商心理師:垃圾需要分類,你聽心事也該有所選擇

所以界線和善良,我覺得是一輩子永恆的平衡,好像沒有什麼速成的方法。不過把這兩件事情放在心裡,的確是一個很重要的提醒。

你是特別的

當我把這一路走來我對人的想法和信念整理下來,還有我的學思歷程態度,我也慢慢發現,無論是過度的自卑或是過度的自負,都不是一種平衡的做法。

那個「不習慣被稱讚覺得自己什麼都不是」的自己,有時候會變得比較巨大;而那個「自以為是、覺得自己很厲害、過度膨脹、用專業來眼壓別人」的自己,有些時候則會佔據我的大腦控制台,我需要做的不是把這兩個自己給殺死,而是允許他們用某種平衡的姿態,一起在大腦控制室裡面和平相處、或者是輪流在適當的時機出現。

每個人都是特別的,我是,你也是。

你不需要變成任何人,你只要成為自己,成為那個真正的自己,就能夠成為一個完整的人。



from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3dENrFg

最快最新的童裝資訊盡在:www.bonbonjr.com
時尚小孩指南
潮爸潮媽必看網站
時尚小孩|童裝www.bonbonjr.c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