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20日 星期一

「做得愈好,反而愈焦慮」你也害怕完美的自己嗎?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這句話大家耳熟能詳,但現實似乎不是如此。我們社會,何時才能容許大家犯錯?

文|Lisa 

折射了人們所努力追逐的「完美」,其實是浮華泡沫,它既遠離了真實世界,與內心脫鉤,也和表面的字義恰恰背道而馳,凸顯了讓人更無法擺脫「自己不夠完美」的自卑、不安和恐懼。


圖片|來源

任教於英國政經學院,專研完美主義的社會心理學家湯瑪斯.庫蘭 (Thomas Curran)在一場 TED 演講中表示,將「完美」視為卓越和成功的象徵,成為近代社會和年輕人個人認知的主流價值,在此價值的基礎上,鼓勵人們只要透過不斷努力就可達成目標,實現卓越的完美人生,而所謂的目標又與物質品味、生活風格和社會地位等外在的價值緊密連結。

「看起來完美」成為一種價值視角

依據美國民間智庫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所做的調查,1980 年代末期出生的美國青年(目前年約 30~35 歲)較他們的父母輩花更多的心力專注在上述的外在價值,並且透過各種社群媒體無所不在的炫示與眾,所呈現的視角都是「看起來完美」,是否真實並不重要。 (推薦閱讀:多肉植物教我的事:換一個角度看,練習接合缺口

庫蘭教授和皮尤研究中心的報告不約而同意味著,過去所謂的「有圖有真相」已成為「所見不為真」,折射了人們所努力追逐的「完美」其實是浮華泡沫,它既遠離了真實世界,與內心脫鉤,也和表面的字義恰恰背道而馳,凸顯了讓人無法擺脫永無止盡的「自己不夠完美」的自卑、不安和恐懼,而臨床上的研究也的確證明「完美主義」助長了焦慮、憂鬱、厭食及其他等身心症。

文琪擁有兩家咖啡店,從小是人們口中的「完美小孩」,個性溫和有禮、外型甜美高挑、課業表現優異,從來不需要父母和老師操煩。求學時期是校園鋒頭人物,人緣好,高中開始追求者眾,也毫不意外地在大學畢業第三年,便和同系上的偉杰步入婚姻。

他人的理想小孩不該是你的完美

婚後文琪陸續生了兩個孩子,做完月子立刻頂下住家附近的小型社區咖啡店,照顧小孩的同時也發展自己的事業,在結婚的第六年和偉杰兩人拿出積蓄,合力買了 3 房新成屋。外人看起來婚姻與事業平順美滿,卻在第二家店剛開幕不久,一天下午忽然「覺得自己快要死掉」,呼吸困難、心臟亂跳、煩躁不安,緊急送醫後,診斷出是焦慮症。除了服藥,也在醫生的安排下,接受心理諮商,打開心裡的潘朵拉。

安琪說,家裡有四個小孩,自己排行老二,父母做生意忙碌,大姊負責照顧底下的兩個弟妹,知道要乖、照顧好自己,不要和弟妹吵架,也不要給任何人增添麻煩。慢慢地,大人和師長也總是誇獎自己是「完美的理想小孩」。(延伸閱讀:「所謂媽媽罪惡感,都是屁話」為什麼母親該停止凡事感到內疚?


圖片|來源

允許不完美是一種生存人權

「人們認為我乖巧、美麗、獨立,也能完成大人對我的期待,我也努力滿足大家的期待和需求,其實從小我的內心很孤獨,有時候會問自己『這些真的是我想要的嗎?』,反而會自我要求更努力。」文琪常有莫名的不安和恐懼感,覺得能力不夠,不知道天亮後的世界自己是否能力所及?不知道問題是否可以順利解決?不知道大家是否認可自己的努力?常常深夜翻來覆去,尤其是第二間咖啡店營運後,開始失眠睡不好。

允許不完美應該是一種生存人權和普世價值,因為正如庫藍的比喻:「完美主義是一場自我挫敗的循環過程,讓人難以脫困」。像是「成就之山」的攻頂之旅,當人們將完美巨石滾到山頂的那一霎那,讚美和榮耀加諸於身,瞬間大石又墜落,回到沒有安全感和低自尊的山谷,完美主義者於是周而復始的被囚禁:「我越完美越焦慮」。



from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3aqjZRU

最快最新的童裝資訊盡在:www.bonbonjr.com
時尚小孩指南
潮爸潮媽必看網站
時尚小孩|童裝www.bonbonjr.c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