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年五月底,跨性別者正在面臨喜憂參半的社會支持與壓力。近日,美國政府提議廢除「保護跨性別者醫療資格的法規」,一旦廢除成功,醫院將得以拒絕跨性別者施行變性手術。而與此同時,國際衛生組織(WHO)宣布將跨性別者除病化,自此跨性別者將不再被視為是「有精神疾病的人」。本週性別觀察,帶你看國際間對跨性別族群的不同看法。
近日,美國政府提議廢除「保護跨性別者醫療資格的法規」,一旦廢除成功,醫院將得以拒絕跨性別者施行變性手術。而與此同時,國際衛生組織(WHO)宣布將跨性別者除病化,自此跨性別者將不再被視為是「有精神疾病的人」 。
對跨性別者而言,無疑是一則以喜一則以憂的時事新聞,本週性別觀察,帶你看為什麼川普政府想要廢除對跨性別者的醫療保護?WHO 將跨性別除病化又代表什麼意思?
川普:將撤銷跨性別者的醫療保護
2019 年 5 月 24 日,美國衛生與公眾服務部(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正式提議,希望將《平價醫療法案》(Affordable Care Act)中的一則「民權條款」廢除,此提案也被視為川普政府將推翻歐巴馬政府時期所實行的政策。
民權條款是歐巴馬擔任美國總統期間所提出的法規之一,法規中明定醫療單位、保險公司等組織,不得基於種族、膚色、國籍、性別、年齡等各種原因,歧視或拒絕醫療患者。更甚定義所謂的「性別認同」是「一個人的內在性別感受」,因此一個人的性別認同可能與出生時性別不同,自我性別認同可以為「男性、女性、皆非,或兩者皆是」。
這項法規的設立,直接性地保障了跨性別者的醫療權利,跨性別者將不再因為個人性別認同,被醫療單位或保險公司排除在服務對象之外。
但川普政府認為此法規對於性別認同的解釋過於寬鬆,容易造成重大混亂和不合理的負擔,因此提案希望廢除這項法規。倘若提案通過使保護令失效,日後醫護人員可能可以拒絕為病人實施變性手術,保險公司也不再有必要義務為跨性別族群提供所有保障。提案通過後,無疑對跨性別族群又是一大打壓與歧視。
根據《紐約時報》報導,長期關注 LGBTQ+ 權益的非營利組織「人權戰線」(Human Rights Campaign)政府事務部主任 David Stacy 發表聲明直指,川普政府的新提案將會讓 LGBTQ+ 族群陷入更危險的處境,僅因為性別認同就剝奪了性少數族群應該享有的醫療服務權利。
圖片|wikimedia
WHO:跨性別不是疾病
2019 年 5 月 26 日,川普政府提出廢除民權條款的兩天後,世界衛生組織(WHO)的會員國在年會上共同決議「將跨性別者從精神症狀名單中除名」,更將性別不安(性別認知障礙)更名為「性別不一致」,並且將兩個原先被認為是疾病的性別特徵,一併將從精神心理疾病名單中移除。
為此 WHO 官方表示,修改《國際疾病分類》列表是為了落實人人生而平等的權利,跨性別者接受手術後,也應該享有基本人權,獲得與他人無異的保障。(推薦閱讀:性別小辭典|國際性別紀念日:跨性別,不是精神疾病)
時隔了 29 年,WHO 再度修改《國際疾病分類》,表面上看似是保障性少數族群的權益,實則成為人權持續進步與邁進的幕後推手。透過國際組織搶先在國家以前先將性少數族群除病化,國家政策再隨之跟進,無疑能夠打造更加平等、友善的社會與性別環境。
美國政策與世界走勢相反,代表什麼意思?
在美國擬定將跨性別者排除在醫療與保險體制外的同時,世界衛生組織反而將跨性別者除病化。很明顯地,這代表了在性別議題上、在人均平等的理念上,美國並未與國際達成相同共識,而我們可以先從川普政府希望取消跨性別者保護令的原因開始看起。
川普政府認為該法規「容易造成重大混亂和不合理的負擔」,但混亂的是什麼?是人們無法「一眼明辨」眼前的人是男是女所以感到混亂?還是跨性別者要求施行與生理性別相反的手術,讓醫護人員感到混亂?
圖片|法新社
我們都希望社會越來越好,也都承認並相信自由與包容的價值。然而,回歸到「自由與包容的價值」之下,我們是不是也能包容多元的性別族群,讓人們有機會自由地成為自己希望的樣貌?從未出現過的性別流動可能,隨著越發自由的思想進步,確實可能讓人因此感到困惑,更甚混亂。但倘若我們因為混亂或認為麻煩,就要拒絕或排除人類原本就應擁有的平等權利,會不會,反而背離了自由的價值?多元的性別流動想像,何曾又簡單過。
2019 年一半過去,台灣開放同性婚姻登記,美國許多州通過墮胎法案,菲律賓總統屢次發表仇女言論,許多性別議題正持續被討論、被看見,而每次看到文章或演講中提到的:「關於性別平等這條路,我們還要走好久。」我都會想,到底要走多久呢?還有多少努力要做呢?(推薦閱讀:跨性別者心聲:不需經由性別重置手術,才能爭取身份認同)
當政府以公權力或「方便做事」等理由剝奪人民基本權利時,我們必須看見,也想問,我們希望共同創造什麼樣的社會?
我希望是一個盡可能平等、尊重、包容,同時也讓人盡可能保持開放心態的自由社會。
from 女人迷 Womany http://bit.ly/2VYdfCc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