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個人長期吃不到想吃的食物,後果可能不只是身體的崩壞,更有可能是心靈的損傷。
文|尤虹文
我剛開始看中醫時,徐大夫給我一串長長的清單,羅列絕對不能吃的東西。大方向就是不吃生冷,包含牛奶、水果、冷飲、綠茶、海鮮。
因為憂鬱症就是寒氣入心,心寒了,怎麼還能吃寒涼的東西呢?我們都說做人要「熱心腸」,治療的目的不就是讓心腸熱起來嗎?再吃冷的,不就白浪費扎針了?另外黏滑食物如粽子、年糕、湯圓我也盡量少吃,因為難消化。為了幫助消化系統,盡量吃已經發酵的食物,如豆豉、納豆等。
之後,等我慢慢站樁、治療,我發現,身體的覺知回來了。我不需要再等老師醫生吩咐,就知道我不想喝綠茶,因為喝了會胃寒;我不想喝牛奶,改喝米漿或是豆漿,因為喝了牛奶覺得不舒服。
有一次,我跟一位名人一起用餐,大概有九道菜,樣樣可口,可是因為我不吃生菜,沒有把沙拉吃完。我可以感受到大家異樣的眼光,似乎是說這人真浪費,怎麼這麼貴的有機沙拉竟然不吃完,但我就是不吃。因為我知道我的身體能承受什麼,不能承受什麼,我愛護我的身體。
圖片|來源
佳餚能療癒身心
吃是門大學問。最高級的食療,不是等別人告訴你今天該吃什麼,不該吃什麼;最高級的食療,不是吃五星級、米其林大餐。最高級的食療,是聆聽自己的身體,讓身體告訴你今天該吃什麼,不該吃什麼。什麼才叫營養?最適合自己的東西最營養——當然這必須在身體健康的前提下。
我的媽媽和奶奶都很會做菜。奶奶吃素,活到八十六歲,一天到晚還喜歡學習如何做好吃的素菜。據說我外婆也很厲害,麵食更是她的強項,不過外婆太早去世了,所以我完全沒口福。
九歲時,我上美術課不小心割斷手指,進手術房時,醫生說還好骨頭還沒斷,但是肌腱斷了,可能永遠不能彈琴。後來手雖然康復了,但也嚇得我媽媽沒讓我做過一天菜。
剛到美國的時候,年紀還小,一個人傻傻的,宿舍也沒廚房,為了省錢和搶琴房,我告訴父母不要浪費錢買音樂院提供的自助餐廳餐費,我每天到學校地下室量販機,買一塊美金的微波漢堡充飢。那個漢堡麵包吃起來就像嚼橡皮,我就和著眼淚囫圇吃下,然後趕著去練琴,練到學校關門才回宿舍。
我曾分享過這個例子,朋友都覺得我好可憐,我卻一點感覺都沒有。直到修身後才恍然大悟,真是太虐待自己的身體了。少年時期應該好好照顧自己的身體,卻把胃吃壞了,真想把當初吃的那些垃圾食物全部吐出來。
當下我理解,心跟胃可能是相連的:食物本身可以帶來療癒功能。反之,當一個人長期吃不到想吃的東西,後果可能不只是身體的崩壞,更有可能是心靈的損傷。
本文摘自尤虹文的《因為身體記得:告別憂鬱症的療癒之路》。由天下文化授權原文轉載,欲閱讀完整作品,歡迎參考原書。
from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34aBYs5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