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厭無意義閒聊、熱愛深度對話、不太在乎對方外表、往往有厲害興趣,有一種人,總是容易被聰明人吸引,他們的名字是「智性戀」(sapiosexual)。我們明明討厭炫耀聰明的人,卻想找到聰明的另一半,茫茫人海,到底該怎麼辦?
性別力 X 約會字典,談當代戀愛說不出口的幽微小困難。
「聰明是一種新的性感。」「我喜歡有趣的靈魂,勝過於漂亮的皮囊」「我想跟你裸裎相見,精神上的」。不管你相不相信,世界上(或交友軟體中)有一群人,認為自己喜歡高智商的對象,勝過於外貌漂亮的人。他們被稱為智性戀(sapiosexual),並且甚至某些交友軟體,還提供這種「性向」讓人選擇。
最近,這股風潮甚至連政治人物都跟上。《泰晤士報》報導,2019 年 8 月,法國性別平等部部長瑪連席亞帕(Marlene Schiappa)受訪時,說自己就是「sapiosexual」,非常享受和「聰明男生」約會。
不過她的專訪引起不少爭議。許多人問,到底「聰明」是什麼?而「智性戀」算是一種新的戀物嗎?會不會,這也是一種新的階級呢?(延伸閱讀:「明明非單身,卻愛跟人搞曖昧?」社群時代,有種出軌叫「微劈腿」)
圖片|來源
外表跟金錢,真的過門檻就好? 澳洲研究:十分之一的人可能是「智性戀」
城市字典(urban dictionary)將智性戀定義為「一種認為智力帶來的性吸引力,更甚於外貌特質的族群。」
智性戀(sapiosexual)的緣起,來自於拉丁字根 sapiens,意指智商,加上 sexual 而來。最早出現於 1998 年的網路用語。2014 年前後,引起第一波熱潮,根據英國《獨立報》報導,當時是因為交友軟體 ok cupid 當年選擇將其開放給所有使用者,你可以選擇「智性戀」當成你的一種性傾向,而引起討論。
不過,他們真的存在嗎?根據西澳大學(University of Western Australia)心理學系教授吉利司‧吉納克(Gilles Gignac)發表在《智力》(Intelligence)期刊的研究指出(2018),約有十分之一的人,可能是智性戀。
「『智性戀』這個字被大量運用在大眾文化中,可是我們並沒有一個清楚的測量方法。」他在知名心理學網站 PsyPost 採訪指出。
因此,他發展出一套指標,測量 383 位受訪者,發現有十分之一的人,受智力吸引程度更甚於外表。只不過相關研究仍稀少,智性戀是一種特定性傾向族群、還是一種文化表現,仍有待證明。(同場加映:【性別觀察】「女人愛生氣會嫁不掉」心理學告訴妳,妳就是該憤怒)
「我超愛柏格曼電影」「喜歡冷知識逗我開心」:這些特徵,可能代表你是智性戀
由於並未被認定為性傾向,綜合吉納克的指標與網路社群觀察,所謂智性戀,可能包含但不限於以下幾個特徵:
- 我喜歡某些冷門題材、也很享受學術對話
- 我常常被人認為是「宅宅」(geek)或「書呆子」(nerd)
- 我在乎對方的「智商」,更甚於外貌、金錢等其他指標
- 當我聽到對方說出一些「聰明的話」的時候,會很心動,甚至產生性興奮。
- 我非常享受和潛在伴侶進行「深度的知識對話」。
吉納克也指出,「智性戀」並不是真的喜歡對方智商越高越好。研究發現,智商落在 120-135 的人,最受他們歡迎,然而智商一旦超過 135,受歡迎程度就會下降。換句話說,所謂的「智商高」只是聰明的一種呈現方法,並不是絕對的──擅長社交、打扮、運動,也都可能是另一種「聰明」。
圖片|來源
「我只跟聰明人約會!」是一種性向,還是一種階級?
2014 年崛起,2019 年卻屢次引戰,隨著智性戀的討論越來越多,OK Cupid 的發言人就曾出面滅火,表示之所以將這個選項跟無性戀(asexual)、半無性戀(demisexual)、泛性戀(pansexual)放在一起,只是想增加更不同的使用者選項,「但這並不是一種證明,代表它是正式的性傾向。」
從性別觀點來分析,Quartz 報導也指出,隨著越來越多性傾向、性別認同的字眼出現,自我定義的光譜變得越來越複雜。「如果說『異性戀』與『同性戀』,是讓人們定義他們與伴侶的生理性別,那麼『智性戀』這字眼變得普遍,就代表我們開始對智商的立場與喜好表態。」
從階級角度來看,這個字也被認為是帶有階級歧視意味的。針對法國性別平等部部長的發言,《泰晤士報》評論指出,「這幾乎就像是一種戀物戀,就像是我說喜歡很多毛的背一樣。」並且這種戀物,還奠基在個人的文化資本(cultural capital))與階級上。畢竟「聰明」的定義其實很廣泛,但狹義來說,聰明很多時候被看見,仍是依照學歷、職業、懂不懂困難科學原理、古典音樂、紅酒來判斷。
「智性戀」反映的交友軟體困境:渴求深度對話的人,何去何從?
如果,你在交友軟體上看到這樣的自介:「我是聰明人,我也只跟聰明人約會!」肯定會讓你感覺到不舒服。畢竟,沒有人希望被約會對象當笨蛋──難道我被拒絕,是因為我很笨嗎?
不過,換個方向想,或許這種「智性戀」自我表達,反而是人們在交友軟體的求救訊號,是對約砲文化(hookup culture)的一種反制。
交友軟體 Coffee Meets Bagel 創辦人 Dawoon Kang 便曾在受訪時指出,這個浪潮或許是種反動:「它是一種不可否認的趨勢,表示了人們對於看臉交友的倦怠。」
麻省理工學院心理學者雪莉特克(Sherry Turkle)也曾在著作《在一起孤獨》(Alone Together)中指出,網路讓人們輕易認識新朋友,降低了交友門檻,卻拉高維持關係的難度。我們越是依賴無窮無盡的網路陌生面孔,就越是寂寞,也漸漸失去獨處的能力。
戀愛用「談」的:我們都希望找到彼此理解的伴侶
線上交友,改變了我們表達關係的需求。生而為人,在親密關係中,大多數都渴求深度對話、渴求彼此了解,但在交友軟體的速食關係中,只有兩秒的時間自我表達,否則就被「左滑」忽略,要如何快速表達自己的需求?或許,智性戀的出現,正是一種人們重新嘗試表達自我的訊號。
它可能不完全代表智商,而是和以前任何一個時代相比,人們更需要戀愛奠基在有共同興趣、政治立場、自我實現等價值觀上。
給智性戀的幾個小建議:
- 自信:首先你要知道,當一個智性戀,其實沒什麼好丟臉的。
- 換句話說:如果你直接說出喜歡聰明人,可能會讓對方有點反彈(他可能會想:「所以你覺得,別人都很笨嗎?」)倒不如先從其他領域,開始稱讚對方。
- 往下思考:你也可以往下想,「我喜歡的真的只有對方的智商嗎?還是其實是他的背景跟我相像、他說話的方式、他沉浸在興趣時閃閃發光的樣子」,或許你會發現,你喜歡的,是對方的其他特質也不一定。
我們都渴望被愛、被理解、被尊重。或許這也是這樣的時代,讓我們不得不重新思考──我們對愛,對性,對自己與關係的理解,到底是什麼?(延伸閱讀:愛一個人,傻一點又何妨?)
如果你喜歡性別力 X 約會字典,我們還有這幾篇:
「安安、在幹嘛、吃飽沒」你也遇過窮追不捨的 Paperclipping 嗎?
「明明非單身,卻愛跟人搞曖昧?」社群時代,有種出軌叫「微劈腿」
from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2KU5P0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