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George Hong 的勇氣故事,那時年滿 30 歲,他決定抓緊夢想,出發澳洲唸博士,完成自我追尋的過程。
在今年年初某次聚餐後,墨爾本當地的朋友問我:George,我今年滿 30 歲了。你覺得 30 歲之後,人生會有什麼不一樣嗎?
聽到他提了這個問題,頓時自己的腦中閃過了好多畫面,還有日本女歌手 Angela Aki 的《手紙~拜啟 給十五歲的你》這首歌。想了一下,我慢慢地回覆他:
若我在要滿 30 歲那年,沒有努力嘗試的話,現在就不會在這裡了呢。
決定自己與夢想間的距離
聽到這個回答的他,一頭霧水看著我。於是,我再緩緩說著(當然用英文):我從碩班畢業後,就想出國進修,但中間發生很多事而有所耽誤,要滿 30 歲前,我在心中告訴自己:「若我過 30 歲後,還沒有拿到任何一間學校給的錄取通知而出國進修,那就放棄出國進修這個想法吧。」
於是在前一年的冬季,剛好是準備入學的季節,權衡自己的狀態,決定以英制博士申請為主。在台灣的下班或週末時間,我都是找間咖啡廳抱著筆電坐著,把英澳每間大學的相關科系與研究機構都找過一輪,看到似乎與自己研究領域合適的學者就一一寄信詢問。主要是自己所定的研究主題有點偏門,仍不放棄每個可能的合作對象,很制式的在每封信件內寫著:我看過您研究方向、與我欲進行的研究似乎吻合、附檔是我的個人履歷,還有,希望能與您一起合作。(推薦閱讀:換一個靠近夢想的機會!鏡頭探索十個澳洲打工的台灣人故事)
圖解|找學校與看研究方向的過程
但可能是想做的主題太過偏門與專精吧,得到的答案也是很制式的:直接沒回信的不少、回應「對不起,我現在沒收學生」的也沒少過,偶爾幾個回應的卻在往返間才發覺彼此的想像有落差,種種挫敗打擊下,懷疑自己是不是就只能到這裡了的喪氣念頭真的沒少過。在年末快結束的某個深夜裡,坐在書桌上隨手看著之前參加留學展拿的學校簡介,無意翻到現在這間學校的手冊,翻著翻著,想說:「再試試看吧。」
後來寄信給這間學校的學者(現在的指導教授),書信往返談還算順利,後續在修改研究大綱與申請行政流程,又花了一段時間。有天醒來開信箱,我收到學校給的 offer,要到墨爾本了。
「不要覺得是一個障礙,有意識到想改變,不管幾歲,你都會有不一樣的突破。」我最後這樣跟這位墨爾本的朋友說著。
圖片|來源
現在就開始擁有夢想好嗎?
但是,即使在墨爾本,我仍不時會想到這段拿到 offer 前,擔心沒辦法完成自己想做的事的心情。其實我是一個對自己要求很多,討厭自己達不到那些目標,進而對自己產生質疑的人。(推薦閱讀:輕易放棄的夢想,稱不上夢想!激勵自己的四個追夢秘密)
聽到 Anglea Aki 的《手紙~拜啟 給十五歲的你》這首歌時,我在過程中的掙扎與不安,都被完整表達了:
現在,不要輕易認輸
不要哭泣,每當覺得自己快不行時
只要相信自己的聲音勇敢向前行就好了
在收到學校寄來的 admission letter 後,看著上頭日期,倏然驚覺,剩不到半年的時間就得展開自己的獨自長途飛行去異地生活。不可避免的,台灣的社交圈要重新調整,再來是外語生活能力——即便在台灣用英語似乎不是大問題,但是實質上到了英語系國家生活,才發覺自己還有很多要跟上的地方,一直到現在,我都會跟所有朋友說著:我一直在學習/I am keep learning.
獨自一人在海外生活真的不是想像中的容易,有時真的會產生「在堅持什麼」或是「不如歸去」的念頭,不過最後所幸自己還是會有「都走到這了,就繼續往下走吧」這樣的念頭拉住放棄的衝動。
我知道自己是一個很幸運的人,家裡的支持,朋友的鼓勵。除了因自己的不懂事,疏遠了曾在生命佔了重要篇幅的人,產生遺憾外。回顧這一段正走在途中的旅程,那些願意幫忙跟不時鼓勵的朋友,都點滴在心。
墨爾本「George」 St
在墨爾本,有時遇到打工度假、或是在網路上猶豫是否該出國進修的朋友,當他們寄信過來詢問問題,自己就會盡量提供能協助的部份,提供一些這段時間的經驗,「希望能幫上忙」,這都是我會說的,因為我理解:不是每個人都像我一樣有那麼多被寬容的機會,與得以走到現在的幸運。
就像我回應朋友的,不管幾歲,只要有想法、看起來可行,就去試試看吧。要踏出舒適圈的決定難免令人擔憂,但是當真正踏出去之後,也許會遇到一些逆風與亂流,但若能堅定信念航向自己設定的目標,不敢說一定會到彼端,至少比起現在的自己已經往前一步了,不是嗎?
每個時代都需要經歷一番磨練才會到達成功
讓我看看你的笑容吧,勇敢走下去吧
那麼,就勇敢走下去吧!
from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2IZfEub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