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26日 星期四

「旅行是生活的延續」想怎麼生活,就怎麼收行李箱

將生活的習慣帶進旅行中,或許你在旅途中更能感受到自由。

文|陳雯莉

玩是一門生活的藝術,關乎心情,關乎心靈,關乎關係。

娛樂和工作對我們的生活何嘗不是同等重要?這兩者之間,不謀而合地都顯示了專注之於我們的生命狀態。過去的我,真不知如何恰當地解釋專注這件事對於看待這世界有何影響?直到我讀到作家——安・拉莫特(Anne Lamott)筆下的一段話:

「專注是一種獎賞——全身專注於自我以外的某樣事物,是理性的強烈解藥,因為理性只考慮到自我,會讓人用狹隘和私心自戀的態度看待事物,如同封閉的自我,不給予任何人希望。」

我這才豁然開朗地明白了,原來我喜歡旅行和讀書,都是因為那一刻全身貫注的緣故,回想起那些片段,的確我的心沒有任何承受自己重量的負載,那些時光僅僅只是蜜蜂在咸豐草上飛舞採蜜、銀白的苦花魚在溪流裡擺尾遊蕩,甚至僅是一片彩霞的天空,我亦能好一會兒望得出神忘我。

專注感受自身以外的事物,是我經歷過最棒的感受之一,無論那些經驗有多麼片刻,我卻都能感到寧靜地像永恆。

對我來說,旅行是從生活延展出去,再將延展後的韌性拉進生活裡頭!年輕的時候,愛旅行是期望旅途本身能有豐厚的戰利品,這些戰利品有些是實質上的紀念品或照片,有些則是新奇的體驗。然而,隨著年紀稍長,也不知道是不是體力不如十幾歲時力盛,還是因為性情上越來越不喜歡麻煩,因此我開始調整旅行的心態,這樣的轉變讓我漸漸有了機會看清旅行的本質。

旅行最大的收穫在於回饋生活的本身,許多人在練習美好的生活模式上都下足了功夫,我想若把這種平日對生活的看重及養成的好習慣,再收進旅行出發的行囊中,是不是反而能真正地為旅行增色呢?於是,我開始回想自己的生活習慣,有些習慣都是好幾年來刻意培養的,例如:一早把窗打開讓風吹進來,接著在瑜珈墊上稍微活動筋骨,等身體舒展開來,再悠閒地吃份營養早餐,聽聽音樂、寫點東西、看看書,這樣的早晨儀式總能為我帶來能量。


圖片|來源

「旅行也需要這個吧!」我沒打包瑜珈墊,但卻把這樣想法裝進了行李。在旅行的早晨,我經常被生理時鐘喚醒,醒來之後,我慣性地走向可以曬得到太陽的地方做些簡單的伸展動作,接著我可能會打開手機放點適合寫作的輕音樂紀錄前一晚的旅行。某次旅行,老公大概是看見我一早就霸佔了旅舍的書桌伏案寫作,不禁問說:「會不會累啊?」,我帶著彷彿今日正要展開的朝氣答道:「不會啊!」因為想要生活的一天是這樣展開的,所以樂此不疲呢!

生活可以帶進旅行的意義還有許多,其中,我最感到受益的是「簡化行李」這回事。

這個體悟要從我開始熱愛簡單的居家生活說起。

在碩班之前,我都是和阿公、阿嬤還有姑姑一起住。阿公家的人口比較多,每個人都有各自不同的生活習慣,住在一起難免互有影響、互有遷就。其中,最不適應,也得適應的,莫過於和阿公、阿嬤還有姑姑的「擁有」觀念不同。早一輩的人也許因為過去日子過得比較刻苦,所以相當勤儉,他們喜歡購買大量、便宜,但品質不見得太好或自己其實並不真心喜愛的東西,還記得有一次,阿公去市場買了好大一袋醜橘子,橘子不但外皮不討喜,就連吃起來更像是直接咀嚼粗纖維般折騰,然而,阿公卻頗有幾分得意地對大家說:「這袋才 100 塊!」

姑姑也不喜歡吃這樣的橘子。不過,她們卻在其他地方亦有著類似的執著,姑姑們很喜歡儲物,明明不需要或短期內不會用到的東西,她們也會義無反顧地先保留起來。阿公家有一個沒有人住的房間(現在裡面的狀態,大概也已經不能住人了),那個房間,最早是四個姑姑未嫁前共同的空間,裡面有兩兩成對的四張單人床,和踏起來冬暖夏涼的木質地板。

然而,隨著姑姑們一個個出嫁和家裡經歷一次的翻修,那間房間已成了回憶和歷史,如今再打開那間房間的房門,我總會有點感傷,因為房裡再也不見可和姑姑坐臥聊天的床褥,甚至連木頭地板的顏色也不可復見,房裡堆滿了雜物,裡頭有全新未拆封,但已長滿灰塵的廚具組,堆積如山的舊衣服,姑姑以前上課的美術用品和一些早已不堪使用的家庭用品。

好幾次,我都想去幫姑姑清理,但都被拒絕了!她們會告訴我:「有天可能會用到」、「什麼!東西好好的要丟掉?」、「有天我會去整理啦!」,不過,那個「有天」目前都還沒有到來。

最終我妥協了,因為我並不想強加自己的想法在愛我的姑姑們身上,同時我也覺得如果由我來代替她們整理,那麼其實根本問題還是沒有解決,往後她們依然還是會囤積物品,因為她們並沒有透過自己整理與丟棄的這個過程,來獲得新的能量。搬離開阿公家以後,我有了自己可以隨心所欲打理的居住空間,從碩班時期的外宿套房到如今和老公共同生活的一個家,這些地方通常很簡約,我不擺放自己不愛的物品,也不挽留自己不再需要的紀念。

一方面可能是因為想逃脫那種曾擁有過多不需要之物的紊亂感,另一方面可能是因為我覺得隨時會搬家吧(笑)!

寫下這段故事之間,我才赫然發現,雖然在於居家空間一貫喜愛簡約環境的我,卻曾在於打包行李上有著源自於阿公家的血統。

我又何曾不是藉由隨身攜帶某物來建立虛無的安全感?回想起高中的畢業旅行,當時雖然只去了三天兩夜的行程,我卻像是要把整頭公牛塞進行李箱般硬塞了好幾套衣服、瓶瓶罐罐的保養品、化妝品,以及一堆帶去也沒看的參考書(別笑!考生壓力很大的)。旅途之中,我盯了不只一眼班上男生的簡便行李,而心生羨慕,我覺得他們步伐輕盈且無所拘束,相形對比之下,自己則像是隻虛弱的老烏龜,扛著笨重的行囊處處留心腳步,處處需要停歇休息,疲累不堪的不僅是肩頸痠痛帶來的教訓,更是心靈上的沉重的負擔。

「我真的需要這麼多東西嗎?」

心底有個聲音向我叩門,慶幸的是這樣來自心靈的召喚,終於在我某次打包行李時來到耳邊。那一次,我兩眼發昏地望著攤開的行李箱,和散落滿地的大小包雜用品,竟感到一種絕望!

「這不該是旅行出發前的心情啊!」

我再次打開了這些預備塞進行李的旅行用品檢視一番,發現其實真還有許多物品可以再精簡,甚至根本不需要攜帶。例如:有些保養品可以分裝成旅行天數的使用量即可,外出攜帶的毛巾和牙刷也可以準備家裡舊的,用完就直接丟掉,不需要再帶回來。而行李中最佔空間的衣服,也可以思考同一套衣服重複穿搭的方法,根本不需要每天準備一套(甚至更多套)的衣服,如果有同性友人一起出遊,也可以考慮交換衣服穿搭。

最近我尤其愛上旅行途中運用自助洗衣服務,如此,不但返國整理行李超方便快速,也可以在長途旅行只帶少量的衣服。旅行不該是件累人的事,回歸本質地去思考,旅行需要的僅是回憶和體驗。我喜歡用筆記本和照相機紀錄旅行,但也許對某些人來說連這些也可以捨棄,就如同電影《白日夢冒險王》裡的攝影師告訴男主角:「有時候我不拍,如果我喜歡一個時刻,我不喜歡相機讓我分心,我只想沉浸在那個時刻。」

當我把對看待簡約生活的態度漸漸融入旅行之中,我這才感受到原來生活必須之物原來也才不過一卡皮箱。旅行是生活的一部分,即便是特別紀念的時刻,也應該是生活的精華版本,而非 Big size。

如今我最喜歡的旅行前奏,莫過於擁有像是隨時都能出發的自在心境,我嚮往那些拎著簡單行囊就能上路的旅人,因為他們的靈魂充滿著真正的自由,不受瑣碎的事物牽制,像是不受禁錮的鳥兒,隨時都能振翅高飛。如今每一次打包行李時,我都會有點期待地為自己立下挑戰,看看自己這次能以多簡便的物品度過旅行的日子,當然旅行前的功課還是不能少,行前該查好的天氣和電壓值等資訊還是得多方注意,有時行前功課越詳盡,更越是能精準地帶到需要的物品。

旅行說走就走,也許關鍵並不在於行李準備好了沒?而是在於心境是否能夠隨時動身,並以超脫的視角看待所處的世界。



from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2nCXV2p

最快最新的童裝資訊盡在:www.bonbonjr.com
時尚小孩指南
潮爸潮媽必看網站
時尚小孩|童裝www.bonbonjr.c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