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定目標後總是無法達成?七個目標設定的小技巧與你分享,讓話不再空談、願望不再落空!
你或許曾聽過所謂的「聰明目標」,這種目標帶有五個不同的特徵:明確(Specific),可計量(Measurable), 行為導向(Action-oriented),務實(Realistic),以及有時限(Time-bound),這五種特徵的首字母合起來便是 SMART。
我和丹尼爾.哈卡維合寫的《把想要的人生找回來》一書中,曾經用過這個概念。SMART 是一九八○年代早期由通用電器公司率先提出,多年來不斷有人加以修改、擴充。
我的靈感來自於一些與達成目標相關的優秀研究,將其改良得更有效,可以說是「更聰明」版本,現在就讓我們逐一探討相關的七個特徵吧。
圖片|來源
利用檢核方塊來確定目標是否符合特徵,能讓目標更容易達成。我們寫出的目標,應該是明確、可計量、有行動提示、有風險、有時間提示、刺激感和相關性的。
特徵 1:明確
集中就是力量,兩根能傳送相同水量的水管,只需縮小其中一根水管的管徑,就能製造出較大的力量;將目標窄化,也是同樣的道理。有研究顯示,目標越是困難和明確,我們就會投入更多的專注力、創意、才智和毅力。模糊的目標無法帶來真正的激勵作用。
而且即使我們想多付出些許心力和創意,也不知道該從何努力起。明確的目標可以建立一個管道,讓我們投入解決問題的技能和努力。要規劃出一個「更聰明」的目標,你必須非常確定自己到底想完成什麼。
舉例來說,我的目標可以是「寫一本書」,但這樣太模糊了,比較好的說法會是「將《自由專注》寫完」(這是我的另一個線上課程名稱,也是我正在寫的暫定書名)。再舉一個例子,「學攝影」這樣明確嗎?很不明確,你想學的是哪方面的攝影?比較好的目標應該是「完成 Lynda .com 網站的攝影課程」,這才叫明確。
特徵 2:可計量
換句話說,這種目標是內建評斷標準的,可讓你自我評量。這個特徵之所以重要,理由有二。第一個理由非常明顯:你要如何知道自己已經達成目標呢?如果你只是說「今年要比去年賺更多錢」,聽起來實在沒什麼激勵效果。
因為「生活費稍微增加」和「抽佣比例提高到 30%」,這兩者之間的差異很大。健身也是一樣,光是說要「多運動」幫助不大,因為並不客觀,如果換成「計畫每星期上健身房四次」,效果就不一樣了。當目標是可計量的時候,我們才知道成功的標準。
第二個理由是,你需要和目標做比較的方法。一個客觀的標的物,可以讓你沿路設定里程碑,追蹤自己的進度,而實行目標有一半的樂趣是來自於「進步」。
根據心理學教授提摩西.派裘的說法:「我們在面對最困難的目標有所進步時,會體驗到最強烈的正面情緒。」(6)又或者像經濟學家理查.萊亞德所說的:「你隨便戳戳一個快樂的人,就會掉出一個計畫。」
特徵 3:有行動提示
更聰明目標的第三個特徵是,有行動提示。說到底,目標就是你準備去做的事。因此,在規劃目標時就應該弄清楚你的主要行動是什麼。該怎麼做呢?聽起來可能有點過度簡化,但我發現最好的方法就是,用強烈的動詞提示出你想採取的行動。
不要用「是」、「有」這種狀態動詞,而應該用「進行」、「完成」、「消除」之類的動詞。以下有幾個例子:「有持續而規律的部落格」這樣的說法有行動提示嗎?
不,這只是在描寫一種狀態。「每星期寫兩篇部落格貼文。」這樣的說法就有了行動提示,句子裡用了「寫」這個動詞,是很清楚的指令。再來,「比較有健康意識」算是有行動提示嗎?不怎麼理想。
你應該說:「每星期走路三十分鐘五次。」這樣就好多了。
圖片|來源
特徵 4:有風險
別急著提問,請先聽我說完。通常,我們提到設定目標的時候,會希望是「務實的」,以往 SMART 目標裡的 R,指的也多半是這個意思。但如果你一開始就先思考怎樣才算務實,這樣設定出來的目標門檻很可能會過低。
JR 來參加課程的時候有六位數的收入,但他對工作並不滿意,感覺自己的貢獻沒有獲得肯定,也逐漸對公司交付的任務熱情不再。他很清楚自己需要改變,大可設定一個安全的目標,像是把疑慮告訴老闆之類的。
但 JR 沒有這麼做,他回憶說:「我心想我真是受夠了,於是真的跑去和老闆說:『知道嗎?你可以省掉我這份全職薪水了!』」辭職之後,他很快決定要開自己的公司。
JR 當時已經結婚,還有兩個不滿五歲的小孩,但他有信心一定能成功,結果也真的做到了。他甚至還清當初離職時,所累積的三萬美金債務。風險可以促使我們努力達成目標。要是JR當時選擇安全路線,現在的成就可能會小得多。
「目標的困難度和績效之間,呈現線性關聯。」目標設定的理論專家盧克和拉珊是這麼說的。在檢視將近四百份研究報告後,他們的結論是:「目標難度最高的實驗對象,比起目標難度最低的實驗對象,表現優異 250% 以上。」說明了我們會起身面對挑戰,但挑戰若太簡單,就會懶散下來。
不過,安全的目標對大多數人來說,永遠都是一種誘惑。心理學家丹尼爾.康納曼曾針對風險規避做過一項開創性的研究,他說:「比起得益,我們更傾向於避免損失。對於無法達成目標的厭惡心理,反而強過想達成目標的欲望。」
有些人確實會比其他人擁有更強烈的風險規避傾向,這項特質有時也會帶來極大的好處,譬如避免惹上不必要的麻煩,但卻不利於目標設定,尤其當我們對這種傾向的影響力毫無所覺的時候。
因為不想輸,所以我們會忍不住以「務實」為名,將目標設定得比較簡單,而且很可能在達成小目標後,便怠惰下來。
不過,我也不是要大家都貿然離職或自斷後路。只是想提醒,若因為只專注在自以為務實的目標上,可能會在無意中激發我們避開損失的自然衝動,導致最後獲得的成果遠低於能力所及。
大家並不需要把目標設得又高又瘋狂,至於如何讓目標能有適當的挑戰性,將會在第九章再詳細說明。
特徵 5:有時間提示
所謂的時間提示,可能是期限、頻率或時間點。
舉例來說,如果我只將目標設為「多閱讀」,感覺就少了急迫性,十年內完成都可以。就算這是個新年新計畫,理應在今年內要做到,但感覺還是很模糊,隨時可能被拖延或遺忘。
然而,如果我設定「每個月讀完兩本書」,這樣感覺就有了挑戰性和重點。期限需要專注力和迅速的行動,如此一來我會提醒自己加快速度,因為時間是不等人的。我再以「獲得五位新客戶」為例,光是這樣還不夠,調整成「十二月三十一日前,獲得五位新客戶」就好多了。不過有一點要提醒的是,你在分配目標期限時,不要全都定在十二月三十一日。
過度遙遠的期限會打消行動的熱情,你很容易心想:「我有好多時間,反正還有十個月或十二個月才到期限。」結果精力都浪費在消磨時間上了。反過來做的話,情況就完全不同。
短期目標會集中我們的精力,期限越緊迫,生產力就會越高。盧克和拉珊的另一項研究發現,接受實驗的工人們在時間被縮減 40% 的情況下,還是能達成 100% 的生產量。
緊迫的期限可以大幅提升生產效能──我們在個人生活中設定短期目標,也能體驗到相同的好處,還能多出時間來留給其他嗜好。你需要留意自己的負荷量。我建議一年可以設定七到十個目標,不過每一季只能有兩到三個重要期限;超過這個量的話,你的焦點就會隨之模糊。
期限對於成就型的目標來說非常重要,但習慣型的目標又是如何?下一章裡我會詳細解釋這兩種目標的差異,但現在先將重點放在兩者不同的時間提示方法上。對於持續性的活動來說,設置期限並不合裡,但定下期限並非提示時間的唯一方法。利用頻率和時間點作為提示,反而更有利於習慣的養成。
「今年要多運動」這樣的說法沒什麼激勵效果,但如果是「週間每天早上七點,到公園跑步三十分鐘」,成功機率就很大。這樣不但說出準備做的是哪種運動、要到哪裡進行、持續多久,還告訴我們確切的進行時間。
對習慣型目標來說,時間提示會形成能夠激勵行動的外在提醒,而且真的有效。在一項英國研究中,研究人員告知實驗對象心臟疾病的危險性,然後建議他們以運動的方式來預防。
實驗者雖然想運動,但通常會忘記,若他們單靠自己的力量,只有不到 40% 的成功率,因為生活太忙碌了。但那些被要求在運動目標中加入時間提示的實驗對象,成功率竟超過 90%。
在第五步驟中,我將示範如何善用這些能夠激勵我們行動的利器。
圖片|來源
特徵 6:興奮感
換句話說,就是這樣的目標會給你啟發。研究人員表示,當我們有發自內心的動機時,達成目標的機會會比較高。外在的動機或許暫時有效,但如果目標無法讓我們得到任何內在價值,終究還是會失去興趣。
這就是學員詹姆士在前工作中遭遇的困境,他所追求的目標是別人決定的,他說:「對我來說這是很嚴重的問題,我被其他人為我訂立的目標追著跑,卻從沒花時間好好為自己設定目標。」當他下定決心將命運掌握在自己手裡時,局勢才終於轉變。
「對我來說最大的差別是,目標不再讓人難以承受,反而充滿了啟發性。當我受到啟發,就有意願往前走。」總結下來,改變來自於一件事:他設計的是讓自己感到興奮的目標。
而另一位學員的狀況則是,她設計目標想讓自己的小生意業績提昇,結果卻以失敗告終。她的目標重要嗎?當然;有啟發性嗎?對她來說並沒有,所以只能勉強維持收支平衡。我們多數時候都是如此。
芝加哥大學布斯商學院的費斯貝克和伍利,曾針對新年新計畫的主題進行研究。他們首先要求受試者為自己剛定下的新目標評分,幾個月之後再行追蹤,結果發現,「樂趣」是預測成功與否的關鍵因素。
但根據艾莉絲.華爾頓發表在《芝加哥商業評論》的研究報告,指出:「樂趣不是人們選擇目標的傳統標準,大家還是傾向選擇他們覺得重要的目標。費斯貝克說沒關係,你還是可以設定覺得重要的目標,但不要完全妥協犧牲了樂趣。『別選擇一個你做起來不開心的新年計畫』,否則你只會註定失敗。」對此,她的建議是:「你要挖掘自己的內在動機。」
選擇讓你感覺興奮、刺激的目標吧。如果覺得目標沒有吸引力,在困難和厭煩時就不會有動機去克服,所以你必須對自己誠實,自問「這目標對我有啟發嗎?」或者「它能引起我的興趣嗎?我是否願意為了實現它而辛苦工作?」
你甚至可以自問是否覺得目標有趣,我每年都會這樣檢視自己的部分目標。前述這些問題都跟找出你的「為什麼」大有關聯。別忘了,我們設定的目標是有風險的,隨時都可能讓人忍不住想放棄。只有讓人有刺激感的目標,才有可能激起你內心的動機,讓你堅持留在跑道上,到達最後的目標。
別選擇一個你做起來不開心的新年計畫,否則你只會註定失敗。
特徵 7:相關性
有效的目標,往往是與你的生活息息相關。重點在於「一致性」,所以我將這個特徵放在清單的最後,有利於你在全心投入追求一個目標之前,先加以檢視。坦白說,通用汽車公司就是在這個部分出了錯,但要是不夠謹慎,我們所有人都可能在這一步跌跤。
如果想要成功,我們需要的是符合生活真正需求的目標。你是又要上班、又要照顧小小孩的爸媽嗎?那麼你的目標和空巢老人或大學生一定大不相同。對你來說,上醫學院大概不會是優先選項;追求能打發週末時間的新嗜好,或許會讓家庭負擔更重。你所設定的目標,必須與現實的環境和真正的利益有所關聯才行。
同時,你的目標也需要和你的價值觀相稱。這本該是再自然不過的事,但有時我們會因為外在壓力,而設定出違反個人核心價值的目標。這些壓力可能來自社會或工作環境等等,但你必須抵抗誘惑,不因他人影響而隨之起舞──特別是當這個目標和你的價值觀有所牴觸的時候。
最後,你的目標彼此必須是很協調的。設定彼此相衝突的目標,只會製造衝突和挫折,讓我們的努力宛如在做白工,那感受到的心痛感恐怕會大於成就感。一般來說,設定太多目標也會造成同樣的後果。
在記者麥克.蓋爾回憶錄《待辦清單》開頭,有一段反思。他描寫自己在三十六歲生日當天,為了人生中還有很多未能完成之事感到痛苦,因此立定了一些目標(精確地說,是一千兩百七十七個)。最終順利完成了一千兩百六十九個,但故事的看點在於,整個過程中他太太必須忍受他種種的狂熱。
對我來說,這種鬧劇還是僅止於看看就好,你該做的是,將目標限制在七到十個,並且要能符合你的人生、價值和野心,你自己的目標。總結來說,SMARTER 目標就是明確、可計量、有行動提示、有風險、有時間提示,以及有興奮感和相關性。
本文摘自麥可.海亞特的《最棒的一年:5 個步驟,100% 實現目標,讓計畫不再是空話》。由遠流出版授權原文轉載,欲閱讀完整作品,歡迎參考原書。
《最棒的一年:5 個步驟,100% 實現目標,讓計畫不再是空話》
from 女人迷 womany.net http://bit.ly/2EVLAgB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