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黃凱盈,人說她是難能一見的音樂高材生、鋼琴新秀,但我卻在訪談間明白,凱盈去世界兜轉一圈回來,才懂,走入人群,將音符種進人們心裡,用音樂連結心靈,是她想奉獻一生熱愛成就的使命。
從茱莉亞音樂學院、進入耶魯研究所,到取得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博士學位的台灣鋼琴家黃凱盈,人說她是難能一見的鋼琴新秀,國際盛讚她為「能在鋼琴上駕輕就熟,隨心所欲的音樂家」,出去世界兜轉一圈後回來的音樂高材生,她的琴藝受世界肯定,她認真投入琴鍵的神情世人有目共睹。
而我更想分享我眼前的她,一身典雅米白洋裝,頭髮一半梳起露出晶亮大眼,幾縷長捲髮剛巧落在肩頭,很是我想像中、舞台上的凱盈,不過幾句話音落下,我卻彷彿看見她褪去身上華服,穿著素淨白衣牛仔褲,嬌小身軀扛著滿滿幹勁,滿腔熱血,帶著音樂在世界奔走的凱盈,是的,兩種樣貌都是她,兩種身分,始終懷著同份初衷。
受父母影響,從小音樂便流淌於她的生活,不走台灣升學體制而一路探索音樂,並非反骨,純粹熱愛;學音樂這條路上看來光鮮亮麗,從世界頂尖學院畢業,在各大音樂盛會上奏出音樂的生命,她一邊向音樂技巧的制高點攀爬,一邊向內探求:若人的一生中有其專屬使命,那甚麼是屬於她的?
凱盈從台灣出去,脫下踩踏在舒適圈裡的那雙高跟鞋,世界繞了一圈,她更理解了自己心中的音樂該是甚麼模樣,躺在樂譜上的豆芽菜,她要將它們放進世界,種進人們內心,所以她光著腳回來,她曾說:「當我願意脫下舞台上的高跟鞋,腳踏實地走入人群,我看到的是更大的世界。」
從追逐音樂的制高點下來,找到初衷:我彈奏,因為我有話想說
比起恐懼,我有更大的意念想傳遞
與世人走條不同的道路,看來總是孤獨、似乎困難,音樂這條路,我問凱盈何時決心踏上,並走了這麼長長一段:「很小的時候我就知道要走這條路,雖然我不知道彈琴要幹甚麼,但我就是想彈琴。」宛如命定,你知道你的生命裡,有塊事物是怎樣也割捨不去,對凱盈來說音樂之於她就是如此。
儘管熱愛,探索音樂的路上凱盈也曾迷惘,對她來說音樂的感動始終來自與人的連結,和他人對話的渴望:「音樂要是一種語言的話,你總要找到你想表達的故事訴說,我有段時間較著重技術上的追求,如何重新詮釋古典音樂作品成了我在紐約求學的重心,但這段經歷就像把自己關在象牙塔裡,我突然發現自己無話可說。」
若沒了生活,心中就少了感動,那些對生命的感觸正是支持凱盈敲下每個音符的動機,
她彈奏,因為她有話想要說,有她心中的價值,期待傳遞。
走過那些日子,讓凱盈更認識了自己,從追逐音樂技巧的制高點下來,找到音樂初衷,這初衷是她經歷挫折後淬鍊而來的,「當我彈奏西方古典音樂時,我似乎都在敘述別人的故事,依舊會被音樂感動,但這並非從我的生命經歷出發,我總覺得鋼琴獨奏家是很孤獨的,除非你有個強烈的意念想要傳遞,才能克服恐懼,支持你走上舞台,敲下音符。」
渴望比恐懼更巨大,為了向世界說出她的信念,她因而彈奏,因而走入人群,因而擁抱世界,用音樂探索,她想傳遞的價值。
不再需要他人肯定,只要打動了自己就是對的事情
音樂的力量是這樣強悍且柔軟,它撐起了挫折的日常,讓人記憶起感動的溫度,懂了音樂對自己的意義,凱盈開始思索如何將理念化作行動,「其實我回來台灣時不知道自己要幹嘛,」因為懂音樂出路不廣,若當老師教育學生,卻無法替學生創建更完善的教育制度與音樂出路,讓她開始思量該不該從事教職,思考如何能用更立即的方式幫助他人,用音樂實質地替社會做出改變?
說來也奇妙,雖為音樂家,回台卻先出了本書,「那時候剛好有機緣出了《溫水裡的青蛙》這本書,主要探討社會 M 型化的議題,大家都不知道我出書幹嘛,但那完全是我受感動的產出,也因寫書,開啟了我不同的視野。剛好我發現朋友在做八十八世界音樂巡迴的計畫,透過音樂實踐人道關懷,而我當時也一直在尋找我的人生如何能同時實踐身為作家以及音樂家我想關注的事物,於是就一頭栽下去,投入這個計畫,一路走到現在。」
走條與世俗相悖的音樂之路,旁人看來挫折似乎總沒少過,但凱盈卻說:
「挫折跟壓力一樣有,但因為是自己喜歡的事情,有著想傳遞的理念,所以遇到挫折就知道一定要去克服,不會覺得困難,因為有背後想要達成的一個理想。」
我看著凱盈,想著她一路曲折探索音樂的過程,好想知道她源源不絕的動力來自哪裡,而這些疑惑也逐漸在談天中得到解答,「其實在學生時期,音樂對我來說,像是在追逐一個制高點,往那個制高點彈、向那個制高點走,表現出來的東西都希望別人來肯定你。」那時的凱盈,向幾百年前的音樂家身影追逐,他人的成就,自己該如何更上一層樓?開始投入音樂教育後,她徹底釋放了自己,以更深的層面擁抱音樂之於她的價值。
這是一段淬鍊的過程,不容易、很艱辛,但是最終會得到美好的回報。就如同雪花秀所執著的信念,半世紀以來對人蔘研究的堅持與持續精進,每一個階段成果,亦是歷經許多淬鍊、突破與精萃而成。
別人怎麼看都是次要,重點是你有沒有先打動自己
「回來台灣後,我開始做這些有的沒有的事情,這才發現別人怎麼看待我都是次要的,那只是種結果,真正的問題是,你要表達的是甚麼,有沒有找到一個很深很深打動你的東西 ,那你傳達出來的東西,很自然地就能感動他人,音樂對我來說,以前比較像是向外看,現在,它是種向內的自我探求。」
對凱盈來說,音樂對她的意義始終沒變,音樂依舊是她想與世界對話的管道,不過現在,她要用自己的生命經驗,去說她關懷的事物,用感動自己的音樂,連結社會感動世界。
用音樂化解隔閡,我想這是屬於我的使命
若音樂是種內向的自我探求,我好奇凱盈實踐八十八世界音樂巡迴計畫後,對音樂的看法是否也有些變化,「過去我常對在音樂裡追求他人認同感這件事感到焦慮,開始這些歷程後,我發現藉由音樂幫助他人怎樣都是正確的一件事,當這些改變很立刻地呈現在你面前時,是很感動的一件事。」捨去他人眼光,她開始全心做自己覺得對的事情。
如果人生有甚麼執著是必須堅持的,對凱盈來說,或許就是不斷探索自己與他人生命間的連結與意義。
在訪問過程裡她這樣提及:「其實這是我自己的信仰,我覺得每個人都有與生俱來的一個使命,可這使命不容易發現,你要不斷去嘗試,不知道自己使命時會很迷惘,當他人做甚麼就容易跟著隨波逐流,但當你真的找到你喜愛的事物、屬於你的使命,那麼實踐的過程就不覺困難,因你知道這是你想做的,你會快樂,你會有滿腔勇氣與堅定意志去完成它。」
藉由音樂推廣人道關懷、偏鄉教育,那些實質的感動與改變是富足了凱盈心靈的一個過程,音樂的價值很難定義,但它卻可輕易牽起每個人的心靈,讓每個受傷的人,在面對生命的時候,有更多的勇氣,面對困難,連結彼此的心。
寫稿的現在,我一直想起凱盈雙眼燦亮,與我分享她近期到北非做音樂推廣時遇見的女孩——一位以色列音樂家 Shoshi ,她是個猶太人,長大才明白歷史脈絡造就的種族衝突,幾年來她不斷在以色列推廣音樂教育,而這位女孩最終的目標,是希望透過音樂化解以巴衝突,
「不管你來自哪裡,不論文化背景,這就是我覺得音樂很特別的地方,當你們同唱完一首歌,心靈就更靠近了一些,Shoshi 跟我說了一句話讓我深受感動,我也因此明白,儘管這次到北非推廣音樂的過程遇到種種困難,音樂卻不斷提醒著我,不分種族文化,我們都有相同的地方。」這句話是這樣訴說的:
The label of Israeli and Palestinian is still there, but the label of "human" is greater.
就算以色列與巴勒斯坦的標籤仍在,但同樣生而為人,是一件更偉大美好的事情。
我想我懂得凱盈為何因朋友的一番話眼神發亮。
這些年投入音樂教育的人道關懷,就算推廣過程中遭遇挫折難關,她內心總有股信念支持她邁步,走向她期待世界發生改變的遠方,「我覺得每個人,當你真的找到你覺得你適合且你十分想做的事情,你有這個勇氣去經歷那些可能很辛苦的過程,最後到達你想達成的那刻,是最棒且最美的。」
凱盈說這是她一直信念的價值,與雪花秀精神不謀而合的相似:「而最美的樣子是由內而外散發而來的」,從內在調理自己至關重要,內外兼具的氣度、溫潤氣質都無法透過修圖得來。體現在平日的保養之道,韓方高麗人蔘具「補氣」效果,不僅恢復身體元氣,更能夠深入肌膚全面鞏固與修護,讓長時間在海外奔波的凱盈能保有肌膚彈潤活力,做其後盾。
我想我在這次的訪談過程中,更懂了「美是由內而外散發而來的」這句話的意義,總覺得音樂創作者跟寫字者某種層面來說很是相像,探索自我內在與外界感觸的平衡,與自己對話,藉由創作傳遞自己想傳遞的價值,正是這些渴望驅使我們不畏艱難,堅持說我們相信的事,實踐我們信仰的善良。
from 女人迷 womany http://ift.tt/2eptdl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