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不是誰屬於誰,重要的是兩個人在互相照顧、信任與付出時,面向著對方的那份感動。千萬別因為一段關係的挫敗,丟失了自己愛人的能力。
「你要我成熟一點 所以我在你面前
用力 盡力 裝出最堅強的一面」
這段詞我聽了不下百次卻每每淚流,當初不顧身旁的反對,我放下所有的信任,曾經他說過的未來,不斷在我腦海盤旋,他無數次的安撫著我說他會準備好,現在在我看來,卻只是演的漂亮的一場戲,在眾人面前表現自己的深情,讓我變成了喜劇的主角。從何時開始,他已在計畫著分離,或是從沒打算認真,我無從而知,因為他演的太像太出色。
但儘管如此,我還是不斷地回想每個細節每個眼神,是不是有某一刻我的任性讓他做了決定,當初他要得我毫無保留,但在給了他所有的信任後,他瞬間退縮,甚至漸漸的拒絕了溝通,將我慢慢地推出他的世界──亦或是我從來沒走進去過。他說他要的是成熟、信任他的女人,他想要一個快樂沒負擔的關係,所以我時而傲嬌、時而努力,為他打算而選擇不打擾,只是沒想到最後這一切,還是變成他的負擔。僅剩
「都怪我把 愛情想的太天真
用錯了方式 去愛你」
重新點這首歌,讓我又更懂了一些。
圖片|《這是最後一次》MV 畫面
或許他曾愛過,或許他沒有,但這一切,我都無法再去質問,因為我們都知道他永遠會說出口的一定不是他的心裡話,而是聽來善意實則痛心的謊言。
有時善意的謊言也是個謊言,而他始終未曾讓我走進他心底,自始至終都用那種「感覺上是為了你好,實際上是為了不讓你走進他心底」的態度,保持著安全距離,這是他愛的方式,也或許是他索求愛的方式,但在你想再走近一點的時侯,他卻反而退得更遙遠,乾脆拒絕溝通,隔絕了你我,有沒有愛過,我想是個無解的答案了。
by yoyo (點播時間:2019/1/18 下午 11:19:07)
親愛的 yoyo:
謝謝你跟大家分享你們的故事,我看到你很努力很努力的在為這段關係做出許多改變,因為你做了這麼多努力,所以會有很多的不解和疑問,你好像想要一個答案,儘管你知道從她的嘴巴裡面應該要不到你想要的答案。
我想問問你,如果可以選擇的話,你會寧願相信哪一種劇本:
-
他曾經愛過你,只是隨著兩個人相處的時間,漸漸的變得不愛了而已。
-
他從來沒有愛過你,只是用他一貫的伎倆和手段,讓你有一種「假裝被愛」的感覺而已
發現了嗎,不論你選擇的是哪一種相信,那些過往在他身上所投注的時間、你為他所做出的種種改變,都沒有辦法就此一筆勾銷。
有一部分的你,已經實行,告訴自己這一切都只是謊言,自己做的這麼多努力換來的都只是欺騙;可是卻又有另外一部分的你,還是悄悄地希冀,在他的世界裡面,你曾經擁有過他一部分的真心,哪怕是一點點也好——因為你好不容易才交出你的真心。
圖片|《這是最後一次》MV 畫面
心理學 OK 繃
怎麼知道他是否曾經愛過我?這問題超級難的,為了你的點歌,我花了兩個小時去找相關的文獻,一直沒有滿意的答案。直到我在一本古時候出的書《jealousy and romantic love》裡面看到了一段讓我心動的句子(大意):
「沒有任何人能夠真正屬於任何人。不過,在感情裡面『屬於』(belongs to)這個概念其實和心理距離有關,如果彼此覺得彼此的心很靠近,那麼就是一種互相屬於。」
心理學家 Aaron Ben‐Ze'ev 並指出[1],儘管我們很難知道對方心裡面是不是有我,很難確定他是否曾經愛過我,但可以確定的是,當你覺得被愛的時候,你會覺得和他的距離靠近了,這裡的距離指的是心理距離(Psychological distance),而不是物理的距離。那麼,什麼叫做「心理距離靠近」呢?他指出,這涉及下面三個重要的因素:
-
照顧(caring):他願意關懷你的好與壞、歡喜與被愛,能夠感覺到你的痛苦並且提供你照顧。
-
承諾感(commitment):他願意給這段關係一個穩定的、長期的承諾,讓你覺得這是一個不會隨便就不見的關係,你並不是隨意就可以被取代的人。
-
互惠性(reciprocity):兩個人在這段關係裡面都有彼此付出,不會任何一方有一種虧欠或者是「做了這麼多卻一點都不值得」的感覺。
說了這麼多,其實就是「把心交給一個人」。當你把心交給一個人的時候,他等於是你某部分的「延伸自我」(extended-self)。
儘管如此,感情的付出並不一定是平等的。有時候你做的再多,也無法變成他的延伸自我,可是你卻在不知不覺的過程當中,把它放在你心裡面重要的位置。
更慘的是,當他跟你保持的距離、當他把你推開、當你原先期待的「你在他心裡的位置」開始有了一些變化(或者是用你的語言,有可能根本就沒有變化,一切都只是你的想像),從看破的感覺,往往會讓你覺得失落、憤恨、無力再多做點什麼,也不想再多做了。在那個生氣裡面:
-
有部分是他怎麼可以這樣對待你,
-
還有一部分,這是生氣自己,為何長久以來可以容許他這樣對待你,
-
以及最氣的一部分:生氣自己怎麼可以這麼殘忍地、假裝不痛地,對待自己
圖片|《這是最後一次》MV 畫面
為什麼他可以這樣對你?為什麼他可以在對你百般要求、說出一些好像都是為你好的話之後最後仍遠把你給推開?或許有很多很多可能,不過我所認識的人裡面,自戀型人格違常 [3] 的人相當擅長此道——他們擅長把自己的位置拉得很高、將身邊的人都放在一個陪襯的角色,和他相處的時候,你會有一種崇拜他、覺得他很好,有點距離感但有無法自拔的感覺,他巧妙的言語、精心的安排,讓他所說的每句話都好像很有道理,讓你每次的反駁都好像很愚昧,久而久之,你們習慣了某種相處的模式,直到他厭煩了,或者是你終於看破了為止。
在眼淚裡面醒來或許是給自己一種最好的對待。畢竟,在不屬於你的劇本裡,別把僅剩自己給賠進去。你還有餘力,可以愛自己。
延伸閱讀
[1] Ben‐Ze'ev, A. (2010). Jealousy and romantic love. In S. L. Hart & M. Legerstee (Eds.), Handbook of jealousy: Theory, research,multidisciplinary approaches (pp. 40-54). UK,London: Blackwell Publishing.
[2] Liberman, N., Trope, Y., & Stephan, E. (2007). Psychological distance. Social psychology: Handbook of basic principles, 2, 353-383.
[3] Akhtar, S., & Thomson, J. A. (1982). Overview: Narcissistic personality disorder.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iatry.
from 女人迷 womany.net http://bit.ly/2RqgaS3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