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25日 星期四

「只是想引起關注」發現孩子偷東西,父母可以怎麼做?

小孩偷東西,不是只有「怎麼那麼難教」而已,更要去細細拆解,孩子偷東西是想要引發誰的關注、得到什麼樣關係?如此,我們才能一起陪著孩子走出偷東西的習慣,也重建適合的親子距離。

文|Yvonne 蔡宜芳心理師

小苓不是個惹人疼愛的孩子,說話很尖銳、很愛頂嘴,在學校也常常和同學打來打去、講話很衝,覺得同學惹到自己就去和導師報告,因此人際關係也不好。最難處理的,是小苓會偷錢,有時候偷個三五百元,因此,姑姑和表姐不得不把錢包鎖在櫃子裡。如果沒有證據,小苓絕不肯承認。

小苓的爸爸因為傷害罪被關,媽媽在小苓出生沒多久就離家出走,帶走小苓的兩個姐姐,把小苓留在奶奶家,就再也沒回來。奶奶過世之後,小苓由姑姑扶養長大,姑姑很愛碎碎念,刀子嘴豆腐心,表姐還在念大學,也跟著姑姑一起照顧小苓。

因為小苓常惹事,姑姑在氣憤之下跟小苓說,「你媽在你剛出生的時候丟下你就走了,還帶走你的兩個姐姐,說要和你斷絕關係!」還說,「你以後長大不要跟你爸一樣!」可能因為這樣,小苓一直覺得自己就是個被拋棄的孩子,她一直想知道,是不是因為姐姐比較乖比較可愛,所以媽媽才帶走她們卻丟下自己⋯⋯。

小苓和姑姑是矛盾型的依附關係(依附關係介紹請見第二章),內心很渴望和姑姑靠近,希望得到姑姑更多的關心,但又時常給姑姑擺臭臉、頂撞姑姑。最讓人驚訝的是,在小苓某一次終於承認偷竊時,小苓說,有些錢她的確是拿來買零食、飲料,因為同學都在吃,她也很想吃,但有一部份的錢,她拿去買粉彩紙、在便利商店印一張十元的合照做成卡片,想在姑姑生日時送給她。

因為覺得自己是被媽媽拋棄的孩子,小苓心中充滿矛盾,老師們覺得小苓很不懂得惜福,雖然爸爸入獄,媽媽離家出走,但是小苓還有疼她的姑姑和表姊,還有很多孩子的家庭更糟糕,為什麼小苓還是要一直覺得自己被拋棄呢?

Mary Ainsworth 提出照顧者假說,認為照顧者的特質、教養方式會影響依附關係的品質,教養方式應以嬰兒的需求為主,而不是照顧者的需求為主,就像文中姑姑刀子口豆腐心,但生氣之下就會口不擇言,可能是導致小苓較為情緒化、缺乏安全感的原因;但 Jerome Kagan 提出氣質假說 [1],認為依附關係主要是反映了嬰兒本身的氣質,小苓自己可能就是個磨娘精型的孩子,說話很衝又愛頂嘴,容易讓主要照顧者失去耐心或信心,因此更無法給予小苓溫暖、正向的回應。雖然這兩個論點一個認為照顧者是關鍵,一個認為嬰兒本身的氣質是關鍵,但心理學上提到「交互作用」,亦及兩者其實是互相影響的。


圖片|來源

那偷竊該怎麼處理呢?

首先,我們要先了解偷竊背後的心理動機,偷竊滿足了什麼心理需求,從 Maslow 需求層次理論(Need-hierarchy theory),由低到高分別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愛與隸屬需求,當我們滿足了下層基本的需求,才會往上滿足更高層次的需求。[2]

如果孩子偷的是食物,那是生理需求沒有得到滿足,要確認家中照顧孩子的情況,是否有經濟上的困難而沒有讓孩子吃飽。若孩子偷東西是被他人威脅要給保護費,那就是安全需求的議題,偷竊的輔導和外在系統都需要處理。

如果是愛與隸屬的部份沒有得到滿足,孩子偷竊可能是為了引發關注、得到關係,就像小苓偷了錢,是想要做卡片送給姑姑,真的是讓人又氣又心疼;覺得被忽略的孩子,可能用偷竊等偏差行為讓父母注意到自己;或是透過偷竊來的東西來滿足內在未被滿足的需求。如果是缺愛的孩子,那背後的心理議題和家庭系統都要同時被處理,因為孩子偷竊的行為,是渴望從大人身上得到的愛。(延伸閱讀:「再玩一下下就好」如果孩子的童年,只有 3C 產品陪伴?

偷了錢,小苓通常都是打死也不承認,低著頭玩諮商室的娃娃,或是說他都忘記了!這一次在諮商室中,小苓沉默了二十分鐘。

在晤談中,我很喜歡用 Dixit 這套桌遊,我把它當成投射性牌卡來使用,我請小苓選出她現在的感受,原本我只要小苓選一兩張,結果她很快的選了六張。第一張,小苓說,我又偷了錢,變成那個不好的自己。第二張,我對姑姑和表姐很抱歉。第三張和第四張,在家裡,我常常覺得很孤單。第五張和第六張,我很想念爸爸,但姑姑說他不配當你爸爸,所以我只能偷偷想他。話很簡短,但卻完整的說出了小苓心裡深處說不出口的話。


圖片|作者提供

「其實你對於又偷了錢感到愧疚及自責,你很怕姑姑和表姐不愛你了是嗎?」小苓的淚水滴落在娃娃的絨毛中,輕輕的點點頭。

「你有很多事情都做得很棒,像是當小老師還有輔導室的工讀生,還有主動幫姑姑做家事,這些我們也都有看到。我們要改掉的是偷竊的這個行為,而不是說你不好。我相信你做的到,我們一起努力好嗎?」這些話,是要將偷竊及個人分開,不讓偷竊影響到孩子的自我價值,而且讓孩子知道,老師相信你做的到。

同時,我找了姑姑和表姊一起過來,姑姑皺著眉頭,叨念著這個孩子怎麼這麼難教;表姐半工半讀念大學,但成熟穩重的不像才二十歲的年紀,有調有理地說著小苓的狀況,因為心疼姑姑的辛苦而掉淚⋯⋯。

「我是心疼我媽才照顧她的,真的很捨不得我媽快七十歲的人還要照顧她,從國小就一直偷,實在是不知道怎麼要怎麼教⋯⋯。」

我肯定姑姑和表姐的辛苦與用心的付出,同時也帶他們看到小苓偷竊背後反映的是爸爸入獄、被媽媽拋棄而沒有被滿足的愛,但姑姑和表姊給小苓的愛小苓也看見了,才會想要做卡片送給姑姑。(看看更多:每個孩子都不一樣:氣質沒有好壞,只有適合的對應相處模式

討論當小苓又偷竊時的做法,像是姑姑和表姊平時把錢包鎖起來以減少誘惑源、以勞力償還所偷竊的錢等,同時,也讓姑姑和表姐看到小苓偷竊頻率的下降,這次偷竊前,已經半年沒有偷竊了!但我同時也給姑姑和表姐打預防針,偷竊可能還是有下一次,讓家人對於孩子不會因為一次又一次的失望,有一天真的放棄孩子!我也告訴小苓,我們都相信妳,我們和妳一起努力改掉偷竊這個習慣!小苓還是繃著臉,臉上掛著淚痕,微微的點了點頭。

我看到窗外原本烏雲密布,但太陽居然探出頭了!

爸媽可以怎麼做:

  1. 把家裡的錢收好:減少誘惑源
  2. 給孩子固定的零用錢:和孩子討論後,給孩子適當的零用錢,讓孩子適度能滿足物質上的需求。且不因為偷竊而不給孩子零用錢。
  3. 培養孩子學會「延宕滿足」:孩子希望能買貴重物品的時候,可以透過存錢來達成。
  4. 不過度責備:告訴孩子偷竊是不對的行為,但不過度責備。
  5. 理解孩子偷竊的動機:
  6. 不要給孩子貼上標籤:不把小偷這個標籤貼在孩子身上,告訴孩子「你有很多事情像是...都做得很好,我們一起努力改掉偷竊的習慣」
  7. 為偷竊付出責任:用勞力如做家事或打工來償還所偷的錢
  8. 建立物權的觀念:尊重每個人的物權,別人「同意」才能拿,別人「不用的」東西要經過對方同意才能拿。金錢是父母辛苦工作所賺來的。

參考文獻:

[1] Kagan, J. (1989). Temperamental contributions to social behavior. American Psychologist, 44, 668-674.

[2 ]Maslow, A. (1954). Motivation and personality. New York, NY: Harper.



from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30UWB9A

最快最新的童裝資訊盡在:www.bonbonjr.com
時尚小孩指南
潮爸潮媽必看網站
時尚小孩|童裝www.bonbonjr.c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