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27日 星期一

你是週末情侶嗎?在同個城市,卻像遠距離戀愛

你有聽過「週末伴侶」嗎?什麼樣的關係算是「週末伴侶」呢?透過 KnowYourself 介紹,帶你進一步了解!

前幾天和一個朋友聊天,她感嘆說,現在和男朋友已經是「週末伴侶」的狀態。兩個人戀愛很多年,大學時就在一起,畢業後也曾經分隔兩地,後來又努力到了同一個城市工作。但是搬到同城以後,兩個人卻租著各自的住處,只在週末、節假日的時候才有機會見面,有時候遇到出差,半個月也見不上一面。她說想起以前就很感慨:「以前我們想盡辦法住在一起,現在在同一個城市卻彷彿異地。」

在我身邊,似乎也有越來越多的朋友說自己進入了「同城異地戀」、「週末伴侶」的模式。似乎是大家都太忙了,也似乎是我們對於自由、獨立、邊界的需求越來越高了。(延伸閱讀:遠距離的練習題:我愛你,與距離無關


圖片|來源

在關係中,我們總會遇到親密與邊界的矛盾。往往當兩個人之間的親密程度增加時,邊界便會自然而然地變得模糊稀疏;而「同居」則經常會被看成一種「確定長期關係」的標誌性行為。但隨著現代人經濟獨立的能力增強,我們對精神獨立的需求也在增加。 「週末伴侶」這種方式,就是一些人在親密與獨立之間尋找到的一個平衡點:確立了長期的戀愛關係(甚至是婚姻關係),但卻各有住處,各自保有獨立的空間,只在週末或其他休息時間見面、約會。

今天我們和一些或選擇、或反對這種生活方式的人聊了聊。其中有一對情侶的觀點讓我覺得很有意思,他們說,選擇分開住並不是有意要疏遠,恰恰是用這種方式表達對對方的尊重:我們擁有彼此獨立的居住空間、經濟和生活方式,但仍然願意將時間、精力持續地投入到另一個人身上,這是愛。

據說在英國,有超過 10% 的伴侶都保持著「週末伴侶」(Live apart together)的狀態(Neustatter, 2013),對此,你怎麼看?歡迎看完今天的文章來和我們討論哦。

有一些選擇了「週末伴侶」生活方式的人和我們聊了聊原因

1. 有太多的事情都比愛情重要,誰都沒勇氣勸對方為自己放棄
Kathy,26 歲,公司職員

選擇現在的生活方式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從我們認識、戀愛開始,因為工作性質的不同,就一直有著北京的西邊和東邊、二十多公里的距離。一般都是週末有空才見面,每天晚上加班結束時,真的只想趕緊回家刷刷手機睡覺。

我們都不是第一年在北京了,也慢慢找到了自己在這座城市的工作和生活節奏。我們都在事業上有了基本的積累,上升的機會則既緊缺又充滿變數;也都是好不容易才租到滿意的房子,將去公司的交通半徑控制在半小時以內,盡可能把房間佈置得讓自己舒服。

也有過某一個瞬間,想到要不搬到一起、負擔同一份房租吧。但念頭轉瞬即逝,甚至這麼長時間,我們也心照不宣地從沒互相提起過,畢竟我們心裡都覺得,誰也不願意真的為對方收拾屋子、打包搬家,並且每天多擠 2 小時的地鐵。

畢竟我們都還在為能夠在這個城市扎根而努力,也更沒勇氣去要求對方為自己放棄什麼。在我們這個人生階段,比愛情重要的事情還有很多。(推薦閱讀:比時時刻刻相戀更重要的事:在愛情裡練習一個人

2. 早已不是第一次談戀愛的小女孩,同居生活沒那麼吸引我
Shay,31 歲,公司職員

對愛情當然也有過年少的憧憬,那時腦海中幻想的同居生活充滿了「早上一起醒來、半夜有人依靠」的浪漫。

但談過好幾次戀愛後,明白在同居生活中,更多的是這樣的細節:對方睡過的床總是亂七八糟,洗臉時總是弄得滿地都是水;自己想安靜工作的時候無法靜下心來,半夜的呼嚕聲也可能會讓你睡不著。

當我發現,自己已經很難為另一個人在生活方式上有多大的包容、做出多大的改變,而對於「保證自己的生活質量」的需求則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高時,我就知道,兩個人走得太近未必是件好事。

20 歲出頭的時候,總覺得沒有什麼比感情更重要,為了感情可以放棄一切;現在覺得,一切都是生活,跟誰過不是過,還是讓自己過得好更重要一些。


圖片|來源

3. 能給到自己的安全感越多,就越不依賴從愛情中找來的安全感
丸子,28 歲,自由職業

一直很慶幸科技帶來的便利,使我可以實現獨居這件事。畢竟還記得曾經因為勾不到天花板而換不了燈泡的尷尬,和拎著大包小包在機場打不到車的惆悵。而現在只需要一部手機,吃飯、裝修、修理水電、搬運重物、打車都不是問題,即便一星期不出門也可以活得好好的。

工作幾年後,我具備了給自己足夠好的生活的能力。能賺到足夠給自己花的錢,買自己想要的東西,住想住的房子,結交喜歡的朋友。時常覺得,這些才是更能夠給我安全感的來源。與之相比,愛情不過是生活中的一個方面,它能給到我的安全感既顯得虛幻,又充滿變數。

我挺喜歡現在的男朋友,在一起也挺開心的,卻未必有多依靠他。當你不把安全感寄託於他人身上時,你才能真正地擁有安全感。(同場加映:給男孩的安全感練習:你沒安全感,才會處處想控制對方

4. 恰恰是因為珍惜這段感情,才不願意離彼此太近
維尼/LING,33 歲/30 歲,互聯網從業者

我們絕對不是因為不夠愛彼此才選擇分開住的,恰恰是因為,我們都希望彼此之間的感情能夠更好,而不要被現實所消磨和破壞。

我們一起長途旅行過,也曾就搬到一起這件事情進行過討論,列舉了會出現的諸多可能,都不希望會因為可能出現的經濟糾紛、生活習慣不合等等情況而不愉快,最後還是決定保留彼此的住處。平時下班早的話也會一起去吃好吃的,週末沒事的時候通常會到某一個人家裡一起過,也會約好時間請年假去旅行。

至少就現在的狀態而言,我們都認為這段感情的狀態對彼此來說都是更理想、更純粹的。

偶爾見面和不在一起時的想念會令感情升溫,我們也還會為每一次的約會精心準備,也會發現對方身上新的魅力點。我看過一句話,說的是「牢固的籬笆能夠成就友善的鄰居。一扇能關上的門,也會成就一段好的戀愛。」深以為然。

也有想過,有一天我們可能已經無法維持這段關係,而要考慮分手。但是我們也希望,彼此到那個時候能夠完全從關係的角度來考慮,分手是我們真的不再適合對方,而不是因為別的什麼原因;不分手也是因為還覺得可以在一起,而不是因為牽扯到生活中其他的部分(共同的住處、財產、人脈)而勉強在一起。

也有人說,他們不能接受分開居住

5. 我也曾是「週末伴侶」,後來發現自己只是不夠勇敢
KK,30 歲,公司職員

曾經和男朋友維持了三年的「週末伴侶」關係,後來還是分手了。

三年時間裡,其實也相處得不錯,很少吵架,會規律性地見面。我們像預約會議一樣預約見面的時間,甚至還會小心翼翼地試探對方沒有別的安排。

但有一天,我突然發現這樣的關係有什麼不對(和看了 KY 的「假性親密關係」知乎回答有關係-。-)。這種不遠不近、若即若離的方式看似是一種平衡,實際上是兩個人都不夠勇敢,不願意更進一步,害怕受到傷害。我們倆都是這樣的人,誰都不願意先向前一步。(可能也是不夠愛對方吧。)

而一段不夠真實、充滿防禦的關係,當任何一方醒悟過來、想要打破這種「默契」時,就很難再繼續。(延伸閱讀:真正的愛情不是勉強在一起,而是適時相遇

所以後來我提了分手,他當然也有不滿和挽留,畢竟這種默許的平衡被打破了。但最後他還是同意了,也許他也會慶幸自己沒有付出太多,我們的分手很迅速,也沒有遇到什麼需要處理的麻煩。

現在雖然還沒有新的男朋友,但我會更想要有一段更真實的關係。如果再戀愛,我會在確認這個人是值得的情況下,少一些對自己的防禦和保護。我現在覺得,我們都太過追求對自己的保護,但其實,願意承受被傷害的風險也是一種有力量的表現。


圖片|來源

6. 你們回避過的所有問題,都會在日後再次面對
木,35 歲,公司職員

我和老婆也曾經分開住過一段時間,那時剛結婚不久,工作隔著一個小時高鐵的距離。後來因為有了孩子的關係,我們也搬到了同一個城市。

現在回想起來,分開居住的那一段時間確實相對自由,彼此都退到了安全地帶,是會減少很多摩擦。但其實戀愛和一起生活真的是兩件截然不同的事。那時我們雖然已經領了證,卻還保持著戀愛的狀態,並沒有真的在一起生活。

所以,如果只是談談戀愛,我覺得做「週末伴侶」也很理想;但如果要更進一步,比如要真的把對方納入未來的人生去考慮,或者共同撫養孩子,真的在做任何決定時都站在整個家庭的角度上思考,那麼,曾經被你屏蔽掉的摩擦都是關係中非常必要的部分,曾經被逃避的問題終究需要被重新面對。

而且我非常建議,如果你們有未來長期共同生活的打算,不如更早地面對。只有面對它們、試圖解決它們、遭遇解決的失敗時,你才能知道你們是不是真的能在一起生活,以及如何在一起生活。

再說一句題外話,雖然都說「出軌和在不在一起無關,該出軌的總會出軌」,但有一道心理約束,真的會比沒有要好。

7. 非常脆弱的時候,我才發現自己對陪伴的需求是真實的
宛辰,26 歲,公司職員

雖然沒有過「週末伴侶」的經歷,但卻一直保持獨居。直到有一天我生病了,雖然不是什麼大病,也能用 APP 看醫生,在半小時內送藥上門,但那一刻,某種巨大的空虛和孤獨的感覺還是席捲了我。

我才發現,自己對於陪伴的需求是真實的。

我一直是個很驕傲的人,覺得自己不需要依靠他人,不需要從感情里獲得什麼,也足夠獨立到 handle 自己的人生。但那個時候,我仍然發現這樣的需求是真實存在的。人是社會性動物,即便社交網絡上有幾千個好友,技術發達到可以代替一切人工,那一刻還是解決不了我內心的孤獨。

所以我覺得,未來我還是希望能夠找一個朝夕相處的人,讓我有一種「心定」的感覺,就好像不管發生什麼,身邊都會有人說,有我在。

今天的 7 個小故事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其實,每個人對於親密和獨立的需求程度也都不同,無論你們住不住在一起,都要找到你們雙方都能接受的關係方式,找到最適合你們的頻率和距離。

不過,無論如何都不要混淆了追求親密與邊界侵入。住在一起,不代表你就可以不尊重對方的習慣和空間;不住在一起,也不代表你們就不需要承擔彼此約定的責任和義務。(同場加映:產後夫妻的秘密對話:重新找回親密關係

正在讀這篇文章的你對週末情侶怎麼看?你能接受嗎?

References:
Neustatter, A.(2013). Divided we stand: committed couples who liveapart. The Telegraph.



from 女人迷 womany.net https://ift.tt/2wj9YDz

最快最新的童裝資訊盡在:www.bonbonjr.com
時尚小孩指南
潮爸潮媽必看網站
時尚小孩|童裝www.bonbonjr.c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