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20日 星期三

你的孩子不是薛西佛斯:孩子要回應的社會期待,沒有終點

公視最新戲劇《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用一篇篇故事探討現行體制下,孩子面對期待的壓力與痛苦。《茉莉的最後一天》編劇洪茲盈,寫親子關係以「愛」為名的悲劇。

 本文作者|《茉莉的最後一天》編劇 洪茲盈

看完《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這本書,裡頭一個個被各種期待所擠壓的孩子,讀來都並不陌生。我們都是在這樣扭曲的氛圍中長大的孩子,「活成父母想要的樣子」一直都是每個人身上最沈重的任務。

最後我挑選書中《一脈不相承》篇章裡的茉莉,做為改編的主角。我沒有依據該篇的脈絡改編,而只取用了故事中最令我不安的部分:「茉莉是一個成績很好的女孩。」做為劇本的主軸。

不同於其他故事多是家長為不聽話不讀書的孩子傷透腦筋,茉莉卻是一個成績優異,一一應允父母所有期待,卻得不到相對回報的悲劇人物。宛如希臘神話中的「薛西弗斯」。

「薛西弗斯」是一個受到眾神懲罰的男子,他必須每天將一顆巨石推向山頂,但每當到達山頂時,巨石就會從山的另一邊落下,這意味著他每天都要重複地做著徒勞的任務。這故事當中,他並非「做不到」,而是因為終點不存在,所以他必須不斷不斷不斷地做。(推薦閱讀:世界留不下來的孩子們:他不是抗壓性差,而是太擅長忍耐

對我而言,茉莉聽話、努力讀書的終點也並不存在,她無法因為考上第一名或第一志願,人生從此就獲得了解脫,她所要回應的「母親期待」與「社會期待」,都是沒有終點的,且這其中最無奈的原因正是:她都做得到。


圖片|公視提供

因為她做得到,所以被設定的終點被無限拉遠,每到達一個目標,她的終點線就被拉到更遠的地方,她只能不斷不斷地向前跑,但她也從來不問自己為什麼要這麼做。

像茉莉這麼聰明的女孩,怎麼可能不早慧?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關於這點,我想先在此打住,先來聊聊茉莉的媽媽。

看似充滿控制慾的母親,先讓自己站上犧牲者的位置,然後再對女兒們無止盡拋擲她的期待⋯⋯這些「我都是為你們好」的背後,其實充滿了母親的自卑。她害怕被人看不起,害怕自己的女兒比不上別人,害怕有她不知道的事、無法掌控的事⋯⋯但也正因為她有這份過於執著與追求完美的人格特質,故事才能走到最後,看見母女關係的謎底。

寫一個這樣的故事,並非要去控訴母親,反而是希望能體現出一個母親對於兒女最深層的愛:如果愛不夠深,怎麼有勇氣去揭開問題的真相?如果愛不夠深,怎麼會願意將自己投擲進去這樣的迷霧之中,讓身心承擔無盡的探問、糾纏、困惑,只為追求一個答案?(推薦閱讀:寫給十七歲的孩子們:謝謝你們選我當父親

母親的愛是確認的,但是表達愛的方式錯了。

於是,讓我回到上一個提問:「像茉莉這樣聰明的女孩,怎麼可能不知道自己要什麼?」

她當然知道自己想要能夠自由地創作小說,但是她卻選擇掩蓋自己的慾望,盡量在母親面前表現優異,符合母親所有要求⋯⋯因為實際上她並不知道,她內心真正最渴望的,其實是獲得母親的認同與愛。

放不了手的母親是愛茉莉的,但母親用錯了方法;選擇順從的茉莉,更是出於深愛且渴望母親的愛,才不斷地壓抑自己,讓自己陷入拉扯。母女兩人的愛無法交集,是以這部片一開始就注定以悲劇開場。


圖片|公視提供

但隨著故事推進,「愛」的模樣也逐漸明確,就算改變不了悲傷沈重,但至少能夠沒有遺憾。希望能成為一份提醒⋯⋯在電視劇進入拍攝期的某日,導演傳來了一則新聞:一個北一女高中生跳樓自殺。這或許是一個時間上的巧合,但我更期望透過這齣劇的露出,能讓它永遠不會成為意義上的巧合。

人生不若戲劇,總能給出一個答案。希望能讓每個看完的人能夠明白,若親子關係能不再以「愛」之名,而只是對彼此付出最純粹的愛,它必定就足夠強大,能讓辛苦推上山的巨石不再掉落下來;或許將不會再有一個孩子,必須永遠孤獨地跑向根本不存在的終點。



from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2Iarhtw

最快最新的童裝資訊盡在:www.bonbonjr.com
時尚小孩指南
潮爸潮媽必看網站
時尚小孩|童裝www.bonbonjr.c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