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什麼是高表現者嗎?透過心理學理解高表現者容易陷入的陷阱,�提醒自己如何從不快樂的漩渦裡跳脫。
公號 ID|knowyourself2015
公號簡介|人人都能看懂、但只有一部分人才會喜歡的泛心理學。
從小到大,我身邊都有很多優秀的人。他們早早地就取得了一些令普通人艷羨的成績。比如,很早就成為所在領域年輕的專家或管理者,獲得了幾十萬、上百萬年薪,或者擁有了自己的公司。
但是也有不止一個朋友對我說,在保持這樣的狀態好幾年後,會突然覺得迷茫或者恐慌。有一個女孩,30 歲之前就成為 500 強公司的中層管理者,一直有著可觀的升職加薪速度,也會努力騰出時間休假、健身、旅行。可是她說,雖然做了很多事情,卻不知道人生的意義在哪,也過得很不快樂。
我記得很早以前就看過一個論斷:越優秀、越成功的人,越不容易快樂。但我一直沒有找到合適的論據去支撐它。直到有一天在一本書裡看到一個概念:「高表現者陷阱」(high-performertrap)——優秀的人,會有一些獨特的、更容易落入的陷阱。
根據 2014 年美國的一項研究,有超過 30% 的生產力都是由 10-15% 的人力創造的。他們就是一些被稱為「高表現者」(high performer)的人,是各行各業的精英和頂尖人物。在你身邊,他們就是那些時時刻刻走在別人前面、被稱讚為「人生贏家」的人。但與此同時,成功給他們帶來了選擇和機會,也使得他們更容易進入一些特殊的困境,也就是「高表現者陷阱」。
他們容易認為太多的事情都是重要的,而無法專注於真正重要的目標;會活在他人的眼光中,而忘了自己想要的是什麼;會容易用忙碌的程度來衡量成功,對於過度工作的狀態習以為常,常常感到分身乏術卻無法讓自己停下來,等等(McKeown, 2014)。
這些陷阱是如何形成、然後讓這些精英身陷囫圇的呢?
首先,要怪罪的是以「好好學習」、「考高分」為核心的社會文化和教育模式。
在我們十多年的學習生涯中,習慣了按照學校分配的科目、教材、作業、考題來學習,習慣了去完成老師發下來的作業,卻沒有培養出給自己提出問題的能力。我們前半段的人生任務其實是由他人指定的(考上好的大學,學熱門的專業),自我價值的衡量標準也是由外界決定的(分數、offer、薪資)。所有這些標準都非常的明確、統一,我們幾乎無法參與到為自己設定標準、評判自我價值的過程中。(推薦閱讀:哈佛正向思考學:成功不會讓你幸福,只有幸福會讓你成功)
與此同時,我們的社會對於「優秀」也存在著某種固化的思維定式。學校把好孩子的標准設定為「三好學生」、「五好學生」,他們不能偏科,要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要關心師長、愛護同學、成績優異、愛好廣泛。在我們心目中,一個好孩子的標準近乎是一個超人,他必須無所不能,在每一件事情上都非常完美。而且,我們對於優秀的人有著「持續優秀」的要求:當他一旦被證明是優秀的,之後就不允許有任何失敗,比如成績退步,或者無法在某個科目取得高分。
在這樣的環境中長大的我們,到了成年、畢業、工作,開始真正能夠選擇、也必須由自己來選擇人生的時候,由於從來沒有思考過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麼,仍然習慣由他人來替自己做決定——選擇「其他人都說好」的工作,追求「大家都認為是成功」的目標。
但如果你始終不知道自己是誰,沒有思考過和自己相關的問題,那麼這些問題遲早有一天會爆發出來,使你感受到迷茫、阻礙和瓶頸。
圖片|來源
四種優秀陷阱,你掉入過幾個?
作為一名諮詢師,Canaday(2017)已經和高表現者工作了 20 年,她的客戶幾乎都是那些已經擁有很高成就、並以成功為目標和導向的人。她發現,這些人容易掉進的是四種陷阱。
1. 「完美」陷阱
對於那些高表現者來說,追求完美幾乎是一種本能,而表現之一就是"「100 分成癮」。
在學校裡就習慣了考試要考第一名、要拿 100 分的他們,在進入職場、擁有自己的生活之後,也近乎強迫地想要把每件事都要做到最好,這似乎成了一種理所當然的要求。這時,「100分」的要求以另外一些形式出現:必須又快又好地完成每一個工作項目;必須在短時間內升職;在 xx 歲之前要達到月薪 xxx、攢夠房子首付⋯⋯
這種追求有助於他們高效、快速地實現一些細小的目標。但與之相應的是,在所有的任務面前,他們會習慣性地照單全收,認為這些事自己都必須做,而不懂得放棄和取捨。
而且,這些人往往由於能力出眾,而會在生活中擁有更多機會——當面臨更加多樣、複雜的人生選擇時,一切看起來都很重要,他們會難以分清哪件事對自己來說更重要。
我有一個朋友就是別人口中的「女強人」,也已經結婚生子。她絕不允許自己放鬆事業,也不允許自己做一個不稱職的母親。於是,她每天都要從早到晚去精心排列自己的時間,週末也沒有一刻停歇,每天都是晚上哄孩子睡著後,再加班到深夜。有一天她告訴我,她已經有一整年的時間沒有一天在休息了。
我問她:為什麼每件事情都那麼重要,都需要你親自完成?她才說,她也不知道這些事情為什麼重要,但她的習慣是,只要開始了一件事,就一定要把它做到最好。
在她身上,也體現出了「完美陷阱」的另一個表現,就是「忙碌成癮」。在很多時候,高表現者都會讓自己盲目地保持忙碌的狀態,而遲遲沒有學會生活。他們會因為要在各項任務上都交出令人滿意的「作業」,而不斷擠壓自己的時間,忽略一些似乎是「不重要」的事情。他們覺得這樣的忙碌是理所當然,甚至於當他們談論忙碌時,常常帶著某種自豪,因為他們認為這樣的狀態才是成功該有的狀態。但是正如彼得·德魯克所說,「沒有比高效地做無用功更無用的事情了。」�(McKeown, 2014)
2.「比較」陷阱
高表現者會有一種習慣性的「考試心態」,即將對自己的評價標準建立在他人的評價基礎上,他們擅長在有他人提供「標準試題和答案」的情況下獲得高分,而不是自己提出問題、找到答案。
同時,對於高表現者來說,他們需要時刻保持「比別人更成功」的狀態,或者,至少在自己的同齡人中,他們需要是最成功的那一小群人之一。因此,他們會將自己時時刻刻都放到和他人比較的維度上,這些比較體現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需要擁有相對更多的金錢,更好看的外表,或者更幽默的見識和談吐。當他們受到挫折,比如感到自己在某個方面並不如人時,就很容易產生嫉妒、焦慮、自我懷疑。
3.「冒充者」陷阱
之前給大家介紹過的「冒充者綜合症」(Impostor Syndrome),也是常常會困住高表現者的狀態。這樣的人雖然成功,但總覺得自己是一個騙子,他們不能從內心接納那些外界認可的成績,而是更多地關注自己的缺點和消極面。他們會將自己的成功歸結於外部的因素,比如時機、運氣;而將失敗的原因歸結於自己,認為自己的能力與取得的成績並不相符。(延伸閱讀:「我沒有他們以為的那麼優秀」你也有冒牌者症候群嗎?)
Canaday(2017)說,那些最成功的人多多少少都會有一些「冒充者綜合症」。他們會生出無端的擔心,認為自己的成功主要來源於運氣,或者自己並沒有足夠的能力去承擔手頭的工作。也因此,他們會時刻陷於一種擔憂之中,怕自己的「虛假面貌」被他人戳破,或者自己優秀的領先地位有一天會無法繼續維持下去。
4.「野心」陷阱
高表現者還容易陷入的一種圈套是,擁有一種盲目的野心。這種野心不同於競爭精神,在很多時候,他們會陷入想要「贏」的感覺,這種感覺甚至比真正的目標達成要更為重要。當他們陷入這種被腎上腺素支配的狂熱中時,會來不及思考每個行為背後的意義,而是迫不及待地要獲得每一場勝利——無論是一筆交易、一場談判還是一次爭辯。當他們想要贏的時候,會表現得十分堅韌不拔、不屈不撓,只要還沒有獲得勝利,他們就會想方設法堅持下去。
而且,他們總是來不及去享受、慶祝和總結自己的勝利。當達成一個小目標時,他們會忙著進入迎接下一個挑戰的狀態中。
圖片|來源
結束「高表現」痛苦,你需要學習「精要主義」
對於經常陷入以上陷阱的高表現者來說,我經常會想要勸他們:活得輕鬆一些,你值得更自由和自如的生活,屬於你自己的生活。
「精要主義」(Essentialism)非常適合那些盲目追求勝利,而不曾停下來進行和自己相關的思考的人。如果你也有這些困擾,以下這些事是你可以嘗試的:
1. 用精神「斷捨離」的方法找到自我價值
McKeown(2014)在「精要主義」一書中,倡導那些高表現者學習給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做「斷捨離」,為自己而活。
這種斷捨離,不是對壓力和工作偶而說「不」,而是有目的地、深思熟慮地、戰略性地淘汰對自己來說不重要的事情,也能夠放棄一些很好的機會;不要疲於應付那些使你多線作戰的社會壓力,而是要聚焦於真正重要的事情,淘汰其餘的一切。
也就是說,你需要知道什麼對你來說是真正重要的,什麼是不重要的,然後勇敢地放棄那些不重要的。重要的標準完全來源於你自己。放棄不意味著弱小或懶惰,你的自我價值也並不來源於某一個項目的成功。
「精要主義」認為,你需要弄清楚兩個核心問題:
1. 對你來說,什麼是最重要的,是需要放在目標清單最頂端的,是需要集中資源去獲得的?(金錢、時間、快樂⋯⋯)
2. 你應該如何去獲得它?
為此,它提供了一份清單以自我檢查。你現在就可以拿出一張紙,填寫出這些問題的答案(Kingston, 2016):
1. 關於自己的思考:
-
我最擅長的 5 件事是什麼?
-
我最熱愛、最有激情去做的 5 件事是什麼?
-
我既擅長、又有熱情的事是什麼?(找到你的興趣和能力的交叉點)
2. 想像理想中的未來:
想像一年後的自己,你可以過上自己夢想中的生活,在你最想要待的地方,和你最想要一起的人在一起——
-
你的一天會是什麼樣的?
-
你在做什麼?
-
你和什麼樣的人在一起?
-
你在哪裡?
-
你注意到那時的自己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
當想像這一場景時,其中給你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什麼?
-
想像這一天的到來時,你會有什麼樣的感覺?
3. 回過頭來看今天的你:
-
你現在的日曆上有哪些任務?你今天需要見哪些人?你今天給自己設定的目標是什麼?
-
你的今天,是否符合你前面找到的興趣和能力的交叉點?你現在所做的大多數事情(項目、會議、目標),是否符合你的天賦、熱情和興趣?它們是否符合你的能力?
-
在你當下的一天,和想像中的一天之間,你觀察到了哪些差異?
-
如果你可以從想像中的一天裡帶回一些東西,你會帶回什麼?
-
今天的你,可以有哪些不同?
4. 深入思考:
審視你在接下來一天、一周和一個月裡要做的事情:
-
目前的任務和我最想要做、最擅長做的事有什麼關聯?(不要太輕易地放過自己,認真地思考那些沒有關聯的任務。)
-
在我要去做我最想要和最擅長的事情的路上,有什麼阻礙?
-
哪些是我為了開啟新的機會而必須放棄的?哪些任務實際上在阻礙著我向著想要的未來前進?
放棄那些模棱兩可的可能性:
-
只給自己兩種選擇:是,或者不是。如果沒有清晰的「是」,那就意味著「不是」。
2. 重新定義「贏」
你要時刻記得,你不是為了贏而贏,而是要達成你真正想要的目標。因為「最好」的標準其實是並不存在的,所以你需要嘗試的是接受一種「足夠好」的狀態。同樣,每個人實現自我價值的方式都不同,你所要追求的「贏」也並不是取得那些他人標準中的成功。(推薦閱讀:你是你,獨一無二!如何找到自己的存在價值?)
你可以試著去設想,如果你承擔風險,可能出現的壞的結果,然後發現,它們並沒有想像中的可怕。然後你就可以試著做出一些小的創新和冒險。
你還可以試著分析自己過去取得的成就,給你的每一點成績賦予意義,看看它們分別給你帶來了什麼:經驗、能力還是金錢?這樣的分析,會令你逐漸明白什麼事情是真正重要的,而哪些事你只是為了「贏」而「贏」。
3. 真正的成熟,是從你擺脫他人的那一刻開始的
希望你能夠真正地聚焦在自己的長處和短處上去進行自我分析,而不是基於他人的評價;真正地和他人進入合作的狀態,去欣賞和支持他人的成功,而不是永遠將他人看作競爭對手或抱怨的對象——將注意力從他人更多地轉移到自己身上吧。去思考自己想要什麼,擅長什麼,能夠過上什麼樣的人生。
去年四月,我一位睿智的同齡朋友說,他開始思考人生應該做一些減法。因為事業的發展到了一種似乎被別人推著走的境況裡,他卻記得自己並不想要這麼多、也並不急於這麼快。他大概是一個對高表現陷阱保持警惕的人。
年末他跟我說,「當下一定不要執著,如何都是自己,去感受生活中的煙火,善的、不善的都是生活本來的模樣。看這些,但自己心裡一樣要有自己的位置,不隨波逐流,不被別人的言行左右。只有你自己知道你要什麼。」
我今年後半年也有一些這樣的感受。花了很多時間才明白,優等生的時間段已經過去了。生活中原來沒有戰場。我們每個人都只是要找到自己安身立命的一個方式,找到生活穩定下來的一種形狀。當然,不斷迎接挑戰也可以是你選擇的方式和形狀。很多優等生,在學會生活這件事上都是後進生。世界上絕大多數人都不是真的在意我們,我們又是為什麼要在意那麼多人的眼光?
據說很多高表現者讀完今天的文章後都會覺得:這是我,但是不敢轉發到朋友圈。你是這樣的嗎?
from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2Hj7QTU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