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你走過許多年的女孩離開了,她的氣息、彼此的回憶成了感情傷口的難言之隱,對她的思念如同菸癮般無法戒斷,你也在愛裡痛著嗎?讓我們一起聽海苔熊怎麼說。
嗨,海苔熊:
遇見她那年,是在大三,已經很久沒有一個女孩讓我如此動心,特別選在聖誕節告白,還記得當時她微笑地收下略顯笨拙的心意(笑),如今,時間快轉到五年後,結局是我們選擇放開彼此的手。一千八百二十五個日子,她陪我走過最荒誕青春的大學時光,剛上台北打拼的菜鳥撞牆期,也是她在身邊支持我。
這是分手的第三個月,還是像分開的第一天一樣,沒有任何改變。早上走進浴室,漱口杯還是放著兩支牙刷。上班路上,習慣性地滑起手機, Facebook 卻跳出二年前的今天,一起去北海道旅遊的照片。原以為不會再被影響,卻下意識地點開她的塗鴉牆,打開一本又一本相簿,看她在我懷裡笑得像三歲小孩,看我們曾經走過的地方,對她的思念好像菸癮一樣,戒也戒不掉。
戒了菸我不習慣 沒有你我怎麼辦
三年零一個禮拜 才學會怎麼忍耐
我是一個不太會表達心裡感情的人,朋友冏哥知道我正在失戀,傳了 〈戒菸〉 給我聽 :「ㄟ幹,這根本你!」我一點開很想罵他,後來想想他說的也對,我根本就像是行屍走肉……。關於未來的模樣,現在還沒有明確的答案,只是曾經一起走過五年的女孩,已經離我遠去,很多習慣跟依賴不知道怎麼調整,但生活還是要過,總不能一直呈現現在的「廢人模式」吧?(推薦你聽:揪心情歌)
本來覺得快要可以放下了,但最近她常常傳訊息過來,多半是一些「嗨!」、「現在在幹嘛?」之類的話,結果變成每次只要手機震動,我就忍不住期待是她。到後來她直接說想見面聊聊,約了我們最愛去的巷口咖啡廳。看上去她好像消瘦了一些,我們聊起彼此的生活近況,她談起負責的工作專案、最近跟誰有約、家人月底要出國玩,一切看起來好像不錯,但總感覺她有心事,不過現在的狀態,我也不確定該用什麼角色去關心?我只好一直追蹤她的 IG,默默潛水也不敢留言。
你說最近過的還算 幸福美滿
喝了幾杯唱了幾段 你卻哭了
想去安慰卻不知什麼立場
聽你說話看你哭濕頭髮
我知道自己這樣很不好,但那次見面後,我一直想到她心事重重的臉,才發現真的要忘記她好難,忍住不去關心她更難,其實我很想她,只是我很努力在克制,克制自己不要這麼在意她,畢竟之前分手是因為不斷為了同樣的問題爭吵,她希望我可以把更多重心放在她身上,而不是老被工作或朋友圈佔據,雖然盡力撥出時間陪她,但仍然無法達到她的期待,所以才決議分開。我也曾嘗試兩天不去想有關她的事情、不去翻她的 IG,可是好痛苦好痛苦,有一種快要吐的感覺……。目前的我到底該戒掉對她的思念,還是應該主動一點,進一步試著重回以前的關係?
Reuben (2017.11.26 22:09)
親愛的 Reuben:
謝謝你跟大家分享你們的故事,你問說,分開以後這些日子還會時不時地想起她,經常接到她的電話,想知道她現在過得好不好,想關心卻又害怕回到分手前重複爭吵的模式,到底該不該戒掉這樣的癮?
不論是相愛或者是分離,我們始終需要面對的都是某種程度的上癮。墜入愛河的時候,總是時刻想要看著她的臉,離開以後,卻又總是想起曾經美好的那段繾綣。會不習慣是正常的,畢竟是一個對你來說如此重要的人,怎麼可能說放就放如此簡單?就像榮浩在歌詞裡面說的一樣(叫得好像很熟一樣):「戒了菸我不習慣 沒有你我怎麼辦。」
說起來真是諷刺,從小男性就被教導要堅強、壓抑自己的情緒(Johnson,1997),就連失戀了放不下對方都無法放聲大哭,只能夠用「戒菸」來隱喻。那麼,該怎麼辦呢?其實,這個時候我們要思考的第一個問題並不是「怎麼辦」而是「發生了什麼?」
心理學 OK 繃
如果說失戀也是一種成癮,那麼是一種怎麼樣的癮?我們先來看看有關於成癮的定義:所有的成癮,就是明明知道思考或者是執行一件事情會帶來負面的結果,還是強迫性的(compulsive)、無法控制的去想起或者是去做這件事情。不論是菸、酒、毒品、性愛或網路,各種類型的成因至少會涉及下面三個主要的過程:
- 強迫症狀:
無法停止的去接觸和成癮有關的刺激或物質。(失戀翻譯蒟蒻:就像你想要克制自己不要那麼在意她、不要再去翻找以前一起相處的甜美照片,但是就是控制不住自己的大拇指一樣,仍然繼續追蹤她的 IG) - 戒斷症狀:
當強迫自己不要去想、不要去接觸的時候,會有一些生理或心理上的症狀,例如憂鬱、顫抖、不知所措、焦慮、身體痙攣等等。(失戀翻譯蒟蒻:當你強迫自己不要去觸碰跟她有關的事情,就會出現噁心想吐的反應) - 耐受性增加:
再重複接觸刺激而得到快感之後,需要更多的刺激才能達到一樣的快感。(失戀翻譯蒟蒻:如果原本你可能一天看她的 IG 一次,自從和她見面之後,變成早中晚各看一次,現在變成有空就拿出來看一下,這就是你明顯需要更多的刺激,才能達到原先同等的滿足)
倘若根據上面這三個主要的成癮症狀,或許就可以自行評估,自己是不是上了癮——以前我覺得這樣回答就可以了。不過,就算知道了又怎麼樣?我們能不能夠做些什麼來改變現狀?這裡我有三個小小的建議:第一個是聽從內心的聲音,第二個是改變你的社交圈,第三個是不要改變。
- 聽從你內心的聲音:
你現在想做什麼就放手去做吧,只要不傷害兩個人就好了。想要關心她就去吧、想要愛她就去吧、想要把她追回來就去吧,比起在腦袋裡面不斷地循環播放「我應該要戒掉她」,不如放手去做比較有可能消除你內心的矛盾。人的痛苦來自於內心的「兩個自己」的切割(金樹人,2016),一個你把你自己推出去說:「去試試看吧!」,另外一個你把自己拉住說:「不要了,再嘗試可能會跟以前一樣」,發現了嗎?真正讓你痛苦的並不是對方有沒有傳訊息給你,而是你內心這兩個自我的拉扯。跳出這個拉扯方式就是「去嘗試」,嘗試過後你就會發現對方是不是真的需要你關心、目前彼此是不是真的適合,而不是只在自己的腦袋裡面進行小劇場。 - 改變你的社交圈:
研究顯示,分開以後「最快好」的方式是尋找下一個對象,普遍來說有新對象的人比起沒有新對象的人更感覺到安全、覺得自己被愛、也不會和前任糾纏不清、更可能會放下這段感情等等(Brumbaugh、Fraley,2014),但這並不是要你無縫接軌,這是指出新的社交圈有助於你在「依賴前任」的情況下,漸漸脫離對她的依賴。這裡我想要引用一個經典(但經常被誤用)的成癮實驗叫做「老鼠樂園」(Rat park)*——1970 年代 Bruce Alexander 的研究顯示,獨居的老鼠比起群居的老鼠更頻繁地飲用有毒品嗎啡的溶液。也就是說,如果我們可以讓一隻老鼠有許多歡樂、支持的生活(可以和其他老鼠做愛、有遊樂設施和其他活動空間等等),就算有毒品他也不會去使用;換言之,如果你孤單寂寞覺得冷而且周遭沒有任何可以發洩和娛樂的東西,那麼毒品就會變成你唯一一個上癮的選擇。這個經典的實驗啟示是:如果你希望走出對她的上癮,那麼你真的需要做的並不是忘掉她或者是靠近她,而是去拓展其他的生活——但如果你持續每天刷牙滑手機看照片追蹤她的 IG,然後把自己鎖在小小的圈圈裡面,那麼大概很難戒掉對她的依賴。 - 不要改變:
沒錯,你沒有看錯,還有一種方法就是維持現狀。研究顯示,在失去所愛之後我們會不斷地想要和對方維繫原先的關係,這是很正常的狀態,通常這樣的反覆思索隔了一段時間之後,就會自己從圈圈當中繞出來,並且從中找到自己的意義感(林綺雲、林詩儀,2017)。大部分的人需要花費在一起的時間的一半以上(你的例子裡面就是二年半)(海苔熊,2016),最短也會需要六個月到一年,你剛剛分手三個月,套一句鄉民常說的話,現在的症狀是「正常能量釋放」。根據我們先前的研究顯示,在分手之後有 63.8% 的人會選擇用聽歌的方式來度過哀傷,你依然可以用這樣的方式來陪伴自己(點我:前往歌單),黃毓萍(2008)發現,聽歌是一個可以嘗試的失戀療癒方式,且中文流行歌曲是最能幫助療傷的音樂類型。雖然中文歌曲具有比較好的療傷功能,但我想重要的並不是中文或英文,而是這首歌有沒有寫進你心裡。當歌詞能夠反映我們的感受時,我們往往有一種「被懂了」的感覺。
其實,與其說分手是一個戒癮的過程,不如說是一個重新找回自己價值的過程。過往我們所相信的、在意的、依賴的那些人事物,現在似乎都變得不再可以相信了,有沒有一種新的價值觀,可以協助我們走接下來的人生?過往你和她總是在工作、朋友與她的時間分配之間意見不合,如今回首,在這些爭吵的背後,你所相信的事情是什麼?而分開以後的今天,你依然如此相信嗎?還是為了她,你戒掉了某種鋒芒?
當你重新找回自己所相信的事情,那麼「是否戒了癮」可能就不再是一個重要的議題。當你終於發現,自己的行屍走肉並不是為了她而漂泊,而是一場意義追尋之旅,或許你也會看見,她給你的傷害並不是來自於她從不責怪,而是來自於自己的無法離開。
不再為了她而去掉鋒芒,而是為自己找回更好的模樣。
註解
*此研究有許多爭議,但環境因素仍不容小覷,細節請參考《談論藥物成癮時,不要只引用「老鼠樂園」實驗》一文,影片請見《上癮》。
延伸閱讀
Brumbaugh, C. C.、Fraley, R. C. (2014)。 Too fast, too soon?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into rebound relationships。Journal of Social and Personal Relationships。 doi: 10.1177/0265407514525086
Johnson, A. G.(1997)。性別打結:拆除父權違建(成令方、王秀雲、游美惠、邱大昕與吳嘉苓譯)。台北市:群學。
林綺雲、林詩儀 (2017)。 編織一幅波斯地毯-悲傷輔導大師Robert A. Neimeyer專題報導(一)。諮商與輔導(374),頁 41-47。
金樹人(2016)。東方智慧與心理諮商。「含攝文化下的諮商心理學:本土諮商心理學國際學術研討會」發表之論文,南投日月潭。
海苔熊(2016)。 分手心理學CH5:離開以後,你該何去何從。 失戀花園。取自 http://ppt.cc/I8aUp
黃毓萍(2008)。大學生選擇音樂作為分手調適之效果研究。高雄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研究所,台灣。
from 女人迷 womany http://ift.tt/2nhk7i9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