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21日 星期二

未來 20 年職場趨勢報告:不懂得解決問題的人,就等著被淘汰

誰才是人才?細看二十年職場觀察,不懂得解決問題、隨機應變的的人,就等著被時代淘汰!

企業等待的人才究竟是什麼模樣?透過邁入第20年的「企業最愛大學生」調查,《Cheers》雜誌解讀社會環境變遷、企業因應挑戰所調整的用才策略,你將能得到解答。

日前 IBM 公布最新〈全球高階主管調查報告:重新定義邊界〉顯示,全球企業高階主管認為,未來 3~5 年,產業融合 將成為影響業務的主要力量;換言之,數位競爭時代,不僅產業間的分際日趨模糊,企業在求才上也愈來愈歡迎具跨領 域特長的人才,以因應正在發生的經營變革。

當企業迎來顛覆性的時代,相較於過去,對社會新鮮人的期待也有了不同排序的要求。從前,專業知識最受企業重視 ;如今,具備跨領域專長,早已成為企業愈來愈強調的選項。

自1997年開始進行的「企業最愛大學生」調查,今年已邁入第 20 年。回顧這 20 年來企業對人才的期待,從社會環境變遷,到企業因應挑戰所調整的用才策略,不啻是一段極具代表性的人才定義演變縮影,很值得職場工作者參考。(推薦閱讀:心理素質比工作技巧重要!給即將畢業新鮮人的八個提醒

1. 除了實作,「創新力」

愈發重要 2016 年企業最愛大學生由台灣大學奪下總榜首,成功大學居次。淡江大學則持續穩坐企業最愛私校第 1 名,而在技職學校方面,台北科技大學再度蟬聯寶座。事實上,從過去 20 年的軌跡不難發現,2000 年開始,台大、成大、交通大學與清華大學始終盤踞排行榜前 4 名,「台 成清交」也成為企業這些年來在求才上的重要品牌考量。再細究來看,台大與成大輪流在企業最愛大學生排名上分居一 二。成大以實作能力深受企業肯定,在 1997~2006 年這 10 年間一直是榜首。(推薦閱讀:台灣不是沒人才,而是缺少識貨的伯樂

台灣科思創公司人力資源處處長余佳蓉就表示,成大在產學合作的態度上向來開放而且能力強,善用不同管道積極與 各產業連結,不僅讓企業對成大學生印象深刻,也因為校方積極作為,讓企業在校園招募人才時會特別考量成大。

看重實作力,固然反映出企業對人才具備即戰力的渴望,但全球化經濟和新科技的衝擊下,愈來愈多破壞原有產業規 則的新發明出現,當前方充滿不確定時,如何在沒有答案的情況下找出答案,在未知中解決問題?創新力開始後來居上 ,成為企業求才的另一個青睞點。

2007年後,台大重新奪得榜首,這也是台大開始積極推動創意創業學程的時間點。幕後推手、台大學術副校長陳良基指出:「我們希望透過創新課程設計,讓學生在面對問題時不只是抱怨,而是用系統性的方式解決;將來出去面對問題,就不再只是抱怨問題,他會覺得這是他很大的人生機會。」

而陳良基的出發點,正是看到所有知識幾乎都可以在網路上找到,未來人才在大學養成過程中,不能只靠被動地接受資訊,必須重新翻轉教育思考,從課程到教授方式都要改變。藉著鼓勵學生參與更多人際互動,累積團隊合作經驗,才能撞擊出新想法,並有協作和執行的能力。果然這也有效補強了台大學生一直以來的弱項,持續在近年來成為企業最愛的學子。

2. 跨界人才勝出,外派意願變高

當產業分際愈來愈模糊,固守的疆界和窠臼都要打破。這次調查顯示,超過 6 成企業認為,學歷之外,具備跨領域專長,是招募人才時的重要考量。 跨領域人才如何培養?除了個人有意識地自我鍛鍊之外,不少企業也願意從組織端助一臂之力。特別是受少子化效應衝擊,企業面臨迫切人才缺口,7 成企業具體做法就是加強培訓需要的人才,近 6 成企業則展開更積極的徵才溝通策略。

除了進入職場後「從做中學」,從大學生到工作者,都要抱持樂於學習的心態,才能因應瞬息萬變的工作考驗。去年開始與《泰晤士高等教育》期刊(Times Higher Education)合作,進行世界大學排名調查的國際研究機構、台灣愛思唯爾(Elsevier)亞太區全球關係副總裁安德斯.卡爾松(Anders Karlsson)就指出:「當職場變動快速,大多數人會 在不同產業、不同職位間流動。資訊科技雖然會淘汰現有的許多工作,但同時也將創造出前所未聞的就業機會與職稱, 因此,兼具深度與廣度的『T 型學習』就有所幫助。」

另外,調查中有 74.6% 企業認為社會新鮮人對外派工作有意願,顯示年輕世代愈來愈能接受全球流動的概念。余佳蓉就表示,年輕人的外派意願又以對東協國家的成長曲線愈來愈高。究其原因,一方面兩岸人才差距在過去 10 年快速縮小 ,外派到中國不見得有優勢。再者,在東協等新興國家,外派薪資與職稱都比較優渥,而且多從中階主管開始做起,非常吸引想突破低薪與接受挑戰的年輕世代,尤其是年輕女性工作者。(推薦閱讀:職場裡的「孫子兵法」:新人沒有抱怨的權利

余佳蓉指出,年輕女性不再非得滿足走入家庭的社會期待不可,有了 3~5 年工作資歷後,若是單身,更不介意到其他國家闖蕩,異國打拼閱歷對職涯也有加分效果。


圖片|來源

3. 軟實力抬頭,要懂應變及溝通

與過去 5 年相較,企業認為社會新鮮人對管理上帶來的最大議題為何?首先是「個人主張較強烈」,其次是「流動率高」,第 3 則是「應變能力需要加強」。 這些都跟態度和價值觀有關。畢竟科技日新月異,專業等「硬實力」容易過時,甚至被取代,企業只要願意培訓就能 持續追趕,但待人處事的基礎等軟實力,卻需要時間熟成。所以,晉用新鮮人時,4 成企業雖仍重視「專業知識與技術」,卻有高達 8 成企業最重視「學習意願強、可塑性高」,其次是「抗壓性與穩定度高」。 台灣大昌華嘉總管理處人力資源部處長俞姵如分析,工作意願低落是企業在晉用新人時經常遇到的難題,也因此,她認為真正造成企業缺才惡化的原因,不只在於少子化,更是勞動參與率過低。

在招募時,俞姵如經常碰到年輕求職者事先聲明:「我不要加班費,因為我不要加班。」一方面或許是為了追求工作與生活平衡,但她也觀察到,不少年輕人對社會接觸似乎有障礙,連開口辭職都要請家人幫忙;或是明明具備高學歷, 卻寧願應徵行政工作,在工作上沒有太大企圖心。

「應該說年輕世代朝兩極化發展,同樣都在數位環境長大,一種是工作意願不強,抗壓性低,屬媽寶型;另一種就是非常積極努力,善用數位優勢,無論在資料蒐集或工作上,都非常主動獨立,」俞姵如分析。至於企業相應的做法,是各自放在不同位置:前者交付他不需要太多判斷的例行性工作,後者則賦予對方潛力職務,讓他有更多發揮。(推薦閱讀:【職場筆記】給初入職場的你,鍛煉心靈肌肉,替心靈止汗

其實不管從什麼學校畢業,漫長的工作生涯中,決定一個人勝出與否的最終理由,還是是否擁有強烈的自我實現和學習動機。台灣微軟人力資源處副總經理邱紫筠就強調,對任何事都有熱忱的人,就算一開始不會,也一定會努力學到會。

畢竟,在風雲詭譎的數位經濟時代,沒有人能預知下一步的方向。肯用熱情擁抱各種模糊與不確定的人,就是企業正在等待給他舞台的將才。《Cheers》雜誌「2016 年企業最愛大學生」調查說明本次調查是針對 2015 年《天下》雜誌 2000 大企業人資主管進行問卷調查,調查時間自 2015 年 11 月 23 日起至 2015 年 12 月 23 日為止。

扣除拒絕與未聯絡上者,問卷共寄出 2,105 份,回收 884 份有效問卷,回收率 42%。 



from 女人迷 womany http://ift.tt/2iDMsKM

最快最新的童裝資訊盡在:www.bonbonjr.com
時尚小孩指南
潮爸潮媽必看網站
時尚小孩|童裝www.bonbonjr.c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