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做一個會說話的人並不難,無非是掌握兩方面的技能,一是有同理心,另一是表達方式,即用恰當方式把同理心轉化為語言。
生活中我們會經常遇到這樣的人,不說話則已,一說話你就想讓他閉嘴。不好好說話的有兩種人,一種是知道怎麼說話,但是不想好好說,這種情況暫不討論,一種是想好好說話,但是不會說。
一個會說話的人不是指那種拍馬屁,捧高踩低的人,也不是那種油嘴滑舌一听就覺得不靠譜的人,而是說話讓人舒服,同時別人願意聽他說話的人。
其實,做一個會說話的人並不難,無非是掌握兩方面的技能,一個是有同理心,即換位思考的能力,另一個是表達方式,即用恰當方式把同理心轉化為語言。
很多文章都在提同理心,一個情商高的人需要同理心,一個會說話的人也需要同理心,但很多只是舉一大堆有同理心的例子,卻很少有人教我們到底怎樣才能夠有同理心。(推薦閱讀:說話的藝術:講得多不如講得巧)
其實同理心和一個人的認知複雜度有關,有的人能夠站在不同立場角度思考解決問題,而有的人天生單線條,只能從自己的角度出發想事情。
因此在《溝通的藝術》裡提到過「枕頭法」,能夠幫助我們提高認知複雜度,即當處理一個矛盾時,站在五種立場上分別進行思考:
-
我對你錯;
-
你對我錯;
-
我們即是對的也都是錯的;
-
其實這件事情不重要;
-
以上四個立場都有真理。
在處理矛盾時,我們需要強迫自己從五個維度出發進行思考。
舉例來說,如果你和你室友吵架了,因為室友熬夜玩遊戲影響到你睡覺了。於是就這件事情,進行五種立場的思考。
①我對你錯。深夜本來就是睡覺的時候,那麼晚就不應該打遊戲影響別人休息。
②你對我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權利和自由,晚上乾什麼,睡覺還是打遊戲都是別人的自由。
③我們都對也都錯。我有充分的理由要求我的室友不要在深夜打遊戲,我的室友其實也有自由選擇自己的作息安排和生活方式。當然我不應該用強迫的語氣讓命令室友不要打遊戲,我室友也不應該在打遊戲的時候完全不顧忌會不會影響到別人。
④其實這件事情不重要。我不認為因為深夜打遊戲這件事會改變室友和我的關係,因此把這件事情鬧大是不值得的,它在情感上造成的傷害遠遠超過這次小風波。
⑤以上四個立場都有真理。從不同的角度分析這次事件讓我冷靜下來,最終室友同意在晚上 12 點後不玩遊戲,即便玩遊戲也會帶上耳機。
還有一個提升同理心的「黃金法則」:我們要向對待自己一樣對待別人。即按照你所希望被對待的方式對待別人,但是當你和別人希望被對待的方式不一樣的時候,這條法則便不怎麼管用了。(推薦閱讀:馬雲的說話藝術:剛柔並濟,理直而氣柔)
於是有了 2.0 版的「白金法則」:按照別人希望被對待的方式去對待別人。這也就需要我們了解別人是怎麼想的以及他們的需要是什麼。
光有同理心是不夠滴。即便你再怎麼換位思考,可能也會敗在一張笨嘴上面。於是我就給大家介紹如何恰當地進行表達。
在《非暴力溝通》中介紹了非暴力溝通的四個過程,即如何恰當地表達的四個過程:1.觀察、2.感受、3.需要、4.請求。
首先描述自己觀察到的情況。注意,描述的過程不要帶有主觀的詞語,盡量避免使用"經常"、"總是"等模糊的詞語。舉同樣的例子,在和室友進行溝通時,不要說你總是晚上玩遊戲玩到很晚,這樣會引起對方的反感,"我哪有總是,昨天晚上就沒有玩好不好",不如說說一周中有三四天你玩遊戲都會玩到凌晨兩點。
其次,表達自己對這件事情的感受。注意不要把情緒的根源歸咎到別人身上,而要明白自己要為自己的情緒負責,自己的一切感受實際上源於自己不被滿足的需求。例如,不要說你讓我很苦惱,因為這樣表達會暗含著對對方的指責,而應該說,我有點苦惱。(推薦閱讀:我是誰的探問練習:停止要求別人為你的情緒負責)
表明自己的需要。注意,清楚地向對方表明自己需要什麼,例如告訴對方,我需要充足的睡眠,或者我需要在睡覺的時候保持安靜。
最後,向對方提出自己的請求。注意,當說出自己的請求時一定要具體,且不要用命令的語氣,如果說你不要玩遊戲玩到那麼晚,對方就會不清楚那麼晚到底是多晚?還有語氣太過強硬會有一種強迫在裡面,所以會引起對方的逆反心理。因為所以應該說,你玩遊戲能不能不超過 12 點?
所以,正確的表達應該是:我注意到一周中有三四天你玩遊戲都會玩到凌晨兩點,我有點苦惱,因為我需要充足的睡眠,如果可以的話,你玩遊戲能不能不超過 12 點?
其實很多矛盾並不是解決不了,而是因為不好好說話,引起對方情緒的對立,當對方產生對立的情緒後,即便你提出了不錯的建議,或者簡單的請求,對方也會拒絕。
有話就好好說嘛,有矛盾就好好解決嘛。
本文獲行動派授權,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from 女人迷 womany http://ift.tt/2iGVLZO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