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空心二胡淺談母豬教與其引起的網路霸凌之關係,當我們在說「母豬教」以前,我們該先理解與談論的概念是甚麼?
我曾經在《關鍵評論網》投書一篇關於母豬教心態之分析,但是時隔兩年自覺當時的論述太過情緒化以及過於將焦點集中在性別上,故我在此重新討論我對於母豬教議題的看法。
具體而言,母豬教的生成並非單一由性別問題所引起,特別是當母豬教徒引起網路霸凌時,這個問題就牽涉到很多層面,例如當代男性面臨女性意識抬頭的無力感;父權文化如何放任仇女心態的生成;微觀權力;以及網路的匿名性如何釋放人們內心所不敢表現的事物。以下分若干小段淺談母豬教與其所引起的網路霸凌之話題。
圖片|來源
在說「母豬教」以前,我們該談的是甚麼?
當代法國思想家米歇爾・福科曾經提出「微觀權力」的理論。所謂的「微觀權力」 指得是相較於傳統權力關係──也就是當權者由上而下對於民間施予的權力,現代的權力關係更傾向政治力的施予點是來自於非單一的各種層面,並且這些層面彼此間會有相關聯的網狀關係,透過傳播、訓練,甚至是生產來達到權力維穩的目的。
舉個例子來說,我們常說的「道德」本身就是微觀權力所造成的結果。因為整個社群環境對於所謂「良好的社會」有期望,於是這個社群的人們會藉由道德去約束單一人口可以做甚麼以及不能做甚麼。
此外,在前一陣子「女怪現身」活動時,意見領袖們常說的「女體規訓」也是微觀權力的體現。因為整體大社會還是覺得女人的外在形象是很重要的事情,所以才會造成「女體規訓」的身材綁架。(延伸閱讀:「胖子常生病,浪費醫療資源?」15 則關於身體意識的問與答)
至於最讓男性讀者在意的「陽剛氣質」的建構也是由整個社群的「微觀權力」 塑成。因為在父權架構下,男人希望同性能夠在整個社群維持自己的權威,甚至是引起其他性別的恐懼,所以才會鼓勵男性表達憤怒以及禁止男性表達脆弱。 這些都是「微觀權力」所造成的結果。
於是當我們在談母豬教的問題之前,我們必須要談談為什麼即使不是母豬教,「霸凌」這件事情本身就是令人髮指的暴力。原因是當權力的作用點是來自社群各地時,這些看不到的權力在社群並不會被視為權力,而是被視為一種「客觀的事實」甚至是「常識」,導致只要單一個人不符合社群的期望,就有可能會遭到整個社群施予暴力以及驅逐,而微觀權力背後的最大受益者則能因為這個看不見的暴力, 順理成章的收割自己在社群裡的各種特權。
所以與其說霸凌是暴力,不如說它是一種政治鬥爭,才會冷血的讓人脊背發涼。
跟母豬教有甚麼關係?
當我們談完微觀權力以後,我們再來談談母豬教徒這個群體。
我曾經《關鍵評論網》的投書中有提到所謂的母豬教只是當代男性求偶失利的牢騷,然而當你細看母豬教的每個群體,就會知道未必是這麼回事,因為母豬教徒不見得是求偶失利的單身男性,也有可能是有女友、有妻子的配偶,也可能是個性少數,甚至也可能是個女人⋯⋯總而言之母豬教的成員並非我們在網路上所見的如此單一,它的成員來自四面八方,但其統一的表現卻足以讓所有有性別意識的人瞠目結舌。(推薦閱讀:【性別觀察】母豬與母豬教不是敵人)
然而在談為什麼母豬教徒的成員如此多元之前,我們可能要先理解母豬教和仇女的關係。
仇女指得是一種對女性群體和特質加以貶低的態度。
仇女是不是討厭女生?通常就主流女性主義論述而言,仇女是一種權力結構,是男人藉由輕視女性化符號鞏固男性權力的規訓。但是如果要深究仇女的心態,不可否認,仇女的確 是因為先有對女性的貶抑,才會造成對女性的仇視(參見《厭女》第一章)。不然,他們也不會因為一個生理男性穿女裝或者是對於非異性戀男性抱持仇恨。
但是它的情況並非像國小男女同學一樣相看兩相厭,而是因為男人意識到他們對女體的渴求, 而這個渴求是基於他們期待被同性社群認可,於是他們用一種輕視的態度表達對女性的厭惡,並且使女性厭惡自己。(參見《厭女》第十五頁第三、四節)
因為瞧不起跟女生有關的東西,所以跟女生有關的甚麼都不好,並進一步討厭女生有關的東西。
於是仇女就是討厭「跟女生有關的東西」,自然無可厚非——畢竟自己打從心底瞧不起跟女性有關的事物。
但是又由於自己的生命也是來自於女人,於是他們用「良婦」和「蕩婦」對女性加以分化,讓男人在取得自己在性別角力的控制權之餘,同時讓女性群體互相鬥爭,如此一來男性不僅可以在這其中取得最大利益,也同時可以理所當然的繼續討厭跟女性有關的事情。
這一點,在上野千鶴子的《厭女》一書中有稍微提到過這點。當然也不用說由於男性瞧不起女性,所以造成女性對男性而言是「證明自己是男人」的附屬品,也因此為什麼秋葉原無差別殺人案會有加害男性提到自己沒有女朋友,正好是因為微觀權力的規訓使男性要成為男性,並且瞧不起女性,導致男性沒有勇氣去對抗整個社會的規訓,而只好把氣出在更弱勢的女性身上。
當然,在前文中有提到母豬教徒並非都是直男群體,其中更甚有性少數以及女性, 然而如果連性少數和女性都加入直男的仇女文化,那麼我們也不難看出仇女文化 從封建走向現代的過程中,它是如何將對女性的厭惡塑造成一種「常識」讓所有性別厭惡女性,並厭惡得理所當然。
在過去男人掌握經濟與家庭命脈,所以男性(無論性傾向)他都是整個家庭、社會的中心人物;而女人(無論性傾向)在工業革命的現代化以前,她們的生活都是依賴男性維生,以至於為什麼直到現在女性走出家庭仍然還是會被視為附屬品,以及對整個社會來說讓人生厭的對象?無非是古代對女人的規訓直到現在還是被視為「常識」,所以即使工業革命和兩次大戰以後,女性自主抬頭,「仇女文化」仍然還是像幽靈一樣在這世界上揮之不去。(推薦閱讀:女性主義要的男性解放!告別厭女、恐同、陰柔賤斥的父權暴力)
圖片|來源
女人抬頭,男人呢?
歸納上述兩章,我們可以看出在母豬教背後,反映了當代男性面臨女性意識抬頭的無力感。
以女性的角度來說,女性的所有規訓都在逐漸解放;然而對男性來說,他們一面要面對傳統的男性規訓,同時又必須面對現代的女人逐漸無法掌控的事實。
於是當男人在面對雙重打擊而無可奈何的情況下,他們只能透過原始的暴力和說服要求女人回歸男人的掌控;而有些女人因為不想成為男人眼中「糟糕」的女人, 而屈從男性,並加入男性的行列打壓女性。因為當代男性認為拒絕與反抗對男性的規訓是對其他同性的「臣服」,他們單方面認為打破規訓是等同於「自己無法達成社會目標而無理取鬧」,所以他們當然會拒絕「解放男性」的觀念,並且將怒氣施加在(對他們而言)弱勢的女性身上,然後說「女性特權太多了」。
再加上當代網路的匿名性以及快速傳播的特性,使得母豬教的權力施予點在網路上成為一個互相有關聯的網狀架構,並且因為這個架構而使得母豬教的權力據點能夠更廣泛的傳播,以及製造對女性的仇恨,也使得母豬教風氣在匿名的網路上成為一種「常識」,一旦微觀權力成為常識,母豬教徒就不會只隱藏在匿名網站架構下,而是會浮上實名網站更張揚的宣傳他們的「理念」。
難道男人就這麼不堪嗎?
於是綜上述所言,母豬教的形成並不能一廂情願的把過錯全部歸咎在男性身上, 而是整個社會一再的縱容整個大社會的仇女風氣才會造成今天母豬教的局面。
我認為要根本解決母豬教的問題,首先還是要讓所有女性了解這個世界的性別政治並且果斷拒絕仇女文化,並且整個社會對於性別政治有更深刻的反思,鼓勵男性表達情感以及組織男權(Men's right)互助會,讓男性互相表達想法、重新認識自己與自我培力,才能更進一步談要怎麼解決男性的性別焦慮。一旦這個社會根除對各種性別不合理的陽剛規訓,以及鼓勵大眾設身處地的為其他性別著想,那麼即使母豬教很難一朝一夕消失,但是透過對規訓的反思,或許能夠能讓各種性別在拒絕父權規訓後自我成長吧?(推薦閱讀:【性別觀察】誰是母豬教徒?當仇女成為一種流行)
from 女人迷 womany http://ift.tt/2IEWJBT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