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固著的結構壓力,性別平權的推動踏實卻緩慢。《女人要帶刺》收錄了從 1991 年開始連載的女孩故事,2019 的我們讀了如果還是深有同感,或許就表示對於性別平權,我們還有太長、太遠的路得走。
文|本書編輯 貝莉
朋友跟同業們,都很驚訝向來只做自製書,以兩性議題、華文創作、心理勵志或生活風格為主題的我,怎麼突然做了本美國漫畫,更意外的是,居然還是一本 1997 年發行的再版漫畫。
從 1991 年開始連載的故事,至今二十八年,有什麼好說的呢?
我都跟他們說,好說就算了,最悲傷的是非但好說,甚至還沒有什麼改變。
《女人要帶刺》(A bitch is born)是美國女性地下漫畫先驅蘿貝塔.葛萊麗歷年作品的精華選集,主角麥姬出生於美國白人中產階級、天主教家庭,成長於民權、自由主義氛圍瀰漫的六O嬉皮年代,在雅痞世代回憶她的成長經驗。
嗯,好吧,上面這段是 1997 年的編輯前輩留下來的記錄,其實我一開始也不知道是什麼,作者是誰發生什麼事,我都不清楚,只是知道,本書是我很喜歡的一位譯者何穎怡,當年推薦出版社買下繁體中文版權。
而這本書會浮出水面,是另一位編輯前輩某天聊到,這本書現在重新在台灣出,正適合。當然在台灣是大膽了些,但現在在女性自我意識越來越覺醒的當下,或許很適合。
於是我帶著好奇的心情翻閱,沒想到九十頁的漫畫,我花了一個多星期才看完,因為在看的當下,我十分想哭。
我看著 1991 年的故事,到現在居然等同沒什麼改變。
性騷擾、約會強暴、逼婚、辦公室文化、試圖用宗教語言影響何為「正確」⋯⋯
甚至直到現在,身處台灣的女生才能深切明白,勇敢說出來並不可恥,被人不正確觸碰,不是「沒什麼、忍一忍」就好的事。
妳有權,可以大聲地說「我不舒服,不可以」。
妳可以勇敢的對觸碰妳的人說,「滾,你不可以這樣對待我。」
也因此我覺得,無論如何都該出這樣的一本書。
想讓大家知道,女性在生活中的所面臨的艱澀考驗,同儕間的壓力、父權的壓迫,眾人的「制式價值」,在我們都誤以為與我們母親或者祖母(外婆)那一代有大幅進步的當下,某部分幾乎只是愚公移山般的,緩慢改變。
緩慢到,1991 年就在痛述的問題,到 2017 年的 #MeToo活動,才被正視,從女孩隱忍不說的悄悄話,變成是必須要被在意的事情。
若人們漸漸覺醒,為什麼《女人要帶刺》這本書,會如此重要呢?
因為,貌似好轉的反面是,川普的崛起後,反墮胎運動,又再次於民粹潮流下,被某些人公然允許。(延伸閱讀:女星談與川普的性關係:「有人要我噤聲,並給我百萬封口費」)
2019 年 1 月有則新聞說著「美數千人參與反墮胎遊行 川普、潘斯支持」,在這樣的狀態下,女性更要責無旁貸地理解,為何對於自身的覺醒,對於自我的保護,是如此重要。
《女人要帶刺》的漫畫末,作者遇到了抗議墮胎的隊伍,二十八年前的她,看到人們公開「墮胎」該不該合法這件事,欣慰地說:「時代進步了。」
因為人們不需要再假宗教之名綁架自由意志,不需要以愛為名讓女生被動地必須傷害自己。
那時候看著漫畫中,女主角因為被約會強暴懷孕,硬著頭皮陪媽媽去教堂,聽著神父在那邊說,大家公投一定要投「反墮胎」這才是神的旨意時,我嗤之以鼻。看著漫畫中女生只能去找密醫墮胎,有多不堪多辛苦,感念好在現在女性的生活進步很多。
但真的可以嗎?我們真的可以舒適、安全、進步,不讓自己的身體自主權成為政治人物操作的工具往前邁進著?
還是勇氣只是一時的呼語,大力前進的熱頭過了後,又再度變成愚公移山緩慢進行。
我對這件事是樂觀的,當看著前陣子艾瑪湯普遜,因為反對性霸凌,所以辭退了一部動畫的配音工作,堅然地表示,對於肢體越界,是絕不容許時,覺得是可以的,只要我們夠有勇氣。(也推薦你:女孩,到底要多「自愛」?)
我對未來更樂觀的是,我們時時刻刻有閱讀提醒著我們,世界發生了什麼事,可以讓未來的孩子們,懞懂的少女在成長過程中,理解如何表達自己。
出版這本書唯一的遺憾是,本書礙於法規,所以不得不設了十八禁。就我而言,女孩應該十六歲開始,除了《房思琪的初戀樂園》外,就要讀這本書。是阿姨或媽媽,甚至老師,身邊的長輩都該讓懞懂的少女,去閱讀討論的一本書。
當妳開始理解社交、加入社會,面對愛情時,我們該學會的是適時的保護和劃清界線。而不是因為總是面臨無法述說的困境,最後悲傷的為了生存,而成為刺蝟。
from 女人迷 womany.net https://ift.tt/2HJBHE4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