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25日 星期日

成功不是來自比較,沒有資優班的芬蘭教育教我的事

為了追求成功,學校及家庭從小教育我們要如何與人競爭,爭第一,爭冠軍,爭成龍成鳳。但如果每個人對成功的定義,和社會定義的不一樣呢?

主角是誰?主線在哪?

比較少走進電影院看本土電影,最近看了《非同凡響》,內容大致講述一間特殊學校的學生做音樂劇的故事。

電影裡頭角色人物眾多,例如在職場浮沉了一段日子、難以工作家庭兩顧全的音樂老師,失意茫然,不知工作有何意義;機靈、現實、世故的名校生;力有不逮的名校中游生,內心矛盾,對於主流懷疑又不敢違抗;真性情,心地善良卻反叛的 Band 3 學生,常常想要抵抗主流,不知學習所為何事;有學習障礙的學生,在生活上遭遇的困難與歧視;名校生的家長,典型中產,望女成龍,大部分時間都在付費解決問題;Band 3 學生的家長,典型基層,生活困難,疲於奔命;忐忑憂心的學障學生的家長,他們怕子女受傷害的情急,以及不知如何介入協助的惆悵⋯⋯。

電影手法不算巧妙,坊間亦有聲音認為電影主旨欠清晰,未能充分展現有學習障礙的學生所面對的困難。可是,當我不斷默念「非同凡響」四字時,又覺得其實電影從未有離題。《非同凡響》其實是數個平凡故事線編織的一張網,是身邊庸常的你我他,因此看不出主角是誰、哪條才是主線,正常不過。有學習障礙的,Band 1、Band 3 學校的學生或老師,中產不中產的家長,誰不是可以非同凡響?問題只社會有否給予足夠空間。

芬蘭教育的啟示

如果香港社會難以令人非同凡響,世界上又有什麼地方提供這樣的土壤?答案是:芬蘭。當我們稍為了解芬蘭教育背後的理念,或許會覺得芬蘭教育並沒有我們想像中的遙遠。

芬蘭教育之所以為人稱羨,除了是因為芬蘭學生多次在「國際學生評量計劃」(PISA)中名列前茅之外,更令人嘖嘖稱奇的是其少課時少功課的教學特式,卻能造就如此的教育奇蹟。

亮麗成績固然令人注目,但最震撼我的是,芬蘭擁有全世界最少落差的教育體制。當美國學生高低程度落差幾近 30% 時,芬蘭學生成績高低程度落差只有 4.7%。

原因是芬蘭人從根本明白國家和社會沒有本錢讓任何一個孩子被制度早早篩選。如不從制度上特意照顧跟不上的孩子,那學習與教育的不平等,最終就是整個社會都要為這些長大後的孩子,付出更大的社會成本,更壞的是國民素質的缺口,即使投入再多資源矯正,效果都有限。

正如《沒有資優班》一書中寫道:

芬蘭教育體制真心把每個別人家的孩子,都珍視為自己的寶貝,去拉拔撫育、用心灌溉,給予空間、時間,找到人性中善良的一面,協助鼓勵養成學習動力,從不刻意強調精英、資優、競爭、比較,從不要求學生和老師具備超人能耐,從不獎勵全勤與整齊劃一,而將人人視為有著喜怒哀樂的平凡人性,然後從人性的根本上,去尋思如何陪著他們健康、正常的走完成長中的教育。

這段落深深留在我腦海。

曾經有學生在工作紙上的結語寫不知為何要讀書,也有家長曾致電說孩子問為何要考試。跟學生閒談間,他們有意無意都會表達一些對現實的憂慮,好像整個社會都不容工作與興趣掛勾,而只與生存扯得上關係。有時哀傷他們過早變得世故,有時自愧答不上這樣的大哉問。為什麼在這個社會上做自己想做的、擁抱理想,變得如此艱難?如果每個人稍微轉變一下想法,情況會否好一點?(推薦閱讀:《請問侯文詠》:興趣,可以當飯吃嗎?

如何能夠非同凡響?

芬蘭的教育理念告訴我們,尊重每個獨立自主的個體,不強調「精英」,重視真正的「平等」,無論是學生與學生、老師與老師之間,不疾不徐、不爭不搶,不做無謂競賽、排名,不會做原本起跑線就不公平的較勁,整個社會和教育體制對於人的關懷、信任與尊嚴,以及對於人生到底是不是要贏在起跑線的想法,是以更健康、更有人文思維的深度去看待,這樣的社會才有望讓人「非同凡響」。

「成功」,好像總是與「競爭」掛勾,因而出現「人生勝利組」、「贏在起跑線」這些詞。可是,回想起來,所謂的的「勝利」、「贏」其實指的是什麼?財富?美貌?名校生?專業人士?

我的意思是,我們不應只有一種「成功」的人生。出身背景、社經地位、育成方法、個人際遇、資源傾斜等,凡此種種均令人與人之間沒有太多可比之處。當整個社會不管資源與環境是否不同,讓人從小到大都在「比」,從在肚裡開始「比」出身、學業成績、工作績效、職場成就等,無所不比,喪失的不只是人心的良善,更讓長期社會發展趨向狹窄的功利與惡性競爭。既然資源、對象、起跑點都不同,為什麼要比?

distinction1
圖片|電影《非同凡響》劇照

如果我們不能從根本鬆動對「成功」的理解、重新定義所謂的「成功」,標籤、歧視無從褪去,獨立的個體還是無從發揮所長、無用武之地,社會依然無從進步,因為社會其中的每一個人皆不能非同凡響。

那麼,更值得我們去問的,非如何造就更多「成功」,而是該問:如何才可締造一個相對公平的社會?如何才可除去令人不能「非同凡響」的障礙?答案或許就是我們每一個人的想法。(推薦閱讀:人生走過的路,比你成功那一刻更重要

再後退一步去想,為什麼我們只求「成功」的人生?人生裡頭,短短匆匆數十載,是不是有別的比「成功」更重要?而「成功」到頭來其實是為了什麼?這將是另一篇文章。


圖片|作者提供

參考書目|

陳之華《沒有資優班 珍視每個孩子的芬蘭教育》,木馬文化 2016。

甘木臉書



from 女人迷 womany.net https://ift.tt/2AoKXIB

最快最新的童裝資訊盡在:www.bonbonjr.com
時尚小孩指南
潮爸潮媽必看網站
時尚小孩|童裝www.bonbonjr.c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