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30日 星期五

我的媽媽愛我,但並不喜歡我

和親戚們相處時,她好像更快樂;和我相處時,她總是鬱鬱寡歡。我其實,一直覺得:「我的父母愛我,但不喜歡我」

公號 ID:knowyourself2015

公號簡介:人人都能看懂、但只有一部分人才會喜歡的泛心理學。

親愛的心理諮詢師:

您好!我想向您傾訴和尋求一點建議。

我一直有一種感覺是:父母愛我,可是不喜歡我。

在我的家庭生活裡,母親付出很多,是一個非常盡職的母親。我倆也經常交流很多想法和經歷。在我倆要好時,關係也很像朋友。父親大概不愛我,只是把我當成重要的人。而我感覺從心裡深處更放不下的,是對更親近的母親的懷疑。

我對她的懷疑主要來自三點,第一也是最重要的,她從很早就向我表達想要個兒子(我是獨女)。有時候我會替她惋惜,但當我自己獨處,想起這個會感到怨恨和不公平。

我其實更希望自己沒有出生,而她的孩子是個男孩,這樣我既不用作為女性更艱難地面對各種掙扎,她也能得其所願。我有時會很努力想向她表現自己,有時又自暴自棄覺得反正沒有意義,她不可能真的開心。

第二點,是她對我表姐和表弟的態度使我非常嫉妒。表姐性格溫和,我媽喜歡她跟她在一起會很開心。表弟是個性格不錯的男孩,無論他做多小的好事,我媽都會覺得新奇讚嘆,表弟跟我們分開,她會很失落。

讓我嫉妒的是,她跟他們在一起會真的非常開心,而跟我在一起她經常陷入抱怨或者焦慮的情緒(一般是抱怨她自己),或者就是一直在走神。(推薦閱讀:【為你點歌】致分離焦慮者:愛好自己,才能好好愛人

第三點,我爸總會讓她失望生氣,可是不管怎樣她的注意力仍然全部放在他身上。只要我爸回來,不管在不在家,她情緒波動都很大,什麼事都不想做了,我想轉移她注意力卻總是失敗,感覺很氣憤。

我知道她愛我總想多付出讓我過得好。可她不喜歡我的性別,不喜歡我的性格。我寧願她自私點不要愛我,只有點喜歡我這個人就行。我有時候恨她,有時候又想她。

我也很怕以後自己有孩子也是女兒,我怕女兒的話會面臨跟我一樣但我無法掙脫的困境,也怕女兒性格更像我而我特別討厭自己的性格,更怕我會像我媽一樣生了女兒卻無法說服自己喜歡,一輩子都在抱怨懊悔。

其它的事情我倆都可以交流或者吵架,但這個感受我不能跟她說,因為她會對我感到愧疚難過,而我仍然是個如果是男孩就好了的女孩。

請問在這樣的心理下,我該怎麼跟她更好的相處呢,真心期盼能得到您的一點建議。感謝!


圖片|來源

諮詢師回覆

你好。我是劉翠莎。跟你一樣,我是人類的一份子,也是女性中的一員。

你在來信中提到「感覺父母愛我,可是不喜歡我。」這讓我好奇,一方面你對父母尤其是母親對自己的態度感到懷疑,另一方面你又使用了最為強烈的表達親密的詞語來定義你感受到的父母對你的情感。

似乎你不僅是懷疑這份愛的,同時你也是確定這份愛的。我想,這絕不是沒有來由的矛盾反應,也許恰恰是你感到父母是矛盾的:他們在表達對你的重視的同時,又在向你傳遞著相反的信號——「媽媽從很早就跟你表達她想要個兒子」、「媽媽跟你在一起時經常陷入對自己的抱怨」、「爸爸讓媽媽失望生氣,媽媽的情緒波動不已」。

媽媽的眼光總是難以帶著飽滿愛意和溫情的聚焦在作為女兒的你身上,你的目光緊緊的追隨著母親,卻總等不到母女間深情的四目相對,而是看見母親憂愁的表情、忙碌而落寞的背影。

也許你在感動於母親盡職付出的同時,你又感到你接受到的母愛帶著強烈的犧牲意味,這讓你感到自己既重要卻又渺小,好像你對於母親的「苦難」負有責任。我想,這樣的愛,無論對於任何一個孩子而言都太沉重了,你多希望「她自私點不要愛我」,你多希望自己能做點什麼,點亮母親的希望、喚醒母親的活力,「你努力表現自己」、「你轉移母親對父親的注意力」。

如果可以,你是要救母親於水深火熱之中的,然而你無奈的發現你是獨立於母親的,所以「你有時又自暴自棄覺得反正沒有意義」,你不能真的左右你的母親。(推薦閱讀:【心理師診療室】給被馴化的孩子:從自己的不安裡長出力量

你對於自己與母親是相分離的兩個個體的感覺,也許比你的母親更明顯。你在來信中描述你的母親「跟你在一起時她經常陷入對自己的抱怨中」,有沒有可能,在那樣的時刻,作為孩子的你是感到自己並沒有真正的擁有一個心理上的母親的,你感到你反而被母親當成了她自己的一部分,成了母親自我傾訴的對象,而不是一個需要呵護關愛照顧的孩子。

由此你好像被奪去了孩子的位置,成為了母親進行自我照顧的內心聽眾。


圖片|來源

分離停滯在生理層面,而沒有達到心理層面,關係看起來親近,實則糾纏矛盾;而心理層面的分離,雖然讓人感到無奈甚至有些哀傷,卻是邁向成熟和獨立、走向真正的親密的開始。

你說你害怕以後你有了女兒⋯⋯你說你好奇「要怎麼跟她更好的相處」。我竟有些欣喜:我想,你的這個「她」,說的既是你媽媽、也是你自己。不知道你是否認同?我想,你也是在思考:你可以如何理解作為女性的你的母親、你可以如何看待作為女性的你自己,以及你將如何讓未來的你擁有你感到理想的母性。

關於如何理解作為女性的你的母親,我想,這並不是一個容易的課題,正如你提到對母親對你的態度的懷疑;你感受到的來自家庭對你的矛盾反應,這絕對有你的道理:因為如果將鏡頭拉得足夠長足夠遠,我們不難發現社會大環境、時代大背景對待女性的矛盾態度,與此相對,其實也有對待男性的矛盾。

所以,有沒有可能,你感受到的怨恨和不公平,恰恰是你母親對她自己生為女兒身的惋惜、對她經受到的命運艱難感到的掙扎、對外界強加在女性心靈枷鎖的認命和無可奈何?

不得不去看見的是,在很長一段時期,女性被賦予了過高的角色及功能期待,同時又被賦予了相對次要的身份和地位。仿佛在「人」面前有了男女,是有高低主次的。性的魅力不能因其差異性而得到欣賞,反而因其差異性而受到抬舉或貶低。

你在來信中並未更多提及母親的過去,不確定你的母親是怎麼被帶到這個世界上的呢?在她作為一個女孩的時候,她怎麼被父母養育?她如何理解她的父母養育自己的方式?她想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她理想中的女性是什麼樣的呢?

當她出落成為一個亭亭玉立的女子時,她感到欣喜嗎?她對於自己為人妻、為人母是什麼樣的感受?你又是怎麼理解你母親的這一切的呢?(推薦閱讀:新手媽媽的告白:當了母親,才知道母親心中的痛

當然,理解我們的父母從來不是我們自我旅途的終點和目的,而是我們更好的和自己相處的途徑和通道。當你在信中談及你的擔心的時候,我之所以說我竟感到欣喜,在於我感到你敏銳的覺察到了你接受到的影響,而你不希望重蹈覆轍,你希望有所不同。


圖片|來源

而這樣的時候,往往意味著你不打算將自己侷限在被定義的「讓人惋惜的女性」或者是「不被喜歡的孩子」的位置上。這樣的自我探索,也許在大多生活於那個時代背景下的母親們、母親的母親們那裡,沒有參照,也沒有答案。所以,這對你而言,不能不說是充滿勇敢精神的超越。

你說你嫉妒媽媽對表姐和表弟的態度,聽起來在那裡你看見了你心裡最想要擁有的母親,有沒有可能那最接近你對理想母性的嚮往——開心的、容光煥發的、新奇的、充滿活力、積極關注的、大方讚嘆的。

在什麼樣的情境下,你也散發出這樣的魅力?當你用這樣的充滿母性的目光回視自己的時候,你發現:你是如何感受到開心的?你在做什麼的時候最能喚醒你的熱情和生命力?你感到自己在什麼樣的狀態下獨具魅力?

你對自己作為一個生命個體、作為一個女性,你是如何讓自己享受其中,如何創造機會收獲到美好體驗?當你怎麼樣擁抱生活的時候,你感到時光不被蹉跎、此時此刻值得全心投入?

寫到這裡,我想起了一件有趣的事情:最近一年過春節,我問起我的父親:「當你發現有了我這個女兒,是什麼樣的感覺。」爸爸抽了一口煙,沉默了一會,坦白告訴我說,他並不是從我一出生就有了當父親的感覺的。

他說起一段回憶,那大概是在我 2、3 歲的時候,一天晚上我哭鬧不停,他和我媽媽折騰許久,發現我是吃東西被魚刺卡到了,但他們怎麼也取不出魚刺,頭疼不已,他連夜把我背到醫院。

當醫生把魚刺從我喉嚨取出來後,他看到我止住了哭聲,神情滿足而安定,他說他那時才回過神來,發現我當時一直用我很小很小的手緊緊的抓著他的手指,爸爸說那個時候他的心裡升起來一種感覺:「哎呀,我這個新手老爸很重要!哈哈!」

我翻譯我父親的這句話,有許多版本,其中我覺得我理解得最精準的一個是:

「哎呀,你們有我這個女兒,真好!哈哈!」

即便是孩提時如此依賴於父母的我們,也在不斷地主動地對我們自己、我們的父母、以及我們與父母之間的關係重新賦予意義,在我們離開父母成為自己的過程中不斷地建構著彼此的關係,從而得以實現真正的親密,感受到統合的而非矛盾的親子之愛。

而這,總是首先建立在我們成為、確認並愉悅認領自己的基礎之上。我想,這不僅僅是來信的你的議題,也是回信的我的重要議題之一,也可能是看信的他或她的議題,很感謝你通過講述將我們聚到這裡。願我們在此路上越走越遠,越走越好!

諮詢師  劉翠莎



from 女人迷 womany.net https://ift.tt/2Pbh3Ni

最快最新的童裝資訊盡在:www.bonbonjr.com
時尚小孩指南
潮爸潮媽必看網站
時尚小孩|童裝www.bonbonjr.com

世界愛滋日 30 週年|替愛滋除汙,就是替恐懼除汙

2018 年的世界愛滋病日,主題為「知道你的感染狀態」(know your status),鼓勵更多民眾進行愛滋篩檢,了解自己是否有感染病毒,進而治療和預防。而 UNAIDS 與 WHO 有望於 2030 年前能終結愛滋。放下恐懼與歧視,給予愛滋患者更多的關懷與尊重,讓我們一起迎向零愛滋的那一天。

12 月 1 日,世界各地的人們紛紛別上紅色絲帶,今天是「世界愛滋病日」。


圖片|來源

從 1988 年開始至今,是世界愛滋病日成立的 30 週年。截至 2017 年,愛滋病已造成全球 2890 萬至 4150 萬人死亡。今年的世界愛滋病日,宣導主題為「知道你的感染狀態」(know your status),鼓勵更多的民眾進行愛滋篩檢,了解自己是否有感染病毒,進而連結治療和預防的相關資源。然而,從 1981 年發現第一位愛滋患者,到現在已經過了 37 年,汙名與歧視依然存在,使得在現今醫藥發達的年代,仍有感染者拖至發病時才確診。

你知道嗎?從發現愛滋病毒至今,我們正逐漸走向終結愛滋的社會,聯合國愛滋病署(UNAIDS)及世界衛生組織(WHO)有望於 2030 年前終結愛滋。在 1981 年,發現世界第一位愛滋感染者;直到 1995 年愛滋治療出現了曙光,研發出「雞尾酒療法」,開始延緩多數感染者的發病時間,使死亡率開始大幅下降;而聯合國愛滋病署(UNAIDS)及世界衛生組織(WHO)目標於 2020 年達「90–90–90」:90% 感染者知道自己的感染狀況、90% 知情感染者有服藥、90% 服藥者病毒量受到抑制,並預計於 2030 年前終結愛滋。

愛滋三大迷思,仍存在許多人的心中

目前愛滋的相關資訊、資源及醫療技術,都有大幅的改變與進步,但還是有不少人停留在 1980 年代的印象──愛滋是「骯髒的」。愛滋病患時常被形塑成:「壞人」、「不檢點的人」,好似只有「那種人」才會得到愛滋。呂欣潔在 2016 年投稿文章中寫道,長期以來,台灣的愛滋政策和性教育方向一樣,多數以恐嚇威脅的方式,像是:「如果你有一夜情,你就會得愛滋!如果你外遇,你就會得愛滋!如果你不忠,你就會得愛滋!如果男人跟男人上床,你就會得愛滋!如果你有多名性伴侶,你就會得愛滋!」

而在這幾年,同志爭取婚姻平權時,不少保守派也會使用「同志=愛滋」作為反擊手段,透過臉書、LINE 等社群軟體,進行污名攻擊,甚至將「暴露愛滋前預防性投藥(PrEP)」稱作約砲丸。不僅針對疾病,愛滋的防治教育也遭到攻擊:「不要教我的孩子同志教育,要是他變同志,得愛滋怎麼辦?」


圖片|來源

看到這,我們先一起來破解常見的三大愛滋迷思吧!(推薦閱讀:同性婚姻通過,愛滋人數激增?五個常見的愛滋謠言破解

  • 「我不要跟你共用啦!」,愛滋很容易傳染?

愛滋病是透過「血液和體液」傳染的,不包括眼淚、口水、汗水、尿液、糞便等。若要透過血液傳染病毒,也必須是「鮮血」;體液傳染病毒,則必須是精液、陰道液、前列腺液、羊水。且愛滋病毒非常脆弱,一旦流出到體外,接觸到外部環境,像是水或空氣,病毒是無法存活的。

  • 「愛滋主因是因為男男性行為」,同志等於愛滋?

別在愛滋病與同志間畫上等號了,愛滋的關鍵在於性行為是否安全,必須全程且正確地使用保險套。談到,為什麼同志會與愛滋聯想在一起呢?是由 2004 年的「農安街事件」[註1],透過新聞媒體的大肆報導與渲染後,同志幾乎是與「愛滋」綁在一起。台灣目前雖以男男間「不安全性行為」感染比例較高,但在亞太地區和中西非地區,則以異性戀感染者佔多數。

但無論是哪個族群的感染比例高,我們應該著手改變整體社會,給予正確且健康的性教育,不該標籤化或歸因於哪個族群,因為任何人都有可能會感染愛滋。若只強調「單一族群」易受感染,反而會造成許多人就此疏忽,認為自己不會被感染、也不可能會被伴侶感染,造成診斷與治療的延誤。

  • 「你是不是有多重伴侶啊?」,得愛滋就是不檢點?

別在把疾病扯上道德觀了,就算你是擁有單一性伴侶,但只要在口交、肛交或陰道交等性行為中,沒有全程「安全且正確地」使用保險套,都有可能傳染愛滋病毒的。

愛滋真的不可怕,現在已經不是 80 年代了

愛滋病毒第一次被發現是在 1980 年,而在發現病毒的 15 年內,疫情迅速蔓延至全世界,在當時的醫學技術來說,是束手無策的,因此造成很多人死亡,人們從那個時候便對愛滋帶有恐懼,愛滋病也被冠上「20 世紀的黑死病」。

愛滋病是人類免疫缺乏病毒(HIV)感染人體,破壞感染者的免疫力後,出現的多種臨床症狀,因此愛滋病嚴格來說是一組症狀群,全名為「後天免疫缺乏症候群(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縮寫為 AIDS)。直至 1996 年,何大一博士發明了「雞尾酒療法」,又稱三合一療法,將三種不同的藥物加在一起治療,大幅降低了愛滋病的病發機會及致死率。

而目前愛滋病也可透過藥物預防愛滋病毒,像是「暴露前預防性投藥(pre-exposure prophylaxis, PrEP)。雖然目前愛滋病還不能完全治癒,但已經可以將愛滋控制為慢性病,讓患者透過藥物與定期治療,控制的與一般人並無差別。

愛滋小知識:感染者與愛滋病患的差別是什麼?
愛滋病發病的標準是出現愛滋相關症狀或 CD4 淋巴球低於 200 顆,我們定義這位患者為「愛滋病患」; CD4 淋巴球數量 200 顆以上,我們稱呼為愛滋病毒感染者(簡稱感染者)。

聽見感染者的聲音,放下你的恐懼與同情

1980 年代,感染者的夢想是「活下去」;如今,當愛滋已能受到控制,感染者希望可以「與一般人過一樣的生活」。(推薦閱讀:奪下美國加碼小姐后冠的愛滋病患:「我重頭學習怎麼愛自己」

在愛滋感染者權益促進會的官網上,感染者分享到自己的故事,談到自己罹患愛滋,在看診上遭到拒診的故事,文章提到:

「愛滋條例明文規範感染者就醫有告知義務,醫事人員也不得因感染事實而拒絕提供醫療服務。就在當年十月,我在某家牙醫診所的診療椅上,器械已經開始發出令人不安的鑽響時,我知道這是會見血的拔智齒手術,猶豫了兩秒,我開始報出一長串跟過去看診一樣的台詞。但牙醫師沒有做任何評估,直接對我說:我退你掛號費⋯⋯個案管理師直接跟我說:你就是被拒診了,但你可以去找權促會幫忙。⋯⋯尋求協助之後,後續就啟動了一連串流程⋯⋯我們的申訴最後還是失敗了。而我也因此抗拒看牙醫長達四五年。那顆智齒最後導致我整排牙齒擠壓變形,我自卑了非常久。」

因愛滋病毒是藉由血液、精液傳染,主要途徑是透過性行為或共用注射針頭,因此時常被冠上道德評價。感染到愛滋時,感染者與患者身心皆籠罩著恐懼,大多的恐懼是來自於整體社會,深怕會被社會排擠、受到異樣眼光、工作遭到解雇、與家庭或親密關係分離,所以不少感染者與患者選擇不跟身邊的人說;或是在就醫時,告知有愛滋病,遭到各種理由拒診,如同上述的真實故事一般,就醫權都可能遭到剝奪。


圖片|來源

這時候,最重要的是整體社會的友善程度,每個人都需要客觀地看待愛滋病,停止加諸道德批判,因為這些價值觀與道德批判,只會讓感染者不敢去做篩檢或及時就醫,不僅患者將會持續處在疾病的危險當中,也有可能將病毒傳染給他人,我們應該創造更友善的環境與社會,讓患者能無懼且自在地進行篩檢,才能有效的預防愛滋病毒。

這天,我們再一次的認識愛滋病,放下你的恐懼與歧視,給予愛滋患者更多的關懷與尊重,讓我們一起迎向零愛滋的那一天。

[註 1]:2004 年時,警方查獲男同志搖頭性派對,當時經衛生署疾管局檢測後證實當中有半數人,即 46 人染有性病,其中 28 人感染愛滋、31 人感染梅毒,此事件被稱為「農安街事件」。

本文共參考了 15 處新聞資料,如下所列:

[1] 蘋果日報,92 人雜交 28 人患愛滋 31 梅毒(2004/01/21)。

[2] 維基百科,世界愛滋病日(2018/11/20)

[3] 爽歪歪,【台灣/農安趴十年:大事簡記】140129 爽歪歪網站:農安街同志派對大事時序(2014/01/29)

[4] 獨立評論,除了雞尾酒療法,愛滋病人還需要你的「平常心」接納(2017/12/18)

[5] 關鍵評論,已經2018年了,還在以為愛滋病是絕症?(2018/08/02)

[6] 元氣網,羅一鈞/愛滋恐懼和歧視的歷史脈絡 (2016/08/17)

[7] 民報,世界愛滋日/台灣對愛滋的五大誤解與偏見(2016/12/01)

[8] 愛滋感染者權益促進會,日常歧視筆記:愛滋與台灣共存30年,去歧視污名從理解做起(2018/07/19)

[9] 鳴人堂,Oreo Lady/一個簡單又複雜的問題——為什麼我們要治療愛滋病?(2017/01/05)

[10]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2017 年世界愛滋病日─愛滋去歧視,齊步邁向三零願景(2017/12/05)

[11] 社團法人台灣露德協會,2018 世界愛滋日-知道感染狀況,是你的權利!(2018/11/26)

[12] 關鍵評論網,面對反同陣營典型的「愛滋悲劇論」,我們能用什麼方式改寫?(2018/11/10)

[13] 蘋果日報,污名是助長愛滋罪魁禍首(柯乃熒)(2017/09/25)

[14] 關鍵評論網,對愛滋的仇恨言論似乎在蔓延,網友在想什麼?(2017/10/12)

[15] 今日新聞,小感冒與同志瘟疫? 專家談愛滋病四大迷思 (2018/05/15)

撰稿|內容實習生 鈺淳



from 女人迷 womany.net https://ift.tt/2DRZj7E

最快最新的童裝資訊盡在:www.bonbonjr.com
時尚小孩指南
潮爸潮媽必看網站
時尚小孩|童裝www.bonbonjr.com

關係日記:《皇后合唱團》佛雷迪與瑪麗,你是我唯一擁有的朋友

【關係日記】世上沒有理想愛情,只有屬於自己的親密關係。皇后合唱團的佛雷迪與瑪麗,我們不做愛,但是除了你,我誰都不想要。

「我所有的愛人都問過我,為何他們無法取代瑪麗,我說這是不可能的。我唯一擁有的朋友就是瑪麗,其他我誰也不想要。」——佛雷迪

佛雷迪自小知道自己是家族裡的異類,肯定是的。他不馴,抗拒無聊,又知道自己有一把跨度廣又能唱的嗓,注定要不平凡,要發光發熱,沒有舞台,他會為自己找一個來,不做搖滾巨星,他只做傳奇。

他一直這樣看待自己。他的青年時期,卻也是寂寞的。他主修藝術,對色彩極端敏銳,很早就肯定陰性時尚的價值,旁人看他只以為是羞澀男孩。認識瑪麗,在 1969 年,那一年佛雷迪 24 歲,瑪麗 19 歲,早在佛雷迪成名,皇后樂團誕生之前,瑪麗就穿越人群認出了他,擁抱他的所有可能。她認為佛雷迪很美,替他畫上第一道眼線。


圖片|《波希米亞狂想曲》電影劇照

他們氣味相投,很快就在一起,兩人擠在一間窄小公寓,浴室廚房都與人共用,卻覺得心境寬廣,未來浩瀚,什麼都可以發生。他比想像中更依賴她,獨來獨往的生命,有了靠岸理由。

聖誕節的晚上,他遞給她一個盒子,盒子裡是另一個盒子,接著又是另一個盒子,最後的盒子裡裝著一只戒,瑪麗問他「我該把戒指戴在哪一手?」佛雷迪看著她,「左手無名指,你要不要嫁給我。」她低語,我願意我願意。

他緊接開始一連串的巡迴表演,感覺掌聲響起,感覺群眾鼓譟,感覺舞台為自己而生,同時感覺體內生長其他渴望,他無法抗拒的,更直觀原始的慾望。確實,跟瑪麗在一起的時候,他感覺很親密,像回到子宮母體,有人願意無條件地理解他與愛他,可是,他還要其他,他躲不開這種感覺。

選擇跟瑪麗坦白的那個晚上,他回到他們共居的公寓,「我是雙性戀,我認為這段關係對你而言並不公平。」瑪麗沈默了一下,「不,親愛的佛雷迪,我想你可能是同志。」某個部份,他感覺自己是不是遺棄了她,他痛苦不堪,可是對他來說,他從未不愛她。他沒有辦法跟瑪莉做愛,但他在她身邊感受到真摯感情。(推薦閱讀:《VITA AND VIRGINIA》吳爾芙與她的邂逅:愛不分性別


圖片|來源

她搬離他們的公寓,但未曾搬離有他的生活。他們的關係經過摸索與試錯,生長出屬於他們自己的美麗。Love of my life 真可以是這樣的,生命本有多種陪伴,不必總以愛情之名,他們給彼此的,是更長情的支持與應援,她感謝他願意向他坦白,他成了她孩子的教父。

"Love of my life you've hurt me

You've broken my heart and now you leave me

Love of my life can't you see

Bring it back bring it back

Don't take it away from me

Because you don't know What it means to me"

他們是彼此生命裡的家人,沒有血緣關係,卻臍帶相繫,不在一起的日子,地久天長。從相遇第一天,她就是他永恆的皇后,睡前,他會記得為她亮一盞燈;寂寞時,會第一個想起來可以打給她;感覺孤獨的時候,就想起他們初見那刻,真有人這麼理解自己,她一早看見他眼裡有光芒。

1987 年,佛雷迪確診愛滋,當年還沒有藥物醫治,他只告訴瑪麗,並要她保密,她就守口如瓶。直至 1991 年,佛雷迪才對外發表聲明,「我在此證實,我已被檢測出 HIV 陽性愛滋病。過去我認為保密可以保護我身邊人的隱私。然而,現在已經到了該讓朋友及歌迷知道真相的時刻了。我希望大家可以跟我的醫生,以及全世界共同努力,一起對抗愛滋病。我一直很注重個人隱私,也很少受訪,請理解,未來也將繼續下去。」

隔日,佛雷迪因愛滋病引起的支氣管肺炎去世。逝世時 45 歲,他把半數以上的遺產、豪宅與日後的版權費都留給瑪麗,樂團成員則以他命名,創辦了墨裘瑞鳳凰信託,研究愛滋疾病。

佛雷迪死後,瑪麗替他撿骨,遵照他的遺願,將骨灰灑到無人知曉之處,她誓死保密,從未透露地點。當瑪麗回憶起佛雷迪,她表示像失去至親家人,「除了我的兒子之外,他對我來說就是一切。從未有人給予我同樣感覺。」


圖片來源:來源

Is this real life? Is this just fantasy? 佛雷迪用他的一生探問,而他華麗且搖滾地活出那個答案,多麽幸運,有瑪麗相伴,作為朋友,作為知己,作為家人,作為永恆的愛人。(推薦閱讀:【單身日記】愛是你陪我看病,我看你衰老

參考資料|

[1] Biography, Who is Mary Austin? Meet the woman Freddie Mercury asked to marry(2018/10/15)



from 女人迷 womany.net https://ift.tt/2BJrgNp

最快最新的童裝資訊盡在:www.bonbonjr.com
時尚小孩指南
潮爸潮媽必看網站
時尚小孩|童裝www.bonbonjr.com

解決孤獨的關鍵,是用成熟的愛建立好的關係

「孤獨」不是只在獨處時出現,有時即便身處親密關係中,我們仍會有這樣的孤獨感。從心理學家歐文・亞隆的著作《存在主義心理治療》,帶你從心理學看孤獨。

公號 ID:knowyourself2015
公號簡介:人人都能看懂、但只有一部分人才會喜歡的泛心理學。

半夜睡不著刷刷手機,時間太晚不便找人聊天,想發個朋友圈,又不知道發什麼,也不知道要發給誰看,勉強寫了兩句還是刪掉了,把手機放下,面對黑暗驀地有一陣很孤獨的感覺⋯⋯

很多時候我們感覺孤單,是因為身邊沒有親密的人陪伴。然而在某些時刻,即便身處在親密的關係中,我們仍然會感到孤獨。

這種孤獨感來自何處?孤獨會如何影響生活?我們又該建立什麼樣的關係來面對孤獨?今天,我們為大家導讀一下著名心理學家歐文・亞隆的《存在主義心理治療》一書中有關「孤獨」的部分來聊聊這些話題。

孤獨的三種類型,你有幾種?

「孤獨」這個詞經常被使用,還會與「孤單」、「寂寞」相區分,就像英語裡反覆被提及的「loneliness」和「solitude」,其中的差別主要是人們面對同一種處境時的不同態度和感受,有些人煩躁難耐,有些人坦然自足。

孤獨的具體處境有很多,歐文・亞隆將孤獨劃分成了三類:

第一類是「人際孤獨」:這種孤獨最為普遍,主要是指與他人的分離。比如缺乏一定的社交能力,在新的環境中沒什麼交心的朋友;比如親近的人發生了嚴重的意外事故等等。

第二類是「心理孤獨」:這種孤獨相對特殊,人在面對巨大的壓力或創傷時,可能會將內心的一部分進行割裂,壓制自己的慾望或情感,來避免可能遭受的傷害,而分割內心的過程,有可能造成人與自我的隔離與斷裂。人們會因為和內心存在撕裂,而感到孤獨。這種孤獨感的消除,需要依靠個人對於自我的修復和對痛苦的處理。

第三類是「存在孤獨」:存在孤獨是指個人與任何其他生命之間存在著的無法跨越的鴻溝,比如兩個人愛得如膠似漆,但他們在本質上依然是兩個無法融合的個體,有著明確的身體邊界,他們的思想和感情會因不同的生活經驗,始終存在一定難以溝通的部分。所以,存在孤獨不僅是心理上的一種感受,還是我們作為生命個體的基本事實之一。


圖片|來源

存在孤獨並不像這個詞本身那樣抽象,我們在生活中也會時常遇到它。一個人不斷成長,要逐漸為自己的生活做選擇,減少家人對自己的幫助或掌控。這是走向個體自由的過程,也是不斷分離的過程。當我們自由時、為自己做決定時,時常會伴隨著無助感和恐慌感,這些就來自於存在孤獨。

面對死亡也容易觸發人對存在孤獨的感知。死亡本身是死者與世界最徹底的分離。這種分離讓一些生者意識到自身與周圍的連接只是暫時的。死亡讓人看到了自我生命與周遭世界在本質上的隔絕狀態,因此感到孤獨。

存在孤獨與人際孤獨有著非常緊密的關係:存在孤獨更像是人生的底色,我們用人際關係讓自己暫時地與之隔絕。但在人際孤獨出現時,我們就可能察覺到這一切背後那無法消除的孤獨感。

為了逃避孤獨,人們可能會陷入扭曲的關係

孤獨會引發焦慮,心理學家弗洛姆甚至認為,因分離體驗而來的焦慮是所有焦慮的來源。人無法長期忍受焦慮不安的狀態,所以對孤獨的恐懼會成為一股強大的內驅力,驅使我們做出生活選擇。

如果無法坦然接受孤獨,沒有足夠的力量直面它,人很可能選擇間接的方式逃避孤獨,將人際關係視為一種工具遮掩孤獨,歐文·亞隆對此總結了常見的三種方式:

1. 活在他人眼中

在形容「孤獨」時,人們可能會有這樣的描述:「我很孤獨,因為我覺得根本沒有人注意我、在意我。」小孩子也有不少求父母關注的行為表現。很多人覺得,「被看見」是建立一份關係的前提,「總是被看見」是一段關係牢固的證明。

所以,有些人逃避孤獨,是通過做出一系列行為引發別人對自己的關注,盡可能地佔用他人的注意力,從而感受自己的存在,獲得安全感。比如,有些人穿特立獨行的衣服吸引眼球,而他們本身可能並不喜歡;比如,有些人在恢復階段仍然裝作病得很難受,只是為了尋求他人的照顧;甚至有些人的自殺行為也並非以死亡為目的,而是讓特定的人注意自己。

在親密關係中,過度依賴的人也有類似的表現。他們害怕孤獨,恐懼於可能的分離,常常處在不安狀態,所以他們會做出一些可能破壞關係的極端行為,以此來確認對方是否真的在乎自己、愛自己。

2. 融合共生

前面講到,當我們作為獨立個體面對生活時,我們會感受到存在孤獨,所以每一個人都面對著一個矛盾:成為自由的個體,就必須承受孤獨。有些人為了逃避孤獨,放棄了自由,捨棄了自身,選擇進入一段融合共生的關係。

施受虐關係,是最典型的共生狀態。受虐者為了融合表現出極強的依賴感、完全的自我犧牲,願意為別人做任何事,忍受痛苦又享受痛苦,而施虐者恰恰是享受支配感的人,甚至以羞辱、主宰別人為樂,這樣的兩個人就形成了互補,一方是通過被別人控制,另一方是通過控制別人,兩人都獲得一定的聯繫感和安全感。

這種逃避方式也可能發生在人與某些事物之間,比如某個使命、項目、團體、政權或國家等,著裝一致、語言一致、生活方式一致,這些都可以使人擺脫孤獨感。但在這樣的融合關係中,自我是不存在的,因為人自身已經被工具化。

3. 性,作為非完整連接

建立一段完整深刻的人際關係是困難的,有些逃避孤獨的人便將性關係作為建立與他人連接的便捷方式。他們覺得,身體上的交流至少是直接的、實在的。

在性方面上,強迫性性慾是對孤獨感的一種常見反應。

歐文・亞隆如此論述:「濫交為孤獨的個體提供了一種強大但卻短暫的安慰。之所以短暫是因為這並不是真正的關係,而是關係的拙劣仿造。帶有強迫性的性關係打破所有真正關係的規則,把對方當作是工具,使用的只是對方的一部分,與之建立關係的也只是對方的一部分。」

所以,為了逃避孤獨、而有強迫性性衝動的人並不真的瞭解對方,不關心對方的成長,也不關心對方內心的完整。(推薦閱讀:有人陪伴卻覺得孤獨?談另一種孤獨的可能

以上這些行為或關係之所以是扭曲的、混亂的,是因為在這些關係中,人並不是將他人視為一個有複雜感情的人、有豐富內心世界的人,而是將之視為一個道具,為了某種功能而存在於自己的世界。


圖片|來源

解決孤獨的關鍵,是用成熟的愛建立好的關係

我們該如何面對孤獨而不陷入扭曲的關係?

人無法完全不孤獨。因為存在孤獨是人作為生命個體的生存背景,無法消除,所以在歐文・亞隆看來,在通過建立關係面對孤獨之前,人必須對孤獨有一個的正確態度:人要接納孤獨作為人生的背景,有承受它的勇氣,只有這樣人才能夠真正地去愛別人,因恐懼而來的愛慾,往往無法建立真正的聯繫。

亞隆提出要用成熟的愛來面對孤獨,這包含了以下4點:

1. 以無所求的方式開始建立關係

說起「無所求的愛」,很多人會反問:一個人怎麼會只因對方本身而去愛另一個人?如果不去考慮對方能夠提供什麼、能付出多少,最後後悔了怎麼辦?

一段關係當然是複雜的,尤其是在現實生活中,兩個人的長久結合需要面對具體的生存壓力。

但無所求的愛強調的是,人在建立關係時不該以索求和交易作為核心動機。比如有些人總是在想:「我和他在一起能不能得到足夠的關愛?」如果這些想法成為一段關係的根基,一旦其中有人感到「交易不當」,關係很可能就破裂。

這樣的關係才具備一種真誠性,也才有真誠的關係得以發生的基礎。愛出自無所求,這並不意味著愛沒有回報。只是這些回報不是愛的動機,因為它們是無法求得的,是成熟的愛自然產生的。

這是一個比較難理解的狀態:很多人在關係中看似只付出不索取,卻不是一種無所求的愛,他們可能是在用「失衡」的付出,想要強迫對方、綁架對方的一些選擇。(推薦閱讀:關係的拯救者情結:付出愛,只為了換取自己的存在感

而無所求,也不意味著沒有底線,在一段無所求的關係中,我們的狀態是輕鬆愉快的——你可以無所求,對方不會當作是理所當然,對方還是尊重你作為平等的個體,不會總是讓你感受到「被剝削」的痛苦感。


圖片|來源

2. 主動去愛,這本身也是自我力量的展現

有些人害怕在互動關係中成為主動的一方,是因為他們覺得主動的一方處在劣勢,如果自己主動付出的真心和愛意沒有得到回應,這不僅是浪費,還令人傷心。這樣的想法是在將「愛」視為一種有限的資源,自己會在給予的過程中感覺被消耗了,所以他們渴求的愛的方式是交易式的、或囤積式的。

然而,成熟的愛是指,認識到愛本身並不是一種「有限的資源」式的存在,它是一種能力,不會因為「給予」而變少。

主動去愛,人們才擁有更多的機會與他人建立深厚的關係。

3. 進入對方的生命和世界

如果只是主動的給予,而毫無在乎自己的關愛是否符合對方的需求,這樣的愛註定是盲目的。所以,成熟的愛也包含著對另一個人的真正瞭解。

在我們瞭解另一個人的過程中,很容易將自己的幻想強加在對方身上。真正的瞭解,是依照對方的本來的樣子來瞭解,必須傾聽對方,以共情的方式進入對方的生命。只有這樣,對方才可能擺脫一種工具性的存在,以完整、豐富的生命個體出現在我們面前,才會構成真正的對話和關係。

4. 愛不是吞噬——是彼此分享孤獨感從而緩解孤獨

人們常常有一種錯誤的觀念,覺得獨占一個人的衝動和情感才是愛,越是想要獨占對方,才是愛得越深的表現。亞隆指出,成熟的愛是兩個完整生命之間的積極互動,就像弗洛姆所說的,是「保存人的完整和個體性的情況下的結合。」

成熟的愛之所以讓我們更有力量地面對孤獨,是因為在這種愛裡,我們承認了孤獨是個體的生存事實。我們之所以不恐懼於孤獨,是因為我們在尊重彼此獨立的前提下,依然相信兩個人可以通過「分享孤獨感」來緩解孤獨。

或許,有人會問:如果我還沒有找到如此成熟的關係,我又該如何面對那揮之不去的孤獨感?歐文・亞隆下面的這段論述可以作為回答:

「我們都是黑暗海洋上行駛的孤獨船隻。我們可以看到其他船上的燈光,雖然我們無法碰觸這些船,但是它們的存在以及處境的相似給我們提供了莫大的安慰。我們意識到自己的全然孤獨和無助。(推薦閱讀:【劉同專文】做一個願意在黑暗裡,找光的人

但是如果我們能夠走出自己的封閉空間,發現他人在同樣的孤獨和恐懼中,我們對孤獨的恐懼就會轉為對他人的同情,使我們不再那樣驚慌。」

孤獨是促進關係的。願你能讓孤獨感,成為你走向他人的積極動力,願你張開眼睛看到那些和你一樣深陷孤獨的生命,願你有勇氣成為那個首先給出微笑,主動給予支持與愛的人。



from 女人迷 womany.net https://ift.tt/2zw0A1e

最快最新的童裝資訊盡在:www.bonbonjr.com
時尚小孩指南
潮爸潮媽必看網站
時尚小孩|童裝www.bonbonjr.com

一個人的派對|你如何選擇穿衣,說明了你的狀態

卡比小姐寫獨身女子的百態心事。你的裝扮應該是展現自我,而不是為悅己者容。像是自我強大的人,時尚風格往往不落俗套,好比張愛玲。

自我強大的人,時尚風格往往不落俗套。好比作家張愛玲,雖說不上是大美人,卻把最喜歡的孔雀藍穿出了劃時代的風範,幾件蕾絲開襟的藍綠旗袍,成功把筆下的華麗與蒼涼視覺化。其貌不揚的愛爾蘭文豪王爾德,老是在胸前別一朵綠色康乃馨,進而強化了他的頹廢、孤高、浪漫,讓十九世紀末的倫敦文壇和時尚圈趨之若鶩。文如其人,衣亦如其人也。(推薦閱讀:美麗又蒼涼的離別手勢:張愛玲


圖片|來源

可惜,同為時裝精的文學天才,偏偏遇人不淑,愛得狼狽,被叛徒的污水沾了一身。

反觀當代大眾文化中的女性形象,諸如 Sam Smith《I'm not the only one》、Taylor Swift《Blank Space》的 MV,無論是苦兮兮絕望貴婦,還是敢愛敢恨野蠻富家女,平日獨自在家,也要妝容完美穿戴整齊;想報復出軌的男人,無一例外只是歇斯底里把對方的西裝襯衫燒個爽。

然後呢?沒有然後了。男人回家的回家,逃走的逃走,留下來的,都是演技好的女人。

當你只會為悅己者容,而不把妝扮看作顯山露水的個性張揚,談穿衣的品味本質上就是笑話一宗。但互相折騰,正是命運最樂此不倦的幽默感。當了丈夫,不自覺又對太太的穿著指手劃腳,要得體又誘人;當太太的,老愛自動請纓,硬要當丈夫的形象顧問。他能保證不把你逐步改頭換面嗎?你為家庭省吃儉用、不再在意華衣美服和健美健身後,他也能不在意你的身材走樣和素顏示人?(推薦閱讀:歌頌素顏!討好別人不如喜歡自己


圖片|來源

你的衣著品味反映著他的「審美眼光」,不能比他落後,也不能讓他相形見絀。你以為回家收到的禮物盒裡,都是像拍電影那樣,裝著有錢哥兒給灰姑娘送去的、品味超卓又完美合身的晚禮服嗎?搞不好只是收副乳贅肉用的矯型內衣而已。

「提防乏味的宅男,和曖昧期就自以為是送衣服的老司機。」利亞不愛逛街,但對花自己錢購物這件事可是樂極了。

原文刊登:《澳門日報》新園地版 「單人派對」專欄

更多文章請關注臉書:卡比小姐



from 女人迷 womany.net https://ift.tt/2RpVYQW

最快最新的童裝資訊盡在:www.bonbonjr.com
時尚小孩指南
潮爸潮媽必看網站
時尚小孩|童裝www.bonbonjr.com

彭婉如逝世 22 年紀念:因為她,擱置兩年的性侵害犯罪防制法終能通過

今天是彭婉如逝世 22 年紀念日,也是台灣女權日。22 年前,彭婉如命案推動了婦女夜行權,更讓擱置兩年的《性侵害犯罪防治法》通過。勿忘此日由生命換來的婦女權益。

1996 年 12 月 31 日,是台灣婦女權益最黑暗,卻也是最光明的一天。那日立法院槌響,擱置兩年的《性侵害犯罪防治法》通過。這是用鮮血與淚、是彭婉如的死,換來的婦女安全保障立法。

時間拉回 1996 年 11 月 30 日晚上,積極投入女權運動的民進黨婦女部主任彭婉如搭上飛往高雄的飛機,準備參加 12 月 1 日的民進黨臨時全國代表大會,這個會議對她、對台灣婦女來說無比重要,因為她提出的《婦女參政四分之一保障條款》即將在會上表決,這個條款若通過,代表未來民進黨的黨公職提名,必須要有四分之一的女性人選。(推薦閱讀:你該重修的《性別平等教育》:不要再有下一個彭婉如與葉永鋕

對台灣社會來說,四分之一條款具有歷史性意義,因為在過去,並未有任何法律或命令如此保障婦女參政數量。為了通過此條款,直至全代會前一晚,彭婉如還特地前往民進黨國大代表黨團投宿的尖美飯店,努力遊說每一位黨員支持條款,那時人們戲稱彭婉如為「彭四分之一」,她則幽默回應,希望可以被稱為「彭二分之一」。


圖片|彭婉如基金會

隔日在全代會上,民進黨宣布通過《婦女參政四分之一保障條款》,會上卻不見最重要的推動者彭婉如,黨員疑心不對勁,趕緊向警方報案。12 月 3 日下午,警方在高雄蔦松一處芭樂園發現身中多刀的彭婉如遺體。根據監視器影像推測,彭婉如遇害時間應是離開尖美飯店後,她搭上計程車,卻沒想到車子駛向一條不歸路,於是警方將兇手鎖定計程車司機,開始大規模的追緝兇手,但案情撲朔迷離,兇手至今仍無有定論。

彭婉如命案照亮婦女夜歸路

彭婉如命案向社會投下震撼彈,大眾開始對搭乘計程車產生恐懼,而一直被忽視的婦女夜行安全,終於獲得關注。全國婦女連線發起「女權火照夜路大遊行」,高喊「女人要權力,不要暴力」,同時在網路上連署超過萬名學生,將 11 月 30 日訂為台灣女權日,紀念彭婉如對台灣婦女權益的貢獻。遊行當日除了爭取婦女權,同志團體也站出來爭取日行權。(推薦閱讀:【性別觀察】為女權也為人權上街!川普就任,女人向華盛頓進軍

那日遊行現場的人們喊著:

「婦女要夜行權,同志要日行權!」

「政治不是你們的遊戲,而是我們的鮮血與眼淚。」

抗議聲浪漸起,立法院隨即通過擱置兩年的《性侵害犯罪防治法》。台北市政府則成立婦女保護中心,設置 24 小時的婉如專線,保護婦女安全。教育部也在隔年成立兩性平等委員會,規定校園必須有兩性平權時數,推廣性別平等,而這也是現今《性別平等教育法》的法源。

婦女回家的路,終於被照亮了。


圖片|民進黨

儘管爭取權益耗時,也不要放棄希望

彭婉如一生投注婦女運動,為性別平權而奮鬥,是台灣當時極具女權意識的政治家。她深受《美國婦運史》啟發,自美國歸來,便從各個層面推動女權,日日走進草根基層傾聽婦女心聲。43 歲時,她更再赴美國攻讀碩士,深究婦女議題。她談國中小對女性不平等的教育,談社會對女性舉止、參政的限制,也談深根已久的言語歧視,字字句句鏗鏘有力,敲醒這個社會的駑鈍:

婦女不惟不應妄自菲薄,反而更須認清自己的潛力與局限,勇敢再上一層樓。

彭婉如〈還有哪一招?——談婦女的安身立命〉

時至今日,20 年追訴期已過,兇手是誰,已不是我們要關注的焦點。

彭婉如用生命促成台灣女權進步,讓女性得以在政治上有話語權,而婦女四分之一條款也隨時代進步,逐漸從保障婦女參政名額,改為性別比例原則,能同時保障男性及女性,這也是為何台灣女權日(彭婉如逝世紀念日)如此重要。儘管爭取性別權益耗時,但改變一直在發生,大家永遠不要放棄希望。

如果你也在意性別議題,期望成為推動平權的一份子,邀請你加入有伴計畫,讓我們一起打造性別友善環境。

參考資料|

[1] 中央社,彭婉如案促立法 成婦女保障里程碑(2016/12/02)

[2] 重大歷史懸疑案件調查辦公室,【彭婉如命案01】身中35刀女權推手深夜遭劫,女性夜歸有這麼難?

[3] 婦女新知第八十五期,彭婉如〈還有哪一招?——談婦女的安身立命〉(1989/6/1)

[4] 女權上路,彭婉如「彭四分之一」的鬱卒心情



from 女人迷 womany.net https://ift.tt/2KMLdWE

最快最新的童裝資訊盡在:www.bonbonjr.com
時尚小孩指南
潮爸潮媽必看網站
時尚小孩|童裝www.bonbonjr.com

永遠的程蝶衣!張國榮經典《霸王別姬》25 週年重返大螢幕

張國榮經典作品《霸王別姬》數位修復版將重返大,25 週年經典回歸大銀幕,邀請所有影迷再賭經典風采!

華語影史上唯一榮獲坎城影展金棕櫚大獎,由湯臣影業出品、徐楓監製的經典電影《霸王別姬》今年十二月將重返大銀幕!

《霸王別姬》由國際導演陳凱歌執導,集結金獎影帝后張國榮、鞏俐、張豐毅、葛優同台飆戲,當年甫上映不論票房和口碑都獲得盛讚,不僅贏得華語影史迄今唯一一座金棕櫚大獎,當年還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電影提名,奪下金球獎最佳外語片、英國演藝學院電影獎最佳外語片⋯⋯等大獎殊榮。

《霸王別姬》更被《時代雜誌》評選為「全球百大不朽電影」、英國權威媒體 BBC的「百大經典外語片」這部電影也名列其中。今年 12 月 14 日當年轟動影壇的《霸王別姬》將推出「25 週年數位修復版」讓所有影迷再次一睹這部電影的魅力風采!

而今年適逢「哥哥」張國榮逝世的 15 周年,導演陳凱歌日前在一場電影講座上回憶起初見張國榮的點滴,讚賞唯有張國榮才能讓他寒毛直豎,也只有他能演出《霸王別姬》的靈魂角色「程蝶衣」。


來源|甲上提供

國際導演陳凱歌曾夢見張國榮道別 醒後忍不住哭泣!

湯臣影業徐楓監製的《霸王別姬》享譽國際,不僅是導演陳凱歌揚名國際的經典之作,也是已故巨星張國榮的生涯顛峰之作。陳凱歌回憶第一次和張國榮見面就是在香港文華東方酒店。

當時《霸王別姬》劇本尚未完成,只能用口頭敘述,過程中張國榮安靜地抽著菸,時不時看他一下,讓陳凱歌開始不安,他不確定張國榮能不能理解這個故事,但在和他交談之後,他看著張國榮的神韻和動作,突然認定只有張國榮才能演出「程蝶衣」這個角色。

他說:「我感覺到張國榮在緊追著程蝶衣,他用一種非常含蓄的方法在接近他、表達他、愛他。」接著張國榮站起來和他握手,並說:「謝謝你為我講的故事,我就是程蝶衣。」讓陳凱歌當下寒毛直豎,更是他從影生涯中從未有過的震撼。(推薦閱讀:Beautiful Man|張國榮教我的事:你僅只是你,就足夠好了

陳凱歌更透露在電影殺青後他曾作了一個夢,夢見張國榮穿著一身雪白的長衫,笑著對他說:「從此告別了。」夢醒後他忍不住掉眼淚,那是張國榮逝世十年前,但彷彿預言了結局,讓陳凱歌感嘆:「張國榮就是現實生活中的程蝶衣,扮演程蝶衣就是他的宿命。」


來源|甲上提供

25 周年數位修復版經典重現

25 年前的 12 月 10 日《霸王別姬》在台灣上映,25 年後湯臣影業與甲上娛樂特別選定在這天舉辦《霸王別姬》首映會,12 月 14 日也將在全台戲院重映《霸王別姬》「25 週年數位修復版」,讓所有影迷再次感受《霸王別姬》的震撼。

「不瘋魔,不成活!」

故事開始於 1930 年的北京,程蝶衣(張國榮飾)和段小樓(張豐毅飾)都是孤兒,從小就跟著同一個師父開始學戲。年齡稍長,到了決定他們專攻技藝項目時,程蝶衣被選擇當其中的「旦」角,段小樓則挑了「生」角。

為了演好「霸王別姬」裡的旦角虞姬,蝶衣深陷於她的情緒反應中,愛上這個角色,也愛上戲裡虞姬的丈夫項羽,還有扮演他的段小樓。(推薦閱讀:【Herstory】霸王別姬

多年後,兩人成了小有名氣的伶人,同時,小樓也戀愛了,愛的是窯子裡的姑娘菊仙(鞏俐飾),兩人結為夫妻。蝶衣既悲傷又嫉妒,他將所有心力投諸於舞台上,且他為了實現他童年時許諾要送小樓一把名劍的承諾,同時也為了報復,蝶衣把自已交給了富有的袁四爺(葛優飾),並成了「他的人」。


來源|甲上提供

時代動盪不安,1960 年的文化大革命讓許多藝術創作者都成了該死的「毒草」,伶人成了被迫害的對象,在一次群眾衝突中,小樓為了生存而被迫批鬥兩個深愛他的人——蝶衣及菊仙。

在「四人幫」被打倒後,六年過去,死亡的陰影仍籠罩在這群浮遊眾生上,為紀念逝去的那段歲月,蝶衣與小樓決定最後再演一段「霸王別姬」,在那塊舞台上,蝶衣拔起了那把見證這段歲月的名劍,結束了自已的生命,連帶也結束了他幻夢中的情愛欺哄,一個只有在來生才能相許的朋友。



from 女人迷 womany.net https://ift.tt/2G2gs1d

最快最新的童裝資訊盡在:www.bonbonjr.com
時尚小孩指南
潮爸潮媽必看網站
時尚小孩|童裝www.bonbonjr.com

東京優雅生活哲學|滿足他人,也照顧好自己

每次到東京,總驚嘆於他們對生活的優雅態度。跟著小編一起學習他們對生活的堅持,滿足他人,也照顧自己。

日本東京,幾乎是所有台灣人休假時第一個想到的國度,無論是深厚的傳統文化、四季分明的景緻,或是誘人又滿足的購物逛街行程,都令人嚮往。去過這座城市的人,一定都有這種感覺——街道乾淨整齊、人們有禮貌秩序,且每個人對於穿著打扮都很上心,這種東京大人的優雅哲學,讓人不得不愛上這裡。深入窺探日本人的生活,也許我們也能開始在日常中培養這種優雅的氣質與習慣。


圖片來源:PIXTA 圖庫

無時無刻考慮別人感受

日本人的優雅哲學中,無時無刻考慮他人感受這點,是至關重要的,對他們而言,隨時為他人著想是成熟大人維持良好人際關係的必須。這種想法來自於打從內心對人的尊重,無論是職場前輩、家中長輩、初次見面的人,他們都能從小細節著手,以謙恭態度及優雅舉止應對自如。這種執著,從日語中就能發現,日語的敬語有叮嚀語、尊敬語、謙遜語、鄭重語、美化語等等,再再表達出他們對說話對象的尊重,敬語搭配溫柔謙讓的口氣,常將請、謝謝、對不起掛在嘴邊,這樣的態度,就是標準的東京大人系。


圖片來源:PIXTA 圖庫

重質不重量的日系精緻

想到日本料理,腦中馬上浮現好多質感滿分的容器、小盤子,每樣食物的份量不多,但卻非常有設計感、美感。無論是街上一口可以吞下的和菓子、還是一套美味豐富的精緻懷石料理,甚至是居酒屋裡的各式串燒,都能發現日本人對食物重質不重量的堅持,對於他們而言,食物不只是要吃飽,還要吃出內心的平靜,與對生活優雅的堅持。與家人朋友團聚一起,慢慢享用美食,一面彼此問候聊天,一面細細品味咀嚼,是最從容不迫的生活哲學。


圖片來源:PIXTA 圖庫

滿足基本禮儀,也滿足自己的期待

日本社會普遍認為,將外表打理好是基本禮儀,不分男女,幾乎人人都對穿搭、保養小有研究。其實將自己照顧好,不只是符合社會期待,更是滿足自己的期待。

妳有發現嗎?那幾天有點睡過頭、狼狽地出門,一整天心情都悶悶的。但只要早個十分鐘起床整理,從剛睡醒的恍神模樣變成神采奕奕的瞬間,就會成為妳每天的小期待。打理外在,是妳用心生活的指標之一,來自優雅國度日本的資生堂,帶著日本人優雅的初心,首創心機星魅濾鏡速顏霜,以最迷人的底妝效果陪伴女生的每一天。美肌立體珍珠光粉末讓東方人的臉部更立體,保濕基底配方搭配超磁吸效果能讓粉底均勻服貼,不必花費心思上厚厚的妝,只要薄薄一層,就能遮蓋細紋,擁有天生素顏肌的亮麗光澤。即便很早就起床、出門上班,也能維持一整天,長達 13 小時持妝,不暗沉更不脫妝。

東京大人系的優雅,配上心機星魅喚采修修筆能更加靠近,在需要加強的部位以輕盈不厚重的金平糖美肌粉末修飾,裡頭的超級玻尿酸、甘油及水溶性膠原蛋白,能在肌膚上形成薄膜,像溫柔親吻般貼合肌膚,黑眼圈和暗沉瑕疵都不必擔心,舒適筆刷設計也能使描畫時線條均勻散佈,創造深邃五官。讓底妝完美,不需花太多時間,讓來自日本的用心和妳對生活的上心緊緊擁抱。

學習東京的生活哲學,在日常生活中讓別人舒適,同時討好最重要的妳,成為一個愛自己的優雅大人系,親愛的,妳就是最亮眼的:點我前往官網了解更多



from 女人迷 womany.net https://ift.tt/2BHw1qQ

最快最新的童裝資訊盡在:www.bonbonjr.com
時尚小孩指南
潮爸潮媽必看網站
時尚小孩|童裝www.bonbonjr.com

蔡康永專文|如果真的沒有後悔,人生就沒辦法前進

「如果當初⋯⋯現在就不會⋯⋯」,這樣的後悔心態,無時無刻出現在我們的生活裡。奇妙的是,正因為有了後悔的驅使,我們也擁有把接下來的生活過更好的動力。

西方的鬼片,如果是以天主教基督教為基礎,那麼故事中出現的就是「魔鬼」,魔鬼在東方鬼片中很少見,東方鬼片的鬼,是冤魂,不是「魔鬼」。如果你看西方鬼片出現驅魔的情節,驅魔者一定鍥而不捨的追問這個魔鬼的名字。

附在某個無辜者身上的魔鬼,總是會用唱片轉速出問題的嘶啞吼鳴,對驅魔者發出粗魯的詛咒,不過幾個回合下來,魔鬼終究會透露名字,驅魔者一知道了名字,就能呼喊其名,驅退魔鬼。

對於我們的情緒,我們如果能認出它們的名字,而不要人云亦云的、錯誤的稱呼它們,我們就邁出了第一步,可以漸漸熟悉自己的各種情緒,知道它們由哪裡來,可以把它們放到哪裡去。

「我曾經完全失控的臭罵過我爺爺一次。」她說。

她是我朋友,一個明星,平常溫柔有禮,沒想到也能做出臭罵爺爺這種事。

「我猜猜看⋯⋯是你爺爺、欺負了你奶奶?」

「不是這樣的事啦。」她說。

她吃著義大利麵,但她點的是整盤淌著黑汁的墨魚麵,理所當然的,牙齒與舌頭都黑了,活像被毒死之後來申訴的冤鬼。

「你牙齒和舌頭都黑了。」我說。

「我知道。所以只能在你面前吃墨魚麵呀。總不能在其他人面前變成這付德性。」

「你是爺爺奶奶帶大的?」

她點點頭。

「所以臭罵爺爺那一次,我自己也嚇到。」她說。

「後來有跟他道歉嗎?」她搖搖頭。

「我一直不知該怎麼道歉,拖了兩年,一直假裝沒發生過這件事。然後我爺爺就死了,我很後悔。」

她停下了叉子,低眼望著盤中。(推薦閱讀:後悔莫及的我,原來「珍惜」有期限


圖片|來源

「那次為什麼會痛罵爺爺呀?」

「那時候爺爺跟奶奶身體都不好,我當時收入也很少,想盡辦法存了些錢,要給他們看病用的。我拿錢去給奶奶的時候,奶奶說爺爺一直擔心手邊錢不夠,剛好爺爺有朋友,說拿到幾件轉手就可以賺幾倍的古董,要讓給爺爺來買,讓爺爺可以賺一筆。」

「哎,騙人的吧,轉手就能賺幾倍的事,誰會平白讓給別人來賺?」

「對吧,這是常識吧。可是我知道爺爺一直很羨慕別人靠古董賺了大錢的故事,我生怕他上當,趕快去找他,要當面提醒一番。果然一見面,爺爺就興奮的拿出四、五張古董的照片給我看。我根本看不懂,就是些銅器什麼的。說是剛挖出來的。」

「嗯嗯,這話倒可能是真的,前天先埋下去,昨天再挖出來,確實是剛挖出來的沒錯。」

「我反正一再警告爺爺別上當,之後我就去外地工作了,有天接到奶奶電話,說爺爺還是把錢都拿去買了那些古董,現在怎麼賣都賣不掉,看病的錢全沒了。這下氣得我立刻從拍戲的地點殺回老家去,臭罵了爺爺一頓,爺爺就坐在那兒發著呆,讓我罵。我罵完也不知如何收場,劇組也只准假一天,只好掉頭又趕回去拍戲了。」

「我也做過差不多的事,現在想來,也很後悔。」我說。

「人生如果可以沒有後悔,有多好。」她說。

「唉⋯⋯可是,如果真的沒有後悔,人生就沒辦法前進了吧。」

寫過《人間詞話》的王國維,有兩句詩:「人生過處唯存悔,知識增時只益疑。」這兩句詩也許讀起來像是感嘆,但我覺得是真相的敘述。(推薦閱讀:那些文學裡的人生風景:我們一路閱讀,一路收穫

「知識增時只益疑」,有疑才會有知識,我們這一路累積了多少知識,就累積了多少疑惑。越多疑惑就驅使我們發現越多知識,一旦沒有了疑惑,怎麼可能還會想求知?一旦沒有了疑惑,牛頓之後怎會有愛因斯坦?愛因斯坦之後怎會有霍金?


圖片|來源

「人生過處唯存悔」其實是一樣的邏輯。人生就是不斷的選擇,但只要選了一邊,就會後悔怎麼沒選另外一邊。我們一邊後悔,一邊活下去,因為後悔形成動力與方向,驅使我們要把人生過得更好。

後悔不是絕望。後悔比絕望多了一樣寶貴的成分—「後悔」裡面,有「希望」。

後悔是遺憾與惋惜,是「但願如此」,是「早知道⋯⋯就好了」。

後悔是「如果有下一次,有下一個人,我會做得不一樣」。

後悔提供我們校對人生方向的動力與機會。

我們感到抱歉的對象,也許是爺爺、也許是同學,都可能再也遇不到,這造成了我們份內本來就應該體會的、適量的後悔。反芻著這後悔的滋味,促使我們珍惜之後所遇的人,這是「逝者已矣,來者可追」。

許下「人生再也沒有後悔」這樣的願望,萬一願望成真,我們損失可大了,我們會對接下去的方向茫然。後悔,一直也被當成負面情緒。但我們需要這個情緒,我們只是一直用負面的態度看待它,把它冤枉成了負面情緒。

求神,要喊對神之名;驅魔,要喊對魔之名,不然正面的神或負面的魔,一律都喊不動的。別把我們依賴的情緒,不斷標上可憎之名。這是了解我們自己的一把鑰匙。


圖片|如何出版提供

本文摘自蔡康永的《蔡康永的情商課:為你自己活一次》由如何出版授權原文轉載,欲閱讀完整作品,歡迎參考原書。


《蔡康永的情商課:為你自己活一次》



from 女人迷 womany.net https://ift.tt/2zzERp1

最快最新的童裝資訊盡在:www.bonbonjr.com
時尚小孩指南
潮爸潮媽必看網站
時尚小孩|童裝www.bonbonjr.com

人性化科技產品,讓生活更游刃有餘,LIVE IT UP!

「不是常常挑剔,只是樣樣講究。」挑剔軍團透過不同的生活層面,期許每個女人找到自己的風格態度。今天邀請女人迷挑剔軍團成員之一的行銷企劃 Gwen,分享她在每日時間軸中的工作/生活平衡之道。Gwen 說,專業仰賴職場工作者的敏銳洞察和細心效率,工作與生活的平衡之道,其一在於掌握適合自己的商務與娛樂工具,能快速學習亦能放鬆舒壓,充分回血後便能因應更多的挑戰。

最近時常有感於 work life balance 的拿捏,與時間競賽的我們,在職場上被訓練著要精準、效率甚或完美不懈,卻忽略生活的節奏可以過得從容。其實,對自己的專業堅持和負責有其必要,但偶爾的身心靈喘息更是必須。工作幾年後也逐漸明白,不必每件事都做到無懈可擊,而是心中擁有一套自己的處事邏輯和執行法則,畢竟工作與生活並非兩個開關鈕,職場裡要能休憩娛樂,生活裡能有學習精進,懂得規劃人生、變動地微調才是最適切的節奏。

所以我一直明白,作為行銷人,在職場上我需要高效且有用的工具輔佐著前進;而生活裡,需要懂得放鬆又豐富每一天的娛樂陪伴我舒壓。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和生活規律,不僅能提升專業能力,更有助於能量充分的獲取,能以清晰純熟的腦袋面對艱鉅挑戰。 

而提起工具,AVITA 便是近期,能同時滿足我商務需求和娛樂想像的一台筆電。丁香紫的外觀,典雅氣質灑落著珍珠光澤的活潑時尚,獨特的色彩叫人都變得大膽起來!我特別喜歡它輕薄的設計,鋁合金機身讓外出攜帶毫無負擔,隨身帶著走,這城市裡的咖啡廳、露天廣場都能做我的工作場域,而 Intel® 第 8 代處理器性能出色,讓繁雜工作疊加在一起時依舊暢快無阻,讓我從容面對任務,免除難耐的焦慮。

恰到好處的助力讓生活游刃有餘

而如果在忙碌之後想喘口氣,我個人喜歡看點美劇或來場與自己的音樂 party!AVITA 會為我獻上感官的雙重饗宴,影像不僅清晰,更有重低音的震撼聽覺,迅速入戲不成問題, Just live it up! 立刻分憂解勞忘卻壓力。

掌握專業的自信態度,細節拿捏是關鍵,AVITA 支援 Windows Hello 指紋辨識系統,因此無需密碼就能輕鬆以指紋辨識登入,不僅方便省時,更能保障資料安全,無論商務或娛樂都能更加放心使用;更別說時常得在外東奔西跑的上班族,常常需要連接外部裝置或投影設備,AVITA LIBER 以 Type-C 連接埠做為主力,可輕易連接週邊設備,支援 PD 2.0 快速充電,設想周到貼心。

生活要游刃有餘不容易,但我相信有意識的規劃自己,找到適合的效率工具與舒壓管道,是打造平衡重要關鍵。專業娛樂可以共存,而在不斷的調整與認識自己的過程中,找到想要的生活樣貌,輕鬆應對挑戰、大膽跨越日常,即便蹲處於求快的節奏中,也有機會從容自在的漫漫踏步。



from 女人迷 womany.net https://ift.tt/2E3LT9x

最快最新的童裝資訊盡在:www.bonbonjr.com
時尚小孩指南
潮爸潮媽必看網站
時尚小孩|童裝www.bonbonjr.com

設計師的色彩筆記:每個人都值得擁有繽紛生活

「不是常常挑剔,只是樣樣講究。」挑剔軍團透過不同的生活層面,期許每個女人找到自己的風格態度。今天邀請女人迷挑剔軍團成員之一的設計師 Cinny ,分享她在設計與創作的歷程中,對色彩運用與色彩感知的重視,並且也訴說在工作上對科技產品選擇的堅持。

回想過去的生活經驗,在各種配件的選擇上總習慣挑選黑、灰、白色系,心想著不會出錯且好搭配。然而在深入設計領域,並且與不同品牌合作設計後,我慢慢發現不同色彩各有迷人之處,也嘗試在生活中加入不同的顏色。漸漸地發現,以往的框架是自己設下的,也必須由自己打破。

「 過去的習慣、喜好就像是自己給自己設限的框架,放膽去做、用心感受才有機會看見不一樣的自己與無限可能!」

生活的每個過程都可以是好好瞭解自己的方式,嘗試了才會知道自己適合什麼、不適合什麼,越了解自己就越能給身邊的人真正所需要的。所以我很喜歡在開始進入設計發想前,先深入了解品牌的個性、風格、希望傳遞給消費者的理念等等細節。理解後才開始進行設計,透過設計作品傳遞想訴說的概念到消費者心中,從設計中去感受品牌的用心。

如同設計師的使命,帶著一份「為使用者做出好設計」的心意,量身打造最合宜的產品,與本次 AVITA 尋找自己命定色彩的概念不謀而合。

AVITA LIBER 推出了多款繽紛的色彩,讓使用者可以盡情選擇屬於自己的顏色。我選擇了公主粉,對我而言,粉紅是很有意義的色彩,代表著浪漫、溫暖與愛,就好比我對自己設計的期許,希望使用者在看到作品的同時,也能感受到作品中我想傳遞的溫暖與愛。在溫暖別人之前,當然要先讓自己在工作時帶著滿滿的幸福感,才能做出溫暖人心的設計。

我相信粉紅。我相信笑容能幫助卡路里燃燒。我相信親吻,多親吻一些。當一切都看似不太順利,我相信堅強。我相信快樂的女生是最美的。我相信明天會不一樣,也相信奇蹟。——奧黛莉・赫本

而因為接案工作的關係常需要帶著電腦到處跑,AVITA LIBER 的鋁合金機身,剛好符合我的需求,非常的輕巧也方便攜帶。而對於設計師而言,常需要使用各種繪圖軟體來處理設計細節,電腦的機能就變得非常重要。AVITA LIBER  這次推出的處理器升級到 Intel® 第 8 代,縮短了因圖檔太大而需要等待電腦運算處理的時間,效率明顯提升。

除此之外,以往跟客戶提案時,必須因應場地攜帶許多轉接器,而 AVITA LIBER 以 Type-C 連接埠做為主力,可輕易連接週邊設備,支援 PD 2.0 快速充電,設想周到貼心!最後,不得不提到它所帶來的感官體驗,不管是影像或是聲音,表現都十分細緻,我最喜歡在忙完設計稿後,播放喜愛的音樂好好放鬆,讓心情徹底沈澱,迎接下一個工作挑戰。

放膽時尚,不設限自己,看事情的視野、角度漸漸變得更開闊,心情也跟著粉紅起來了!



from 女人迷 womany.net https://ift.tt/2SjzAcg

最快最新的童裝資訊盡在:www.bonbonjr.com
時尚小孩指南
潮爸潮媽必看網站
時尚小孩|童裝www.bonbonj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