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9日 星期四

《冰雪奇緣》心理學:看見真實的對方,也看見真實的自己

重溫冰雪奇緣!你有想過電影中的門、手套有什麼意義嗎?帶你從電影小巧思看角色背後的心理變化。


圖片|《冰雪奇緣》劇照

我們從《冰雪奇緣 I》的幾首知名曲目中,看到極頻繁出現的「開門/關門」,在劇中扮演關鍵的隱喻媒介,隱喻兩位主角 Elsa 和 Anna 怎麼處理姊妹間「心門」該開還關的問題。

在這篇,我們將延續這個觀察,從電影的畫面元素中,看無所不在的「門」的隱喻,還有其他《冰雪奇緣 I》在視覺設計上著墨的象徵巧思。(我非常讚歎製作團隊這麼細緻地去設計視覺元素,甚至不少續集中才明著使用的元素,都已在第一集中先埋梗、呈現了)

我們將分成「劇中場景元素」和「人物造型元素」兩部分來解析。

劇中場景


圖片|《冰雪奇緣》劇照

如同上一篇所提過的,在《冰雪奇緣 I》當中,角色們開開關關門的次數超過 30 次。而這些開門、關門的動作,跟角色的內心狀態和任務密切相關。

「門」在故事中象徵著「封閉、隔離內心感受」,是進入內心世界的入口管制。

Anna 跟門的關係有兩種:「試著敲開別人的門」跟「被別人拒於門外或丟出來」。

除了她從小到大一直敲姊姊 Elsa 的門但都被拒絕之外,Anna 還被丟出/遺棄在門外兩次過:

  1. 到訪 Elsa 的冰宮卻激怒 Elsa,而被守衛「棉花糖」丟出冰宮
  2. 回到王宮向 Hans 索取真愛之吻,卻被露出真面目的 Hans 拒絕後,關門遺留在冰冷的房間內等死

兩個 Anna 最想進入對方內心的人(姊姊與男友),都把她關在外面,所以嚴格來說 Anna 的目的從未達到過。最後 Anna 和 Olaf 走出王宮救了姊姊,並不是開門走出去的,而是 Olaf「打破窗戶」帶 Anna 跳出去的。

這暗示Anna要解決問題,沒辦法用「常理」的方法,比方說跟Elsa溝通、講道理,這她之前試過(Elsa的冰宮曾經對Anna開門過)但失敗了;她需要靠「破壞性的行為」來達成,也就是劇末Anna為了幫姊姊擋劍,而犧牲自己可能得救的機會,用自己的命換姊姊一命,這是「情感」的解答,也是「心」的解答。

記得山精爺爺曾說的話嗎?「腦被冰封還有救,因為腦是能夠被說服的,但心沒有辦法,心一旦被冰凍,需要用真愛的舉動才有辦法拯救對方」


圖片|作者提供

所以(用腦的)溝通註定無效,不論是解救 Elsa 封閉的內心,還是 Anna 實質上被冰凍的心,姊妹倆需要靠「用情感的具體行動」來解這個雙重難題。

Elsa 跟門的關係也有兩種,但和 Anna 恰恰相反:「對著別人不斷關門」和「開門是為了逼迫自己或逃離他人」。

劇中一直在關門的 Elsa,只有下面幾次開過門:

  1. 加冕典禮上,不得不打開王宮大門,勉強自己扮演稱職的女王
  2. 在王宮受 Anna 激怒而暴走後,打開王宮大門逃出艾倫戴爾
  3. Anna 來訪冰宮,冰宮自動開了門;而 Elsa 在說服 Anna 她想獨自一人時,推開了冰宮陽台的門

Elsa 所有的開門都是被動的、或是抗拒跟想要逃離的狀態,和「打開心門」正好相反,也就是內心所想和外在行為不一致的情況。

這暗示了,Elsa 開門是「開假的」,因此這些開門的「假動作」都對解決詛咒沒有幫助,就像她以為自己逃到北山自由了,解放魔法蓋了一座自己的冰宮,從此以為天下萬世太平,卻仍下意識地在蓋完冰宮後把門甩上。

假的。(Seafood 語)

Elsa 後來被露出真面目的 Hans 關回王宮的監牢中,但因為擔心妹妹,所以用冰魔法破壞了手套,並凍碎石牆,逃了出去。我們再一次看到這個非常裡的「破壞性行為」才是真正解方的暗示。

想要保持優雅理性的解決情感上的恐懼與詛咒,是不可能的。

最後姐妹倆「雙冰凍」的問題解決流程是:

  1. Elsa 最害怕的事情成真了,妹妹被自己失手殺掉,因而大崩潰(破壞性解方)
  2. 最壞的結果已發生,Elsa 不再恐懼(沒有需要了),象徵她內心的暴風雪因此停止
  3. Anna 擋下 Hans 對 Elsa 揮的劍
  4. 劍粉碎、Hans 被彈走(破壞性解方)
  5. Anna 呼出一口氣,完全凍結成冰雕而死去(破壞性解方)
  6. Elsa 看到為了救她而犧牲自己生命的 Anna,再次崩潰,而且終於抱著 Anna 的身軀大哭出來(破壞性解方)

最後一步相當重要,因為這是 Elsa 第一次親手碰觸 Anna,並且流淚。眼淚是水,是溫熱的水。

從冰要融化成水、再加熱到溫熱的水,需要大量的熱能(情感)加溫,因此淚水象徵 Elsa 內在「拒絕感受自己情感的防禦」被融化了,對妹妹的在乎與愛得以流動,Elsa有多痛苦、就代表她有多愛妹妹,此刻痛哭的她,內在感受與外在行為是一致的。

因為妹妹的「勇敢無懼」讓姊姊終於敢「打開門」,觸碰自己內心最深處的恐懼,感受那份恐懼、接受恐懼化為真實的痛苦,並如實表達內心的痛苦,詛咒因而解開,Elsa也瞭解原來「愛」是調控情緒(魔法)的秘訣。

這個「流淚融化結動之心的詛咒」的設計我非常有共鳴。

我開始去心理諮商的契機,正是「碰到很痛苦的事情,但是怎麼樣都哭不出來」的問題,那時候的我的確經常有身體、四肢發冷的情況,覺得血液都流不到這些地方,非常難受,好像整個人都麻木了一樣,像個活死人一般。

經過諮商,我才知道我哭不出來,是因為過去發生一些創傷事件時,為了展現自己獨立堅強、有能力先解決問題的我,都選擇先壓抑情緒在說,所以久了之後,我的身體學會「原來妳不允許自己哭啊,那就不讓妳哭囉」,而開始轉而用其他生理症狀來展現我的情緒痛苦,例如莫名長疹子、乾嘔等等。

有次我去做催眠治療,催眠師請我講講那些讓我難過的事情。我講了一段時間,催眠師卻打斷我,問我「你為什麼要笑?你明明在講這麼難過的事情,為什麼要面帶微笑?」。

我對此毫無自覺,因為太習慣了,我的腦子「知道」我很痛苦,但實際上我的「心」很害怕真正去感受痛苦,所以我才不讓自己哭。

催眠師要我停下來,放鬆臉部肌肉,好好感受內心的感覺是什麼,然後他說出那句咒語:「請你盡量讓你的臉,如實呈現你內心的感受」。

接著我就爆哭了。這就是不再有「心門裡心門外」之分,門被打破,我的感受與行為展現一致的時刻。

Anna 不能硬去撬開人家不想開的門,Elsa 不能在不願意開門的情況下硬逼自己開門,她們都要跳出「開門或關門」的思維侷限,等到時機成熟,用一種「破牆/破窗」的方式來讓門內外的世界呈現一致性,那是需要付出一定程度的重大代價的,例如我的爆哭。

再講回被邊緣化的兩位男主角,他們也有與「門」的互動,但都沒有突破「門」的限制,因此並沒有真正地完成任務。

Kristoff 其實不太想要去開門。除了去 Oken 的商店買東西開過一次門外,不管是到達 Elsa 的城堡,或是送 Anna 回艾倫戴爾王宮,他不是坐在門外等待,就是看著關上的門轉身而去。

這意味著,Kristoff 還不想去面對自己的內心感受,連動機都沒有。這也是為什麼他所有「起心動念」都是由 Sven 來提示跟推動他的緣故,他把自己的感受「解離」了之後,放到一隻動物身上,而動物通常象徵本能。

從小跟地精長大的他,鮮少有與人相處的經驗,因此也不擅長處理關係問題。他在嘗試進入別人心中時缺乏同理心,例如打開了Oken商店門之後講話很難聽,最後被 Oken 丟了出去並關上大門;而當他和 Sven 窩著的穀倉門被 Anna 打開(意味著Anna試圖走入他心中、跟他建立關係時),Kristoff 也感到十分的抗拒跟不悅。

Hans 跟門的關係則很有趣,他遵循著「開門之後一定好好把門關上」的模式,在電影後半段分別對兩姐妹顯露出他邪惡的真面目時。

首先,Hans 到牢房探望 Elsa,並對她探問解決詛咒的方式。再來,Hans 到房間探望虛弱的 Anna,注意到他有好好地關上門、拉上窗簾、捏熄燭火、澆熄爐火後,才露出貪婪本色。

「開門後一定把門關好」,暗示著 Hans 是個很懂得好好隱藏自己內在真面目的傢伙,門的操控權都在他手上,他想開門時沒人可以阻擋(強行進入Elsa跟Anna內在的脆弱面)、他想關門時沒有人可以進來(展現邪惡面時外人看不見),是個深諳如何使用門的高手,卻也是因為太擅長使用門,而被門給困住的人。

在最後篡位失敗、陰謀被揭露後,Hans 被關進船上的牢房,原路遣返回國,這是他第一次被別人關門(處於被動狀態),而且請注意他的「頭」被水桶遮蓋住了,意味著他「用腦發想的謀略」再也不管用。

手套

既然講到 Hans 的假面具跟真面目,那就一定要談劇中另一個很重要的象徵物:「手套」。

手套在劇中象徵「隱藏、壓抑真實自我」的防護罩,如同面具的功能。


圖片|作者提供

大部分觀眾都明顯會注意到「穿脫手套很關鍵」的角色是 Elsa 和 Hans。

Elsa 小時候魔法失控,爸爸就給她戴上手套,告訴她「手套對你有幫助」。之後加冕典禮上,Elsa 受封為女王時要執權杖跟主權之球時,教皇要她脫掉手套,因此她的冰魔法稍微洩露了出來。

而在舞會上跟 Anna 起衝突後,Elsa 一隻手套被妹妹扯掉,使她的魔法完全暴露;最後 Elsa 逃向北山,在唱《Let It Go》時,最先脫掉的就是剩下的那隻手套,開始展現她的魔法。

手套對 Elsa 來說就是壓抑、控制她以生俱來的魔法與能力,因此在後來被 Hans 抓回王宮後,Hans 對 Elsa 的處置方式,就是用拴住鐵鍊的金屬手套將 Elsa 整雙手封起來。

Hans 幾乎從頭到尾都戴著手套,展現出溫柔、正直的氣質,直到劇末他走進虛弱的 Anna 所待的房間,Anna 等待他給她一個真愛之吻時,Hans 做了下列這些動作:

  1. 幾乎要吻下去
  2. 嘎然而止,告訴 Anna「如果這世上真的有人愛你就好了」
  3. 走到窗邊,看了一下窗戶反射自己的倒影(記得 Elsa 在傷害 Anna 前也這樣做過嗎?)
  4. 拉上窗簾(等同於關門)
  5. 脫下右手手套,一邊告訴瀕死的 Anna 他的心機真相 
  6. 用沒戴手套的手捏熄燭火
  7. 拿水澆熄爐火,讓 Anna 留在寒冷中
  8. 用沒戴手套的手托住 Anna 的臉,威脅她
  9. 帶回手套
  10. 開門出房間,關門,鎖門

我們可以看到手套在 Hans 上的功能,就是「面具」。在牌卡占卜工作者常用的「浪漫天使神諭卡」中,下面這張「欺騙」(Deception)卡的牌面,就是幾個戴著面具的人。


浪漫天使神諭卡:欺騙。圖片|Pintrest 

我們常說的人格(Persona)也是,這個由心理學家榮格提出的概念,描述如下(引用自維基百科):

榮格將一個人的人格比喻為面具,功能是使人能夠演繹各種性格,通常是符合社會期待的一面,給予他人一個好印象,以便得到社會的承認。

另一方面,人格面具也作為隱藏真實自我。

人格面具對於人在社會上的生存來說是必需的,它使我們能夠與各式各樣的人們交際,即使對方是令人厭惡的。在不同的環境下,人會帶上不同的人格面具,例如,與父母相處的時候戴的是一幅面具,與朋友相處的時候戴的是另一幅面具。

Hans 的手套、Elsa 的手套,都是他們為了「符合社會期待而表現出的那一面」而戴上的。

這兩個壓抑的角色戴手套不稀奇,但如果我們仔細看,會發現其實看似真誠直率的 Anna 和 Kristoff 在冒險途中,也都戴著手套。(而且 Anna 的手套顏色還跟 Elsa 一樣,都是湖水綠)

Anna 和 Kristoff 壓抑跟隱藏的是什麼呢?

Anna 的手套一直到劇末她身體虛弱地被抱回王宮後才脫掉,接著她就見到Hans的真面目,這意味著,Anna 其實一直逃避去面對「看見真實的對方」這件事,一直活在自己對 Hans 一廂情願的幻想中,因為太過渴望愛,無法承認自己實際上就是沒人愛的事實。

是否覺得 Anna 的狀況很耳熟?如果你身邊有某些朋友,明明大家看他們就是清楚他們碰上「渣」男女,當事人卻始終幫對方找藉口,死也不離開對方,那他們可能就是戴上了 Anna 的逃避手套。

而 Kristoff 的手套從開始冒險、到劇末 Elsa 解除魔法時都沒有脫掉,一直到最後的最後 Anna 送他一台新雪橇、Kristoff 結結巴巴想要跟 Anna 示愛時,他才是沒有戴手套的狀態。

Kristoff 隱藏的,是他對別人投入感情、在意他人、喜歡他人的心情,包括對 Anna 的放心不下、在意、被她牽動著的心情,在 Kristoff 戴著手套時,始終都是由 Sven 來代為表達他內心對Anna真正的想法跟感受。

也就是說,劇中四個主角或多或少都有自己逃避面對或是壓抑的真實面,因此他們都有需要戴手套的時候,而成長的任務,就是學著怎麼脫掉手套。

懸崖

劇中一個常出現的場景元素是「懸崖」。

懸崖的象徵很直觀,「生命的窮途末路、走投無路、困境、危險、極端」。在《冰雪奇緣 I》中,懸崖出現在下面這些場景:

  • Elsa 和 Anna 小時候在房間堆雪玩,Elsa 造出好幾個高聳雪堆(懸崖)給 Anna 跳躍著玩
  • Elsa 顯露魔法後逃到北山上,在懸崖峭壁上蓋了冰宮
  • Anna 出發尋找 Elsa,並和 Kristoff 碰上狼群圍捕,被逼到懸崖邊
  • Anna 和 Kristoff 被 Elsa 創造的冰宮守衛「棉花糖」追趕到懸崖邊

第一集裡大部分處理「該怎麼面對懸崖」的課題的人是 Anna:她兒時「掉下」過懸崖(Elsa 造的冰堆)然後昏迷,她逃離狼群時「飛越」懸崖,她被棉花糖追趕時「跳下」懸崖,總之,都不是用走的。

飛越可能象徵「走一條不可逆、不可回頭的路」、跳下可能象徵「冒著生命危險,毅然決然捨棄、將生命交給運氣決定」,但都不是一個「線性、合理、符合邏輯」的低風險選項,而是某種「巨大的、直覺地改變」,或是「意料之外的不得不」。

這種福至心靈的改變或成長,通常在人生中,都不是我們努力想要學習跟克服就會發生,而是生命逼著我們走到臨界點、自己的極限時,非得突破不可、否則就活不下去的情況;所以這種成長注定不舒服甚至痛苦,而且往往在我們的計畫跟預期之外。

我記得在看馮・法蘭茲(榮格的傳人之一,專門研究童話分析)的書時,她講過一句乍聽很可怕卻很真實的話:「如果你不成長,成長就會反過來殺死你!」

的確,人是很懶惰又很膽小的,如果不夠痛苦,就缺乏改變的充分動機啊!

Anna 的勇敢在於她「信任」命運,並謙卑地把一切交由命運帶領她,每一次碰到懸崖,就跳吧。

Anna 的特質,可以對應到塔羅牌中的「愚人」牌。仔細看牌面,你會發現愚人帶著一個小包袱和一隻小白狗,來到懸崖邊上,背景則有著高聳的雪山群,是不是跟 Anna 的故事中的狀態非常相似呢?

愚人牌的牌義如下(節錄引用自mytarotdiary):

愚人象徵旅程的開始,現在一般人都習慣將它放在第一張。另外,愚人本身可以當作空白牌來使用,它包含著無限的可能,正如同它的編號0,愚人可以是完整的圓,也可以是零──什麼都沒有。它可以是好也可以是壞,同時包含著兩種可能

愚人是初生的嬰兒,像動物一樣憑著本能行事,俗話說「初生之犢不畏虎」,愚人就是這樣一位天不怕地不怕的年輕人。因此愚人牌可以表示旅行,特別是漫無目的、未經詳細計劃的旅行。愚人到達懸崖末端後,將跳進一個未知的環境,所以也代表大膽的行動

這輩子從未出過城堡的 Anna,就是「愚人」的天不怕地不怕,因為什麼都沒有,所以也不害怕失去,也不被自己過去的經驗給束縛住,即使Elsa這麼多次拒她於千里之外,Anna 還是沒被嚇跑,繼續嘗試親近姊姊。

懸崖的象徵在《冰雪奇緣 II》中也有豐富意涵存在,而這次換姊姊Elsa與懸崖共舞,我們將在後面幾篇繼續討論。

番紅花

我在本篇的首圖,放了一張 Olaf 嗅聞一朵紫色的花的劇照。

這可不是一朵普通的花,它是艾倫戴爾的國花——番紅花(Saffron)。

番紅花產自中東、地中海地區如伊朗、西班牙,是重要且珍貴的香料,我們平常看到的番紅花香料是乾燥的紅色花蕊或黃色粉末,取自番紅花的雌蕊柱頭,因為量很稀少而相當昂貴。

番紅花的花瓣是紫色的,如下圖,就是我們在電影中看到的樣子:


圖片|來源

除了番紅花真花本人,它的圖樣也大量出現在艾倫戴爾王國中,因為番紅花就是艾倫戴爾的國花;我們可以在艾倫戴爾國旗、Elsa 和 Anna 的衣服、王宮的牆壁上找到番紅花的標誌:

番紅花象徵著「重生」,其花語為真心、依戀、我會一直在原地等你。是不是很與《冰雪奇緣 I》的姊妹情與主角任務相呼應?

另一個有趣的事情(還是海苔熊提醒我的),是「為何長在中東地區的番紅花,會成為北歐國家艾倫戴爾的國花?」,這真是個值得深入探索的好問題,我們保留一下,留待《冰雪奇緣 II》系列文探討。

國旗顏色

講到番紅花和艾倫戴爾的標誌,我們就順勢來看一下艾倫戴爾的國旗顏色,紫色和綠色。


艾倫戴爾王國的國旗。圖片|Pinterest

在色彩學中,紫色通常是貴族、王室的代表色,不論東西方皆然,因為(引用自 BeautiMode 此文):

在東方,紫色自古以來便象徵尊貴、祥瑞,漢朝劉向所著《列仙傳》中,就有「紫氣東來」的說法;明代以後,朝廷的所在地稱為「紫禁城」,也是一例。

而在西方,早在古羅馬時代,紫色就已經被用來代表皇帝,原因無他,當時的紫色染料難以生產,價值甚至超過等重黃金,

自此之後,紫色在西方幾乎與王室直接畫上等號。

⋯⋯紫色專屬於王室,加上價格昂貴,所以從古代到近代,它一直鮮少出現在衣物和紡織品上,這也就是為什麼紫色很少出現於現代國旗的原因,因為必須大量印製的旗幟,使用紫色實在不符成本。


直到 19 世紀中期,隨著現代化學的發展,便宜的化學染料才「意外」地被發明,讓這個長久以來激發人們無限羨慕與想像的顏色,進入大眾的生活之中。

因此,我們可以推測,艾倫戴爾是一個很有錢的王國(誤)。不是啦,是指旗子上的紫色象徵皇室。等等我們在分析角色造型時,請特別注意身上帶有紫色元素的角色們。

而綠色很明顯地,象徵艾倫戴爾家族。不僅 Elsa 加冕時穿的女王服、Anna 參加舞會的禮服含有大量綠色,Anna 從小到大的各種衣服,都是以綠色為基底,綠色是其家族的代表色。

如果我們超譯一下來詮釋,事實上,紫色跟綠色的搭配有很重要的歷史意涵在:20 世紀初,英國女性爭取「婦女參政權運動」時的服裝配色,正是「紫色配綠色」。


圖片|《女權之聲:無懼年代》海報

2015 年的電影《女權之聲:無懼年代》(Suffragette)就是在講這件事,你可以看到海報的配色為紫、綠、白,因為紫色表示尊嚴,白色表示純潔,綠色象徵著希望,這三個顏色便是女性平權運動的代表色。

人物造型

既然講到服飾,那終於可以進入我最喜歡的「冰雪奇緣時尚」Part了!首先我們仍以 Elsa、Anna 姊妹倆的造型為主分析,接著再進入其他角色的造型分析。

Elsa 和 Anna 的服飾

在成年之前,Elsa 跟 Anna 的主色調其實就已經奠定了。Elsa 的主色調為「藍色」、輔色調為「藍綠色」;Anna 的主色調為「綠色」、輔色調為「黃褐色」。

根據《色彩暗號:關於那些人的顏色學,心理事》一書,藍色與綠色反映的特質與狀態如下:

  • 綠色:綠色處理的是「生存環境的內在課題」,也就是為了生存,一個人該選擇安全還是行動的問題。綠色代表和諧、安心、自在、信任、適應力強、生命力旺盛、與大自然緊密相關。
  • 藍色:藍色處理的是「心理狀態的內在課題」,也就是該不該表達自己內在心理狀態的情感和慾望。藍色代表壓抑、抽離、理性、冷漠、孤獨、嚴肅、少言、內斂、意志力、創造力。

我覺得這個選色還蠻符合觀眾對 Elsa 和 Anna 的個性認知。值得注意的是,在 Elsa 暴走事件發生前,姊妹倆的穿著有個趨勢,Elsa 隨著年齡增長、使用的藍色越來越深、暗,Anna 身上的淺色區塊明顯比 Elsa 多,這也暗示了兩個人的個性,姊姊沉重壓抑、妹妹輕快開朗。

若連髮色、膚色一起檢視,我們可以發現 Elsa 整體色調偏冷色、而 Anna 則有清楚的暖色調在,以 Elsa 白金色的頭髮和 Anna 橘紅色的頭髮對比最為清楚。

根據卡蘿・傑克森(Carole Jackson)發展的「四季色彩理論」(Color Theory of Four Seasons):

  春季型 夏季型 秋季型 冬季型
溫度
濃淡 淺柔 淺柔 深濃 深濃
特質 年輕、活潑、嬌美、鮮嫩、朝氣、開朗 沈靜、溫婉、飄逸、柔和、淡雅、親切 成熟、穩重、務實、雍容、豐饒、華貴 銳利、鮮明、神秘、強烈、端莊、堅定
色彩搭配 粉嫩明亮的馬卡龍色系 摻雜灰階的莫蘭迪色 溫暖深沈濃郁的大地色系 飽和度高、不含灰階的純色

Elsa 應該是冬天型人(藏藍、冰藍、雪白)、Anna 應該是秋天型人(墨綠、土黃、金棕)。如果你覺得上面的文字描述看了沒什麼感覺,有人將四季色彩各有哪些顏色的色票列出來,秋天型和冬天型的配色如下圖:


圖片|30somethingurbangirl.com

你絕對不會在 Elsa 身上看到帶有「黃橙棕」等暖色系,而Anna身上即使有藍、綠色,也都不是冰冷的純色藍綠。

在加冕典禮上,Elsa 和 Anna 的穿著與色彩,我們可以明顯感覺到兩人色彩一冷一暖的差異。

Elsa 身上有大片冷色調的藍綠色、一部分的黑色,還有少量的金色(王冠、腰帶)跟大片的拜占庭紫披風。

紫色我們剛才說過象徵皇室、皇權,紫披風代表 Elsa 是女王;然而這個紫色卻是秋天系的偏暖紫色,而不是冬天型適合的偏冷富豪紫,搭在她身上相對違和,暗示把Elsa塞在這個王位是不合的。

Anna 的洋裝,上半身有和 Elsa 相同的黑色與金色搭配,還有袖子上小片的藍綠色,卻沒有任何象徵皇權的紫色,代表她是艾倫戴爾家族的成員,但還沒有皇權。Anna 的下半身裙擺使用大量的橄欖綠、草綠,都是帶有黃色調、偏暖的典型秋天型色系,暗示她的個性很溫暖、接地氣。

再從衣服款式來看,Elsa 的衣服有高領、長袖、手套,幾乎把全身都包緊緊,只露出臉,暗示著她有多拘謹、壓抑、保守;Anna 相反,無袖、露肩,讓大片的肌膚裸露出來,顯示她是個開放、無拘無束的人。

從頭飾來看,也有一樣的結構:Elsa 的皇冠如髮簪,將她的頭髮牢牢固定住;Anna 雖然也盤髮,但腦後卻綁了兩條絲帶,具有流動性在。

而在 Elsa 華麗變身、Anna 踏上尋姊之路後,兩個人的穿搭解放後,Elsa 視覺上明亮很多,壓抑感不見了,但仍舊是冰冷的調性。其服裝用色以

  • 水色(裙擺下半部)
  • 綠松石色(裙擺上半部到腹部,是小時候Elsa還沒出意外前她的睡衣的顏色)
  • 冰藍色(袖子)為主
  • 摻雜雪白色(胸口)

而且有大量透明、閃閃發亮的元素,身上所有象徵艾倫戴爾的花卉圖樣跟象徵皇權責任的紫色都消失,改為雪花的樣式。

這個紫色,跑到妹妹 Anna 身上。因為姊姊逃走後,皇權就落到妹妹身上,所以Anna披著象徵皇室的紫紅色披風。

Anna 的冒險服顏色相當混雜也是有趣的觀察點。這代表她與許多不同面向的事物相連結,例如象徵姊姊即位時與家族連結的藍綠色,落在 Anna 的上衣跟手套上;而象徵兒時壓抑的姊姊的寶藍色,則在 Anna 的裙子出現。

除了皇權的紫色,其他 Anna 身上的顏色都是不屬於她的「非秋天型」色系,這暗示了 Anna 上路找姊姊時,是沒有「自我」的。她的行動中完全沒有想到自己,目的只有一個,就是「救姊姊」:

  1. 再度挑戰一直拒絕她的兒時姊姊(寶藍色)
  2. 抓回應該回艾倫戴爾當女王的成年姊姊(藍綠色)
  3. 姊姊不在時暫代女王的角色(紫紅色)

從衣服款式來看,姊妹倆的剪裁正好與先前顛倒過來。Elsa的禮服是材質輕薄的紗跟露肩一字領,手套也拿掉了,比女王時期放鬆許多;但換 Anna 開始包得密不透風,高領、披風、靴子,像之前的姊姊一樣只露出臉來。

當然應劇情需要,凡人 Anna 上雪山一定要穿很多。不過撇開這個常識不看,單純從服裝設計來看 Anna 的內心狀態,其實她是壓抑保守、又相當糾結的 — 特別是到了姊姊的冰宮前到底該敲門還是不該敲門,Anna 著實猶豫掙扎了一番。

雖然 Anna 始終在態度上表現得很開朗大方無懼,但服裝卻暗示了她內心其實是緊張、壓力大的,對於該怎麼把姊姊帶回來,她沒有頭緒也毫無把握,並不如她外表看起來那麼豁達。

題外話,我寫到這邊突然想到,有另一部經典動畫的女主角,竟然穿了和Anna配色相當類似的服裝,紫紅披風、藍裙子,而且也是個內心對於「要退縮還是要行動」感到糾結的角色:


圖片|《霍爾的移動城堡》劇照

宮崎駿動畫《霍爾的移動城堡》的女主角蘇菲,一個外表是 19 歲少女,內心卻消極淡然如 90 歲老婦的女孩,因為得罪荒野女巫而被施以詛咒,外表真的變成 90 歲的老太太。

在故事中的設定是,只有當蘇菲情緒激動、對人產生情感、想要奮力做些什麼的時候,她的外表才會變回19歲的少女。

最後稍微讓我扯遠一點,說回 Elsa 變身後的造型。她讓我聯想到塔羅牌中的「女祭司牌」,牌面中女祭司一身藍白色的袍子,和 Elsa 的新禮服用色很類似。

再次引用 mytarotdiary 對女祭司牌的牌義解釋:

相較於上一張魔術師純粹陽性的力量,女祭司表現的則是純粹陰性的力量,並且與神秘學的知識、直覺有關。她身穿代表純潔的白色內袍,與聖母的藍色外袍,靜默端坐。胸前掛個十字架,象徵陰陽平衡、與神合一。

女祭司是「處女」與「聖母」的原型,與編號三的皇后牌同屬塔羅牌中的女性原型。但女祭司是不食人間煙火的「處女」和「聖母」,皇后則表現世俗的母親形象。我們可以觀察到女祭司的坐姿端凝內斂,臉型與體態均屬年輕女子的纖瘦貌,而皇后姿態大方,體態豐腴。

女祭司一向抱持「以不變應萬變」的態度,相較於魔術師的光明正大與積極創造,女祭司則傾向含蓄內斂並靜默無語。她外表雖無行動,但其實是走向內心,傾聽直覺,得到內在的智慧。

不過從反方面來看,女祭司在占卜上有時代表直覺很強,卻很少付諸行動的人,也可能太過拘謹、冷若冰霜。

我認為「女祭司」的特質如內斂、拘謹、神秘、冷淡,都蠻符合Elsa的特質,而她的處女原型也與Elsa始終自己一個人互相呼應。

《冰雪奇緣 I》出來後,許多網友敲碗希望製作團隊讓 Elsa 成為迪士尼第一個女同性戀者,並配給她一個女朋友。

但製作團隊並沒有這樣做,導演之一珍妮佛・李(Jennifer Lee)再一次專訪中表示,他們在設計角色時,都會帶入角色的個性與經歷,為角色做一次嚴謹的 MBTI 人格測驗,「顯然的,Elsa 才剛從自我封閉的狀態中走出來,她身上還有太多的自我困惑未解,而她並沒有準備好與人建立親密關係。」



from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308kFGL

最快最新的童裝資訊盡在:www.bonbonjr.com
時尚小孩指南
潮爸潮媽必看網站
時尚小孩|童裝www.bonbonjr.c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