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21日 星期日

成為自己的這條路上:勇敢行動,是消除恐懼的唯一路途

因人而異的人生旅程引發不同的心智模式,變與不變也就沒有所謂的標準答案。與其時時在意旁人的目光,不如放手大膽實踐吧!

上週末,好久不見的朋友到台北來找我,她最近想要轉職,新工作也找好了,可是卻因為身邊人的一些聲音開始遲疑。她出職場以來,已從事過行銷與系統工程師兩份很不一樣的工作,下一份則是專案管理,朋友與同事都替她擔心:「妳這樣換工作頻率會不會太高?」「三份工作都是不同領域,就不能在同一份專業累積年資了啊!」「以後人資看到妳的履歷就不想選妳了。」「年紀不小,都快三十歲了,應該要穩定下來吧!」聽著這些聲音,她開始感到徬徨,深怕自己做錯決定。

其實她的職場資歷在我聽來很厲害,能夠跨領域工作,而且每份工作都至少做過 1-2 年,累積了一定的經驗,將來整合出的綜合能力是很非凡的。可是我也懂她此刻迷惘擔心的心情,對於一個即將改變,且跟眾人選擇不同的人來說,內在與外在的質疑都是這條路上的大魔王。


圖片|來源

重大的改變,總伴隨著心智的不安

我想起組織管理大師大衛哈金斯(David Hutchens),他在著作《五項修練的故事》其中一篇〈洞穴人的陰影〉講了一個故事:

「曾經有個時期,有五個人一起生活在洞穴中,他們終生不踏出洞穴,因為深信洞穴外就是宇宙的盡頭,一出去就會灰飛煙滅,所以他們只躲在洞裡,日復一日生活著。有一天,其中一位名叫布基的小夥伴,開始對外面的世界產生好奇,他想知道那裡是否有更大的空間,更不一樣的面貌。其他洞穴人對於他的提問感到很恐慌,覺得他瘋了、中邪了,竟然敢挑戰他們一直以來的信念,憤怒的洞穴人把布基趕出洞外,要他自己去見識那可怕的未知。傷心的布基走出了洞穴,意外發現這個世界好大好美,好多他沒看過的事物。於此同時,他遇見一位老智者,才知道原來遠古以前,他們的祖先都在洞外生活,後來因為一些想法的分歧,導致戰爭發生,從此人們躲入洞穴生活,再也不敢踏出洞外。」

這個故事的重點,其實是在說人們會因過去的生活經驗,或是承襲下來的學習,發展出自己的「心智模式」。心智模式這個名詞在 1940 年代,由蘇格蘭心理學家肯尼斯克雷克(Kenneth Craik)提出,意思是:「我們對自我、世界、組織,以及我們該如何跟他們配合所抱持的根深柢固信念、圖像及假設。」

心智模式就像一個鏡框,決定了我們看見世界的面貌,你戴著什麼樣的框,看見的就是什麼樣子。你相信安穩的生活是第一要務,那就會視變動為不可取,但如果你相信人應探索不同可能,那安定的工作就不會是你要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心智模式,為我們做出資訊的分類、評判,決定行動,沒有絕對的好跟壞,都是因個人經驗與狀況長出,但一定要了解的就是,知道自己看世界的角度其實是出於不同的心智模式,不能以為自己看見的就是絕對事實,其他人看見的可能與你有很大的不同,別像洞穴人一樣,以為那一方角落就是全世界。(延伸閱讀:挑戰自己,每天做件令你害怕的事吧!

他人的恐懼投射,與自我的真實焦慮

朋友嘗試轉職的舉動,就像想向外探索的布基一樣,引起了身旁朋友的對變動生活的焦慮,將自身的恐懼投射在她身上,企圖藉著說服她來平息這份不安,背後的原因就在於這挑戰了原有的心智模式,就像突然摘掉他們的眼鏡,眼前的景象突然變得陌生、可怕,但其實世界一直都沒有變,變的只是我們觀看世界的方式。

當多數人擁有同樣的心智模式,就會形成一種意識形態,或是集體潛意識,在不知不覺中牽引著眾人的思考。當社會中有人提出不同以往的思考時,往往就會引發焦慮,比起調整自己觀看世界的觀點,排除異己者是人類社會更常採用的方式,這樣才能確保原有的意識可以持續得到擁護,人們可以照著以往的方式生活下去。

對於改變者來說,最難的其實不是來自外在的聲音,而是我們自己內心也會有那些強烈的懷疑,因為我們同時也共享著那些心智模式,相信安定、穩健的生活方式是重要的,相信三十歲人生就應該定下來,相信公司都會視變動為不安定,而不是多樣探索,因為我們自己也認同那些聲音,所以前行的腳步才會如此艱難。

重點不是外界的阻力有多大,而是我們內心的恐懼多躁動,那是轉換心智模式時,大腦一定會發出的不安,因為舊的思考迴路正在死去,新的道路正在建造。

勇敢踏上路途,是消除聲音的唯一路徑

同樣的,面對這些聲音,重點不是去與外界的質疑爭辯、搏鬥,那是外人自我的投射,他們自己的課題,不是我們的責任。我們要回到自己的內心,看清楚那些恐懼的根源,都在自己身上。

而回應的唯一方式,就是行動與實踐。

我在去年離開全職工作,嘗試做自由文字接案,這並不是一件夢幻的事,沒有固定的收入容易使人恐慌,感覺就像生活在一個盒子裡,四周的牆壁隨著花費支出,毫不留情壓縮進來,沒有太多金錢使每次消費都很謹慎,不再像以前可大手大腳的揮霍,每次默默在心裡算錢,就緊張的怕自己要被壓扁,直到下一筆稿費入帳,盒子才再展開一些空間。

之前以為擠壓盒子的壓力僅來自經濟,漸漸發現還有更多的是自我懷疑的恐懼,那才是更摧殘意志的:我的文字夠好到值得擁有收入嗎?客戶合作一次後就沒再找我,是不是我不夠好?我在這個領域真能有自己的位置嗎?讀者真的需要我嗎?我真的能以這樣的方式繼續過人生嗎?

文字呈現出來是故事,背後一分一秒的猜疑與掙扎沒有少過。

可是很幸運的過了一年,人還活得好好的,這個月還達到跟全職時一樣的收入,感激無比。逐漸明白對於那些心中的疑問,唯一的回應方式只有繼續走下去,雖然不會得到任何答案,可是內心吵雜的聲音會慢慢消失,最後發現問題從來不是問題,答案一點都不重要,這才是旅程中最真實的學習。(推薦你看:人生像登山,你唯一能做的是堅持

所以親愛的,在改變前猶豫,恐懼,焦慮的你,順著靈魂指引的方向邁進吧,陪自己走過心智模式死去又重生的過程,路上的聲音都只是背景,只有你自己是主角,雖然路途偶爾孤單、挫折,但遠方一定會有一片風景等著你,也只屬於你。


圖片|來源



from 女人迷 womany.net https://ift.tt/2S97l0l

最快最新的童裝資訊盡在:www.bonbonjr.com
時尚小孩指南
潮爸潮媽必看網站
時尚小孩|童裝www.bonbonjr.c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