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合先生的工作,她帶著寶寶來到中國,也因中間的政策,她與寶寶留在家裡進行 14 天居家隔離期。原以為隔離期間有吃、有用、有wifi,不至於太崩潰,但她漸漸發現,自己低估了單獨在家帶小孩,母嬰同室連續 336 小時的威力⋯⋯
文|異鄉老母
在 2020 新年期間武漢封城後的第 51 天,配合老公的工作移動,我帶著寶寶來到中國。
當世界各國的肺炎疫情如同接力賽般開始大爆發之際,中國卻開始逐省解禁復工,也轉向對境外移入人口進行隔離管制,除了機場內設置重重入關檢驗,老公宿舍所在的小區也開始實行封閉式管理,由於我和寶寶較晚抵達中國,原本住家裡的老公必須面對「一起隔離禁足」或「自己找地方住」兩種選項,上班族的他找了另外的住所,我們母女 2 人則留在家裡,共同面對這 14 天居家隔離期。
圖片|來源
為了維持當地本土案例「0 新增」的戰疫成果,我們所在省份要求境外人員統一集中到飯店進行隔離及核酸檢測,然多虧政策下加註的兒童保護條件,我和女兒得以留在家裡進行居家隔離,但隔離期間不能踏出家門一步,門口也裝上監視器確保我們動向,另外,每天有不定時上門量測體溫的人員到訪,也常有組團訪視的共產黨部人員、小區委員到宅關心。
縱然隔離期間無所謂人身自由可言,但生活所需物資,如生鮮食物、居家用品甚至淘寶買的網拍都有專人送到門口,連垃圾也僅需放置門口就有清潔人員收拾,在家不出門卻仍有吃、有用、有wifi,我以為這樣的隔離生活其實應該不會太崩潰。
但事實上,我覺得我低估了單獨在家帶小孩,母嬰同室連續 336 小時的威力!
因為老公長期在中國工作,從懷孕時期的備孕到寶寶出生後的照顧,多數事務都由我自己決定及完成,也早已習慣「假性單親」的自立和無奈,因此縱然面對眼前關禁閉半個月的挑戰,我其實沒有太多擔心。但開始隔離生活後,我才發現除了預期中:如廁、洗澡時需帶寶寶旁觀同樂,吃飯、睡覺時得自找時間完成,整天行程塞滿陪玩、餵食、哄睡還有家務瑣事後,我根本無暇意識到每一天是怎麼結束的,在這樣日復一日的循環中,我才發現,當育兒生活沒有中場休息的空檔,也沒和真人閒聊抒發心情的機會,真的會逼人幾近崩潰邊緣,這段隔離期間的難度原來不是足不出戶,而是足不出戶地 24 小時照顧小孩!
從來沒有「育兒期間不得出門」的隔離禁令,但有了孩子之後,我卻好像失去了說走就走的勇氣,短時間的聚餐、看電影變成可以省去的休閒,長時間的進修、工作成了需要拿捏排序的議題,在開始當老母的這一年裡,我常感覺到與原有生活、人際和工作的嚴重脫節,也會因為別人稱我一聲「O媽媽」而不知道跟誰生氣,我多想跟他們說:「我是老母沒錯,但我還是O小姐!」
縱然這句台詞就算喊得出來也徒然換回不明所以的眼神:「啊!那個媽媽壓力太大啦,這樣對小孩不好。」我可以想像對方這麼說。
隔離期終究迎來尾聲,從小區居民委員手中獲頒健康的證明書後,我推著寶寶到小區超市買菜,再到麵包店帶回一杯全糖全冰的珍珠奶茶,我想,這些日常生活的小確幸,滿足的一直都不是物質本身,而是那個擁有自己做選擇的有能力感,買杯飲料我做得到,但想回到理想中的生活,我還在繼續隔離中。
from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2KeRlrf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