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30日 星期四

防疫不無聊!八部女性喜劇電影,笑翻你的居家日常

八部以女性為主角的喜劇電影,你看過幾部呢?

在疫情延燒的這幾個月來,響應沒事不出門,在家最安全的口號,許多人平日開始了遠距辦公,假日的社交行程也一個接著一個取消。生活步調慢了,待在家的時間長了,卻也多了一股說不出的苦悶。沒關係,無法出門,我們還有電影可以振奮心情。這篇介紹八部以女性為主角的喜劇電影,絕對可以讓妳宅在家一邊防疫,一邊笑到煩惱盡失。


劇照來源 | IMDB

《麻辣嬌鋒》The Heat(2013)

不知道妳有沒有同感,奧斯卡影后珊卓·布拉克超會演喜劇,除了經典中的經典《麻辣女王》(Miss Congeniality,2000)之外,她在 2013 年與瑪莉莎·麥卡錫合作的《麻辣嬌鋒》中飾演不苟言笑的 FBI 探員艾許朋,讓人再次見識到她冷面笑匠的搞笑功力。艾許朋破案無數、成就傲人,但也因為過度自大,不喜歡與他人合作而被局裡的同仁排斥。為了破案升官,她只好勉強配合長官要求,與當地警官合作。而飾演當地警官穆林的瑪莉莎·麥卡錫,作為好萊塢近年數一數二的女諧星,渾然天成的喜感也不遑多讓。

穆林超愛爆粗口,愛使各種暴力招數,家裡還藏有完善的軍火庫,讓街頭混混跟上司都聞風喪膽,但骨子裡其實是個正義魔人。穆林用她獨特的方式瓦解艾許朋的武裝,艾許朋也幫助穆林打開與家人的心結,最後兩人聯合出擊成了最佳拍檔。《麻辣嬌鋒》用好警察、壞警察的不敗組合,層出不窮的無厘頭笑點跟滿到爆棚的女力讓陽剛的警界掀起一股女警當道的旋風。


劇照來源 | IMDB

《阿珠與阿花》 Romy And Michele's High School Reunion(1997)

自首映以來已經過了 20 年,《阿珠與阿花》兩位女主角鮮明的銀幕形象和片中展現的女性情誼讓這部喜劇電影還是不少人心中的經典之作。兩個高中好友畢業十年後,依舊同住一起,過著不特別富裕成功,卻也算開心自在的日子。當她們收到即將要舉辦 10 週年高中同學會的消息,突然一股焦慮感上身,開始審視自己過去十年的人生,發現好像沒有任何成就,而為了想讓高中舊識們刮目相看,擺脫過去的魯蛇形象,她們假扮成功人士,編造了一連串謊言,也在這團混亂中差點失去彼此十年的友誼,但當然最後發現,做回原來的自己,才是妳最發光發熱的時刻。

這部電影的劇情也許老梗,卻有幾分真實,出社會後大家無不汲汲營營追求各種成功模板,妳是否正前往事業高峰?妳是否已經成家生子?妳是否擁有穩定的感情狀態?妳是否在忙碌之餘還兼顧了身材臉蛋?妳是否成為了妳曾經誇下海口想要變成的那種大人?

《阿珠與阿花》用溫暖輕鬆帶點憨厚傻氣的口吻告訴妳:人生苦短,別再為了他人的評價而活。


劇照來源 | IMDB

《金法尤物》Legally Blonde(2001)

誰說女性主義不能是粉紅色的?

妳一定記得當年那個活脫脫像是真人版芭比,手上抱著小吉娃娃,穿著一身粉紅套裝勇闖法庭的律師艾兒伍茲(瑞斯薇絲朋 飾),用她的粉紅 power 征服法律界,也征服廣大影迷。一開始只是為了成為配得上男友的理想女性,艾兒放棄了充滿趴踢、光鮮亮麗的姐妹會生活,努力不懈的考上哈佛法學院。但當她一邊試圖挽回男友的心,一邊想盡辦法適應對她充滿鄙夷的新環境時,她漸漸發掘自己真的擁有成為律師的潛力。她運用她的女性直覺與敏感度,成功為委託人洗刷罪名,也贏得眾人的尊重。

《金法尤物》作為讚頌女性特質的經典喜劇,給了我們並非麻雀變鳳凰的老掉牙劇情,而是鳳凰如何變身俏律師的勵志故事。在這部電影中,粉紅色不具任何歧視意義,粉紅色是最具力量的顏色!(延伸閱讀:可愛、叛逆,但很溫暖:影視漫畫裡的「粉紅角色」們


劇照來源 | IMDB

《閨蜜假期》Girls Trip (2017)

先說這部電影不推薦闔家觀賞,因為它實在有點黃有點辛辣,長輩可能要小心服用,但它絕對適合在這種苦悶日子讓妳爆笑解千愁。片中的「閃亮幫」(Flossy Posse)是四個大學好友組成的閨蜜團,在被越來越忙碌的生活佔據日子後,她們漸漸少了聯繫,但終於在幾年後,她們有機會前往紐奧良音樂節來一場解放的閨蜜之旅。

這趟旅行中,她們找回學生時期瘋狂不羈的自己,找回面對失敗的勇氣,找回最重要的姊妹情誼,當然,她們也找回了火辣辣的新戀情。市場上少見這類尺度大開無下限的女性喜劇,讓觀眾看到開黃腔不是男性專利。


劇照來源 | IMDB

《愛 找麻煩》It's Complicated(2009)

「我是我那外遇前夫的外遇對象」,這設定夠荒唐了吧,但人生似乎經常面臨著這樣荒唐的情境。導演南西·梅耶斯非常擅長用幽默詼諧的觀點把熟齡戀情拍的溫暖可愛又不失熱情,而《愛 找麻煩》這部輕鬆喜劇找來了好萊塢變色龍梅莉·史翠普作為女主角,她在片中依舊演技亮眼,把面對外遇前夫的回歸,同時又希望能放手展開新生活的矛盾情感演的恰如其分,再加上史提夫·馬丁的喜感笑果,和亞歷·鮑德溫那無法讓人討厭的前夫形象,產生的化學反應造就了這部讓人又笑又淚但十足暖心的作品。


劇照來源 | IMDB

《伴娘我最大》Bridesmaids(2011)

《伴娘我最大》在 2011 年上映時就已黑馬之姿佔據當年北美票房榜,可以說是女性類型喜劇的里程碑電影,片中集結的搞笑大將太多太多,讓人看得目不轉睛。從《週六夜現場》(Saturday Night Live)節目出身的克莉絲汀·薇格和瑪婭·魯道夫分別擔綱女主角及女配角,搭上蘿絲·拜恩、瑪莉莎·麥卡錫等現在炙手可熱的一線諧星班底,此外,片中還有當時尚未走紅的瑞貝爾·威爾森畫龍點睛的演出,笑點一個接著一個等著觀眾接招。結婚是兩個人還是兩家人的事?不,結婚是伴娘的大事。

片中女主角安妮與反派配角海倫把好友莉蓮籌備婚禮的過程變成了彼此較量的戰場。她們的伴娘致詞比新人誓詞還要更落落長、更情感豐沛。每當安妮用數十年的交情作為籌碼,海倫馬上砸下重金送出巴黎來回機票予以反擊。這場婚禮讓幾個伴娘開始反思自己所面臨的生活難題,也考驗著友誼的韌性,一場伴娘比新娘還瘋狂的爆走婚禮,妳準備好了嗎?


劇照來源 | IMDB

《麻辣女強人》Morning Glory(2010)

好萊塢甜姐兒瑞秋·麥亞當斯在片中清新活潑的形象,搭配老牌硬漢演員哈里遜福特的高冷氣息,形成一股有趣的反差,再加進黛安基頓極盡毒舌嘲諷的演出更是錦上添花。女主角貝琪面臨被裁員的失業危機,唯一錄取她的新工作是擔任收視率岌岌可危的早晨新聞節目製作人。她不僅要使出渾身解數搶救收視,還必須時刻緊盯大牌過氣主播邁克的動向,也在生活品質與事業成就的平衡中掙扎。

雖然《麻辣女強人》提出女性是否能夠魚與熊掌兼得的大哉問有些陳腔濫調,著墨於女主角自我成長及其與周圍角色情感連結的敘事也較多一些,但該有的搞笑成份也沒有少,是部故事性完整又兼具娛樂性的溫馨喜劇。


劇照來源 | IMDB

《瞎趴姊妹》Sisters(2015)

《瞎趴姊妹》這部電影的知名度雖不高,但由蒂娜·費與艾米·波勒這對喜劇黃金組合出演,走一貫白爛帶點重口味的笑點路線,仍舊會讓觀眾笑到臉頰發酸。電影講述一對久未見面的姊妹,因父母要將舊家賣掉而聚首,她們決定好好利用最後在老家相處的時光,舉辦一場玩很大的離別派對。

妹妹瑪拉(艾米·波勒 飾)一直以來都擔任有責任心又拘謹的照顧者角色,而姊姊凱特(蒂娜·費 飾)則過著隨性不羈的生活,但在這場派對上,瑪拉決定要豁出去好好瘋一場,凱特則第一次答應要負起照顧大家的責任,然而這場懷舊派對卻因這對姊妹間的衝突而徹底失控。



from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3d90GND

最快最新的童裝資訊盡在:www.bonbonjr.com
時尚小孩指南
潮爸潮媽必看網站
時尚小孩|童裝www.bonbonjr.com

可愛、叛逆,但很溫暖:影視漫畫裡的「粉紅角色」們

在影視娛樂中,我們時常看見他們運用顏色,塑造一個角色的特質。從電影《金法尤物》到日本動漫,我們來看顏色是如何從形塑刻板印象,到成為一種解放個人特質的方法。

台灣小男孩對於粉紅色的抗拒,使得陳時中部長與其他官員於疫情直播記者會,紛紛戴上粉紅色口罩,並表示:「顏色沒有性別,我們小時候最喜歡看的卡通影片,就是粉紅豹。」

粉紅色在歷史脈絡中一開始是男性的顏色,與當今社會粉紅色被視為女性專屬色的概念大相逕庭。當原始人鑽木取火之後,從火的發現,人類開始熟食,火也大大提升人類生存機率,紅色與火焰產生聯想,被視為光亮,熱情,勇氣同時象徵生命的顏色。摻了白的紅色—粉紅色在法國宮廷中則是成為未成年男性的專屬色,成年男性則是使用紅色。


圖片|來源

當膚色成為撕不去的標籤

在歷史脈絡演變以及流行文化的推進,粉紅色逐漸從男性專屬,成為女性專屬的顏色,並與女性氣質掛勾。從我們小時候看的金剛戰士中,紅衣戰士是由白人男性扮演,黃衣戰士由亞裔女性扮演,黑衣戰士則是黑人男性扮演,粉紅戰士則是由金髮碧眼的白人女性飾演。顏色與人種的關聯性並不是從金剛戰士才開始,早從 18 世紀,生物學家 Carl Linnaeus 卡爾林奈將人種膚色與顏色畫上等號並賦予氣質。舉例來說,白色:白種人,氣質為樂天、機敏、受法律管制的;黑色:非裔黑人,狡猾、懶散、奴役氣質;黃色:亞洲人,易受輿論左右、憂鬱氣質;紅色:美洲人,愛好自由、受習俗約制、易怒氣質。


金剛戰士中的粉紅戰士。圖片|來源

粉紅色不只代表可愛

從喜劇電影《金法尤物》中的女主角艾爾伍茲(Elle Woods),我們可以看到粉紅色是如何與特定印象畫上等號。劇中艾爾伍茲特別喜愛粉紅色,每次出場都是穿著粉色套裝、抱著愛犬吉娃娃,這樣的形象深植人心。而反映在現實世界裡,粉色也時常被當作是小女生專屬、金髮嬌嬌女喜愛的顏色。


艾爾伍茲(Elle Woods)。圖片|來源

將色彩心理學觀念帶到日本動漫角色中,我們發現日本動漫角色髮色也傳遞出角色個性訊息,讓讀者第一眼看到角色時,很容易可以猜想到角色的人物設定與其個性。

以下筆者列出動漫髮色與其顏色對應的個性:

黑髮:神秘、保守,也因為亞洲人髮色多為黑髮,因此在部分動漫設定,黑髮也是較為平凡的髮色。

金髮:王子、高貴、自信、天真,西洋人角色多為金髮藍眼等刻板印象。

銀白髮:冷酷、高傲、冷靜、崇高、自戀

紅髮:熱情、魯莽、積極、喜愛冒險、紀律嚴明

粉紅髮:仁慈、可愛、女性特質、青春

橘髮:忠誠、樂觀、衝動、自我

藍髮:理性、冷靜、聰明、冰山美人、成熟,不過近期藍髮男性角色多設定為大哥型個性

綠髮:隨和、平靜、不與人爭、開明,有些綠髮角色擁有反體制的特質

其中擁有粉紅色頭髮的角色不少,大多是女性角色,這些女性角色大部分擁有亮眼的粉色頭髮,與充滿女性氣質的外表。不管個性成熟或是青春無敵的小女生,我們可以從眾多粉紅色頭髮角色人物設定中,看到個性並沒有像觀眾看到的如此人畜無害。這些角色經常會做出與外表不相符的事情,日文有特定名詞來形容這種類型的角色「腹黒ピンク(Pink)」。

「腹黒ピンク(Pink)」意思是:表面和善溫和(特別指粉紅髮色的角色),內心卻想著邪惡事情或有心機的人,也因此動漫圈出現了一句口頭禪為「粉紅切開來裡面都是黑的」。也許是因為粉紅色成為女性代表色後,被賦予了溫暖、青春、少女、可愛等標籤,當擁有這些標籤的女角做出與外表不相符的事情,才會讓觀眾感受到強烈反差感,而這樣的反差感,反而讓角色更加立體化、人性化。也就是同一事物身上,同時存在的兩種互相矛盾的性質傾向——呈現出角色「兩面性」,這樣的兩面性又與日本民族性息息相關。

漫畫作者善於使用顏色與角色形象反差來增幅角色特色。流行文化中,象徵天真無邪的粉紅色染上黑色,這樣黑化的過程,很容易讓人聯想到女性的貶意形容詞。但是在動漫文化領域,並非全為貶意,反而成為角色特色以及「萌」點 (萌意旨對作品中的虛構角色表達強烈喜愛的用語),「腹黒ピンク」女性角色並非利用男性以博取上位,或做利益交換,不如說她們自己撕除了身上的標籤,為了展現真實自我。

粉紅教主與龐克相遇


圖片|來源

說到 Hello Kitty,大家腦海中浮現的印象不知道是甚麼?可愛、友誼、沉默還是粉紅色?

Christine Reiko Yano 著作《Pink Globalization: Hello Kitty's Trek across the Pacific》,分析英國小女孩化身——可愛教主 Hello Kitty,從 "charm of muteness" 溫順無口娘的姿態,在全球化的過程中成為叛逆新世代龐克巨星的現象,並受到女性主義者還有「暴女」們的喜愛。

書中談到 1990 年代,暴女(Grrrl)是一種地下龐克女性主義運動,也被視為第三波女性主義的一環。暴女們主張一種激進的女孩文化(Radical Girl Culture)並號召女孩們應該要從大眾媒體到個人形象中,都要盡情表現自我,其中就包含了「女孩」元素。原先被女性主義者質疑擁有女性刻板印象的 Kitty,重新被暴女們擁抱成為了新一代的龐克教主。她不是那麼沉默,不是那麼的完美無瑕,她一樣跟青春期的少女們,有著叛逆卻又可愛的一面。

流行文化中對於可愛的形象,也隨著各種文化混雜攪揉而有了新的樣貌。近期漫畫作者也不吝把男性角色賦予粉紅髮色,例如:真島浩作者的《妖精的尾巴》男主角髮色即是粉紅色,《JOJO奇妙冒險》與《鬼滅之刃》的大反派也是粉紅髮色。動漫角色髮色現在也未必與色彩學指涉的意涵連結,而是採取一種更自由的策略。

粉紅色在流行文化如果能被不同性別使用,被不同性別的人喜愛,在流行文化文本及閱聽人交互作用之下,也許每個性別的人都能喜歡粉紅色,如同陳時中部長所說的顏色不分性別,粉紅色是種溫暖的顏色,也是很有力量的顏色,更是屬於所有人的顏色。

參考資料:

[1]《身體變化:西方藝術中身體的概念 頭顱骨和人種的概念意象》by David Bindman
[2] 成句/粉紅切開來裡面都是黑的
[3] 一個原本屬於男性的顏色──粉紅色的極簡史
[4]《Pink Globalization: Hello Kitty's Trek across the Pacific》by Christine Reiko Yano



from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2KR6FdE

最快最新的童裝資訊盡在:www.bonbonjr.com
時尚小孩指南
潮爸潮媽必看網站
時尚小孩|童裝www.bonbonjr.com

張曼娟專文|沒做過照顧者,所有指責都是置身事外

張曼娟談家人照護,她表示,照顧者是不能休息的捕手,而「觀眾」又怎能有過高的要求呢?

文|張曼娟

照顧者就像一個捕手,不管被照顧者投來的是直球、曲球、蝴蝶球,各式各樣的變化球,乃至於失控的暴投,都要拚了命的穩穩接住。灰頭土臉,甚至遍身傷痕也要接,萬一漏接了,也是可以體諒的吧?畢竟,照顧者是不能休息的捕手,「觀眾」又怎能有過高的要求呢?

照顧者的等級

「為什麼在我做了這麼多事之後,得到的不是感激,而是責怪?」

「為什麼其他的手足可以完全置身事外,只有我孤軍奮戰?」

「為什麼成為照顧者之後,忽然變成家中等級最低下的那個人了?」

到底是什麼情況,讓不能休息的捕手成為如此孤獨、等級低下的人呢?

當然是坐在高台上的「觀眾」。

他們可以衣著整潔、纖塵不染的旁觀激烈球賽,還可以指手畫腳、任意批評,忘記了自己原本也應該是場上的打者或捕手。那位暴投不斷的投手,其實也是他們的家人或父母。

急診室的醫師朋友對我說:「被送進來的老人身邊會有一位形容憔悴、意志消沉的人,一看就是主要照顧者,他的臉上甚至沒什麼表情,只有疲憊。接著來的是其他家人,精神飽滿、情感豐沛,一聲聲的問:『怎麼會這樣?前幾天不是還好好的?怎麼搞的?』」

朋友說,他真的很同情那個照顧者,很想對其他人說:「你們如果天天在照顧,就會知道怎麼搞的了。」


圖片|來源

演講時遇見一個四十幾歲的單身女子思瑜,因為她的工作不穩定,其他兄姐經濟狀況好得多,便請她先辭職,由兄姐們支付生活費,讓她專職照顧臥床插管的母親。思瑜搬回家與母親同住,原本以為不過是一年半載的權宜之計,沒想到已過了三年,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沒有一天可以鬆懈休息,更不要說是出外旅行了。

照顧者症候群一一來報到,醫生說她的內分泌失常,必須調整生活型態。她和兄姐們商量,是否可以請專業看護?姐姐問她:「那你的生活怎麼辦?要出去找工作嗎?你已經快五十歲了。」她告訴姐姐,她不是為了不想工作才照顧母親的,只是她現在已經達到極限了,想要休息一個月。

過兩天,大哥打電話來了,義正辭嚴的對她說:「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你有你該做的,我們也有我們自己的事情要做,每個人都把事情做好,就沒有問題了。你現在這樣擺個爛攤子,是想要誰幫你收拾呢?」

思瑜說,過去三年,那些難熬的夜晚,都是她獨自在撐,等到母親狀況平穩時,兄姐回來探望,似笑非笑的說:「情況還好嘛,哪有你說的那麼糟?你自己要放輕鬆。待在家比上班好太多了,沒有那些明爭暗鬥,想休息隨時可以休息,多輕鬆。」他們是談笑用兵型的觀眾,看不見場上的塵土飛揚。

兄姐們一、兩個月才回來探望一次,他們不知道照顧到底是怎麼回事。

思瑜講述這件事時,還是忍不住掩面痛哭。她哭的是家人如此冷酷,無處可以求援,彷彿成為獨力照顧者,是他們給她的恩賜。

「我當初就不該辭職;不該成為媽媽的照顧者;不該拿他們的錢;我也很想成為只出錢不出力的孝順女兒啊。」她哭著說。

若蔓和先生經營連鎖店的生意,為了拓點,經常國內外到處奔波。母親急症過世,她沒來得及盡照顧之責;父親生病時,她便扛下照顧的責任。父親是重男輕女的老派人,一直希望兒子能隨侍在側,但是弟弟總是有千百種不出現的理由。

「我要照顧孩子啊,你知道單親爸爸是很辛苦的。」其實,他最小的兒子都已經上大學了。

「距離那麼遠,我又沒有車,很麻煩。」從苗栗到台中應該不算太遠,有火車和巴士可搭。

若蔓為父親請了外籍看護,可是,父親沒有安全感,一定要有自己人陪在身邊才放心。先生和她約好一起去法蘭克福參展,她拜託弟弟回家陪父親幾天,弟弟又是各種推託藉口,若蔓忍不住說:「照顧是很累的事,你就不能分擔一點嗎?爸爸不是我一個人的,他當年還賣掉房子供你出國念書呢。」

「你累什麼?你不是有錢又有名,很有成就、很有辦法嗎?」

若蔓瞬間說不出話來,她明白,弟弟對她的人生非常不滿。從小優秀的弟弟一直覺得有錢、有名又有成就的人應該是他。

「你現在知道人生的真實面了吧?世界本來就是不公平的。」

若蔓沒有再跟弟弟求援,她懂得了一種幽微的心態,這個觀眾是來看她心力交瘁、看她出紕漏了,才能求取優越感,覺得自己終於凌駕於上了。

很多時候,照顧者的等級是低下的,不管曾經是弱勢或強勢的那一個。在照顧現場,照顧者感受到自己心中的曲折,也看清了高台上觀眾的樣貌。那些願意走進場中、為照顧者遞一杯水或是送上一個擁抱的人,都是品格高尚的貴人。

本文出自張曼娟《以我之名:寫給獨一無二的自己》,由天下文化授權原文轉載,欲閱讀完整作品,歡迎參考原書。


《以我之名:寫給獨一無二的自己》



from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2We60bJ

最快最新的童裝資訊盡在:www.bonbonjr.com
時尚小孩指南
潮爸潮媽必看網站
時尚小孩|童裝www.bonbonjr.com

「越愛他,就覺得越累」辨識情感中的情緒勒索陷阱

我們要如何辨識對方是不是在對自己情感勒索?如果是,我們要如何堅定自己,不落入對方的陷阱呢?

公號 ID:knowyourself2015
公號簡介:人人都能看懂、但只有一部分人才會喜歡的泛心理學。

前幾天,有位後台的留言者告訴我們:「今年畢業,打算在離家遠一點的地方找工作,更自由。但家裡人三番兩次叫我回去,已經好幾個月了。每次我拒絕,我媽就會說『好女兒都要留在母親身邊的』、『你不在我怎麼活得下去』,我壓力越來越大⋯⋯從小開始她就這樣,也不是一次兩次了,每次我有點自己想法,她就會說我讓她難受。唉,我該怎麼辦呢。」

有時,我們親近的人會想方設法讓我們答應他們的要求,而當我們一次次勉為其難地答應後,又感到非常痛苦。心理學家蘇珊.福沃德(Susan Forward)將這種控制他人的行為稱為情感勒索(emotional blackmail)。

今天,我們就來導讀她的書籍《情感勒索》,向大家介紹什麼是情感勒索、勒索者的幾種類型,以及應該如何應對情感勒索。


圖片|來源

什麼是情感勒索?

福沃德博士把情感勒索解釋為:勒索者通過利用他人的恐懼感、義務感與罪惡感,來控制對方按照勒索者的意願行事。情感勒索不止發生在親密關係中,也會發生在其他親近的關係里,例如發生在父母子女之間、好友之間、關係緊密的上下級之間等。

不論勒索者平時對被勒索者有多關愛,一旦勒索者覺得自己無法得逞,就會試圖威脅他人來迫使他人妥協和讓步。而被勒索者則往往深陷其中,甚至沒發現自己被情感勒索。(Forward & Frazier, 1997, p.4)

福沃德博士指出,如果對方真的想以一種公平的方式、懷著對你的尊重和愛來解決衝突的話,他們會把你們之間的問題放到台面上討論,而不是抱怨,或說一些陰陽怪氣的話讓你猜測他們的意圖;他們會試圖了解你的擔憂和感受,認真傾聽你為什麼拒絕他們的要求,並且承擔衝突中他們需要負起的責任。即使對方有強烈的不滿,也不會夾雜對你的侮辱和蔑視。(延伸閱讀:結婚後,我有權利拒絕做愛嗎?

相反,如果對方想在情感上打擊你、迫使你讓步,對方會(p.14):

  • 試圖控制你。對方似乎不懂適可而止,一定要你答應才肯罷休
  • 忽視你的申辯。對方會不接話,另起話頭(「你說的很有道理,但是⋯⋯」)或是辯稱你提出的想法根本不重要
  • 堅持認為自己的品格和動機優於你。比如對方會說「你的想法是自私,而我才是為了這個家好」
  • 不去承擔你們之間產生問題的責任。明明對方對你們倆之間的衝突也負有責任,但他會堅持自己一點錯都沒有,你才是需要負責的人。

勒索者使用的方式、說辭也許不盡相同,但依然能找到底下的共性,比如他們慣常使用的手段以及扮演的角色。我們會在接下來的部分詳細介紹情感勒索者的分類與手段。


圖片|來源

情感勒索者的四張面孔

看似相同的勒索者,實際上能分成四種類型:懲罰者(Punishers)、自我懲罰者(Self-Punishers)、苦情者(Sufferers)與引誘者(Tantalizers)。

首先,懲罰者是最明顯的,人們最容易識別出他們,因為任意的拒絕都會引起憤怒。懲罰者會讓他人明確知道他們的要求,以及如果他們不被滿足,別人可能會承擔的後果。(p.19)

懲罰者有兩類,主動的懲罰者與消極的懲罰者。主動懲罰者會直接說出自己的威脅,例如,「如果你不答應我的請求,我想我們的關係沒必要繼續了」;而消極懲罰者則是被動攻擊的好手,他們用沈默作為武器,暗示別人「哪裡做錯了,自己好好想想」。在要求被滿足以前,即使被吼「說話呀!」,被動懲罰者也不會開口,只是繼續保持惱人的沈默。(延伸閱讀:總是強調「孝順」的人並不懂愛,而一味批判孝順的人可能也是一樣

第二類情感勒索者是自我懲罰者。懲罰者把威脅指向他人,而自我懲罰者則把威脅指向自己,強調如果他們沒法得償所願,會對自己做什麼可怕的事情,比如用自殘挽留要離去的戀人,用自殺絆住想要遠離家庭的孩子等等。自我懲罰者知道,想要操縱我們,最成功的方式就是威脅要損害自己的健康和幸福。(p.27)

第三類勒索者是苦情者。與自我懲罰者相似的是,苦情者也非常善於把自己的痛苦歸咎於他人。但苦情者不會威脅要懲罰別人或自己。苦情者往往將自己的悲慘境遇歸咎為命運不順,輸出大量負能量,以此讓你覺得應當給他一些滿足。

最後一類情感勒索者是誘惑者。誘惑者擅長找出我們的需求,然後用美妙的承諾來操控我們,叫我們遵照他們的要求做,告訴我們除非唯命是從,不然什麼也別想得到。他們是最不容易被察覺的勒索者,因為表面上,他們似乎在給予我們鼓勵,承諾會給我們愛、金錢或事業。這些承諾乍一聽很誘人,卻都是虛幻的,因為誘惑者會一次次地否認自己的承諾。以至於受害者好幾次發現自己的期望落了空後,才意識到自己被情感勒索了。

一位情感勒索者未必只有一張面孔,他們可能會在幾種勒索者之間切換,比如一位懲罰者發現恐嚇你無效時,也可能成為自我懲罰者,轉而拿自己作威脅。在情感勒索的過程中,他們擅長使用下面的幾種手段來實現目的:(pp.72-89)

  • 角色塑造:勒索者把自己塑造成「好人/有理的、權威的角色」,把拒絕他們勒索的人塑造成「壞人/無理的、需要他們指導的角色」。比如一位父親在勒索孩子時會說:「因為我是你爹,而你是我孩子,孩子懂什麼,當然得聽爹的。」
  • 歸於病態:勒索者把我們的拒絕貼上「歇斯底里」、「有病」的標籤。於是,我們原本合情合理的訴求變成了不理性、不正確的要求。勒索者可能不會直接說「你不正常」,但是會用種種表現迂回、間接地暗示「你不行」,比如,他們可能說「你為什麼會感到生氣?你果然像你母親一樣敏感/」
  • 尋找同盟,聯合陣線:勒索者有時看自己沒辦法控制被勒索者,就找其他人成為自己的同盟。比如,被逼婚的人們發現,除了自己父母不斷地提出要求外,親戚和父母的朋友有時也會參與勸說。當發現親戚和朋友也無法讓你聽從後,勒索者可能會搬出更權威的救兵,像是「社會規則」、「老祖宗文化」等等。
  • 反面對比。情感勒索者會拿其他人作為完美的標準,與那些人相比,我們似乎充滿缺點。勒索者會說:「為什麼別人能滿足我的要求,你卻不能呢?」面對這種比較,許多人會忍不住滿足勒索者的要求,來證明自己不比別人差。

如果將情感勒索的種類和方式一一描述,乍一看似乎很明顯。但為什麼有時人們會沒發現自己被情感勒索呢?(同場加映:【為你點歌】離開一個明知不適合的人,為什麼我還是很難受?

在福沃德博士看來,這並非是因為被勒索者愚笨或是過分軟弱,而是勒索者往往擅長利用被勒索者的心理弱點。


圖片|來源

重重迷霧,讓我們很難抗拒被情感勒索

福沃德博士指出,我們很難拒絕勒索者的威脅,是因為勒索者利用了我們的恐懼感(Fear)、義務感(Obligation)與罪惡感(Guilty),來掩蓋勒索者的自私需求。福沃德博士提取了這三種情緒工具的首字母,將它們合稱為「情感迷霧」(FOG)。我們將挨個介紹這迷霧的組成成分。

恐懼感

日常生活中,我們會時不時透露出我們怕什麼、逃避什麼、緊張什麼。對越是親近的人,我們越是不會掩飾。而情感勒索者會有意無意地利用我們的恐懼感威脅我們。

比如說,情感勒索者可能會利用我們對分離的恐懼,威脅我們一旦不聽他們的話,就要和我們斷絕關係(「分手」、「搬出去」等等)。福沃德博士把對分離和被拋棄的恐懼稱為「最基本的恐懼」,因為它是非常根深蒂固的。

在我們祖先生活的時期,如果被族群和親人拋棄,就可能意味著死亡。於是對「分離」的恐懼被保留下來,促使孩子貼近他們的父母、人們尋找他們的同伴,提高我們的生存幾率。而一旦情感勒索者揚言要離開我們,就會觸發這種基本又深層的恐懼。(延伸閱讀:惡作劇好笑嗎?科學家:「樂見別人不幸」幫助我們存活

一旦分離的恐懼被觸發,我們可能就陷入了「災難化」思考模式,忍不住想一旦對方離開後,自己會陷入多麼悲慘的境地。但實際上,如果我們靜下心來、跳出恐懼,會發現對方可能只是虛張聲勢;或者即使勒索者離開,我們也依然可以得到其他人的愛和支持,不至於陷入假想中的悲慘情境。(p.46)

義務感

我們的義務感受到許多外在因素的影響,比如教育、社會環境、宗教等等,我們從別人那里學到自己有什麼義務、應該對什麼負責。

勒索者擅長把自己不合理的要求,扭曲為我們應盡的「義務」。他們會強調自己為他人放棄和犧牲了多少,來讓我們感到有欠於他們(p.49),比如用傳統的「孝道」強迫孩子對自己言聽計從,或是以孩子為借口留下伴侶。

利用義務感總是能讓我們一而再、再而三地上鉤,甚至即使被勒索後,也不願意承認被勒索。這是因為社會不斷教育人們「盡義務是件好事」。

罪惡感

罪惡感通常會與「責任感」共同使用。勒索者利用了我們希望自己「做個好人」的願望,通過把不屬於我們的責任強加在我們身上的方式(「你得對我的快樂和生命負責!」),讓我們產生過度的內疚感與罪惡感。我們很難抵抗罪惡感,是因為人們很難承受自己犯了錯,犯錯意味著可能會失去別人的認同,或是意味著失敗。(p.55)

此外,在勒索者眼中,我們讓他們失望的「罪行」永遠不會過期。勒索者會「翻舊帳」,他們會翻出許多過去的「罪行」,來迫使我們繼續對他們愧疚。讓勒索者失望了一次的人,就像是欠下了永久的債。

勒索者不止單獨利用一種情感,他們會讓恐懼、義務感與罪惡感交織在一起,讓被勒索者更難識別和擺脫陷阱。

當然,直接離開被勒索的關係可能是擺脫情感勒索最快的方法。只是生活中有許多複雜的情境,讓離開變得困難或不可能。考慮到這些情況,福沃德博士列舉了應對勒索前的準備工作與方法,來教讀者如何有策略地應對情感勒索(pp.153-235)。


圖片|來源

如何應對情感勒索?

在行動開始前,改變過去的認知和行為

在開始應對情感勒索前,我們在平常要做些準備。其中的一個方法是學會並練習一個強有力的聲明。

很多時候我們會選擇屈服於勒索,是因為我們內心有許多負面的聲音給我們灌輸了錯誤、無力的念頭。比如一想到我們拒絕會引起家人的怒火,我們可能就會內心閃過「我無法承受他們生氣」的想法;又比如當對方揚言要離開,內心閃過「我無法承受一個人過日子的孤獨」。

而福沃德博士指出,要將「我承受不住」的聲明替換成「我承受得住」。每當心中有「我承受不住」的念頭閃過,就大聲地在內心說「我承受得住」。

事實上,「承受不住」的聲音只是聲音,我們過去只是將它們同現實混淆起來。而在嘗試拒絕勒索後,勒索者未必就真的會把你單獨留下;或者即使重新回到單身生活,也未必就過得不快樂。(推薦閱讀:寫在何妤玟離婚後:選擇分開,正是因為她足夠認識自己

另一項可以做的準備工作,被福沃德博士稱作「扭轉行為」:我們把自己過去面對勒索時的行為列出來,然後寫下過去行為的反面,並填入「過去我⋯⋯,現在我⋯⋯」的句式中。例如:

「在過去,我會告訴自己:我的要求是錯誤的(過去的行為);現在,我會告訴自己:我的要求是合理的,即使它讓勒索者感到難受。(與過去截然不同的行為)」

「在過去,我暫時屈服是為了以後再表明我的態度;現在,我要在衝突中堅持自己的立場,當場表明我的態度。」

寫下來後,在平時大聲地朗讀,可以增加我們扭轉自己行為、拒絕被勒索的信心,為下一步直面勒索做準備。

行動過程中——用 SOS 法應對情感勒索

福沃德博士介紹的 SOS 法,指的是在應對勒索過程中的三步驟:停下(Stop)、觀察(Observe)、謀劃(Stratgize)。

第一步是停下。勒索者擅長製造緊迫感,不給你留下思考時間,讓你得立刻作出決定。這時我們要做的,正是告訴勒索者我們需要時間,先中止勒索者的勒索行為。而且,越是看起來非常重大的事情(比如婚姻、換工作),我們越是需要更多時間來想想清楚:這個決定對他意味著什麼,又是否會傷害到我們自己。

行動的第二步是觀察。勒索場景就像一個戲劇,跳出來,給自己空間收集訊息,看看到底在勒索過程中發生了什麼。下圖列出了一些問題,我們可以用它們來觀察和分析勒索中雙方的需求與狀態:


圖片|作者提供

在分析完雙方的需求,弄清楚勒索者的目的後,我們進入第三階段:謀劃。在這個階段,我們可以有技巧地反擊或拒絕勒索。

福沃德博士給出了一些勒索者在我們拒絕後會有的常見反應,以及我們該如何回應。

一種常見的回應是詛咒和威脅。懲罰者和自我懲罰者為了強迫你改變自己的決定,會嚇唬你,聲稱你的決定將導致負面的結果,而且這都是你的錯,他們可能會說:「如果你不關心我,我最終會被你氣到送醫院」、「你不再是我的孩子了」等等,而這時候,你可以堅守自己的立場,並向他們指出這是他們自己的決定,而他們完全可以有不一樣的反應,例如「那是你的選擇」、「你可以選擇這麼做,我已經下定了決心。」

第二類常見的反應是罵人、貼標籤和負面評價。勒索者的目的是為了讓你陷入「自我辯護」中,這樣他們就可以把對話的重心轉為攻擊/反攻擊,而讓你偏移最開始的意圖。所以這時你可以將他們的話以及那些話引起的反應放到一邊,重新回到你的拒絕上。舉個例子,當勒索者說「你怎麼變得這麼無情,你以前不是這樣的」、「我以為你是個好孩子」。你可以回答「你說的沒錯,不過我們再繼續聊聊剛才那件事,我還是不同意。」(同場加映:【為你點歌】就算傷心,也不要輕易放棄自己

與貼標籤類似,另一種試圖轉移你注意力的方法是刨根問底。比如反覆追問你「為什麼要拒絕、你到底在想什麼」。記住,在面對這些試圖激發你恐懼感、義務感和愧疚感的話語時,我們要做的是撥開迷霧,專注於我們談話的目的。這並不是說我們不允許自己感受到這些情感,我們依然可以感到害怕和內疚,只是我們可以選擇作出與過去不同的反應。

讀完今天的文章,希望大家對情感勒索與應對它們的方法有了初步了解。礙於篇幅,我們無法在今天一次性地介紹完有關情感勒索的所有內容。想要了解勒索者是怎麼形成的以及更多的針對情感勒索的應對方法,可以閱讀福沃德博士的《情感勒索》一書。



from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3c37sEB

最快最新的童裝資訊盡在:www.bonbonjr.com
時尚小孩指南
潮爸潮媽必看網站
時尚小孩|童裝www.bonbonjr.com

【性別觀察】強尼戴普與安柏赫德的家暴案:看見男性受害者,與 #MeToo 運動並不衝突

從 2015 年至今,強尼戴普與前妻安柏赫德的家暴事件,風波不斷。最初以受害者身份現身的安柏赫德,如今反而被指控為加害者。藉此事件,讓我們來討論男性受害者困境,以及怎麼看待 #MeToo 運動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吧!

美國好萊塢影星強尼戴普 (Johnny Depp) 與安柏赫德 (Amber Heard) 於 2015 年結婚;接著,又在 2017 年離婚,結束關係。 當時,安柏赫德對外表示,自己屢遭強尼戴普家暴,也出示瘀傷照片來證明自己所言非假。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美聯社

然而,事情卻在今年有所逆轉,實情似乎不如原先外界的想像。

2020 年初,外媒公開一段錄音檔,是兩人在 2015 年的口角過程,其中安柏赫德承認自己對強尼戴普施暴,包含揍對方、朝對方丟擲利器等等。 4 月 6 日,英國媒體 Daily Mail 釋出另一段錄音檔,透露強尼戴普當時未能閃過前妻安柏赫德扔過來的酒瓶,遭削斷手指。

2015 年至今,這起家暴事件與後續引發的討論仍在持續中。許多人將此視為事情的翻轉,並且改指責安柏赫德,但我們希望邀請大家退一步來看,在親密關係暴力中,男性與女性都可能是受害者,而這也是 #MeToo 運動存在的價值。

「你可以還手,為什麼不做?」男性受害者的困境

聯合國婦女署指出,全球有三分之一的女性曾經遭受暴力對待。將目光放到臺灣,根據衛福部 2018 年統計, 在「婚姻/離婚/同居關係暴力」項目中,女性受暴者佔 82% ,男性受暴者則佔 16% ,其餘不詳。

當提及家暴或性侵,大眾第一反應常是加害者為男性、受害者則為女性。就統計數字而言,受暴者確實以女性為多,但不表示男性受暴者不存在。

在既有的性別框架下,相較女性,男性更常被要求獨立、堅強、有力,強調「陽剛且具備男子氣概的男性,才是正常的男性」。在這種社會氛圍裡,當男性成為受害者,可能因為不願示弱、丟失自尊,或擔心自己的遭遇受到質疑,而不敢求助或揭露。

「男加害、女受害」的二元對立假設,某種程度,也讓男性求援變得更加困難。

我們在過去專訪城男舊事心驛站主任黃重仁,邀請身為社工師的他,與我們分享男性困境。

「許多男性,對於親密關係暴力的察覺意識非常低,也相對不願意求助。」黃重仁提及,男性多被認為要壓抑情緒、彼此競爭、靠自己生存,這是社會賦予男性的「社會責任」,因此他們是相較女性而言,是更孤獨、疏離地成長的。(推薦閱讀:專訪城男舊事心驛站主任黃重仁:至少別讓男性覺得自己孤立無援

國外 YouTuber MoeAndEthan 曾進行一場社會實驗,當民眾看見街上「男性毆打女性」和「女性毆打男性」時,反應截然不同。對於前者,多數人見義勇為,憤憤不平;對於後者,多數人卻只是瞄個幾眼,不以為意。

無論性別為何, #MeToo 鼓勵「所有人」站出來

先前,安柏赫德以家暴受害者的身份受到關注,也常為受暴女性發聲。因此,在事件翻轉後,有人開始檢討 #MeToo 運動,認為這是當初大眾一面倒相信女方說法的原因。

#MeToo 運動,起於哈維溫斯坦性侵事件,而後讓更多性侵受害者或倖存者願意站出來,訴說自己的遭遇,原先無處伸張的苦痛終於有了另一種解方。當 #MeToo 從美國好萊塢延燒到世界各地,我們於是看見,這些性騷擾或性侵害並非純然的個案。

延伸閱讀:

對於受暴事件與受害者,不該僅有單一敘事與想像。 #MeToo 進行至此,早已是時候看見更多「非典型受害者」。

臺灣男性協會理事陳柏偉即言:「以固定性別區分加害者與被害者,不只降低了廣泛男性參與運動的可能性,更讓男性受害者感到無比矛盾,因為自己的受害經驗又再次遭到忽視,甚至因為生理性別被劃入了加害者的行列。」

#MeToo 運動的本質與初衷,是鼓勵受害者或倖存者拿回話語權,為自己的經驗發聲。

其實,讓男性受害者現身,與 #MeToo 運動所要提倡的核心理念,並不衝突。 #MeToo 運動之所以重要,在於鼓勵「我」勇敢說出來。或許可以做得更好的是,理解「男加害、女受害」並非絕對,在鼓勵女性受害者發聲的同時,也不漏接男性受害者。

親密關係破裂,暴力絕非解方

我們看到,強尼戴普和安柏赫德在這段親密關係中,雙方都習慣用暴力來「解決問題」。然而,暴力不僅無益於溝通,甚至會造成雙方精神與肉體上的傷害。

性別力百科

親密關係暴力

 

遭受現有或曾有親密關係之伴侶,實施身體、精神或經濟上的騷擾、控制、脅迫或其他不法侵害行為。大致上可分為以下幾種:

身體暴力、言語暴力、心理暴力、操控暴力、性暴力。

參考資料:《親密關係暴力防治手冊》。姚淑文、溫筱雯。
當關係出現裂痕,需要伴侶一同理性面對,且以不傷害到對方為前提。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美聯社

強尼戴普與安柏赫德的家暴案,至今未有結論,相關官司也仍在進行。在評斷誰是加害者、誰是受害者之餘,更重要的是去看見,一段親密關係中的暴力問題。

透過這起事件,除了看見男性受害者的困境,大眾也對 #MeToo 運動有了更進一步的思考與討論。性別平權,本非一蹴可幾,在尋求最佳解答的路徑上,思辨或碰撞在所難免,也是必經過程。

你的想法又是什麼呢?歡迎與我們分享。

參考|
[1] 97年至107年家庭暴力事件被害人性別及案件類型。衛福部。
[2] 【發聲】 #MeToo 運動的男性觀點。臺灣男性協會。



from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3d4vsqC

最快最新的童裝資訊盡在:www.bonbonjr.com
時尚小孩指南
潮爸潮媽必看網站
時尚小孩|童裝www.bonbonjr.com

【一個人的派對】渣滓還是寶貝?各有偏愛,也各有公論

一個人好不好,值不值得珍惜,有時候當下難以辨識,所以看走眼也不用太懊悔,抽身再來過就好。

我專注地用 Hario V60 沖單品咖啡時,利亞說起那則勁爆的娛樂新聞。

「渣中之渣!」咖啡灑出來一點點。利亞認為渣男並非一個好男人慢慢變壞的互動過程,而是東窗事發後的原形畢露。別人的私事我沒興趣,也希望能假裝生命中不曾有過近似的劫數。(推薦閱讀:【一個人的派對】飛機上的邂逅:他終究只是希望被需要

我倒是相信渣滓也有過高光時刻,尤其在廚房裡。茶、酒、咖啡,一向是我的福祿壽,也是我的歲寒三友。用完的茶包和咖啡渣,可轉放到冰箱裡吸異味,變味的咖啡粉能製冷萃咖啡,過期茶葉會用來做茶葉蛋,或直接放在茶香爐裡熏出禪意來。


圖片|來源

就連釀完葡萄酒的果渣,也能為世界殫精竭慮,鞠躬盡瘁。意大利的國民佳釀格拉帕酒(Grappa),又稱「果渣白蘭地」,此酒正是節約的釀酒人用酒渣作為原料,加入酵母將殘餘糖分發酵蒸餾。格拉帕酒混合了不同品種的葡萄果渣,酒精度雖達到四十度以上,但口感柔和甜美,酒香馥郁襲人,作餐後酒飲用,能助消化。蒸餾成白蘭地後,這些「渣中之渣」還能用來天然堆肥、沼氣發電。

茶、咖啡、酒的世界裡,好壞、高下皆有系統的評比,是渣滓還是至寶,各有偏愛,亦自有公論。但愛情世界裡,像張愛玲說的那樣,就是不問值得不值得。遇上了,抽身了,下一次再來盲飲測試,也知道自己在喝的是頂級葡萄酒還是「果渣白蘭地」——一切就成了選擇的問題,而不是欺騙的問題。(同場加映:給大人的繪本|好好傷心,是為了能再次平靜呼吸

利亞問我,何時對某君起疑心的,是不是偷看過他的手機。

「喝咖啡。那天我從國外旅行回來,約在餐廳見面,我早到了,如常為他預點了熱茶,平日喝咖啡會頭暈的他,那次卻說最近愛上了喝熱咖啡。不久後,手機看了,該坦白的也坦白了,愛情的殘渣也沒有再度發酵蒸餾的必要,直接拿去堆肥。」

原文刊登:《澳門日報》新園地版 「賭城單身女子週記」 專欄

​更多文章請關注臉書:卡比小姐



from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2W8oA4S

最快最新的童裝資訊盡在:www.bonbonjr.com
時尚小孩指南
潮爸潮媽必看網站
時尚小孩|童裝www.bonbonjr.com

「當生命真的給你一顆檸檬,做成檸檬汁是很困難的」印度演員伊凡卡漢病逝

曾經主演過《貧民百萬富翁》、《少年 Pi 的奇幻漂流》的印度演員伊凡卡漢在 29 日過世。生前在診斷出罹患罕病後,他常常在社群上分享自己抗病的心情,溫暖且堅定。

4 月 29 號,53 歲的印度寶萊塢演員伊凡卡漢(Irrfan Khan)因癌症過世,他生前曾經主演過《貧民百萬富翁》、《少年 Pi 的奇幻漂流》、《侏羅紀世界》等電影,少數能打進好萊塢的演員,在 2018 年卻被診斷出罹患內分泌腫瘤,此後開啟漫長的治療之路。(延伸閱讀:重看《少年 PI 的奇幻漂流》:即便是在最艱困的時候,我們都還有選擇

人生到頭來就是不斷地放下。然而最讓人痛心的,就是沒有好好地道別。
Life is an act of letting go, but what always hurts the most is not taking a moment to say goodbye
——《少年 Pi 的奇幻漂流》


圖片|《少年 Pi 的奇幻漂流》劇照

被診斷罹患罕病後,伊凡卡漢曾說過,自己將會用勇敢且平靜的方式面對病情,也因此在這兩年,他仍舊投注所有熱情在電影中,一面參與治療。雖然在 29 號不幸病逝,但是他生前在 Twitter 上多次發文談到面對病情的態度,字字句句溫暖堅定。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於全球肆虐之時,知名影星相繼過世,讓許多影迷陷入情緒低潮,但或許我們能藉著伊凡卡漢的正面態度,將所有困難轉換為力量,一起面對所有挑戰。

我從未放棄,也會持續且永遠為我的選擇奮戰。
I have never given up and have always fought for my choices and always will.
「生命沒有義務回應我們的期待」——瑪格麗特·米契爾
意外讓我們成長,這也是過去幾天發生的事。我被診斷出罹患內分泌腫瘤,一切逐漸變得困難。但身旁給予的愛與力量,將會帶我迎向希望。

Life is under no obligation to give us what we expect: Margaret Mitchell.
The unexpected makes us grow, which is what the past few days have been about. Learning that I have been diagnosed with NeuroEndocrine Tumour as of now has now has admittedly been difficult, but the love and strength of those around me and that I found within me has brought me to a place of hope.


圖片|達志影像提供(AP)

有句話說:當生命給你一顆檸檬,那你就做出檸檬汁。 聽到時感覺很好,但當生命真的給你一顆檸檬,做成檸檬汁是一件很困難的事。
There's a saying, 'when life gives you lemons, you make lemonade.' It feels good to hear, but when life really hands you lemons, making lemons is really difficult
我們沒有其他選擇,只能保持正面。在這種情況下,你要不要做成檸檬汁,完全取決在自己。
One doesn't have any other choice but to remain positive. Whether you are able to make lemonade in such situations is entirely up to you.
或許,在追求勝利的路上,我們總忘記被愛的重要,而在脆弱之時,我們才想了起來。
Maybe, somewhere in the pursuit of winning, we forget how much it means to be loved. In our vulnerability, we are reminded.

帶著伊凡卡漢的精神,未來面對人生巨大挑戰,我們可以悲傷,也該允許自己軟弱無助,但是在哭完後,記得擦乾眼淚,繼續走下去。



from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3f43rBB

最快最新的童裝資訊盡在:www.bonbonjr.com
時尚小孩指南
潮爸潮媽必看網站
時尚小孩|童裝www.bonbonjr.com

【吃與愛】堅強的紅燒肉:哭著吃過飯的人,是能夠繼續活下去的

唐小七一邊往嘴裡塞肉,一邊咬著牙哭,同時還不停地提醒自己:「一定要把肉都吃完,不然好得更慢!」一碗紅燒肉的故事,藏著很多生命的韌性與眼淚。

文|喵個不停 

圖片|J.J.CHIEN,《吃飽就沒事了》一書內圖 

哭著吃過飯的人,是能夠往前走下去的

紅燒肉

唐小七做紅燒肉,

必須用爸爸做的陶瓷碗來盛。

在他看來,

這些紋理很粗的陶瓷碗很有靈性,

把慢火燉出的紅燒肉放在裡面,

就好像生活中經歷的苦和難,

都有人理解和疼惜了似的。

五十分鐘前,唐小七接到了爸爸的電話。有著二十多年軍旅生涯的老兵在電話裡哭得聲嘶力竭,「我怎麼辦啊?爸爸沒有爸爸了!」

「爺爺去世了!」這讓唐小七有些不知所措,因為他沒辦法馬上回家。他的樂隊在上個月底和一家酒吧簽約了,要連唱一個星期。作為主唱,樂隊離不了他。如果臨時毀約,那樂隊五個人下半年就得喝西北風。

唐小七把吉他輕輕地立在門口,然後給爸爸打了一個電話。

「爸,我想吃你做的紅燒肉了。下個星期, 我就回家,這次換我給你做。」說完之後,他就準備去演出了。

看得出來,他有點兒緊張。

他嘗試去安撫自己的情緒,安撫的方法是一位同行教給他的――假裝和觀眾有某個相同的嗜好,比如大家都喜歡吃魚,或都喜歡雪納瑞。當認定了臺下的這些人和自己有一個共同點之後,觀眾也就成了相對熟悉的人,成了可以為之演出的人。

唐小七的假設是,他們和自己一樣,都喜歡紅燒肉!可才唱了兩首,底下就有一桌年輕人在起哄:「下去,下去, 滾下去!」他有點兒不知所措,這是他從未遇到過的,但他很快就想出對策了,賠著笑臉說:「好好好,我下去。」

他走下一個台階, 接著唱第三首歌,再接著被轟, 再下一個台階唱了第四首。

唐小七這麼做的理由並非是因為熱愛這個舞臺,也不是想證明自己還不錯,而僅僅是因為他和老闆的約定是「每天必須唱滿四首歌,才能拿到當天的報酬」。

唱到第三天的時候,一位醉酒的客人將啤酒瓶直接砸到了唐小七的腦袋上,他是被攙扶進醫院的。而醫生的建議是,至少得住院觀察三天。

那個晚上和第二天的白天,唐小七都是自己待著,他不想打斷樂隊的訓練。肚子餓了, 他就在 APP 上叫外賣, 一連吃了兩頓紅燒肉。鄰床的大媽見他無人陪伴, 還總是點餐, 就問了一句:「你的家人呢?」

他一下子就忍不住了,一邊往嘴裡塞肉,一邊咬著牙哭。

同時還不停地提醒自己:「一定要把肉都吃完,不然好得更慢!」

哭著吃過飯的人,是能夠往前走下去的。因為深知生活還要繼續,不吃飽飯怎麼有力氣站起來,去跟狗血的生活比劃比劃,去跟未知的明天較量較量?

不認真吃飯,只會讓自己被不可收拾的爛攤子再弄哭一回。

好不容易熬完了七天,唐小七坐最早的一班飛機回家了。錯過了爺爺的葬禮,他唯一想要安慰的人是爸爸。

一下飛機,唐小七就馬不停蹄地去買五花肉。挑五花肉這件事,他顯然是得到了爸爸的真傳: 紅燒肉一定要用五花肉,最好連皮在內肥瘦夾花七層,最少也要五層,再次的就不值得拿來燒紅燒肉。

進了家門,爸爸正坐在一個圓盤前面製作陶瓷碗。唐小七知道,這是爸爸獨創的對抗沮喪的方式。

苦悶難熬的時候,爸爸從來不會乾坐著。他要麼是到外面的菜市場裡挑選新鮮的蔬菜水果,要麼是在家裡製作他的陶瓷碗。當年在異地他鄉駐守時,別人不是在哭喪著想家,就是找機會偷閒去睡覺,唯有爸爸,拿出了寶貴的休息時間用來做陶瓷碗。

用一些看似無意義的小事情來耗過最沮喪的那幾個鐘頭,雖然不能痊癒,但能多一些安詳,這樣熬過去那些壞時光,就會保住尊嚴,留住希望。

兩個男人之間的招呼打得異常簡潔。

一個說:「我回來了。」

另一個應:「嗯。」

然後, 唐小七就進了廚房做紅燒肉,而爸爸則繼續在雕琢他的陶瓷碗。

唐小七做紅燒肉有三個特點:

一個是慢。他喜歡用小火慢慢熬,他的理論來源於蘇東坡, 後者在《食豬肉》一文中寫道:「慢著火, 少著水, 火候足時它自美。」

其實小火慢燉是有科學原理的,燉紅燒肉的過程中,蛋白質與葡萄糖會反應生成一種褐色物質。這種褐色物質在小火時更容易產生,它不僅無毒,而且香氣撲鼻、色澤誘人,是紅燒肉成為大眾美食的功臣。

二是材料簡單。他不喜歡別人往紅燒肉裡加雞蛋、蜂蜜、豆皮,他用的食材只有五花肉、冰糖、醬油,再加少量的清水。

三是必須用爸爸做的陶瓷碗來盛肉。在他看來,這些紋理很粗的陶瓷碗很有靈性,把慢火燉出的紅燒肉放在裡面,就好像生活中經歷的苦和難,都有人理解和疼惜了似的。

大多數菜餚追求的是「色香味」, 但紅燒肉更注重的是「味香色」。即首先是味道,其次是香氣,再次才是外觀。好的紅燒肉入口鬆潤,咬上去有微弱的抗拒力,稍微一咀嚼就已酥爛無形。

有人喜歡把肉炸了再燒,這樣做出來的紅燒肉不會收縮,只是看著漂亮,但肥油會被封在肉裡,吃上兩小塊就難免膩了,而且口感也不夠軟爛。

飯菜做好了,父子倆圍著小飯桌開吃了。

「給你筷子。」

「嗯。」

「給你米飯。」

「嗯。」

「我覺得今天的紅燒肉挺成功的, 爸你覺得呢?」

「還行。」

「哦。」

「你腦門上的傷是怎麼回事?」

「演出的時候, 場面太火爆了, 我一激動,自己撞吉他上了。」

「哦。」

「你眼睛怎麼那麼紅?」

「捏陶瓷碗累的。」

「哦。」

父子倆各自藏著心事,潰不成軍卻也能橫掃千軍,小心翼翼又無比堅強。

他們當然曉得,這世界常常是冰冷無情的,但每當他們準備要硬起心腸、單槍

匹馬地和這個世界硬碰硬的時候,廚房裡飄出來的紅燒肉的香味,門口轉動的拉坯機上柔軟的泥土帶來的觸感,以及電話另一頭那個人的悄無聲息的牽掛,這些微小的東西總能輕易地將他們打動。

這時候, 他們就會覺得「這生活, 還真不錯呢」, 他們就會忍不住地想要對這世界再溫柔一些。

是啊,誰不都有一些孤獨拼搏的時光,懷著巨大的希望,又遭遇接連的失望,夢想的東西不敢聲張,還要小心翼翼地藏著,生怕露出了一點蛛絲馬跡被人發現――怕被無情地嘲笑,也怕被身邊的人擔心。這是膽怯,也是勇氣――決心要跟眼前的失望死拼下去!

誰不都是這樣呢? 為了得到想要的,為了保護所愛的,多苦都甘之如飴。

《銀魂》裡有這樣一句台詞:「等你們長成大人了就會明白,人生還有眼淚都沖刷不掉的巨大悲傷,還有難忘的痛苦讓你們想哭也不能流淚。所以,真正堅強的人,都是越想哭反而笑得越大聲,懷揣著痛苦和悲傷,即使如此,也要帶著它們,笑著前進!」

熬過那些無法做選擇的時間,才能選擇自己想過的生活。

來,乾一杯,遙祝理想不死。

來,跳起來,把天空砸出一個窟窿!

RECIPE 紅燒肉

食材:

五花肉、冰糖、八角、桂皮、蔥、薑、蒜

作法:

1 五花肉洗凈後切成方塊狀,汆燙去掉浮沫,盛出瀝乾。

2 鍋中倒入油,用小火把八角、桂皮煸香(30 秒鐘左右),加入蔥、薑、蒜繼續炒1分鐘,然後放入五花肉,改成中火,煸炒至五花肉的表面至微微泛黃盛出。

3 鍋燒熱後倒油,調成中火,放入冰糖,慢慢炒到冰糖溶化,出現微小泡沫即可。

4 把炒好的五花肉放入鍋中,迅速翻炒使肉的表面都裹上糖色。

5 加水,小火慢燉1小時左右,最後轉大火收汁,即完成。 

本文摘錄自喵個不停的吃飽就沒事了,由幸福文化授權原文轉載,欲閱讀完整作品,歡迎參考原書。


吃飽就沒事了



from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2Yi0TcX

最快最新的童裝資訊盡在:www.bonbonjr.com
時尚小孩指南
潮爸潮媽必看網站
時尚小孩|童裝www.bonbonjr.com

國際不打小孩日|陳建仁副總統:只有當我們停止體罰,才有機會看見孩子所遇到的困難

不只在「國際不打小孩日」這天停止體罰,而是應該從日常就開始練習,以更多正向教養方法取代暴力。如此你的孩子,也將更懂得同理他人。


圖片|來源

因為孩子調皮、不符合你的期待,或者做了什麼讓你覺得不正確的事,一時氣惱,你忍不住對他體罰了嗎?

4 月 30 日國際不打小孩日,為 1998 年美國反體罰組織「有效管教中心」Center for Effective Discipline)發起。它們訂定這天為"SpankOut Day",邀請家長們試試看不要打小孩,「至少在這一天不要打,也許你會發現,將來的每一天,你都不需要打。」

在 2020 年的這天,陳建仁副總統於臉書上響應,提到「健康快樂的成長最需要的是愛,愛是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愛讓世界更美好、更和諧!」而在一年前,他也曾回溯自己的童年,表示:

「在我成長的過程當中,我從來沒有被父母打過,也從來沒看過他們體罰小孩,......,中學的時候,我的成績比弟弟好很多,但是爸爸回答朋友說,阿仁、阿德一樣好。當時我聽了心裡有點不是滋味。而事後證明,弟弟和我都同時在47歲時獲得中央研究院院士。」

「其實每一個孩子都有特別的氣質。當這些天生的特別氣質能夠好好地被呵護、被欣賞,這些天生氣質就能有所發揮,孩子就能發展成自己的樣子。也因為孩子長大的過程當中被理解、包容、被溫柔地對待,自然而然,他們就會更有能力溫柔地對待別人。」

「只有當我們決定不要用『打』的方式來處理孩子的問題時,才有機會重新看待自己跟孩子所遇到的困難。」

對此,衛生福利部也發布了一系列「正向教養」方法,提醒各位家長,從「尊重」與「同理心」,取代對孩子的體罰行為:

一、孩子搶玩具,別只說大的要讓小的

「你大的要讓小的啊!!!!!」
「再吵玩具全丟掉!!!!!!」

孩子搶玩具其實是非常常見的現象,也是訓練孩子學習處理情緒的好機會。手足禮讓,不是理所當然,但分享是一輩子的功課。家長們要有的觀念是,孩子之間是平等的,總要求孩子禮讓,可能因擔心被剝奪而更小氣,或因無法決定,而凡事顯得不在乎,應尊重孩子的意願。將溝通協調責任還給孩子,大人在旁觀察,確保安全即可。

不建議的做法

1. 大聲斥責、威脅丟掉

2. 大的要讓小的、 跟大的說弟弟或妹妹壞壞

3. 跟搶輸的說待會要買更好的玩具給他

4. 威脅再吵就把玩具全扔掉、都不要玩

你可以這樣做

1. 向弟弟/妹妹輕聲說明「雖然你很想玩,但是……」,讓孩子感覺家長的理解與支持

2. 等弟弟/妹妹情緒稍微冷靜時,拿其他玩具吸引他們

3. 向哥哥/姊姊解釋弟弟/妹妹行為原因,培養其同理心

二、孩子發脾氣,別只是比他更兇

當孩子發脾氣時,請同理孩子情緒,協助他連結生氣的原因再討論解法。若大人採取恐嚇或懲罰,不僅於事無補,還會給孩子造成陰影。建議家長們可以透過一次一次的情緒命名,與原因連結,孩子會越來越了解自己當下的狀態,並且能夠用語言來表達出來,了解情緒的源頭,日後才能有效控制情緒。

不建議這樣做

1. 比他更兇

2. 亂發脾氣就叫他去罰站

3. 丟給老師教

你可以這樣做

1. 發生當下,父母需保持冷靜(深呼吸深呼吸深呼吸),辨識孩子當下的情緒

2. 協助孩子連結「原因」跟「情緒」,並同理孩子情緒,如:我知道你因為吃飯不能喝飲料,所以你好生氣

3. 等情緒發洩後,再跟孩子討論解決方式,如:若口渴你可以先喝水,或還剩 5 口飯,吃完後就可喝飲料了

三、孩子有自己的成長進度,避免羞辱式比較

「我三叔的老婆的表哥的姨媽的孫子,兩歲時就會背唐詩......」

「你的孩子,怎麼還只會說一些基礎詞彙啊...」

衛福部表示,很多人都喜歡拿孩子的發展來做比較,但其實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長進度,即使是發展超前的孩子,也可能因為不能持續得到稱讚而產生壓力。羞辱式的比較,將會摧毀孩子的信心。

反之,如果我們可以觀察到孩子在某些面向的確發展比較慢,我們可以在遊戲或活動當中加入相關能力的練習,讓孩子在享受遊戲的過程,也可以得到成就感。而若發現孩子確實有發展遲緩的現象,可儘早帶到醫療院所進行諮詢和評估,依據孩子的需求接受不同專業的療育介入。

不當言論:

『大隻雞晚啼,不要自尋煩惱!』
『爸媽小時候也很晚說話,後來也好得很,沒關係啦!』
『爸媽不會教?還是營養不足?』
『都幾歲了?這都不會?真笨!』

正確做法:

1. 外人滔滔不絕,照顧者禮貌阻止,瀟灑離去

2. 若孩子某些面向真的發展較慢,可在遊戲或活動加入相關能力練習,邊學邊玩,獲得成就感,例如,照顧者陪孩子看故事書,引導孩子自己說故事

3. 發現孩子確實有發展遲緩的現象,那就要儘早帶到醫療院所進行諮詢和評估,依據孩子的需求接受不同專業的療育介入

四、放下表面禮儀迷思,不問好,不代表沒禮貌

「你家孩子看到人都不會叫喔!?」
「實在有夠沒禮貌!」

不問好一定是沒禮貌?衛福部鼓勵照顧者們嘗試放下表面的禮儀迷思,進一步同理孩子的緊張感受,並且尊重孩子的意願,適時的引導、示範、鼓勵,才能累積正向經驗,贏得孩子真正的信任。

同時,這件事不只是照顧者的功課,其他親友更要注意,別擅自替孩子貼上不禮貌的標籤,造成父母和孩子的壓力!

不建議這樣做

1. 不打招呼就處罰

2. 告訴他不打招呼就是沒禮貌的小孩

3. 跟小孩說不打招呼就留在別人家當別人家小孩、獨自留著

這樣做還不賴

1. 事前和孩子預告聚會內容跟參與成員

2. 主動和孩子介紹與會人,孩子仍叫不出口,家長可幫忙說「他今天還沒準備好」

3. 離開聚會時孩子已較熟悉環境,是讓孩子練習打招呼的好機會「一起跟阿姨 / 叔叔說再見準備回家囉」

4. 父母平時生活,可示範主動向其他人打招呼,讓孩子學習

五、孩子行為有危險,別只大聲斥責說「不行」

孩子的自律行為能力大約會在 18 個月時才真正慢慢開始建立,3 歲以後才能逐漸穩定,因此 18 個月前能懂「不行去 / 不能碰」但做不到,是孩子正常的發展。父母可避免孩子有機會獨處或接觸危險源,此外,也透過不斷的提示和規範,讓孩子感受父母立場並從中學習。

不建議這樣做

1. 碰熱水壺或任何不能碰的東西,就捏他們

2. 讓他們燙一次就知道不能碰了

3. 大聲斥責「不行」

4. 關起來懲罰

這樣做很不錯

1. 孩子拿到危險物品或到不安全地點,照顧者需「溫和堅定地」移除物品或帶開,不需要特別大聲的動作或聲音

2. 善用寶寶注意力易被轉移之特性,利用其他東西吸引他的注意

3. 事前清楚「具體說明」對於孩子的行為規範,如「出門要用走的,跟爸媽手牽手,看到想看的,要先跟爸媽說才能去看喔」,而不是說「出門要乖乖的」,孩子不懂乖的具體行為

最後,也邀請所有的照顧者們,不只在國際不打小孩日這天關注零體罰的實踐;從日常開始做起正向教養,因為孩子的學習與自我認知,是一輩子的事情!



from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35iSpUt

最快最新的童裝資訊盡在:www.bonbonjr.com
時尚小孩指南
潮爸潮媽必看網站
時尚小孩|童裝www.bonbonjr.com

蔣亞妮專文|男孩與女孩會彼此傷害,再各自長成了男人與女人

你的戀愛是柏拉圖式的?還是不如膠似漆就不滿足的?是充滿情慾的,還是充滿慈愛的?

文|蔣亞妮

媽媽粉

上衣總會因為摩擦起出點點毛球,男孩一樣落得要與女孩彼此傷害,各自長成了男人跟女人。

女孩時代,總會遇上一個男孩(也可能是女孩),可愛柔軟,像剛洗完蓬鬆有陽光氣味的純綿上衣,妳恨不得將它捧在天上穿在心裡,就是不得觸碰身體,因為那時,我們還相信身比心髒。將這男孩放在小說,就成了寶玉的仙女妹妹;電影裡,大約等於咕嚕的絕世魔戒;演唱會上,再怎麼都得是 idol 的擦汗手巾。若是要我現在舉出一件三十世代後,能與它質量守恆的相近事物,大概只有在腦海混沌、錢包失守的逢魔時刻裡買下的鞋履,可以作擬。

凡女如我,也總有一兩雙荒唐價錢的鞋。鞋不比錶或包、衣與裙,因它總是得踩進汙地行過泥水,不管它是否鑲著多麼薄透的蕾絲緞帶,甚至如羽毛寶石點翠般鮮麗,或再小心翼翼堅定地只穿去婚禮或晚會,也都難逃落地。在我年幼並隨時都想滾在每一處土地的年紀時,幼稚園老師曾將我溫柔扶起再堅定告誡:「女孩,妳相不相信世界上沒有一塊土地,沒沾過狗屎?」那時的我,還沒學過當雙重否定句出現時表肯定,但這句話卻神通般地被我頓悟,信仰至今,奉為聖典。因此,那一兩雙鞋大多時間被放在鞋櫃,還得收進盒裡,如果有防塵套也一起套牢再綁緊線頭。就像女孩時代裡遇見的寶藏男孩,只能接引上暗戀王座,遠遠地看,絕不能伸手觸摸。要遠遠地看,才能開啟美顏濾鏡與初戀泡泡。(延伸閱讀:【單身日記】愛我的人我捨不得,我愛的人我要不得

第一號寶藏男孩,鍾情時刻:七歲,小一開學典禮後的教室。請讓我們稱他為「柏原崇男孩」,因我後來初看電影《情書》時,如遭電殛的發覺他與柏原崇的肖像,雖然第一時間分享給那時最好的朋友後,她露出的眼神荒誕中又如此不忍,我依然一往情深。柏原崇男孩的光芒從七歲延續至十五歲,我們共享同學區與九年一貫國民義務教育,那時大約整個里和全年級的人都知曉我暗戀他。連我媽早上叫醒賴床的我時,只要說上一句:「不上學就看不到XXX了。」我就能鷂子翻起,背上書包。


圖片|來源

中學時的我癡迷武俠小說,秉信暗戀要如單刀赴會,我喜歡你與你喜不喜歡我,毫不相干,簡簡單單就這麼一回事,說幹就幹。若是有新來的妹子也對柏原崇男孩有了好感,不知從哪來的風聲總會傳出,要來十一班跟我拜過碼頭(柏原崇男孩早已遠在六班),暗戀才能成立,喜歡才算真心。我也就順手收下了好幾封粉色紙香水筆的武林帖,女孩們早早就那麼好看的字寫著:「我喜歡他絕不輸妳」、「希望妳能明白我不是要來搶走他」這樣的心情。我從不回信,江湖盛名,不需眷戀。

那時的暗戀心情是:他那麼好,就值得所有人喜歡,不喜歡他的那些才是傻蛋。我那最要好的傻蛋朋友,在我們十五歲畢業之際的某個放學麥當勞裡,與我各拿著一隻如今只能追憶的蛋捲冰淇淋認真吃著,一邊逼我正視她那時最喜歡的港星陳冠希,再三確認我有看過前幾晚在 MTV 首播的新歌,Edison 在海邊歪嘴一笑傾她城、再笑傾她國。說服不來的時刻,她忘情指著我說:「妳真是個沒有眼光的傻蛋!」(也有可能說的是王八蛋,卻不可考)。

傻蛋的我瞬間懂了,有一種暗戀像追星,我粉的是這個名詞,而不是這個名字。入坑的瞬間是七歲那年教室裡一個輕爽中分男孩的不油膩笑容,於是任他後來換牙缺牙、任他長得與柏原崇偏差值越來越高,任他喜歡我喜歡誰都沒有妨礙。雖然 Edison 後來的新聞,確實有防礙到了傻蛋朋友的鍾愛,但或許她不是他的真愛粉,也未可知。(延伸閱讀:【關係日記】艾爾頓強與伯尼陶平:有一種暗戀,是永遠不可能成真

蛋捲冰淇淋吃完後,我轉身考進了另一所學校,遇見第二號寶藏男孩,比起同齡人等不及的戀愛,我一介 old school girl,依然偏好捧在天上穿在心裡、碰不得的喜愛。如此才有說不盡的話題、越寫越好的日記。而如此那般怦然心動的巧遇時刻,比起後來的情人大餐,才真正能令我感覺驚喜。

於是當寶藏男孩的呼吸近在耳邊,青春期的汗味從身後圍繞我時,有夢初醒,不是春夢是春雷,我像一腳將新鞋穿進了沼澤。無路可出,是為初戀。從此以後,寶藏男孩只不過偶一閃現,寶藏成為了大祕寶,名詞終於變作誰的名字。就像再好的鞋,刮上第一橫後的第二與第三橫,皮漆零落錦入塵,我也就能大器地穿上它逛上一圈夜市與酒吧,不以物喜再多喝幾杯。

當你選擇穿上,不管是可愛的男孩或是陽光味道的上衣時,最好的時光就結束了。上衣總會因為摩擦起出點點毛球,男孩一樣落得要與女孩彼此傷害,各自長成了男人跟女人。當我早已變身女人胡亂闖蕩世間很久後,也曾在聽到某些據說很動人的歌曲時,倍覺傻蛋。像是另一個傻蛋好友,有很長時間在 IG 個人頁面上掛著宋冬野的歌詞:「你可知道你的名字,解釋了我的一生。」


圖片|來源

我總想跟她說,拜託不要,我們不是說好了都要立志成為不接受解釋、也不要愛上解釋的大人嗎!

雖然有些刻薄到接近涼薄,但稍微用一點幽默包裝,別人可能也不會發覺你已長成多麼自私的傢伙,彼此都知而不宣,在大人之道上交換眼神,也就過了。但某些瞬間,我能感覺到傻蛋的我依然活著,她會偷偷出來看上幾眼,心動一會兒。

比如,當我自認訓練到堅硬如金剛鑽的心,偶然被某個小我一輪以上的可愛男星,完全暴擊命中時,縱然同事說他根本童星,我也為他應援不會停。我是說,大叔當然也很好,大叔之妙妙無窮。但世上只有媽媽好,有一種粉絲就叫「媽媽粉」,媽媽粉看到男星裸身時,不帶激情,只會怕他著涼勸他多添衣;媽媽粉除了擔心明星的代言活動,更在意他的學校功課,他若安好,我隨時都能笑出姨母的慈祥模樣。

各位媽媽粉,請以自己為傲。當我們已經吃不到蛋捲冰淇淋,也快沒有人認識柏原崇,就要分不清新鞋好還是戀愛好時。若你有幸遇到傻蛋自己,請記住,她也曾是某人的寶藏女孩,被捧入天上萬般純潔柔軟。

那就輕輕揮手,跟她說聲:「哈囉,寶藏女/男孩。」

我們曾在。

本文摘自蔣亞妮的《我跟你說你不要跟別人說》。由悅知文化授權原文轉載,欲閱讀完整作品,歡迎參考原書。

《我跟你說你不要跟別人說》



from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2VMQK6q

最快最新的童裝資訊盡在:www.bonbonjr.com
時尚小孩指南
潮爸潮媽必看網站
時尚小孩|童裝www.bonbonjr.com

我們都希望有個「木村拓哉」系家人:不做嚴父,要當像朋友的爸爸

日本男星木村拓哉和妻子工藤靜香結婚 20 餘年,如何維持婚姻?又如何教育孩子?

相愛很簡單,組成家庭很困難,這道理人人都懂。但是步入婚姻、學習成為家長,到底有多難?日本男星木村拓哉,28 歲那年與女星工藤靜香結婚,並生下兩個女兒。俊男美女的婚姻故事誰都想聽,但結婚二十年來,木村拓哉其實鮮少公開提及自己的家庭生活。

你知道他們很好,但屬於關係中的酸甜苦辣,他們只留給對方。

然而,近日木村拓哉卻罕見在節目分享,一段和女兒吵架的小故事。讓人明白,原來男神如木村拓哉,平常在外迷倒眾人,但回到家中,也有為教育煩惱的一天。(推薦閱讀:「成為一名父親的必經之路」修杰楷:我是爸爸,若不會包尿布不是很奇怪嗎?

和女兒冷戰一個月,讓我從此拒當嚴父

日前,木村拓哉接受節目專訪時,坦言自己認為「嚴父不好當」,並舉例曾為了小事和女兒冷戰一個月。

憶起冷戰原因,木村拓哉說道:「當時太太正在廚房使用水龍頭清理東西,而女兒則在旁書寫功課。可能有一些水珠濺出來,不小心噴到女兒,女兒便問『妳是不是故意的啊?』,太太回應『不會有人故意做這種事吧!』,接著女兒又回嘴『不是故意的,水珠不會濺成這樣好不好!』」

或許是不滿意女兒回話的口氣,也或許是為自己被打擾而生氣,木村拓哉當下起身,刻意將整杯水倒進水槽讓水珠濺出來,並且說:「看到沒有,這才叫做故意的!」。後來,女兒含淚跑走,兩人在那之後的一個月內陷入冷戰,沒說過任何一句話。


圖片|木村光希 微博

說到這,木村拓哉接著分享,自己從小修習劍道,也習慣被嚴格對待。但成為家長以後,他才發現把嚴謹的武士劍道精神,套用在自己與孩子身上是不管用的。嚴格無助於溝通,也對家人間的感情無幫助。他慢慢調整心態,也逐漸找到自己與孩子都自在的相處方式——他寧願和女兒成為忘年之交,也不做不苟言笑的父親。

而關於和孩子做朋友,女人迷過去曾在〈相信你的孩子!五個和孩子當好朋友的幸福溝通術〉一文中分享五個技巧:

  • 讓孩子打從心裡相信父母
  • 不恐嚇威脅利誘。
  • 請聽孩子說話。
  • 適度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 讓孩子自己動手,從中體會。

如果你也想和孩子建立朋友般的親密感,不妨試試以上方法,或許就能體會木村拓哉寧願做朋友也不做嚴父的心態囉!

除了她,我還會跟誰結婚呢?

儘管兩位女兒已接近 20 歲,不過成為父親的路,木村拓哉仍在學習中。然而,要當個「守護系戀人」,他倒是很擅長。(推薦閱讀:Beautiful Man|我們愛高橋一生,因他演活了理想男人的破綻

西元 2000 年,他無預警在演唱會宣布結婚消息後,娛樂圈陷入一陣驚訝。隨後記者問到,是要與女星工藤靜香結婚嗎?他反問:除了她以外還有誰呢?

除了她,他誰都不要。除了她,他不曾萌生和其他人攜手的念頭。

只不過,在那次向歌迷的「交代」以後,他再沒有提起過他們的愛情故事,牢牢護著妻子,謹守那條隱私界線。線之外,我還是大家的男神、偶像。線以內,我有我的生活,愛人,小孩,請容許我保留隱私。

根據《A Day magazine》報導,結婚二十餘年以來,木村拓哉公開談論家庭與婚姻生活的次數,不過才四次。一次是在演唱會上宣布喜訊,一次是回應記者提問。第三次則是在節目《十三邀》中,被主持人問及對愛的理解,他說「自己不是第一位,對方才是要最先考慮的,這才是愛吧,戀愛的時候可能還是會覺得自己是第一位,但是升華為愛之後,最優先的就不是自己了。」

他沒說,但我們都懂,那被愛的主角,就是工藤靜香。

而第四次,就是今年四月,工藤靜香 50 歲生日之時,木村拓哉破天荒上傳兩人年輕時的合照,寫下一句「happy birthday!!」向妻子祝賀。照片裡兩人笑得開心,雖然只打上短短一句祝福,但仍能看出他對妻子的保護及疼愛。


圖片|木村拓哉 微博

從兩人相愛走到四人家庭,木村拓哉始終低調呵護,他的愛很平實,不太向眾人宣告,只要彼此相惜就好。他的教育也很溫暖,不做滿滿距離感的嚴父,要當能分享喜怒哀樂的爸爸。對待重視的人,他極力保護,願意用能夠做到的最多,去守護自己眼中視如珍寶的家人。

木村拓哉固然帥氣,但讓他風靡演藝圈大半輩子的,不只是那張臉蛋,還有總是溫暖待人,願意為愛改變的魅力。



from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2SgeHRB

最快最新的童裝資訊盡在:www.bonbonjr.com
時尚小孩指南
潮爸潮媽必看網站
時尚小孩|童裝www.bonbonjr.com

「為了圓謊,繼續說謊」誠實,是你對得起自己的原因

謊言像雪球一樣,會越滾越大,最後我們一定會被自己製造的雪球追過、壓垮。讓生活輕鬆一點,一起來練習誠實吧。

國高中有一段時間,我很常說謊。因為爸媽禁止我交男朋友,但國高中正是對異性充滿好奇的時候,我哪裡學會克制自己的情感?我仍偷偷交了幾任男朋友,不過看來我的說謊技巧不夠好,最終還是被爸媽發現,被狠狠處罰一番。

今天不是談到底國高中應不應該交男朋友(雖然我是贊同的),而是想分享那時候為了跟男朋友出去,編了無數的謊言。而一個謊言被拆穿,就要用另一個謊言來掩蓋。

一個一個串起來的謊言,就像一顆一顆的磁鐵,這一顆被發現了,就要再吸上另一顆,一顆、一顆、一顆⋯⋯,直到有一天這串磁鐵抵擋不住地心引力這個屬於自然法則的力量,就這樣「啪」的一聲突然解體,啪啦啪啦灑滿地。

我還記得當時,每次爸媽開始懷疑、開始質問的時候,我的肚子總是一陣滔天巨浪,反胃、想吐的感覺不斷湧現。這是我標準「做壞事被抓到」的生理反應,「完了!好後悔!趕快補救!趕快逃!」但其實根本逃不了。


圖片|來源

而我爸爸最看重的,就是「誠實」。

每一次當我說謊被發現,他都會狠狠地處罰我。說謊看似瞞得過一次、兩次,但過程中所累積的罪惡感、為了圓謊的驚慌失措、「做壞事被抓到了」的感覺⋯⋯ 一直到最後,謊言總是會被拆穿,只是早晚而已,那時候爸媽失望的表情、我們之間被摧毀的信任⋯⋯,這些,都讓我決定長大後,要成為一個「誠實」的人。

「誠實為上策」在我長大後的人生裡,不斷地被驗證。

從生活中的小事,例如當我不喜歡吃一個東西、或我不想去一個朋友找我去的地方、或是當別人問我關於自己的問題,我選擇誠實地讓對方知道,不過當然是盡量用比較照顧到對方心情的方式來表達。

再來是一些比較困難的溝通,這部份往往會遇到掙扎,因為害怕說出自己真實的想法或情緒,不知道對方會如何回覆、是否能理解,導致關係更加惡化或是讓自己受傷。

像是當有人誤會我的時候、當對方與我立場不同的時候、當我知道說出這些話對方可能會不舒服或被刺到的時候,我會猶豫是否該說出自己真實的想法與感受,是否該更保護自己說些場面話、假裝不在意、或根本不要說免得麻煩?(延伸閱讀:為你挑片|《政客誠實中》說實話,真會讓世界變更好嗎?

但到最後,我總是選擇誠實說出我的真實感受與想法,不是因為要責罵要辯駁要刺傷對方,而是因為我認為這些真實的話,對我們的關係、甚至對他是有幫助的,儘管可能不悅耳、可能有點敏感,甚至我是感到脆弱不安的,就像把自己赤裸裸的成現在他面前。

但「立意良善的誠實」,是我對於「我在乎這段關係」最真誠的展現。

所以放入感情關係裡,我也總是在曖昧時、在交往中、在分手後,盡可能誠實地和對方溝通,讓他理解我的在乎、我的顧慮、我的不安、我的害怕、我的失望與我的希望。

或是放入自我關係裡,我盡可能誠實地去面對自己,面對離職後的不安、面對一份工作對自己的意義、面對內心小孩的聲音、面對所有好的不好的情緒、面對生命中的每一次抉擇。

從生活中的小事、困難的溝通、感情到自我關係,我努力在實踐「誠實」。而一次次的練習,讓我理解到每一次「誠實面對」的結果,大部分總是好的,而對方也能夠感受我對他、或對這段關係的看重。(推薦閱讀:愛上凱特溫絲蕾:「忠於自己,永遠對自己說實話」


圖片|來源

當然,「如何溝通才更好」是一直需要學習的:如何保持誠實,但不因為太過直接而傷害對方;如何循序漸進,給對方一些空間;如何用對方舒服或更自在的方式表達;或如何讓對方感受到我說這些是來自於我的在乎等等等,這些,都需要刻意的學習與不斷的練習。

但至少到現在,每一次我選擇「誠實」,可能事後會反省是否有更好的溝通方式,但都不曾讓我失望或後悔,我的朋友或周遭的人,會反饋給我他們喜歡我的「誠實」或「真實」。

而更重要的是,這過程中我不會感到不安,不會因為說謊或不夠誠實,每天害怕被拆穿、被質疑。我能夠活的坦蕩,我能夠不對不起自己,而我也喜歡這樣的自己。

我耳邊總是會響起爸爸說過的:「誠實為上策,誠實,總是最好的選擇。」

或許生命中的有些事情,「完全的誠實」不是最好的選擇,但我相信誠實,適用在生命中大多數的情境中。堅持誠實,會成為一個人被信任的基石,也會成為一個人能相信自己的理由。一個不誠實的人,不只對他人,同時,他也可能不斷在欺騙自己。



from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2xpuoPc

最快最新的童裝資訊盡在:www.bonbonjr.com
時尚小孩指南
潮爸潮媽必看網站
時尚小孩|童裝www.bonbonj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