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9日 星期四

心理師夢境解析:夢到和兄弟姊妹分開,代表什麼意思?

為什麼我們會夢到兄弟姐妹轉身就走留下自己,甚至夢到他們死亡?背後隱藏著怎樣的「手足之情」呢?讓心理師為你解夢!

在之前的拙文〈心理師夢境解析〉裡,我介紹過精神分析觀點下詮釋夢的步驟,且夢的內容常常只是其真正動機的偽裝,即夢到 A 但可能與 A 無關。然而,在不少案例或我的臨床工作中一再看見一種典型的夢,它的情感對象就是夢到的那位對象本身──對兄弟姊妹的夢。那背後隱藏著怎樣的「手足之情」呢?

今天,同樣以三個夢例做說明。

手足情深?那到底是愛還是恨⋯⋯

案例一:一名叫 Annie 的四歲小女孩,她平日是個乖小孩,但更多時候是難以管教,她對母親有過度依戀,同時又會對母親有突然的憤怒。摸不著頭腦的父母只好帶她去看心理師。她告訴心理師一個夢境「幾位哥哥和姐姐或都長出翅膀飛走了,地面只剩下她一個人,很孤單」。

在西方社會,長出翅膀(往天空)飛走,常常在小天使飛在天空的影像中可見,代表著小孩子對「何謂死亡」的認知,而事實上,家長也會用「長出翅膀,成為天使」向小孩解釋死亡一事。在華人社會中,我們對也有類似向小孩解釋何謂死亡的說法:上去天堂了、去了一個很遠的地方、飛到雲那邊了(這是我媽給小時候的我講解爺爺去世的說法)。

無論如何,Annie 夢背後的慾望十分明顯,就是希望幾位哥哥姐姐都死掉,如此她就能夠獨佔母親。誠如佛洛伊德指出任何與性和攻擊有關的慾望都會受到良心責備而需要被偽裝 [1],因此不只是死亡的內容被偽裝成「長出翅膀」,在情感上,Annie 是被懲罰地感到「很孤單」,即這個夢是以懲罰的方式來掩飾她的攻擊衝動。如是,對自己的潛意識慾望沒有意識的 Annie,便藉詞孤單的不安感,更強烈地依戀母親,同時又對她表達憤怒:「妳怎麼生這麼多哥哥姐姐,瓜分了對我的愛?!」

讓我們承認一點,即父母理想中互相友愛的手足關係,很少存在於世界上;在大部份的家裡,手足間的敵意是一直存在,主題不外乎「愛」與「競爭」,長大後則延續成為八點黨的「錢」與「權力」一類的家族爭拗。因此,如果讀者覺得「你們精神分析師怎可能把四歲小妹妹詮釋成邪惡的魔鬼?!」那請記得兩件事:

第一,相對社會化的成人,我們每個人在小孩子階段都是自我中心,強烈地感到自己的需要,不想跟別人分享父母的愛與手中的玩具;但我們不會說他是自私或邪惡,因為這是成長的必然。第二,小孩子對於死亡的觀念與成人不同,他們甚麼不懂得死亡所表代的恐怖為何;對他們而言,「死亡」(being dead)更代表著「走開」(being gone),不要「亡者」干擾自己的滿足。

手足之間,一種愛恨交戰的微妙平衡

案例二:當年十八歲的 R 小姐,從小跟妹妹分開兩張單人床地住在同個房間。某天晚上,R 小姐夢見「自己在床上醒過來,看到妹妹的床是空的,這時候心中有個聲音:她死掉了?」後來 R 小姐為自己有這種念頭而感到十分羞愧與罪疚。

了解過後,我發現做夢之前,原來兩姊妹都同時喜歡上某位男士,知道一切的男士則選擇了跟妹妹在一起,而且以帶點羞辱的方式告訴 R 小姐「你沒機會了!」因此,這個夢表達了 R 小姐對妹妹的恨意,「十分羞愧與罪疚」只是夢中偽裝的情緒──但真的只是這樣嗎?

事實上,夢者在夢的當下已經意識到希望妹妹死去的念頭,所以很難說夢有甚麼偽裝。且現實中,從小就十分疼惜妹妹的 R 小姐選擇原諒二人,自己則默默退場。可以說,夢中以「空的床」和「她死掉了?」這個疑問句,迴避了妹妹真的死去的可能,也默許了她「只是去了男士家睡覺」這個慾望,以作為夢者既愛又恨她妹妹的一種妥協,反倒呈現了她有怨不能申的壓抑感。

佛洛伊德強調,任何人曾夢過親人死去且心中充滿傷慟,也已經是過去的慾望,這最多反映出夢者於某段時間有過親人死去的念頭。這更反映了手足之間,經常是處於愛恨交戰的微妙平衡狀態之中,且這種彼此強烈的愛恨情緒會在心中展開各種劇場,或成為夢的動機性慾望。(推薦閱讀:在夢裡操控夢:你是「清醒夢境」者嗎?

老么無法體會的:不情願,也得抱

當哥哥姊姊們的,或只要不是獨子及老么,都應該有被父母要求過「你去幫忙抱(照顧)一下弟弟妹妹!」但人們又真的情願嗎?有些人終其一生都記得小時候抱著嬰兒弟妹時,心裡泛起的可怕感受,這些感受會延伸至惡夢之中,Winnicott指出 [2]──

他們夢見弟弟或妹妹從自己的懷裡掉到地上,頓時心中的恐懼如同真實的傷害一樣。這將使得他們後來抱弟妹時,會抱得過緊。

「抱得過緊」一事,可能會演變成鼓起父母的模樣來嚴格對待弟妹,或他們只是不情不願地抱著父母也不管的弟妹,然後只命令他們不要哭鬧。到了青春期階段,這些哥哥姐姐們則開始覺得他們很幼稚、屁孩、愛哭鬼,對弟妹抱有一定距離感,簡言之:不想再抱了!

手足之間,除了競爭與愛恨,也常常存有一種虧欠與無力感──爸媽說我一定要照顧好弟妹、凡事都要禮讓弟妹,但我有能力做到嗎?最心愛的玩具可以不給出去嗎?但弟妹哭鬧的話,爸媽一定會對我生氣的吧!?⋯⋯因此,我們不必把「把弟妹掉在地上」詮釋作一種對弟妹的恨意,反之,問題的根源是在於把弟妹丟到他們手上的父母。

理想上,母親只會允許讓她安心的人來抱她的小孩,或當小孩被別人抱的時候,她的光目仍然不會離開,隨時把哭鬧的小孩抱回來,即稍微明智的母親們都不會把照顧弟妹的重擔全交給年紀還小的其他小孩手上。所以,從極端的例子中思考,如改編自 1988 年的日本巢鴨兒童遺棄事件(巣鴨子供置き去り事件),由是枝裕和執導的《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Nobody knows)[3]:離家尋找第二春的母親只留下一點費用,便(拋棄)讓四手足之首、才十二歲的阿明獨力照顧其他弟妹。最後的結局,是小妹妹過世了。而我們一如名片「無人知曉」,永遠不知道沒有被母親好好抱住的阿明,得靠甚麼能力才能抱住三位弟妹,以至於他未來有沒有擁抱自己的希望。


圖片│《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劇照

最後:從夢境背後,看見孩子的心

在第一個夢例裡,Annie 對母親的過份依戀與憤怒,其實多少是客觀地反映了母親已經生太多小孩,沒有心力關注她,加上哥哥姐姐們也不願意照顧她所致。第二個夢例裡,其實也凸顯了 R 小姐從小被父母要求凡事都要先照顧妹妹那種不公平與自我壓抑感,以及她不知道該如何應對心中衝突的感受。最後,配上抱弟妹的恐懼及《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悲劇,我們都能夠瞥看一連串常見的家庭問題:

1. 女性(母親)只被定格為生育者的角色,且被理所當然地認為要負責把屎把尿,獨自處理及照顧小孩

2. 父親或其他家庭成員並不認為需要幫忙,或不享受共同帶養小孩的工作,甚至遠離親職

3. 婦女們在分身不暇的情況下,沒有感到情緒與社會的支持,致使身心太過疲累,對「抱小孩」一事感到無力

4. 無力的母親們把照顧小孩的重擔交付給較年長的孩子,同時渴望他們能自我照顧,不必再跟她要求甚麼

5. 小孩們被迫長大成為「小大人」,但內心是充滿各種恐懼、焦慮、罪疚感的,或至少在人際相處上出現情緒不成熟的問題

佛洛伊德曾在詮釋家庭的夢境時感悟到:「父母總是抱怨孩子不和,卻不知道原因為何!」他說的正是父母常常忽略了小孩子的心智狀態,他們所經歷的是甚麼、他們能作的處理方法、留在心中的影響等等。(推薦閱讀:夢境分析:經常夢到自己飛翔或墜落,是什麼意思?

是的,養大一個小孩不難,但站在小孩心理成熟健康的角度而言,父母的親職則是艱辛但十分重要的──讓我們從小開始聆聽小孩不和的原因、看見自己童年的手足夢境背後的故事、回望故事背後,家庭的有限與獨特。如此,我們才能夠重新為自己的生命──儘管它十分不盡人意──做點甚麼改變。

 

參考資料:

[1] Freud, S. (1900). The interpretation of dreams. The Standard Edition Volume IV-V. Hogarth.

[2] Winnicott, D. W. (1987). Babies and their mothers. Da Capo Press.

[3] 田中雪萊(2012)。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張家綺譯)。台北:商周。



from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35E8faL

最快最新的童裝資訊盡在:www.bonbonjr.com
時尚小孩指南
潮爸潮媽必看網站
時尚小孩|童裝www.bonbonjr.c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