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14日 星期五

專訪紐約瘋媽:我想做一個不正經的母親

紐約亞裔母親的獨立教養,面對親子教育,懂得適時放手,孩子學著跌跤闖蕩,父母試著信任鬆手,信任的親密關係讓孩子與家長都自由。

那幾年,我正處於自信心低落、失去自我的人生低潮期;做什麼事都不對勁,也提不起勁做點事。我周旋在家事與育兒之間,雖然馬桶總是很乾淨,女兒的成長曲線也落在標準點上,不過我一點都不開心,甚至總是感到憂鬱悲傷。後來,探索了網路的世界;那時候我們還使用著 MSN,那個轉動的小人幫我們串連起這個世界。(推薦閱讀:致孩子的一封小情書:你不必當好孩子,我不必當完美媽媽

我同時也在雅虎 YAHOO 的世界中找到一群和我一樣因為愛情與婚姻遠離家鄉來到遠方的「異國新娘」們;紐約瘋媽 Jenny 就是那時候搭上關係的。

當許多人以 xxx 園地來命名時,Jenny 的部落格名稱就是紐約瘋媽;多直率的一名女子。她分享與三個孩子間交鋒的點滴,有時候就是敘述生活日常故事、事件發生的經過,有時候是她自我的對話,偶爾也有當個媽媽的反省或是檢討。文章語氣平直不造作不誇張,沒有網路上虛華的表象。

認識這群「外嫁女子」還有 Jenny,是我人生中的契機與轉淚點,我才知道世界這麼大,而自己絕對不孤單,也不是最孤單的那一個。

當德國生活的議題發展到 Issue 03 #Mothers_Children 話題時,我知道 Jenny 會是很合適的談話對象來討論親子間的關係與培養;正因為她從來不認為自己是最好的媽媽,反而,Jenny 是我認識的母親中,少數很誠實面對自己的一位。

與我以為的不同,Jenny 並不是嫁到紐約去的,是新移民第二代。國小畢業之後隨著父母移居紐約,英文字母才識得幾個字,一開學馬上被丟進全英文的學習環境中;即使跟著黑板上老師的筆劃照描抄寫,也全然不懂其中含義。這麼折騰了幾個月,放了暑假進了夏令營,熱情友善的同齡夥伴讓 Jenny 在短短兩個月時間內的英文聽說能力突飛猛進,這才慢慢地與新環境融合。

「父母呢,在那段克服新環境的時間裡他們怎麼幫你?」我好奇問,同時也想了解 Jenny 的成長背景。

「移民,就是寄望更好的生活;當初父母只有精力應付基本生活,根本沒有時間、能力花心思在我身上。當新移民小孩被丟到陌生的環境裡時,我們被逼著只好早熟獨立。」這般年紀的小孩難道真的可以獨當一面?「沒有辦法,環境如此。不過我永遠記得在離開台灣前,奶奶在機場跟我說了一句話。她說:你現在得從零開始。」(推薦閱讀:留學生養成:你是走上一條道路,不是到達一個地方

回想那段生活,其實 Jenny 並不覺得特別難受難熬。生活如此、環境如此,就這麼經歷了那個過程。如此的成長環境讓她培養了較為沈著的性格;先觀察、再行事,不急著論斷。甚至自己童年時光的經驗在後來教育三個子女時竟也派上用場。

「孩子有時候會問我他們在學校遇上的問題,該怎麼解決怎麼處理。我就會把自己小時候發生過類似的情況說給他們聽。他們的煩惱不知道有沒有解決,不過他們倒是很喜歡這些聽起來不可思議的故事;偶爾還會轉述給同學聽呢。」

不過,Jenny 在育兒教養的路上並不是一直這麼稱心如意。離開職場高階職位進入家庭當全職主婦之後,生活在一成不變的循環中讓 Jenny 喪失了生活重心與目標,還有她自己。

「我到底在幹嘛呀!」是那時後 Jenny 常常問自己的一句話。後來在網路上知道了雅虎部落格系統,她很快地申請了一個帳號。「我就是想打打中文,不過最主要是單純地想把不管好的、壞的心情記錄下來。」開了部落格後,藉由瀏覽其他帳號文章,Jenny 可以認識更多同樣身為母親的心情記事與心路歷程。(推薦閱讀:挺身而進只對了一半!為何女人總要努力兼顧一切?

「不過那時候我覺得很奇怪,所有網路上的媽媽記錄的都是美好的、擁有慈母光輝的事;我當然覺得當媽媽是一件很棒的事,不過坦白說,日常生活中與孩子交鋒的折磨簡直把我累壞了。以前我常常抱著孩子站在窗前哭,一面以猙惡的心態回想著成為母親之前的美好時光,另一方面我又責怪自己怎麼不安份於媽媽的角色,常常在自我個體與罪惡感兩者之間擺盪。」

當媽媽的,真的不能抱怨嗎?

持續寫了一段時間的文章後,慢慢地有讀者留言,也分享自己的生活故事。「那時候我想,怎麼會有人讀我的文字呢?不過,從留言的互動,我才知道大部分的媽媽都有相同的想法;我們都需要透透氣、給自己一點時間空間,才有足夠的勇氣、力量重新回到家庭、面對孩子。」

在社群媒體上誠實地面對自己、發言就是那時候我從 Jenny 身上看到、學習的態度。在社群媒體蓬勃發展之前,每一個我們不管是當初的無名小站、雅虎或是剛開始的痞客邦,都是單純地希望有個自己的空間與自己(或是少數幾位在真實生活中認識的朋友)對話,抒發情緒。在轉身背對家庭與孩子之後,可以暢所欲言、一吐心中之不快的確過癮。

一天在部落格的私訊系統中收到了天下文化出版社的出書邀約,Jenny 爽快答應,於是,在 2010 年第一本書「媽媽不必當超人」正式把那些年來心中的所有情緒記載付諸筆墨。透過文字,這位瘋媽從來不教我們如何教育孩子,也沒有列出媽媽手則讓我們跟著過活;取而代之的,常常反而是她自己的喃喃自語、檢討回顧以及與孩子間的對話。文章裡的三個孩子偶爾自私、調皮、頂嘴犯衝,就像閱讀文章的我們自己家裡的那個小孩,令人感到親切、沒有距離感;而 Jenny 就是位大姐聽我們發牢騷之餘,再大力地在我們肩頭上一拍,搖撼我們的腦袋,然後遞上一杯紅酒讓我們喘口氣。(推薦閱讀:壓死「媽媽」的最後一根稻草:經濟獨立才是好媽媽?

而更難得,Jenny 十年多後在社群媒體上的言論發文仍然維持一貫的語調,不亢不張,最多時候糗的,依舊是她自己。

回想自己成長時候的環境,因為新移民父母只能將時間精力花費在基本生活的經濟上,因而培養Jenny獨立、豁達的個性。因此她認為,在適當範圍內父母都應該放手讓孩子自己闖蕩、有所作為。在這樣環境中成長的孩子不但獨立性較強,也擁有承受創傷與挫折的能力,進而學習面對問題、找出解決方法;更重要的是,孩子知道父母對自己的信任,也可以建立起較好的自信心。

「死硬著不放手、強捏著孩子,我們多替孩子做的、付出的擔憂的情緒其實應該是孩子得自己承擔的;否則,他們(孩子)將無法自己克服生活上的問題。」不過,Jenny 認為放手不代表放任放縱,讓孩子知道我們當媽媽的在他們背後支持著,才是親子關係的關鍵因素。

最終,所有的教育教戰守則都比不過父母自身的身教。

「我以前不懂,後來才明白在孩子面前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是很重要的。」除了可以讓孩子明白媽媽也是一個獨立、也必須擁有自己的空閒時光,更可以讓孩子藉由耳濡目染看到不同的生活經驗。「我從以前開始就喜歡跑步,跑步的時候我不是媽媽、不是太太,不是誰的誰,就是我自己;這一點令我感到暢快。以前跑也沒有刻意地在孩子面前裝模作樣,不過這幾年累積下來的示範,讓兩個女兒也開始喜歡上跑步以及運動;這是從來沒有預想過的正面效應。」身為父母的我們在孩子面前是塊鏡子,兩端各自忠實地呈現彼此真實的模樣與態度;孩子暴躁易怒的表現也許只是複製了我們大人平時的樣貌,別小看了這無聲的影響力。(推薦閱讀:文藝女青年這種病:孩子,我也只是你的母親而已

Jenny 在當媽媽之前是在時尚業的管理階層任職, 工作上講求的是效率與成效,久而久之為求目的卻忽略了人性面溫暖存在的必要性。與孩子相處,求的不是效率,而孩子在成長中的學習表現也不能當成業績來追求。

「這些年來與孩子的相處,淺移默化地影響了我的心性與控制情緒波動的能力。現在的我個性比較圓融,在表達自己的想法前,則會先考慮別人的感受。同時也比較不容易因為孩子的脾氣起伏影響自己的情緒。」這是 Jenny 在成為母親之後的轉變,這些改變她不自知,而是在幾位久未聯絡朋友的觀察下才得知自己前後的不同。(推薦閱讀:痞客邦媽媽凱莉:快樂媽媽的秘密,先學會把孩子當朋友

在 Jenny 剛開始寫部落格時,孩子們都小,不懂得網路以及媽媽正在做的事。孩子們睡了,就是 Jenny 自己的個人時間,這段空檔的喘息、抒發讓她再次儲備好能量面對天亮之後的另一個新的開始。後來出書回台灣舉辦簽書會,三個孩子也首次踏上這片母親的家鄉,這才見識到了媽媽在網路上的文字力量,竟然可以招喚這麼多熱情友善的讀者前來參與這場簽書會。

「那時候小胖(Jenny最小的兒子)完全不相信,她這個在家裡講話沒有人要聽的媽媽,竟然有這麼多讀者,而且這些讀者給三個孩子送上各式各樣的小禮物。回到家,小胖還希望我盡快再出第二本書呢。」

那麼在幾個孩子心中,Jenny 又是位怎麼樣的母親呢?在連線採訪的鏡頭前,Jenny 一轉頭呼喚了剛下課回家的小胖,轉達了我的問題;小胖正忙著手上的事,對媽媽拋出的問題不願作答。我們兩人繼續聊著其它的採訪話題,沒過多久,大女兒與二女兒都到家;Jenny 一喚,大女兒來到鏡頭前略顯靦腆。

「媽媽給我足夠的空間讓我做我想做的事。」這位準大學新鮮人沒有正面回答問題,卻以最簡單的字句說明了 Jenny 在母職上所採取的信任獨立教養。

在訪談中令我感到心有戚戚焉的對話,是聊到經過十三年的職場空窗期後,Jenny 打算重新回到人群的心念。

「我發現自己脫離這個社會以及人群好久了;生活裡發生的事一成不變,一直是重複的循環。在孩子漸漸大了的這幾年,我打算重新找一份適合目前生活的工作。」

Jenny 分析作息時間,只能找離家近的兼職工作;以前那份高薪、高階的職位肯定無法勝任,不管對孩子或是她自己來說都負荷不了。尋找工作時,可以想見她內心裡的不安;不過在準備履歷時那段十三年的空窗提醒了 Jenny 必須走出去的決心。

「我真的沒有想到,要重新回到人群竟然是件這麼困難的事。」一連好幾個星期投出去的履歷全無回音,的確使人失去信心。最後,Jenny 腦筋一轉問了自家附近的食品超商,最後成功地在超商兼職。位階、薪水皆不如以往,不過卻是一份剛剛好可以配合 Jenny 生活的一份工作,不影響生活作息同時還讓她每天接觸許多有意思的人。(推薦閱讀:理想的產後生活:當心產後憂鬱症

「這些年來在超商所聽到的故事都可以寫成第三本書了呢。」我們在視訊的鏡頭前都笑了;這股拿得起放得下,沒什麼大不了的俠客氣魄再再證明「瘋媽」的魅力。

許多在異鄉定居的新移民往往因為語言文化的改變,短時間內無法融入當地生活;對我們這群嫁到德國的女子亦然。德語與英文語系不同,在句子結構與文法上都有差異,並非短時間內容易上手。在垮過了語言的屏障之後,還有德國的人情世故、職場實習、進修等關卡等著我們一一克服;待有能力出手或許已是多年之後。

這段等待、學習、重整的日子容易拉垮自信心。如果可以在正式跨進理想的職場職位前,先以自己的生活狀況與步調尋找小份、容易上手的零工,邊做邊學、邊學邊累積,那麼等時日、自身都成熟了,我們已身懷滿滿的經驗,再正式踏入計畫好的工作時,可顯更輕盈俐落。

與 Jenny 做完訪談後心中有幾點感觸,這些,我便不以一貫的抒情文筆記錄;以下分條例出:

  1. 怎麼說都還是以社群媒體這個話題先著手。近幾年在社群媒體以大躍進的方式發展,所有可以連線上網、註冊帳號的個體都以自身居住地、生活中所發生的故事來撰寫文章分享;這些年來某些特定國家的生活素質、親子教養等話題都能引起大眾共鳴。而在Jenny身上我看到除了她在誠懇、不卑不亢的分享態度上之外,其實除了她的外號「紐約瘋媽」,我們看不到她以地域性來彰顯她的幽默教養。我自己的體認與Jenny頗為磨合:不管哪個國家、操以哪種語言,絕都沒有一定的國情教育法則最為上乘。有的,都是父母與子女間的關係互動與建立。這一點,也讓我在將來寫作上作為提警。
  2. 我平時對女兒的教育大方向上的確是採取信任、適度放手的態度,不過在家務、學業督促上則有母親碎念的徵狀。Jenny的觀念則點醒了我,過多的叼唸與擔憂則降低了女兒該自我學習與面對情況的能耐;再甚,也少去了讓女兒承擔起對於「自我負責」的認知。物極必反的道理,我還得再多學習。
  3. 世上甚少有我們「無法做的事」,只會有我們「是否願易嘗試的事」。一件事價值的高低在於帶給我們的機會、眼界還有過程的經驗;我欣賞Jenny所說的:收銀員、鋪貨上架只是工作的內容,而我充分享受這個工作環境所帶來的活力以及動人感人的故事。

文章後,我得假公濟私在公開的網頁上謝謝 Jenny 在過去的歲月中以無形的力量鼓舞著我。還有,當初在雅虎部落格中那一群「外嫁的新娘們」;因為你們,我得以知道世界有多大,而我並不孤單。

作者|紐約瘋媽 Jenny Wang

著作|⟪媽媽不必當超人⟫、⟪媽媽何必太正經

社群|FACEBOOK



from 女人迷 womany http://ift.tt/2tTQS6p

最快最新的童裝資訊盡在:www.bonbonjr.com
時尚小孩指南
潮爸潮媽必看網站
時尚小孩|童裝www.bonbonjr.c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