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好生活,才能愛人」曾想過跳下鐵軌,後來解脫的精神科醫師分享:我們不必再追求做完美女人。
成為好女人、好太太、好媳婦,犧牲奉獻是華人社會裡代代相傳的女性標準守則,卻也是綑綁女人心的枷鎖。儘管時代推移,身為精神科醫師的賴奕菁也曾為此陷入憂鬱,卻在絕地逢生中,決定不再當拯救大家的英雄,將自己慢慢地愛回來。
在診間裡聆聽患者的困擾,提供治療方法,是身為精神科醫師的使命。邁向 50 大關的醫師賴奕菁,曾任花蓮慈濟醫學中心精神醫學部及玉里榮民醫院精神部主任,是公衛碩士、醫學博士。為人妻、人母的婚姻經驗,只比醫師資歷少 3 年的她,自認在理科訓練下有個文科感性的頭腦。從病人的經歷到自己的人生,她感觸良多。
「我們到底該活在別人的評價裡,還是自己切身的感受中?」賴奕菁表情認真、一字一字說:「當好人是要付出代價的,只是從來沒有人告訴我們,這個代價有多沉重醜陋。」
圖片|來源
被外界看成人生勝利組,卻曾陷憂鬱深淵
「或許有人認為我是女醫師,屬於人生勝利組,哪有資格如此呼籲。其實,我同時是兩個孩子的媽,婚齡超過20年,念到博士,做過主管⋯⋯」賴奕菁一語戳破刻板印象,帶出真實日常。
即使種種條件被外界看成是人生勝利組,賴奕菁結婚的時候,媽媽也曾叮囑她,「嫁了人就要好好當人家的老婆、媳婦,不要丟家裡的臉,讓人說我們家教不好⋯⋯」她強調,「幾乎所有明理的媽媽,都會跟要出嫁的女兒這麼說。」
賴奕菁也曾懷抱信心,自我要求可以做到眾人眼裡的好太太、好媳婦,不會讓娘家丟臉,隨著孩子出生,當然更要當個好媽媽。她曾經同時帶兩個小孩、當醫生、念博士,每天都忙得不可開交。為什麼要這麼自我要求?「因為那時候覺得我可以做到,自我期許撐過這些關卡」她說。
不過現實是,再怎麼相信自己,疲累不堪的心靈也無法負荷。「當時即使我想求援,可是先生比我還忙,兩個孩子還小,只會需索無法體諒。」
賴奕菁描述自覺活得最沒價值的當年,「我站在通勤月台邊等火車時,曾想過跳軌吧,就解脫了。」
終於領悟別被自己困住了,尤其是別人加諸的觀念
還好精神醫師的理智還在運作,賴奕菁及時拉回自己,沒有做出傻事。但一位長輩看在眼裡,卻在這時候說了一句話:「女人哪,天生要多做一點,不要再抱怨了,女人多做一點就是了。」
「這句話簡直是落井下石」賴奕菁說。但也感謝這句話,她聽了之後赫然覺醒,「我已經憂鬱到跟我的病人差不多狀況,都快去死了,但別人眼中的我,卻依然是可以再更努力一點。」她從此大澈大悟:不要被自己和別人的眼光困住了。(延伸閱讀:為你挑片|《法蘭西絲》:在這世界,能做有主見的女人嗎?)
「好女人」,總是努力對別人好,想著為誰犧牲奉獻,希望別人都開心,讓身邊的人都會因你而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
「這些案例可以叫做『偽善的獨角戲』」賴奕菁毫不留情、連珠炮似地快嘴直批,「先跳過自我期許,不要再自以為犧牲奉獻就會有圓滿結局,要求自己一定要滿足誰的需求,沒有人叫你一定要這樣做啊!」
賴奕菁以自己為例,「在當年我心力交瘁時,我發現心變硬了。」她解釋,當人覺得累了,就很難去感覺體會別人的心情,說出來的話變酸、嘲諷,「苦難讓人沒有餘裕優雅,這句話絕對不假。」
圖片|來源
要當清醒的女人,妥協、忍讓、犧牲無法讓你被愛
「我不是叫人去當壞女人,而是要當『清醒的女人』。」
曾走過心痛與心碎,賴奕菁特別能體會女性們付出的代價與眼淚。我們都想成為他人口中的好媳婦、好女兒、好太太,「但妥協、忍讓與犧牲,無法讓你被愛。」
賴奕菁以心理學上「夠好的母親(Good Enough Mother)」理論,說明自我解方。「『做到夠好而不是最好』的母親會犯錯,會有不夠好的地方,但是孩子若能對媽媽的小失職做出適當回應,她們就能變得更堅強與自動自發。」
她舉例,只要是人,當然也會想發脾氣,有時會遲到或不小心忘了事情,不必要求自己一定時時完美,讓孩子能坦然接受現況,看到你的真實反應,反而能讓親子關係更對等而容易。(延伸閱讀:「好女人」迷思:只是犧牲奉獻,不會讓妳更好)
「你是一個有需求也有情緒的平凡人,不需要總是做到 100 分,親子、夫妻、婆媳關係,都是一樣的道理。」說到這裡,賴奕菁放緩了語氣,彷彿一列穿越漫長山洞終於來到洞外的火車,旅人看到山海藍天交會時,格外覺得美景令人屏息。
「能過好自己生活的,就是好女人,才有餘裕用真心去愛別人」賴奕菁說,放棄拯救他人的想法,別當悲劇英雄,立下界線,學會設下停損點,更別害怕拒絕他人,把受傷的自己一點一滴愛回來。也許這是多麼痛的領悟,卻是送給自己最珍貴的禮物。
不要再以為犧牲奉獻就會有圓滿結局,要求自己一定要滿足誰的需求,沒有人叫你一定要這樣做啊!
本文由《大人社團》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延伸閱讀(以下將連至站外)
罹癌媽媽終於懂了嚴父當年的愛,重新學習愛那個「不夠完美」的自己
from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2ZKWwsO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