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 IG 手寫人物渺渺,談到手寫,她這麼說著:寫字的時候經常覺得自己像一片海,海面上什麼都沒有,讓所有經過的人都變得悲傷,如果你願意讀,就走進來吧,我賦予你兩片鰭,一條尾巴,教會你用鰓呼吸,海裡的每一隻魚都哭著呢,翻開書,從此你的眼淚由我保管。
在社群的世代,每個人都可以在自己的興趣上發展一片天地,有人攝影有人做飯,也有人以想念為題,以手寫字的方式�一遍一遍騰著心中的道別和和悲傷,或許你也曾因為她的文字而被深深同理著,或許你也見過她用墨水的暈染寫下自己的反省和相信,她是渺渺。
渺渺擅長用寫字的方式將自己化作一片海,裡頭埋有深深的想念。這片海洋裡,你的悲傷都會被同理,並找到自己的自在悠遊的空間。
一起來認識這位女孩。
圖片|渺渺提供
開始在 IG 上分享手寫作品的契機是什麼?
最近的生活被工作塞滿,在睡前、紅燈、等洗澡水加溫這樣很少的空閒時間裡,也開始認真回想,我究竟是什麼時候「開始」寫作的呢?
我不記得了,唯一確定的是那個讓我開始書寫的那個人,早在七年前就不再和我有任何能夠張揚的關係,我不知道寫下關於他的想念、懊悔、情緒究竟是為了什麼,為了讓他知道,還是為了排解憂傷,又或是根本不為了什麼,像我喜歡他那樣。
國中時期,字的樣貌漸漸定型以後,經常有人說它看起來特別,如今我試著藉這一份特別,讓他找到我。筆跡是一種掩飾,也是線索,我期望被我寫進文章裡的那個人,無法從圖片裡少少的字推敲出我的真心,想看見愛,得要先認出我的字跡。
這些絮語,能夠被稱為「作品」著實是一件榮幸的事,只要細心地讀,就會發現所有文字就像葉青的詩—「刪去所有贅字,只剩我愛你。」
任何書寫的契機、目的最終都會歸向我愛他,如果他愛我,我想讓他知道。
寫書的過程裡,最印象深刻的事是什麼?
我想關於書的,最印象深刻的不在書寫的過程,而是在出版社聯繫我之前,心裡埋下「如果可以寫一本書給你」這樣的想望的那一瞬間。
那是夏日的一個午後,我遊走在信義誠品的書櫃前,隨手拿起一本翻譯小說,翻開第一頁,淡黃色的書頁上只有三個字「獻給 K」。
我忘了作者是誰,也沒有花時間了解作者和K的關係,只是拍下照片,傳給你,說:「如果我有幸寫一本書,我會在裡頭留下你的名字,你就要知道那是給你的。」
最好吃的東西要留到最後再吃,演唱會的最後一首要最琅琅上口,童話故事裡的寶藏都在森林的最深處,所以我把你放在這本書的最後一個字,在練習道別的課題裡,你是唯一的答案。
身為意見領袖有沒有什麼使命想做?
同理別人的悲傷。 我的文字像一種密碼,只有眼角濕潤的人才有拆解的能力。
寫字的時候經常覺得自己像一片海,海面上什麼都沒有,船沉了,浪很大,讓所有經過的人都變得悲傷,如果你願意讀,就走進來吧,我賦予你兩片鰭,一條尾巴,教會你用鰓呼吸,海裡的每一隻魚都哭著呢,翻開書,從此你的眼淚由我保管。
《你已走遠,我還在練習道別》這本書最大的使命絕非教會人如何道別,而是以拇指和食指翻頁的姿勢,和眼球轉動的速度,同理我的海域裡,每一隻魚的悲傷。
你最推薦的一本書是什麼?為什麼?
大A的《純情書/給戀人的 60 封信》。
這本書影響我很深,他是在我大學一年級和當時的男朋友分手前買的。
裡頭收錄了 60 封情書,分別給作者的兩位前戀人,我在前去談分手的火車上,無可避免地讓眼淚弄濕了書頁,看著那些文字像對我短暫戀情的結局做了準確的預言,後來我的確沒有意外地跌落所有失戀的人必經的深淵。
《你已走遠,我還在練習道別》的概念也來自這本書,我和大A一樣,寫遲來的情書。
分享書裡喜歡的一段(節錄自《純情書/給戀人的 60 封信》p.39)
你不要擔心回應不了我, 以為我做了什麼都是為了要你。 我沒有那麼卑微無知。我早早就明白, 愛情不是沒有功勞也有苦勞的差事, 多的是願賭服輸。我有運動家精神。 我很有骨氣。我不過是,不要最後一事無成的原因, 僅僅是因為我沒有盡力。
你會給二十歲、三十歲、四十歲的自己什麼建議?
「相信自己」是一件多麼重要的事,可我一直都沒有做到,也沒有把握能在往後十年﹑二十年裡做到。
我之所以能夠是現在的我,都是倚靠著別人的肯定,跌跌撞撞、好不容易才抵達。
希望有朝一日我可以有足夠的勇氣、自信、安全感,自給自足。
無論怎樣的年紀,我會時刻提醒,要相信自己。
圖片|渺渺提供
你最喜歡自己身上的那個部位,你會怎麼邀請大家喜歡自己?
眼睛,因為像媽媽。
我一直都是不太有自信的人,我可以花一分鐘說出我的十個缺點,可是自懂事至今好多年過去,我還沒有在身上找到一個能夠稱為優點的地方。
恕我無法告訴你應該如何喜歡自己,我也還正在努力學習喜歡自己的方法。
一起追蹤渺渺更多溫暖文字|渺渺 IG
文字整理|女人迷編輯 Yuting
from 女人迷 womany.net https://ift.tt/2UBzNJf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