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19日 星期四

佛系可能是習得性無助!不妨做個獸系青年試試

你是個偽佛系青年嗎?或許你的「不爭」只是一種放棄努力、逃避的藉口,另個選擇,做個直面慾望產生行動的「獸系青年」吧!

公號 ID:knowyourself2015
公號簡介:人人都能看懂、但只有一部分人才會喜歡的泛心理學。

前幾天,在後台看到一封有意思的來信:KY 你好,最近不是很流行「佛系青年」這個詞嗎?但我不是這樣的,有時,我在工作中會表現得「爭強好勝」,同事們說我是個「有野心的人」。但我真的覺得人就是應該盡力為自己爭取一些東西啊。我覺得很委屈,偷偷哭了好幾次。

看到這個留言,KY 覺得,應該跟年輕的朋友們聊一聊價值觀的問題了。今天我們想談另外一種生活的方式,不做「佛系」青年,做一個「獸系」青年。

一個戳穿:大多數人可能都是偽佛系

「佛系」與真正的佛教文化沒有太大關係。最早這個詞的提出是在 2014 年,日本的一個雜誌中使用了「佛系男子」一詞。這個詞的出現與已經進入「低慾望社會」的日本現狀有很大的關係。有學者認為,中國也在提前進入一種類似的低慾望階段。但也有觀點指出,由於中國與日本經濟發展階段的不同,我們表現出的「低慾望」不一定是真實的。(推薦閱讀:為你挑片|《親愛的初戀》佛系出櫃行不行?

在網絡上對「佛系」的描述中,理想的佛系狀態大概是:無欲無求,不爭不搶,從容淡定,順其自然。彷彿是一種已經經歷了人生高高低低,大悲大喜之後的「超脫」境界。但捫心自問,聲稱自己「佛」的青年們,是真的不焦慮、無慾望,「隨便怎樣都可以」了嗎?

以下是幾點,如果你中了,那你可能就是「偽佛系」:

•  你在意別人對你看法,會有意無意向周圍人證明你「佛」的屬性

•  你雖然心裡想著無欲無求,但你的行動上還是在拼命努力,不論是主動還是被動的

•  你希望周圍的人也和你一樣佛系,當你看見他們爭取或者努力,會覺得心裡不舒服

•  你覺得自己是真的不想爭搶,順其自然,但你並不能從內心認可、接納和享受這種狀態,會時不時有一種「我是不是應該更努力?」的想法


圖片|來源

符合上述幾條的「偽佛系青年」們,之所以假裝無欲無求,主要有以下兩種原因:

1. 偽佛系只是一種被動的習得性無助

本來可以採取行動避免不好的結果,卻選擇相信痛苦一定會到來,因此提前躺下,放棄任何反抗,而讓自己感受好一點。是對現實的激烈競爭、對各種社會壓力、未來焦慮的一種逃避和自我欺騙。

2. 偽佛系是一種策略性的印象管理

為了使自己更能融入群體,人們會裝作不爭不搶,也不想努力的樣子。有的人還會刻意表現得很佛系,甚至很廢柴,以此一面降低潛在競爭對手的警惕,一面在他人看不到的地方暗暗努力。

在我們的觀察中發現,生活和職場中除了佛系青年以外(不論是真佛還是假佛),還存在著與之相反的另外一類人。他們想要就說,喜歡就去爭取。他們對生活充滿渴望,不僅承認且直面自己的渴望,也將這種渴望轉換為行動的力量。KY 把他們叫作「獸系青年」。

我身邊的「獸系青年」們的身上,有兩個很突出的特點:

1. 始終懷抱希望感

與更偏向於虛無主義的佛系青年相反,獸系青年依然對未來懷抱期望。希望感是一種信念:「相信未來會比現在更好,同時相信自己有一定的力量去實現這一點」。他們相信自己的行為是有意義的、有價值,且能帶來一些反饋和改變的。他們會有很強對自己人生的掌控感,和自己「終將找到路徑解決問題」的信念。

2. 擁有一定的野心

如果說,是「希望感」讓人們堅持下去(Hang in there),那麼「野心」則是「推動著人們不斷向上走」的東西(I can get more)。

野心象徵著是一種「不安分」的感覺,它是一種對認可、成就或榮譽的渴望。他們想要的不僅僅是成就感本身,更是努力後的「結果」和「獎勵」,他們是結果導向的人。

野心被認為是一種相對穩定的人格特質,一個野心強的人可能會體現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對「自己所擁有的」普遍具有更高的要求(Cantor, 1998; Judge & Kammeyer-Mueller, 2012 ;Hansson, Hogan, Johnson & Schroeder),無論是生活、工作還是感情。

在中文的語境中,「野心」似乎是一個帶著負面色彩的詞——它常常與自私、攻擊性、冷酷等印象聯繫在一起,甚至還有人會認為有野心的人是「道德有失」的,覺得他們會不擇手段地謀取利益。但在英文裡,野心(ambition)不僅不是一個不好的詞,甚至在很多時候都是一種被鼓勵的特質。


圖片|來源

而我們對野心的負面印象,可能來自於我們對它的幾種誤解:

誤解 1:野心會讓人變得痛苦和糟糕

——實際上,野心並不會讓人變得悲慘。研究發現野心和「永不知足的慾望」並沒有相關關係。——貪婪會給人帶來痛苦,而野心與貪婪是有區別的。

研究發現,懷抱野心的人,是有現實感的,他們的目標不會遙不可及,而且為了實現它,願意妥協或犧牲一些別的東西(Judge & Kammeyer-Mueller, 2012)。貪婪的人卻並非如此,他們對自己真實的能力和潛力沒有準確的認知,他們什麼都想要,卻又什麼都不願意付出(Burton, 2014)。

野心是一種穩定的人格狀態,也是一種習慣性的生活方式,他們習慣爭取、並不斷找出新的目標,讓自己持續前進。貪婪會讓人變得糟糕,野心不會。

誤解 2:有野心的人是有攻擊性的

很多人誤以為,有野心的人一定看起來是咄咄逼人,攻擊性十足,讓人討厭。其實,一個看起來文文靜靜、甚至有點害羞內向的人,一樣可能是有野心的。

有野心的人並不一定是具有攻擊性的,他們具有的特質其實是自我堅定(assertiveness)。

與一邊說著「我都可以」、「隨便」、「都好」的佛系青年相反,獸系青年對自身感到十分確定、同時具有自信。他們也可能對自己的人生有迷茫,但總體他們相信自己有能力做出好的選擇(Peneva, 2013)。(推薦閱讀:不妥協的勇氣!翻轉幸福,為自己而活

Keene State College 的心理學教授 Anthony Scioli 從上世紀 90 年代開始,進行了一系列關於「希望感」的研究。

他發現,那些充滿希望感的人,睡眠、運動都會更多,吃的食物更健康。他們也會更少患感冒、高血壓、糖尿病以及抑鬱症。「希望感」的高低水平甚至能夠用來預測 SAT、ACT 考試的成績。在情侶中,「希望感」強的伴侶情侶對情感生活的滿意度更高,也走得更長久(Scioli, A., Ricci, M., Nyugen, T., & Scioli, ER 2011)。

而 Judge 和 Kammeyer-Mueller(2012)所做的,關於野心的、超過 70 年的縱向研究結果則指出,那些在兒童時期展現出了更強的野心的個體,在之後的人生中取得更高的學歷水平和工作成績,以及更多的收入。此外,他們對生活的整體滿意度也更高。研究者總結道,一個人的野心水平,可以相當準確地預測他所能取得的人生成就。

KY 立場鮮明地鼓勵大家,去做一名「獸系青年」。比起總是喪在床上的佛系青年,獸系青年的生活滿意度在長期來看一定會更高。

要知道,壓抑與否認慾望並不會使慾望消失。對慾望的壓抑(suppression)和否認(denial),是「偽佛系青年」身上最常見的兩種心理防禦機制。它們能起到減輕暫時焦慮的作用,但總有一些時候,這些慾望還是會探出頭來,讓人們為自己的無所作為感到痛苦。

另一方面,騙自己「我不想要」本來也是一種自我設限—— 還沒有開始就放棄,或是從一開始就不用盡全力,提前給自己的「失敗」找好台階。如此做,只會讓人們離自己的願望越來越遠。(推薦閱讀:習得性無助:讓你一事無成的天使與魔鬼


圖片|來源

在最後,給各位「偽佛系青年們」介紹一下變身「獸系青年」的幾點 tips:

1. 找到能讓你長久、持續的感到興奮的事情。集中注意力到那些真正讓你興奮的事情上——這個過程會提醒你,什麼是希望。

2. 從設立合理、可行的小目標開始,在靠近這件事的同時,提升自己對生活的掌控感。

3.找到和你一起向上生長的伙伴,分享彼此取得的進步和遇到的困難。

4. 遵從自己內心的聲音,不要放棄。在這也許夾雜著痛苦和不安的、靠近它的過程中,你會體會到原地躺下所不會擁有的意義感。

其實,有很多選擇了佛系,內心卻並不真的甘心的人,都是預設了「我一定做不到」這一點,這種主觀的預設讓他們早早地放棄了本有的希望和野心。

在 KY 微博上有一位粉絲說得很好:

「人間並非 hard 模式,人間是沒有模式的。人們可以根據自己的生存體驗總結出一些規律,但規律只能代表普遍性,卻不等於正確性。對你來說人間是什麼模式,只有你自己實踐體驗後才能下結論。人間不設限,你可以隨心去選。」

我們沒有辦法選擇人生的起點,所以我們無法隨心所欲地過上自己想要的日子。但我們可以選擇「用什麼樣的姿態生長」。這是我們生而為人珍貴的權利。為了讓你自己的人生變得盡可能的更好,也為了整個社會的不斷上升,請你和我們一起做個獸系青年吧!



from 女人迷 womany.net https://ift.tt/2LybbMQ

最快最新的童裝資訊盡在:www.bonbonjr.com
時尚小孩指南
潮爸潮媽必看網站
時尚小孩|童裝www.bonbonjr.c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