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20日 星期三

【為你點歌】愛情讓你忘記了,自己也是需要被好好照顧的

【女人迷X海苔熊為你點歌】單元,本週為你挑選,當我們心想「我是為你好」時所做出的犧牲決定,其實不一定是最好。這樣的自我犧牲,讓你忘記了自己也是需要被好好照顧的。

「這片 17 歲的森林,空氣裡,有快樂,有淡淡香草牛奶味。」

首先,是我提分手的,選擇分開的理由,是因為太愛了。

在大學相愛的我們,是同班同學,曾經幻想著可以一起畢業一起生活一起工作,可惜計畫永遠趕不上變化,畢業後,我被留在家裡工作,彼此間只剩下電話,想念時,都是她跑來找我,有那麼幾次,討厭著自己的家人。

最終在出社會的一年後,我向她提了退回朋友的關係,也表明了自己很愛她,但我看不見能給她的未來,選擇了放她離開,認為她能遇見更適合她的人。(推薦閱讀:【為你點歌】遠距離,讓我們退回好朋友的位置

分開這一年間,朋友圈相同,仍舊會碰面,來來回回拉扯矛盾的一年間,我向朋友傾訴,覺得自己真的很愛她,朋友的一句話,讓我決定找她復合。

但很可惜的,我晚了。

才發現,我當初希望她過的更好,在她眼裡是我已經累了倦了厭了,對她不再愛了,這對我來說晴天霹靂,畢竟,是真的很愛的。後來的後來,腦中跑出了一句歌詞:「恨總比愛容易放下 當淚水堵住了胸口 就讓沉默 代替所有回答」

她現在過的更好就好了,讓她曾經這麼討厭過我,其實是很心疼的,在分開的這一年間,當她見到我時,是什麼樣的心情?但也或許就是因為她的討厭,才更能帶她快速的離開這段關係。

雖然這就是我想見的結局,但很可惜的,我還深陷在泥沼中,爬不出來。

以為自己很堅強,卻在說出這故事之中潰堤。只能說服著自己,恨總比愛容易放下,謝謝她放下了,謝謝她用了三年的時間陪伴我,我知道,這就是我們最好的結局。

分開後,希望能當朋友是我提的,可是卻又很後悔,為什麼分手後還要做朋友?我還做不到,看見她能不起波瀾,也承認,還沒有勇氣得知她現在的對象怎麼樣,所以開始脫離了原本的朋友圈,不想在之中,得知她的消息。

by 麥香紅茶(點播時間:2019/2/23 上午 9:09:43)


圖片|《我還想她》MV 截圖

親愛的麥香紅茶:

「這片 17 歲的森林,空氣裡,有快樂,有淡淡香草牛奶味。  那一年,我的愛,就停在那裡。」

謝謝你跟大家分享你的故事。就像是 MV 最後所說的一樣,你的愛停在那個森林裡沒有離去,空氣裡的牛奶香草味也還在鼻息,那段屬於你跟她的回憶其實依然清晰。你想起當初自己怎麼這麼傻這麼笨,明明好愛,卻提說要分開,讓你想起當時的某種言不由衷,想起家裡的工作、想起離開時的被迫。

所以,你點歌的第一句:「首先,是我提分手的」其實是一種違心──因為你根本不想離開,就如同你說的,你的離開只是因為太愛。(推薦閱讀:「我都是為你好!」如何停止過度付出?

當我們好愛好愛一個人,卻發現自己沒有辦法給她幸福與完整,那麼很多時候我們就會犧牲自己的快樂,來換取對方「有未來」的可能。但這就像是「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一樣,你以為成全是唯一的出口,卻不一定是對方最想要的結果,搞到最後,或許她有了「幸福的以後」,可是你呢?

況且,愛你的她,難道就願意看見你難過的模樣?

上面這段話,相信不只是我說,我想你的朋友(文中那個提醒你回頭的人)以及你自己,常常也會有這種「聲音」掛在心頭,因為自己的不勇敢,害怕去撕破一些什麼,只好承擔這樣的「結局」。於是,自責、後悔、找理由、跟自己說「沒關係她幸福就好,恨總是比愛容易放下」只要這樣想,似乎就會好一些。真的是這樣嗎?

心理學 OK 繃

在這裡我想談兩個有趣的東西,一個是有關於「恨」(hate)的情緒,另外一個是有關於你所表現出來的「自我犧牲式的分手」。

1. 恨總是比愛容易放下嗎?

關於恨的定義有很多種 [1],我們之所以恨(討厭)一個人,是因為他跟我們不一樣,或者他的目標、利益阻礙的我們想做的事情。可是,感情常常是愛恨難分的,可能讓你很愛的人,同時也是讓你恨透的人。

怎麼會這樣呢?在感情當中,低自尊(low selfesteem)的人比較容易陷入愛恨交織的關係(love–hate relationship)。在一個實驗裡面 [2],研究人員透過量表篩選出一群高自尊的人(就是喜歡自己的人啦)以及低自尊的人(不喜歡自己的人),請他們做一個電腦測試,螢幕上會跳出一些形容詞,來參加實驗的人得去分辨這個形容詞能不能夠形容他們的伴侶,若是要趕快按下按鍵。這些形容詞當中,有些是正面的(如溫柔),有些是負面的(如吝嗇)。

結果顯示,低自尊者(相較於高自尊者)在螢幕上出現正負相間的形容詞時,反應時間比較慢。這代表什麼意思呢?代表低自尊者的心理比較「沒有彈性」。好啦我知道很難懂,解釋一下。故事是這樣的,我們知道每一個人都有好有壞,有優點有缺點,可是低自尊的人比較不太能夠「整合」伴侶的正負形象,用治療師的語言來說,他們很容易把自己的伴侶當成「全好」或者是「全壞」的,當兩個人關係很好的時候就會覺得對方好棒棒、根本沒有缺點;可是當最近開始出現一些爭吵,就會無法自拔地一直想到他的不好。這也是為什麼,面對螢幕上好壞摻雜的形容詞,他們會手忙腳亂反應慢。

為什麼會這樣呢?有時候「恨」,其實有一部分可能是來自於他對自己的討厭,可是「討厭自己」這件事情實在是太痛苦了,所以這個討厭反而會投射到對方身上,於是形成了「我明明很愛你,但是卻很恨你」的奇怪情況。後續一些邊緣性人格的研究,也得到了類似的結果 [3]。


圖片|《我還想她》MV 截圖

回到你的故事當中,其實在整個過程裡面,你們兩個人似乎對於自己都有一些討厭,這個討厭更精確地來說可能是一種「自我懷疑」,對她來說,她可能會猜想「是不是我不夠好你才要離開我 ?」對你來說,其實也是「是不是我不夠好,所以我回去想複合時,你才把我推走?」

所以,回頭看看你寫的句子就會發現,她把你推開的第一個理由似乎不是「恨」,而是「受傷」。你說,當你回頭去找她的時候,「在她眼裡,(她認為你當初離開她是因為)你已經累了、倦了、厭了,對她不再愛了」,所以她不願意再回來。這裡,她可能有一種心情是──如果我再接受你的愛,會不會又再次被你傷害?

在這樣的一種糾結裡面,如果她還愛你,那麼反而其實是不容易放下的,因為她只要每次想到跟你有關的事情,就會想起自己的不好。可是如果她現在過得很好,不需要你來打擾,那麼你最重要處理的仍是自己的問題,或者更具體的說,處理「你喜不喜歡自己」的這個問題。

關於恨,最好的解藥其實就是同理和了解 [1-3]。當她能夠了解你為什麼離開她,當她能夠明白你走的時候其實有所苦衷,當她能夠懂你離開的真正理由並不是因為她不好,也不是因為你對這段關係厭倦了,而是因為你比誰都還要在乎她、你害怕自己沒有辦法給她一個幸福的未來等等,或許她會笑著說你好傻,然後給你一個擁抱當作回答。但如果她無法接受,那麼回頭你還是得好好思索,究竟是什麼,讓你在這段關係裡以自我犧牲作為結束的理由?

2. 自我犧牲式的分手

從你的描述當中, 可以看到你和家庭的互動裡,有些身不由己,但倘若這是一個長期的狀態,那麼這種「自我犧牲的劇場」就不會只發生一次,很可能會繼續的發生在你往後的感情裡。雖然你針對兩個人的相處沒有多加描述,但其中有一種可能是(我猜的啦~),過往在你們相處的過程當中,你比較屬於那個權力比較低落的人。在關係當中說話比較沒有份量者,比較容易扮演犧牲的那個角色 [4],而且這個現像橫跨同性戀和異性戀 [5-6]。

表面上看起來你的犧牲好像是因為很在乎對方所做出來的選擇,實際上是因為你對於自己能力的不信任:「我沒有辦法給你,你想要的未來,跟我在一起你會很辛苦」。


圖片|《我還想她》MV 截圖

如同前面所說,這種自我犧牲式的分手不一定能夠帶給對方幸福,但可以確定的是,幾乎就是攜帶著一種委屈,讓這段分開以後的自己更為痛苦。所以回過頭來,還是一樣的問題。如果自己的聲音無法長出來,那麼很有可能在往後的關係裡,也無法讓別人放心地去愛。如果你的成全,不是出自於真心情願(你覺得自己在犧牲,Perceptions of Sacrifice),或者你覺得這段關係終究不會長久(低承諾,low commitment),那麼你的犧牲大概無法讓自己完整,反而會讓你更憂鬱(depressive)[7]。

習慣性自我犧牲的人,常常把照顧別人的安好,當做一座安心的城堡。但你往往忘記了,自己也是需要被照顧的。或許,在往後的日子裡,你可能很難再告訴他你很愛他了,可是你可以練習在愛下一個人之前,先好好愛自己。

很多時候,我們會很急迫地想要做一點什麼讓對方愛我們,卻忽略了自己真實的感受。當你終於懂得在乎自己的感受,你給出的照顧也才能夠,同時對自己溫柔。

延伸閱讀

[1] Sternberg, R. J. (2005). The psychology of hate. NY: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2] Graham, S. M., & Clark, M. S. (2006). Self-esteem and organization of valenced information about others: The" Jekyll and Hyde"-ing of relationship partner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90(4), 652.

[3] 辜靖淳、葉在庭、劉宜釗 (2014)。 愛你恨你的背後-邊緣性人格患者的人際親密能力[Love You or Hate You-Interpersonal Intimacy Competence in the Patients with Borderline Personality]。中華輔導與諮商學報(41),頁 123-151。

[4] Righetti, F., Luchies, L. B., van Gils, S., Slotter, E. B., Witcher, B., & Kumashiro, M. (2015). The prosocial versus proself power holder: How power influences sacrifice in romantic relationships.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 41(6), 779-790.

[5] Sprecher, S., & Felmlee, D. (1997). The Balance of Power in Romantic Heterosexual Couples Over Time from "His" and "Her" Perspectives. Sex Roles, 37(5), 361-379. doi: 10.1023/a:1025601423031

[6] Caldwell, M. A., & Peplau, L. A. (1984). The balance of power in lesbian relationships. Sex Roles, 10(7-8), 587-599.

[7] Whitton, S. W., Stanley, S. M., & Markman, H. J. (2007). If I help my partner, will it hurt me? Perceptions of sacrifice in romantic relationships. Journal of Social and Clinical Psychology, 26(1), 64-91.



from 女人迷 womany.net https://ift.tt/2Y8Hmcq

最快最新的童裝資訊盡在:www.bonbonjr.com
時尚小孩指南
潮爸潮媽必看網站
時尚小孩|童裝www.bonbonjr.c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